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解析)_第1頁
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解析)_第2頁
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解析)_第3頁
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解析)_第4頁
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分析)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分析)43/43蚈PAGE43莃罿莃節蠆薅膆蒈莆薂蒃肅肀薅袇蝿膄螀薃蚄蒀蒅芅羀袃莂蚃芃袁蒞肇羇羆蝕螃袂肈芅蝿膈蚅膂螂蒁葿膆膇荿蒄蒀袂莄袀肆衿莆芃肂羂羃芁羆莇薇芆芀肂薃莈羆聿蝿肅袃膂膂蝿袆薆肀螃膁節羅腿螆羋羇袆荿莂薄薀蚆蚆羋蚅羈莂膃羈薆蒈葿莄艿蒁螂肈蕆袆蒆膃螁薁莁葿莇薈蚇膆聿蟻芄羀莇肆袈羅蟻螁襖莁芇螈膀螄衿袁蒃螂膇芅肇螇蒂羈肂袈肇羇莈薅羈羈膃艿膅蠆螇芄蒀肁螞蝕肅肇羈肅螈膀芁肁羅衿羅肆芀芀袀膈蟻芇膆裊薈莀葿蕿薂罿蕆蚄膀蚄莂羀蒂蕆莄蚇蒈螄羈莁莂膈薆蒆羀襖薁螁莂蚆袇膄艿羄膀羈節莈肈羃薇肄肅荿膂螆肅肆聿膃螞螀肂蒈芆螅莇膃芁膁羂羆蕆薄衿芃袀羋袃蚈蒄莃膇莃葿蠆螃膆蚅莆蝿蒃節肀螃袇羇膄肇薃袂蒀蚃芅膈袃薀蚃蒁袁薃肇膅羆袈螃肀肈蒃蝿莆蚅莀螂蠆葿莃膇薇蒄蚈袂薂袀芃衿薄芃芀羂膁芁膄莇螅芆蒈肂螀莈膄聿羆肅肀膂荿蝿肄薆羋螃莈節膃腿羄羋膅袆蚇莂螂薀襖蚆蒆蚅腿莂莁羈螄蒈蚇莄蕆蒁羀肈蚄袆蚄膃罿薁蕿葿薅薈裊膆芇蟻蒂羀薅肆肆羅衿螁肁莁蒅螈莇螄肇袁蝕螂蒞芅芅螇蠆羈芀袈芅羇薆薅羈羈膃艿膅蠆螇芄腿肁莂蝕螅肇蚈肅蕆膀羈肁蚅衿蚅肆羀芀薀膈莁芇袆裊羋莀腿蕿芁罿芅蚄羈蚄芀羀荿蕆節蚇芆螄衿莁艿膈蒃蒆袈襖蒈螁腿蚆螄膄膆羄肇羈肀莈羅羃莄肄袀荿肀螆袂肆羆膃葿螀羀蒈膄螅芄膃聿膁袀羆蒞薄螇芃蚈羋螀蚈莂莃肅莃芇蠆蝕膆薃莆薇蒃膀肀薀袇螄膄裊薃蝿蒀蒀芅肅袃蕆蚃莈袁蒁肇羂羆螅螃羇肈莁蝿芃蚅芇螂薆葿芁膇蒅蒄薅袂蒀袀膁衿蒂芃肈羂聿芁肁莇蚃芆莆肂蚈莈羈聿襖肅羈膂膇蝿袁薆膅螃膆節肀腿袁羋袃袆芅莂蒀薀薃蚆膄蚅袇莂肀羈蒃蒈莆莄膆蒁蠆肈莃袆莃膃蚈薁羋葿芃薈薄膆羆蟻膁羀膃肆螅羅蒈螁螀莁膃螈肆螄螆袁荿螂肄芅羃螇莈羈羈袈羄羇膄薅蚆羈螁艿襖蠆蒆芄膈肁莁蝕螄肇蚇肅蕆膀羀肁蚄衿蚄肆罿芀蕿膈莀芇裊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分析)2020屆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復習題(含分析)

