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144.3-2020 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 第3部分:漬澇_第1頁
DB37-T 4144.3-2020 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 第3部分:漬澇_第2頁
DB37-T 4144.3-2020 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 第3部分:漬澇_第3頁
DB37-T 4144.3-2020 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 第3部分:漬澇_第4頁
DB37-T 4144.3-2020 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 第3部分:漬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B01

DB37山 東 省 地 方 標 準DB37/T4144.3—2020Standard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meteorologicaldisastersforsummermaize—Part3:Waterlogging2020Standard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ofmeteorologicaldisastersforsummermaize—Part3:Waterlogging2020092520201025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前 言DB37/T4144《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分為五個部分:12345本部分為DB37/T4144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部分由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組織實施。本部分由山東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種植業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歸口。代紅翠、王良、李源方、成浩、單晶、劉元元、肖蓉、王慧敏。夏玉米氣象災害鑒定評價規范第3部分:漬澇范圍GB/T32752—2016農田漬澇氣象等級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3.1漬澇災害waterloggingdisaster≥903.2降水量precipitation(mm)。3.3田間持水量soilfieldcapacity(SFC)在地下水埋藏較深的條件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毛管懸著水的最大量,單位為百分率(%)。3.4土壤相對濕度relativesoilmoisture(RSM)土壤中實際含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比,單位為百分率(%)。3.5降水日precipitationday)≥0.1mm。3.6降水日數precipitationdays一定時段(旬、月、年)內降水日的和,單位為天(d)。3.7日照時數sunshineduration≥120W/m2(h)3.8可能日照時數maximumsunshineduration一日(旬、月、年)中,最大可能的日照時數,即白晝的總時數,單位為小時(h),取一位小數。注:它決定于一地的緯度和季節。可通過地面氣象觀測常用表查算求得。3.9減產率yieldreductionrate單位面積夏玉米趨勢產量與實際產量之差占趨勢產量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符號R:旬降水量。RmaxR:旬降水量。Rmax:近三個年度的旬最大降水量。DR:旬降水日數。D:S:SmaxSm5漬澇災害鑒定依據GB/T32752—2016漬澇災害氣象評估指數見公式(1):bR1Rb2DRDb S (1)max3Smax式中:Qwb1,b2,b3——分別為降水量、降水日數和日照時數對漬澇災害形成的影響系數,影響系數的參考取值:b1為0.75~1,b2為0.75~1,b3為0.50~0.75。1表1生育時期漬澇災害等級輕度中度重度苗期2旬平均0.7≤Qw<1.02旬平均0.7≤Qw<1.0,其中有1旬Qw≥1.221.0≤Qw<1.2Qw≥1.3穗期2旬平均0.8≤Qw<1.12旬平均0.8≤Qw<1.1,其中有1旬Qw≥1.221.2≤Qw<1.3Qw≥1.3花粒期2旬平均0.9≤Qw<1.22旬平均0.9≤Qw<1.2,其中有1旬Qw≥1.321.2≤Qw<1.4Qw≥1.45.2.2Tw表2基于Tw和植株形態的夏玉米不同生育階段漬澇災害等級5.2.3基于土壤相對濕度表2基于Tw和植株形態的夏玉米不同生育階段漬澇災害等級5.2.3基于土壤相對濕度(0~50cm)基于土壤相對濕度(0~50cm)劃分的夏玉米不同生育階段漬澇災害等級指標按照表3執行。漬澇等級Tw持續時間與受漬澇危害植株形態苗期穗期花粒期輕度<5株葉面積減少<20質重量下降<205≤Tw<6,植株株高下降<10重量下降<206≤Tw<8,單株葉面積減少<5地上部干物質重量下降<65~20中度4≤Tw6,植株株高下降5~1020~60地上部干物質重量下降20%~50%。5≤Tw<710~20單株葉面積減少30~402020~407≤Tw<9,單株葉面積減少5%~1010地上部干物質重量下降6~3020~50重度10葉面積減少≥60株數減少<40量下降≥50Tw≥7,植株株高下降≥20面積減少≥40減少≥20≥40%。Tw≥8,單株葉面積減少≥10位面積有效株數減少≥10干物質重量下降≥3050上。5.2.5漬澇災害發生面積百分比5.2.5漬澇災害發生面積百分比(2) (2)A1A0式中:2A1(hmA0(hm)基于受災面積劃分的漬澇災害等級按照5執行。2表5基于受災面積的漬澇災害等級5.2.6成災面積百分比表3基于土壤相對濕度(0~50cm)漬澇等級0~50cm(Sm,%)苗期穗期苗期輕度85≤Sm<10090≤Sm<10595≤Sm<110中度100≤Sm<120105≤Sm<125110≤Sm<130重度Sm≥120Sm≥125Sm≥1305.2.4基于作物水分盈余指數的夏玉米漬澇等級指標綜合考慮夏玉米不同生育階段漬澇的土壤水分指標(表4)和土壤質地類型,以作物水分盈余指數(Q,計算原理及方法按照附錄B執行)作為指標,夏玉米不同生育階段漬澇災害等級按照表5執行。表4基于作物水分盈余指數的夏玉米不同生育階段漬澇災害等級漬澇等級土壤類型作物水分盈余指數(Q)苗期穗期花粒期輕度砂土1.20≤Q<1.351.25≤Q<1.501.50≤Q<1.80壤土1.30≤Q<1.501.40≤Q<1.701.70≤Q<1.90黏土1.90≤Q<2.202.20≤Q<2.502.50≤Q<2.90中度砂土1.35≤Q<1.551.50≤Q<1.801.80≤Q<1.95壤土1.50≤Q<1.801.70≤Q<1.901.90≤Q<2.15黏土2.20≤Q<2.702.55≤Q<2.902.90≤Q<3.20重度砂土Q≥1.55Q≥1.80Q≥1.95壤土Q≥1.80Q≥1.90Q≥2.15黏土Q≥2.70Q≥2.90Q≥3.20漬澇災害等級輕度中度重度作物受災面積比Si(%)Si≤2020<Si≤50Si>5030

