《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學設計_第1頁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學設計_第2頁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課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課標要求: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識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斯大林模式”的表現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評價運用:利用相關材料和書本知識分析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和斯大林模式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和對我國借鑒意義,提高學生閱讀歷史資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一分為二、把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背景下去評價的能力。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蘇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性、艱巨性、曲折性和復雜性。教學方法和課時安排:閱讀歸納、討論分析、對比探究、講練結合1課時教學重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方法:史料分析討論)教學難點:“斯大林”模式利弊及評價(方法:討論分析)教學過程[進入課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紅軍反擊敵人進攻、列寧、斯大林等相關圖片及課題。[導入新課]情境圖片,問題導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一聲炮響后誕生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后國內外形勢如何?又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呢?[新課推進]閱讀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歸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怎樣的困境?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后,蘇俄形勢嚴峻⑴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聯合進攻⑵糧食等資源嚴重缺乏,經濟極端貧困。2.目的:集中全力戰勝敵人3.內容:農業:余糧收集制工業:大小工業國有化流通:取消商品貿易分配:實物配給義務勞動4.特點:“戰時”“共產主義”閱讀“歷史縱橫”、插圖、“學思之窗”,我們如何看待“戰時共產主義政策”?5.評價:⑴從產生背景看,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政策;⑵從直接結果看,為戰爭勝利和鞏固政權提供物質基礎,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一種嘗試;⑶從具體內容和深遠影響看,違背了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觸犯工農利益,不利生產發展,戰后弊端日益顯露,對國家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不是理想的政策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過渡:如何克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閱教材,概括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并分析其實質。二、新經濟政策1.背景:⑴長期戰亂和自然災害,經濟嚴重破壞瀕臨崩潰;⑵弊端日重的戰時政策引發嚴重經濟政治危機;⑶尋求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模式。2.開始及內容:1921年俄共(布)十大取消實物配給制取消實物配給制恢復自由貿易國有為主,私有并存糧食稅新經濟政策分配流通工業農業部門大小工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物配給義務勞動余糧收集制戰時共產主義政策3.特點: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4.實質:在國家掌握主要經濟命脈前提下,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恢復和發展,進而使社會主義成分戰勝資本主義成分,最終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體制。5.意義:提高了積極性,促進經濟迅速恢復,有利穩定政治形勢。1925年完成經濟恢復三、“斯大林模式”1.含義:蘇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按照斯大林的規劃所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及其運行機制。2.內容: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農業集體化所有制:單一公有制管理體制:高度集中計劃經濟3.形成:特定歷史條件下一種社會主義模式4.評價:特點: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功績:迅速實現工業化,成為工業強國,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物質基礎開辟了一種不同于市場經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新型的工業化模式,是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創新,,在初期和戰爭時期曾發揮過積極作用。弊端:高度專權,個人崇拜,農業、輕工業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各方面積極性受挫,效益低,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課堂練習]1.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農業方面的共同點是(A)A.國家享有優先獲得農民部分農產品的權利B.農民自由支配交國家后剩余的農產品C.禁止農產品自由貿易D.在農村推廣合作制2.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A.消除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不利影響B.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C.加強無產階級對經濟的指導D.平息工人罷工和農民暴動3.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新經濟政策的主要特點是:(B)

A.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