A

一、選擇題

(2019宣·城模擬)“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之流轉。靜寂的可怖,不不過

是聲音的靜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脈、農村及整個大地,都毫無變化,讓我失去了時間意識。在這里,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據此回答1~2題。

1.文字中描述的現象最可能出現在()

A.歐洲西部B.非洲南部

C.中國西北D.馬來群島

2.“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A.位于赤道無風帶B.雨、煙受重力作用

C.地轉偏向力為零D.受人為要素攪亂

分析:第1題,“沒有季節之流轉”,說明該地無明顯的季節變化;“雨直直地下來,

煙縷垂直地升起”,說明基本無風且有雨。則可判斷為熱帶雨林天氣。歐洲西部主要為溫帶

海洋性天氣,流行西風;非洲南部主要為熱帶草原天氣;中國西北主要為溫帶大陸性天氣,

且四時分明;馬來群島為熱帶雨林天氣。第2題,由上題可知,該地位于熱帶雨林天氣區,

地處低緯度,受赤道低氣壓控制而大氣對流運動強、水平運動很弱,基本無風但降雨多。

(2019·州模擬福)當地時間2017年11月21日,巴厘島阿貢火山噴發,火山灰高達7600

m,受其影響登巴薩國際機場多個航班取消,致使約1.7萬名中國游客滯留。當地時間11

月29日下午,翱翔條件有所改進,中國即派多個航班把游客接回國內。圖a為巴厘島地址

表示圖,圖b是阿貢火山噴發前遙感圖。讀圖回答3~5題。

3.推斷11月29日改進的翱翔條件是()

A.地震震級減小B.火山噴發停止

C.火山灰擴散減弱

D.流動的巖漿凝固

4.從

11月到次車

2月,巴厘島主要流行

(

)

A.東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5.圖

b中深色地域為日影區,判斷拍攝時間可能為

(

)

A.6月某日上午B.8月某日下午C.9月某日下午D.11月某日上午分析:第3題,機場不在火山噴發地,則影響翱翔的要素只能是火山灰擴散。據此可推

斷改進的翱翔條件是火山灰擴散減弱。第4題,該地位于南半球低緯度,11月至次年2月,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引起赤道低氣壓帶南移,使北半球的東北信風高出赤道南移到南半

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西北風。第5題,圖示陰影朝向西南,則太陽從東北照過來,

可判斷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為清早,故A正確。

(2019·原模擬太)比拉大沙丘長3000m,寬500m,高114m,是歐洲最大的海岸沙丘。

該沙丘是在距海岸線約1km的沙洲影響下形成的。落潮時,海風將沙洲沙子吹向海岸,沙

子逐漸積聚,每年大體以5m的速度向內陸搬動。以下列圖表示比拉大沙丘的地理地址。據此回

答6~8題。

6.比拉大沙丘所在海灣及其周邊地域

(

)

A.火山、地震頻發

C.有季節性海冰

B.天氣平易濕潤

D.常綠硬葉林廣布

7.圖示沙洲的形成原因是

(

)

A.流水的搬運與積聚

C.風力的搬運與積聚

8.比拉大沙丘搬動速度最快的季節可能是

(

B.巖漿的固結與風化

D.海浪與風力的損害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分析:第

6題,圖示地域位于歐洲西部沿海

,地處西風帶,屬于溫帶海洋性天氣

,則氣

候平易濕潤,故B正確。這里不是板塊交界帶,火山、地震較少;全年最低月均溫在0℃

以上,無季節性海冰;植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第7題,圖示沙洲位于河流入海口處,

則泥沙來自河流,是河流流水搬運至此,并在河口地帶大量積聚形成的。第8題,比拉大沙

丘向內陸搬動,必然是受西風影響所致;冬季南北溫差大而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則冬季西風

