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區域優勢區域優勢的類型有形區域優勢與無形區域優勢絕對區域優勢和相對區域優勢局部優勢與全局優勢空間優勢與時間優勢現實優勢與潛在優勢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無形區域優勢的重要性突顯以美國128公路地區和硅谷地區的比較為例。20世紀7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的硅谷和波士頓的128公路地區成為世界上電子工業主要的創新中心。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各種條件相對優越的128公路地區卻把計算機生產領域的主導地位讓給了起始條件不如自己的硅谷地區。128公路地區歷史悠久,距離政治中心較近,有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大學和研究機構,歷史上還有大量的軍事訂貨,政府也比較重視這里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硅谷地區則離政治中心較遠,不僅地理位置不如128公路地區優越,而且只有斯坦福大學一所大學,但這里后來卻成為舉世矚目的創新密集區。雖然它們的共性在于兩個地區都有著名大學和科研院所作為技術支撐,但它們在發展路徑、創新基礎、企業模式、開發主體、政企關系和文化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發展路徑創新基礎開發主體組織結構文化硅谷市場需求推動型企業導向市場大多數公司實行靈活的工作制度和開放的組織結構,讓職工享有股票期權開放、靈活的創新文化128技術推動型研究機構和大學政府偏重于企業內部孤立地進行技術改造,而對市場的重要性不夠重視;文化環境比較保守、封閉,穩定區域優勢分析的方一空間成本比較法基本分析思路首先,通過成本構成分析,找出影響生產成本的所有要素,并進而從所有要素中確定若干在成本構成里占有較大比重的主要生產要素。其次,通過生產過程分析,找出另外一些雖然不一定反映在成本構成里但可能對生產過程起著重要影響,如區位的氣候、水文狀況等,故不能忽略而必須視之為生產的空間要素的某些必要條件。再次,通過區位間成本比較,剔除那些雖然在成本構成里占有較大比重,但在一定空間范圍內變化不大,故在這個空間范圍內的諸區位成本分析中可以無須考慮的非空間要素成本(如廣告費等)。盡管影響生產成本的因素很多,各種因素對不同的生產部門或不同規模的生產部門會有不同的作用,但通過因素篩選,最終可確定若干重要的對生產發展產生影響的、空間上有差異的要素一一生產的空間要素。(靜態與動態)第二節區域分工與區際聯系1、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斯密認為,每個國家都有其絕對有利的、適于某些特定產品的生產條件,而導致生產成本絕對低,這就叫絕對利益原則,又稱絕對優勢說。斯密的地域分工和絕對利益理論也有較明顯的缺陷。2、 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比較成本理論也叫比較利益論,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的大衛李嘉圖提出來的。他從生產成本的相對差別出發,認為兩個國家生產力不同,一國即使生產不出成本絕對低的產品,但只要能生產出成本相對低的產品,就可以同另一個國家進行貿易,并使貿易雙方都能獲得貿易利益。3、 約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論相互需求論是由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學家約翰穆勒所提出的一種國際貿易理論。他認為兩國進行商品交換,其交換比率取決于雙方各自對該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穩定在輸出貨物恰好能抵償輸入貨物的水平上。這一理論基本上從屬于比較成本理論。相互需求理論是對比較成本論的重要補充,因為比較成本論雖然揭示了分工和交換能為參加國帶來利益,但卻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一是貿易給各國帶來的利益有多大;二是在這個范圍內雙方各占比例的多少。相互需求理論對這兩個問題做了補充。4、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論(簡稱H-O理論)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作為地域分工和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放棄了古典學派以生產勞動來決定價值的觀念,而代之以價格差異的分析。采用供求理論體系,研究多種生產要素的稟賦、替代、組合及價格聯系由赫克歇爾-俄林師徒提出。較好地解釋了戰后一些國家經濟騰飛的原因5、 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論蘇聯經濟地理學家巴朗斯基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勞動分工進行闡述。所謂地理分工就是社會分工的空間形式。經濟利益是地理分工發展的動力。6、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現有的以比較優勢理論為代表的區域優勢理論只能對國際貿易模式做出部分解釋,但不能說明為什么一個國家能在某一行業建立和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不一定在整個國民經濟,而主要是看該國有無一些獨特的產業或產業群一一競爭優勢產業。