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疼痛的神經阻滯1第1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神經阻滯治療的概念與特點
神經阻滯治療(nerveblocktherapy)是指用神經阻滯解除疼痛、治療疾病的方法,是疼痛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神經阻滯治療的特點:療效確切、見效快、無胃腸道不良反應、安全等優點,是疼痛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
疼痛治療的常用神經阻滯
第2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一、三叉神經分支阻滯
三叉神經分支阻滯第一支眶上神經、滑車上神經第二支上頜神經、眶下神經上齒槽神經第二支下頜神經、頦神經、下齒槽神經三叉神經(trigeminalnerve)為混合性神經,主要為感覺纖維,小部分運動纖維。廣泛分布于頭面部。三叉神經阻滯(trigeminalnerveblock)分為分支阻滯和半月神經節阻滯。第3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一)眶上神經阻滯1、應用解剖由三叉神經眼支發出,經眶上切跡或眶上孔分布于眼瞼和前額部,其額支纖維可延伸至顱頂與枕大神經交通。第4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2.阻滯方法仰臥,于眶上切跡中線旁開約2.5cm處(多有壓痛)。22G
針垂直刺入,回抽無血,注入消炎鎮痛液0.5~lml,用手指輕壓注入部位,使藥液擴散,可一并阻滯眶上及滑車上神經。如需破壞性神經阻滯,阻滯15~20分鐘后,注無水乙醇或7%~10%酚甘油0.5ml。第5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三叉神經第1支疼痛;眼部痛;其支配范圍的帶狀皰疹后疼痛;繼發性神經痛。4.并發癥(1)眼瞼水腫、血腫:乙醇擴散至眼瞼軟組織時,水腫需4~5日方能恢復。刺傷眶上動脈可出現血腫。預防方法是用手指壓迫眶上切跡部皮膚。(2)眼瞼下垂:因藥物阻滯動眼神經上支所致,需數日至數周方可改善。第6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二)眶下神經阻滯1、應用解剖:眶下神經為三叉神經上頜神經直接延伸的主支或最大的終支,經眶下裂出眶下孔,其分支有下瞼支、鼻支、上唇支和頰支,為終末支,分布于下眼瞼、同側鼻背、上唇和頰部。第7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2.方法仰臥或坐位,瞳孔做垂線,眼外眥與上唇中點連線,兩線交叉點處為穿刺點,即眶下緣1cm,中線外3cm處為穿刺點。22G穿刺針,于眶下孔下緣向內、上后方進針,進入眶下孔約1cm,出現鼻翼、上唇放射痛。抽吸無血,注入局麻藥0.5~1m1。破壞性神經阻滯者,待神經分布區出現麻木后15~20分鐘后,注入無水乙醇或7%~10%酚甘油0.5ml。第8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三叉神經第二支痛、該區域帶狀皰疹及帶狀
皰疹后神經痛及其它疼痛。
4.并發癥
(1)面部水腫嚴重者可早期施行星狀神經節阻滯。
(2)皮下出血、血腫,重者3~5日方可恢復。
(3)乙醇神經炎:應盡早施行星狀神經節阻滯。
(4)視力障礙:針尖刺入眶下管過深使藥液滲入眶內,
或在眶下管內刺破血管后出血,使眶內壓升高,出
現復視、眼球突出、視力障礙及眼球疼痛等。第9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三)上頜神經阻滯1、應用解剖
上頜神經由三叉神經前部經海綿竇外側壁下部穿圓孔出顱,在翼腭窩內發出翼腭神經節支、顴神經支、眶下神經支和上牙槽后支。眶下溝的分支有上牙槽中支和前支。翼腭窩內發出神經節支與蝶腭神經節連接,加入神經節的眶支、鼻支和腭支。與上頜支相關的疼痛包括:下瞼支,支配下瞼皮膚黏膜。鼻外支,司鼻外側后部皮膚。鼻內支,分布于鼻前廳皮膚。上唇支,分布于上唇及附近頰部黏膜。腭大神經,分布于上頜后部黏膜。
第10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2.操作方法
(1)側入法:最常用。仰臥,頭轉向健側。穿刺點為外耳孔前3cm,顴弓下緣中點。用長7~8cm,22G穿刺針。垂直刺入約4.5~5cm,觸及蝶骨翼突外板,于距皮膚1~1.5cm處做標記,將針退至皮下,改變穿刺方向為向前上方1cm處刺入,使針尖進入翼腭窩,上唇、牙齦及頰部出現放散痛,抽吸無血注入局麻藥0.5~lml。需破壞性阻滯者,15~20分鐘后注入無水乙醇或7%~10%酚甘油0.5ml。第11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上頜、下頜神經阻滯的斷面圖第12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用于三叉神經第2支痛;蝶腭神經痛;繼發性神經痛。