更激烈,故冬季沙丘搬動速度最快。

(2019武·漢檢測)地理要素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包括于個性之中,是同類地理要素

的概括;個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要素影響而出現的差異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地域的具

體表現。下表中數據是以下列圖中四個城市的海拔、氣平易降水資料。據此回答9~11題。四個城市的海拔、氣平易降水資料

地址時間

(海拔)氣溫(℃)

(9m)降水(mm)

氣溫(℃)

(122m)降水(mm)

氣溫(℃)

(56m)降水(mm)

氣溫(℃)

(71m)降水(mm)

1月4月7月10月

2353409236482681001115221106458015235731653

9.表中P、M、N、QA.P、M、N、QC.M、N、P、Q

四地與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B.Q、N、M、P

.N、M、Q、P

10.上述圖表資料反響P、M、N、Q四地的共性是()

.都屬于地中海天氣

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

C.都位于30°N~40°N大陸西岸

D.都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

11.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冷暖氣團伯仲之間,鋒面停留時間長

B.氣溫高,晝夜溫差大,近地面水汽簡單凝固

C.地處溫帶海洋性天氣區,全年平易多雨

D.地址偏北,受副高影響小且時間短

分析:第9題,依照圖中四地地址和表格中海拔、氣溫、降水資料,P地海拔最低,1

月氣溫最高,年降水量最少,7月降水量為0,對應④地,④地為四地中緯度最低的,受副

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時間最長;M地海拔最高,年降水量最多,對應②地,②地在亞平寧山

脈北端,加上緯度較高,受西風控制時間長,降水很多;N地在1月降水最多,對應位于西

風迎風坡的①地;③地位于背風坡,1月降水偏少,對應Q地,應選D。第10題,依照表

中氣平易降水量可知,四地的共同特點是7月氣溫高,降水少,1月氣溫低,降水多,吻合

地中海天氣的特點,A對;①地位于大西洋沿岸,B錯;②地位于40°N以北,C錯;圖示地域位于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受季風環流的影響較小,D錯。第11題,地中海天氣區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罕見;冬季受西風帶影響,降水豐富。西風帶在北側,副熱帶高氣壓帶在南側,隨著氣壓帶細風帶的南北搬動,緯度較高的地中海天氣區受西風控制時間長,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時間短,降水很多;緯度較低的地中海天氣區則相反,D對。二、非選擇題12.(2019合·肥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問題。俄羅斯亞馬爾半島的涅涅茨人自古以馴養馴鹿為生。馴鹿能刨食雪下必然深度的苔原植被并合適在較嚴寒的地帶生活。涅涅茨人每年隨馴鹿南北遷徙,在遷徙途中會生食少量富含維生素的鮮鹿肉。21世紀初,隨著天然氣資源的開發,亞馬爾半島傳統的馴鹿游牧業碰到了沖擊。2017年12月8日,中俄亞馬爾項目產出的天然氣首次由LNG(液化天然氣)船經過北方航道(北冰洋—白令海峽—太平洋)運往中國。以下列圖表示亞馬爾半島及周邊地理事物分布。(1)說明亞馬爾半島馴鹿遷徙方向季節變化的主要原因。(2)分析涅涅茨人隨馴鹿遷徙途中會生食鮮鹿肉的原因。(3)簡述亞馬爾半島油氣資源開發對傳統游牧業的沖擊。(4)分析亞馬爾天然氣經北方航道輸往我國成為可能的原因。分析:(1)可從季節變化引起的氣溫、積雪、苔原植被變化角度分析。(2)可從食品本源、生食利處角度分析。(3)資源開發及工程建設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必然影響,進而影響當地原有產業形態;同時也能促進就業,影響原有產業就業人口。(4)可從技術進步、開發出運輸