波特理論解釋了一個國家的企業(或行業)如何取得持久的國際競爭力。波特將企業競爭優勢理論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聯系起來,使得企業競爭優勢理論發展成為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企業競爭力理論發展成為一種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分工的理論基礎1、 新產品的生命周期經歷三個時期。產品創新時期,產品成熟時期、產品標準化期2、 三個時期的比較優勢和貿易模式產品創新時期 技術密集型產品,創新國出口,模仿國進口產品成熟時期 資本密集型產品,模仿國出口,創新國和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標準化時期 勞動密集型產品,發展中國家出口,創新國和模仿國進口貿易模式圖示
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全球轉移之路20世紀50年代\7日木氣西德20世紀90年代X亞\中洲"四小龍”國大陸三、區域聯系分析(一)區域聯系分析的內容第一、區際要素流動。區域生產要素的流動表現為三種形式1、 對流:人口和物質的流動。2、 傳導:地區間的各種貿易。3、 輻射:信息的流動和新思想、新技術的擴散。生產要素流動的基本規律要素流動的趨利性規律要素輸入量的距離衰減規律要素流動的分散——集中——分散規律要素流動組合的合理化規律第二、區際貿易。生產要素稟賦差異形成的生產成本差異規模經濟造成的生產成本差異商品轉運費用造成的生產成本差異假設生產函數為Q=f(L,K)。一般地,如果勞動L和資本K由L、K分別增
加到aL、aK,其中a>1,那么,產出將由f(L,K)增加到 f(aL,aK),因此,會出現以下情況:如果f(aL,aK)>a?f(L,K),表明生產函數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與等產量線(二)區域聯系分析的方法“投入產出分析”區域聯系分析的方法“投入產出分析"又稱部門聯系平衡分析、產業關聯分析。投入:指產品生產所消耗的原料、能源、固定資產和活勞動產出:指產品生產出來后的分配流向,包括生產的中間消耗、生活消費和積累。是主要利用投入產出表來反映各產業(行業)之間、各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各工序之間或各產品之間投入量與產出量平衡關系的一種方法。第三節區域投資環境評價評價投資環境的基本方法(一) 等級尺度法(RatingScale)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斯托鮑夫(RobertStobaugh)提出1969.9《哈佛商業評論》《怎樣分析外國投資氣候》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一種目標市場分析法等級尺度法從東道國政府對外商投資的限制與鼓勵著眼,主要考察資本外調的自由、允許外國擁有所有權比例、外國投資與本地企業間的差別待遇,幣值穩定、政治穩定、給予關稅保護的態度、當地資本供應能力、近五年的通貨膨脹率等八大因素。該法通過評分使投資環境的某些主要因素數量化,而且避免了對不同因素均等看待的問題。主要缺陷:評價的因素不夠全面,而且在評價過程中主觀性較強。區域經濟發展與改善投資環境(二) 多因素評估法由香港中文大學閔建蜀提出的,他將投資環境因素分為11類:政治環境、經濟環境、財務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基礎環境、技術條件、輔助工業、法律與法制、行政機關的效率和競爭環境。對于其中每一類因素又分解成一系列子因素。在資料搜集齊全的基礎上,確定各投資環境因素在總投資環境因素中所占的比重,并采用五分制方法分別評定各類投資環境的得分。三個優點:①考慮的投資環境因素較全面;充分考慮了投資環境各個子因素的優劣狀況,在此基礎上綜合確定各項因素的得分,有利于提高評估因素的客觀性;考慮了各種投資環境因素在整個投資環境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還可以結合投資項目的性質及投資者的實際需要靈活確定各環境因素的權數,從而更為可靠和實用。(三) 關鍵因素評估法該方法可以彌補多因素評估法的不足。例如:投資者到某地投資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降低成本,與該目標密切相關的關鍵因素有當地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和交通運輸條件三項,若經分析后確定三項關鍵因素的權重分別為0.5、0.3、0.2,選擇三個國家或地區作為可能的投資地點,并分別采用10分制評分。具體如表1,由計算可知,三個國家或地區中,以C的投資環境為最優。表上關鍵因素評分表[in豐曰出/A.-Mr關譴因素原材料價格力動力成本父通條評分因素評分(0,3)<nr住rnmt—r LJ-X『1L ?j/A57356Ln624.0c98"7Q□/.y 占(四) 參數分析法該方法是由郭文清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要全面地評價一國的投資環境,就必須建立一個能綜合反映投資環境的指標體系,在詳細探討了不同種類的投資與不同層次的環境因素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