(3)A1式中:cA30(hm2);c1A(hm2)1基于成災面積劃分的漬澇災害等級指標按照表6執行。表6基于成災面積的漬澇災害等級漬澇災害等級輕度中度重度成災面積比Sz(%)Sz≤2020<Sz≤50Sz>506.1.2評估方法6.1.2評估方法(4)IyYhYYh.................................(4)式中:Iy——減產率(%);YhY6.1.3評估指標夏玉米產量減產率評估漬澇災害等級按照表7執行。表7不同區域產量損失評估等級6.2漬澇災害評估流程評估級別減產率(%)省市縣輕度10≤Iy<1510≤Iy<1510≤Iy<20中度15≤Iy<2515≤Iy<3020≤Iy<35重度Iy≥25Iy≥30Iy≥35玉米生長季有較大范圍和程度的漬澇災害發生時,及時到重點災區進行災情考察,并開展災情會商。當發生漬澇災害時,結合漬澇災害評估指標5.2.1~5.2.6進行漬澇災害等級評估。漬澇災害發生后,結合漬澇災害等級劃分指標5.2.1~5.2.6和6.1開展漬澇災害等級及產量損失評估。附錄A(規范性附錄)實際產量分解及趨勢產量模擬計算方法3實際產量計算公式如下:式中:

Y(A.1)hwYkg/hm2;Ykg/hm2;Ykg/hm2hw((某階段的線性趨勢方程為:式中:

ai(A.2)i——i=n-k+1,表示方程個數;k(nt——表示時間序列。當i=1時,t=1,2,3,…,k;當i=2時,t=2,3,4,…,k+1;……當i=n-k+1時,t=n-k+1,n-k+2,n-k+3,…,n。計算每個趨勢方程在t點的函數值Yi(t),對t點上的p個函數值進行平均后得到該點模擬值:Y(t)1p y(t) (A.3)i p jii附錄B(規范性附錄)作物水分盈余指數計算方法(Wi)土壤儲水量計算公式如下: Wi=................................(B.1)式中:Wi(mm);Wi-1(mm);P(mm);ETm(mm);D(mm)Wi-1(B.2) Wi-1=hBd式中:

/(B.2)h0~40cm50cmh=50cm(cm);Bd(mm);P——為0~50cm(g/cm3);θ——為0~50cm(%)ETTm=K×ET。ET05-9Kc表B.1)表B.1月上旬至9月中旬逐旬作物系數(Kc)取值旬次(旬/月Kc旬次(旬/月Kc旬次(旬/月K/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