船以及航線能通航角度分析。

答案:(1)春夏季節向北遷徙,秋冬季節向南遷徙。冬季北方黑夜漫長,天氣嚴寒,氣

溫過低;冬季積雪深度較厚,刨食困難,故向南遷徙;夏季南方氣溫回暖(有蚊蟲叮咬),馴

鹿喜歡北方氣溫較低的環境;夏季北方苔原植被豐富,食品充分。

涅涅茨人以馴養馴鹿為生;亞馬爾半島緯度高,氣溫低,不能夠生產蔬菜,遷徙途中生食鮮鹿肉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亞馬爾半島位于苔原帶,植被罕見,燃料不足。

天然氣開發為當地人供應了就業,使涅涅茨人從事傳統游牧業的人口減少;天然氣

開發破壞了苔原植被、水源等,使馴鹿在遷徙過程中食品本源減少;開發設施(道路、管道

等)的建設會影響馴鹿遷徙的路線。

(4)科學技術的進步,LNG(液化天然氣)船的發明和船只破冰能力增強,全球天氣變暖,

北極海冰消融,北方航道通行成為可能。

13.(2019菏·澤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納米比亞地處南非高原西側,地廣人稀,擁有非洲第一個黃金級黑暗天空保護區(黑暗

天空保護區是為了防備人為光源對天象察看造成影響而設置的保護區),是天文愛好者觀看

星空的理想勝地。埃托沙鹽沼位于納米比亞北部,地處埃托沙盆地,是非洲最大的內陸鹽沼。

它平時枯竭,地表多覆蓋薄層鹽殼;每年12月至次年2、3月埃托沙鹽沼進入洪水期,洪水

時期,鹽沼充水,成為周邊居民和畜群的季節性飲用水源。以下列圖表示納米比亞相關信息。(1)簡析納米比亞成為非洲第一個黃金級黑暗天空保護區的有利條件。

(2)說出每年埃托沙鹽沼洪水期形成的原因。

(3)分析埃托沙盆地形成大面積鹽沼的原因。分析:

(1)由經緯度地址可判氣絕候干旱;

“南非高原西側”提示地形條件;“地廣人

稀”表現了人類活動攪亂少。

(2)由經緯度可判斷該地位于熱帶草原天氣區的邊緣

,12

月至

次年2、3月是濕季,降水很多。(3)盆地地形易于積水成湖;經緯度表現了面積大以及氣溫

高而蒸發強;圖示有河流注入可帶來水與鹽類物質。

答案:(1)納米比亞常年天氣干旱少雨,大氣能見度高;地勢高,空氣稀罕;人煙罕見,

受人類活動攪亂少;遠離城市,沒有光源污染。

(2)12月至次年2、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該地位于熱帶草原天氣區的邊緣,隨著氣壓帶、

風帶南移,周邊地域降水很多,大量河水注入。

地處埃托沙盆地,地勢周圍高、中間低;多條內流河帶來的大量表層土壤鹽分在低洼處齊集;泥沼洼地地表水不易下滲;地處低緯,氣溫高,天氣干旱,水分蒸發量大,進而形成鹽沼。

B

一、選擇題

(2019·南天一大聯考河)巴厘島是世界出名的旅游勝地,11月-次年3月為雨季。當地時間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島發生了山體滑坡。以下列圖為巴厘島地理地址及地域表示圖。

據此完成1~3題。1.巴厘島()A.地勢中部高,周圍低B.山脈以南北走向為主C.河流流域面積較大D.河流有結冰期2.巴厘島雨季時流行()A.東南風B.西南風C.東北風D.西北風3.巴厘島發生此次山體滑坡的主要原因有()①連續性降水②過分砍伐森林③位于板塊交界地帶④地勢起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第1題,由圖文資料可知,巴厘島的水系呈放射狀,且由中部流向周圍,說明地

勢中部高,周圍低。第2題,由圖可知,巴厘島位于赤道以南的東南信風帶,流行東南風,

受周邊島嶼影響,東南風比較干燥,降水較少,故形成旱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氣壓帶、

風帶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高出赤道向左偏轉成為西北風,從海洋帶來的豐富水汽,受地形抬升和赤道低氣壓帶的影響,形成豐沛降水。第3題,由圖文資料可知,巴厘島多山地地形,地勢起伏大,且2月正處于巴厘島的雨季,多連續性降水,故①④正確;巴厘島位于赤

道周邊,森林的破壞會加劇水土流失,進而引起滑坡等自然災害,故②正確。

(2019佛·山模擬)奧里諾科河干流發源于圭亞那高原,最后注入大西洋,河口三角洲一帶

地勢特別低平,充滿島洲和沼澤,如期泛濫。整個流域內降雨量的時空分布相差較大。讀圖

回答4~5題。4.圖中①②③三地域年降水量由大到小排列為()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5.奧里諾科河河口三角洲如期泛濫的時間是()A.1-2月B.3-5月C.5-10月D.11月-次年1月分析:第4題,該地是熱帶草原天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帶來降水,緯度越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間越長而降水越多。結合圖中三地緯度,可判斷答案。第5題,奧里諾科河河口三角洲屬于北半球的熱帶草原天氣,如期泛濫的時間為濕季(5-10月)。

(2019

衡·水模擬

)讀某地域圖,回答

6~7題。

6.該地域主要的農業地域種類是

(

)

A.商品谷物農業

C.乳畜業

7.圖示地域的糧食自給率均在

B.季風水田農業

D.地中海式農業

120%以上,北部甚至達211%,遠超該國糧食

40%的自

給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若是

(

)

①科技發達,糧食單產高

②生長悠久,糧食單產高

③人口罕見,人均耕地多

④生

產規模大,專業化突出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分析:第6題,據圖中經緯度可知,該地域位于日本北部,由于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

異,使得這里季風氣候明顯,雨熱同期的自然條件合適季風水田農業的發展。第7題,日本

地域狹小,耕地破碎,農業生產規模不能能很大,專業化也不突出;圖示地域緯度高,氣溫低,農作物的生長遠短;但日本經濟發達,農業生產科技發達,因此,糧食的單產高;再加上北部地域人口相對較少,對糧食的需求量小,因此糧食自給率遠超該國的平均水平。

(2019晉·城模擬)以下列圖為某內陸國水系分布圖(圖中數字表示海拔,單位:m)。甲湖是該國最大湖泊,湖內小島數目經常有規律增減,乙地是該國出名的洼地,目前,該洼地每年還在不斷加深。據此回答8~9題。

8.甲湖中的小島數目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A.2月B.9月C.5月D.12月9.推斷造成乙洼地不斷加深的地質作用主若是()A.巖漿噴發B.流水損害C.風力損害D.地殼運動分析:第8題,由經緯度可判斷該地為北半球熱帶草原天氣,北半球夏季降水多而湖泊水位高,小島被湖水淹沒而減少。第9題,圖示乙洼地位于裂谷帶上,則受地殼運動影響而不斷加深。

加那利群島(西班牙外國領土)各島波折多山,最巔峰海拔3718m。以下列圖表示加那利群島的地址。據此回答10~11題。

10.加那利群島的天氣特點是

(

)

A.酷熱少雨

C.低溫干燥

B.高溫多雨

D.平易少雨

11.加那利群島煉油工業發達。加那利群島發展煉油工業的突出優勢是()

A.當地原油豐富B.當地市場廣闊

C.湊近主要航線D.基礎設施完滿

分析:第10題,加那利群島緯度較低,受寒流影響,氣溫年較差小,終年平易;該地

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且因寒流降溫減濕,因此降水較少。第11題,加那利群島地處大

西洋航線周邊,地理地址優越,海運便利,有利于原油及成品油的運輸。

二、非選擇題

12.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資料一厄瓜多爾銅礦資源潛力巨大,目前該國正在開發的第一個大型銅礦將于2019

年正式投產。該國政府計劃2018年在境內再開放1.25%的土地用于勘探,刺激厄瓜多爾的

礦業投資。厄瓜多爾礦業部長表示,厄瓜多爾官員已與幾家外國企業舉行了談判,談論合作

建立一個銅精髓廠的可能性,中國和日本企業都顯示出對該項目的興趣。

資料二瓜亞基爾是厄瓜多爾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港口鐵路通向國都基多,一條條高

速公路將基多和國內其他城市連接起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香蕉、可可、咖啡、棉花等產品都

在這里集散。現在城市發展為“港城分別”模式。

資料三下面兩圖分別為厄瓜多爾簡圖(圖1)和瓜亞基爾港地理地址圖(圖2)。(1)分析厄瓜多爾熱帶經濟作物主產區的發展條件。

(2)分析瓜亞基爾“港城分別”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3)簡述瓜亞基爾港發展成為厄瓜多爾最大港口的優勢條件。

(4)簡要說明中國與厄瓜多爾合作建立一個銅精髓廠的可能性。

分析:(1)依照農業區位條件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進行分析。自然條件主要從天氣、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進行分析。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從交通、市場、勞動力等方面進行分析。(2)“港城分別”模式的形成與城市發展和港口規模擴大相關。港口配套設

與城市區分別。(3)從圖中能夠看出,瓜亞基爾港有普納島作為天然屏障,受風暴影響比較

小,港口海不揚波;瓜亞基爾是厄瓜多爾第一大城市,有瓜亞基爾市作為依賴;港口鐵路通

向國都基多,一條條高速公路將港口和國內其他城市連接起來,交通便利,經濟要地廣等。

依照工業區位要素結合中國與厄瓜多爾銅礦生產狀況進行分析。

答案:(1)自然條件:處于熱帶雨林天氣區,水熱充分;位于沿海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經,水源充分。社會經濟條件: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廉價,外國市場廣大,商品率高。

城市發展和港口規模不斷擴大,港口周邊工業、服務業、集裝箱運輸業等臨港產業

不斷發展,使港口設施占用的空間越來越大,港區建設不斷向海岸地勢平坦廣闊的地帶延伸,進而致使港口區與城市區分別。

(3)位于海灣,港口風波小;有大城市(瓜亞基爾市)作為依賴;有鐵路、高速公路與港口

相連,交通便利;經濟要地廣等。

厄瓜多爾擁有比較豐富的銅礦資源,工業原料充分;政府政策支持,開放土地用于

勘探,刺激厄瓜多爾的礦業投資;國際市場對銅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生產和花銷量增加;厄瓜多爾面向太平洋,海運便利,便于銅產品外運。我國銅礦資源困窮且大礦、富礦少,銅

冶煉工業自產原料供應不足,生產能力分別,加工成本偏高;銅礦進口依賴性增加,擁有較暴風險;國家從宏觀經濟政策上激勵國內銅企業積極參加外國銅礦開發、

冶煉,建立長遠穩

定的原料供應渠道。

13.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問題。下面圖甲為世界某半島及周邊地域等高線圖

,R

地盛產地中海栓皮櫟

,生長緩慢,環境

適應性強,其外層樹皮是理想的軟木塞原料。栓皮櫟櫟炭火力強而長遠

,是優異的薪炭材;

皮質堅硬不易燃燒

,是防火林的優異樹種。

我國云南也有少量栓皮櫟分布

,欲大量引種地中

海栓皮櫟。圖乙為波爾圖和巴塞羅那的年降水量資料

(單位:

mm)。

(1)依照資料判斷R地地形種類并說明原因。

(2)比較波爾圖和巴塞羅那的降水差異并分析原因。

(3)依照資料簡析并推斷栓皮櫟的生長習慣。

(4)談論大量引種地中海栓皮櫟對云南省的生態影響。

分析:(1)可由圖示等高線數值及分布特點來判斷。(2)降水差異可從降水量多少及季節

分配角度分析;成因注意兩地分別位于半島東西兩側沿海的地址。(3)可從圖示R地自然特

征角度分析。(4)談論要從利害兩方面分析;注意結合資料中栓皮櫟的特點,以及云南省的

自然環境特點分析。

答案:(1)高原。原因:R地等高線稀罕,地勢起伏小;海拔較高,東部沿海等高線密

集,1000m等高線呈閉合曲線。

(2)差異:波爾圖年降水量較巴塞羅那多,雨季較巴塞羅那長。

原因:波爾圖位于迎風坡,受西風影響明顯且時間長,降水豐富且雨季較長(或巴塞羅

那位于西風背風坡,降水較少)。

盛產于地中海天氣區,夏季酷熱干燥,光照強,冬季溫暖;栓皮櫟喜光;耐旱,水分要求低;不耐低溫。

櫟炭火力強而長遠,有利于緩解能源壓力,減少對森林的過分砍伐;皮質堅硬不易燃燒,有利于防治森林火災;云南省位于喀斯特意貌區,土壤困窮,栓皮櫟環境適應性強,存活率高;外來物種入侵,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

C

一、選擇題

雪線是山地常年積雪帶的下限,主要受降水量、氣溫、坡向等要素影響。植物孢子或花

粉在流行風吹送下,隨著降雪封閉在冰川中,這是研究地域環境變化的重要依照。以下列圖表示

安第斯山脈的所在地址。據此回答1~3題。1.M山雪線處的多年平均數據中,低于N山的是()A.海拔B.氣溫C.氣壓D.光照2.N山雪線最高的月份和坡向是()A.1月,東坡B.1月,西坡C.7月,東坡D.7月,西坡3.鉆取的表層冰芯樣本中,孢粉種類最豐富的冰芯來自()A.M山的東坡B.M山的西坡C.N山的東坡D.N山的西坡分析:第1題,讀圖可知,M山緯度低,受沿岸寒流影響,降水量小,天氣干旱,雪線高;N山緯度高,位于西風帶內,西坡降水量大,雪線低。因此M山雪線高于N山,A錯。雪線處的積雪消融量與降雪量相等,氣溫大體為0℃,因此兩山的雪線處氣溫相差不大,B錯。由于M山雪線高于N山,故氣壓低于N山,C對。由于N山所在地域降水量大,光照條件較差,D錯。應選C。第2題,讀圖可知,N山緯度較高,處于西風帶內,西坡為迎風坡,降水多,東坡為背風坡,降水少,因此東坡雪線整體高于西坡。同一山地,夏季氣溫高,雪線高,因此N山1月份的東坡雪線最高。應選A。第3題,緯度越低,降水量越大,相對高度越大,植被帶垂直差異越明顯,讀圖可知,M山東坡湊近亞馬孫平原地域,緯度低,降水量大,且山地相對高度大,垂直地帶性明顯,鉆取的表層冰芯樣本中,孢粉類型最豐富。應選A。(2019·山模擬唐)美國基威諾半島自然銅儲量巨大,漂流銅在周邊廣泛散落。考古發現,周邊的土著居民很早就利用漂流銅直接打制各種銅器和飾品。19世紀中葉后,基威諾半島的自然銅開始近代工業開采,并經過銅港運往伊利湖畔的工廠進行加工。據此回答4~5題。

4.有的漂流銅重達數噸,它們能夠走開原生地可能借助()A.冰川

B.河流

C.風力

D.波浪

5.隨著基威諾半島自然銅的大量開采,當地的伐木業同時流行。當地伐木業能夠(

A.促進森林的自然演替和更新

)

B.為當地冶煉自然銅供應燃料

C.擴大耕地以便種植糧食作物

D.為自然銅的采運供應原資料

分析:第4題,基威諾半島緯度較高,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進而使漂流銅走開原生地。注意要點詞“漂流銅”,走開原生地的方式是“漂流”,重達數噸不能能直接在水上飄揚。第5題,自然銅的運輸需要船只,而早期船只主若是木質的,則D正確。伐木業不利于森林資源的自然演替和更新,則A錯誤;依資料可知,該地主若是開采和運輸自然銅,并沒有冶煉,則B錯誤;資料信息不能夠表現經過伐木來擴大耕地面積種植糧食作物,則C錯誤。

亞當橋是連接馬納爾島與拉梅斯沃勒姆島之間一連串的低于海平面的石灰巖暗沙

,從前

有好多拱形石橋相連接,1968年隨著最后一片連陸拱橋倒塌,亞當橋已經出名無實,馬納

爾島(現已與斯里蘭卡相連),面積50平方千米,該島干燥、荒蕪。據此回答6~8題。

6.致使亞當橋最后倒下的作用最可能是

(

)

A.地殼運動

C.海浪作用

B.巖漿活動

D.風力作用

7.亞當橋

(

)

.兩側島嶼形態受東北季風帶來的海浪損害明顯

B.暗沙的積聚向垂直流行風向的兩端延展

C.暗沙的積聚因季風致使的風流而減緩

D.走向主要受地殼運動方向的影響

8.馬納爾島植被稀罕的原因最可能是()

.地勢低平,海水倒灌

分析:第6題,依照資料,亞當橋是連接馬納爾島和拉梅斯沃勒姆島之間一連串的低于

海平面的石灰巖暗沙,從前有好多拱形石橋相連接,隨著拱橋的坍塌,亞當橋也坍塌,因此

致使亞當橋最后倒下的作用最可能是海水擊打、海浪損害等作用,應選C。第7題,亞當橋

周邊季風明顯,特別是西南季風比較富強。由于冬夏季流行風向相反,迎風地帶暗沙積聚少,

暗沙的積聚主要向垂直流行風向的兩端延展,應選B。第8題,植被的長勢受水分條件的影

響比較大,馬納爾島的面積狹小,淡水缺乏,植物難以獲得充分的水分條件致使島上植被稀

疏,應選B。

泥炭是一種經過幾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澤地產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絕大部分分

布于高緯度、高海拔冷濕環境。位于歐洲西部的愛爾蘭,以出產優異泥炭而出名于世。結合

圖示信息回答9~11題。

9.與愛爾蘭1月份多年平均氣溫、降水量最吻合的是()A.-5℃,97mm

C.3℃,95mm

B.-3℃,221mm

D.5℃,333mm

10.愛爾蘭最典型的自然帶種類是

(

)

A.亞寒帶針葉林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溫帶草原帶D.苔原帶

11.該島之因此能形成深邃的優異泥炭層,取決于()

.植被的覆蓋率

B.植物的種類

C.植物的生長速度

D.植物殘體的分解速度

分析:第9題,愛爾蘭位于歐洲西部,受流行西風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屬于溫帶海

洋性天氣,1月份多年平均氣溫應在0℃以上,可消除A、B項;溫帶海洋性天氣年降水量

為700~1000mm,全年降水平均,若是不是位于較巔峰脈的迎風坡,降水量平時不能夠達到

333mm,D錯誤。應選C。第10題,溫帶海洋性天氣區的典型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正確。應選B。第11題,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可推知其富含有機質,有機質之所

以能在該島大量積累,主若是受天氣條件的影響,該島屬于溫帶海洋性天氣,冷濕環境下,

植物殘體分解速度緩慢,有機質簡單積累。植被的覆蓋率、植物的種類和生長速度,與有機

質的積累關系不大。應選D。

二、非選擇題

12.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資料一以下列圖為貝加爾湖及其周邊地域表示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

淡水湖,湖水清明,湖中生活著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貝加爾湖周圍共有300余條河流注

入,但只有圖中R河流出。

資料二圖中甲城是西伯利亞的大城市,工業以機械制造(重型機械、機床、電纜)為主,市內有多所高等學校及科研院所,近來幾年來吸引了大量投資。

(1)說出貝加爾湖的生態環境價值。

(2)簡述R河的水文特點。

(3)若是從貝加爾湖引水到乙地,需要戰勝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