4.并發癥
(1)出血、血腫;視力障礙:傷及動脈時血液流人眶內時,眶內壓升高、眼瞼腫脹、眼球突出,并可出現眼痛、復視:甚至失明。
(2)三叉神經全支阻滯:針刺過深或局麻藥用量過多)。其他腦神經阻滯。蛛網膜下腔阻滯可導致呼吸停止、意識喪失。
(3)乙醇神經炎:第13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五)下頜神經阻滯
下頜神經是三叉神經的最大分支,自卵圓孔出顱后入顳下窩,其分支為腦膜支、翼內、外肌神經支、
顳深神經、咬肌神經、頰神經;舌神經、下齒槽神經、耳顳神經。腦膜支分布于硬腦膜和乳突小房黏膜,可能與誘發頭痛有關;頰神經感覺纖維支配頰部至嘴角部皮膚;下齒槽神經經下頜管至頦孔分為兩支,即頦神經,出頦孔支配下唇皮膚,另一支為切牙支沿下頜管前行支配同側下切牙。1、應用解剖第14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耳顳神經由后股發出,跨腭弓根部分為耳支和顳支,主要分布于腮腺、下頜關節、外耳道、耳屏、耳廓上部和顳部皮膚。
2.阻滯方法、定位同上頜神經阻滯法。用長7~8cm,22G穿刺針。垂直刺入約4~4.5cm,達蝶骨翼突外板,此時將標志放至距皮膚1cm處。將退至皮下,改變穿刺針方向向后上方刺入至約5cm(即再進針1cm),出現下頜、牙齦部異感,注入局麻藥0.5~lml。行破壞性神經阻滯者,經15~20分證實有效后,注入無水乙醇或7%~10%酚甘油0.5ml。第15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三叉神經第3支痛。
4.并發癥(1)出血;咬肌麻痹;味覺障礙:乙醇三叉神經炎;(2)三叉神經全支阻滯。
第16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二、半月神經節阻滯
1、應用解剖三叉神經發自橋腦,含運動和感覺兩種纖維。主要司顏面部運動覺、位置覺、精細觸覺和痛覺。小部分運動纖維來自橋腦三叉神經運動核,司咀嚼肌運動和咀嚼肌本體感覺。
2.操作方法
(1)側入法:阻滯同下頜神經阻滯點下1cm。
(2)前入法:仰臥。穿刺點為口角外2.5~3cm處。用9~10cm長21G穿刺針,正面觀針尖正對同側瞳孔(的正后方),側面觀針尖正對同側顴弓根部關節結節(針干沿穿刺點與關節結節形成的平面針尖指向瞳孔推進),第17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即向后上進針約5~6cm,觸及顱底卵圓孔前方平坦的骨面,然后針尖沿骨面向深部輕輕移動或稍向左右試探,針尖滑至卵圓孔刺及半月節內,出現面頰部異感。回抽無血及腦脊液后,注入局麻藥0.3~0.5ml。如需作破壞,出現止痛效果10~15分鐘后,再緩慢注入神經破壞藥0.3~0.5ml。第18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2.適應證(1)三叉神經全支痛,分支阻滯無效者。(2)上頜癌等惡性腫瘤引起的大范圍疼痛。3.并發癥
(1)腦神經炎:乙醇由三叉神經孔達顱后部致其他腦神經損傷如眼神經、滑車神經、面神經等麻痹。預防方法:乙醇﹤0.5m1,注入時間約1分鐘。
(2):血腫、感染腦膜炎,注意無菌操作。
(3)角膜潰瘍及角膜炎:因第1支被阻滯,角膜失去感覺,易損傷形成角膜潰瘍。第19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1.應用解剖腭大神經由上頜神經和巖淺大神經(面神經分支)的感覺支組成,起源于蝶腭神經,經腭管出腭大孔,分布于口腔上牙齦和硬腭粘膜腺體,其感覺纖維來自上頜神經,副交感纖維來自巖淺大神,交感纖維來自顳深神經,后兩支神經組成翼管神經,連接翼腭神經節,分為顳支:支配眶骨骨膜及淚腺;鼻支:支配鼻上部后側;鼻腭神經:支配牙齦、軟硬腭、腭垂及扁桃體。三、腭大神經阻滯第20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2、操作技術
取仰臥位,肩下墊枕,頭盡量后仰,口張大。于第三磨牙牙齦線內側0.5cm處為穿刺點,(見下圖)常規消毒,用長10cm、7號穿刺針或傳統彎針刺入腭大孔約3~3.5cm,回吸無血,注入局麻藥1~2ml。第21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3、適應癥
鼻及額部疼痛、蝶腭神經痛、上頜神經痛及該部位癌痛。4、并發癥及防治避免反復穿刺引起血腫。穿刺深度應<5cm
以免損傷蝶腭神經節。第22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1.應用解剖舌咽神經起自延髓第九對腦神經,與迷走神經、副神經一起經頸靜脈孔穿出顱腔,為混合神經,包含運動、感覺和副交感神經纖維。舌咽神經支配頸動脈竇、咽粘膜感覺、腭扁桃體上部和軟腭臨近粘膜、舌體后1/3和粘膜及會厭前粘膜的感覺。
2.阻滯方法
(1)口內阻滯法:病人坐位,張口,穿刺點在前腭弓外緣0.5cm處。穿刺針刺向扁桃腺下極后外側壁,回抽無血后,注入局麻藥藥0.5~1m1,然后再由四、舌咽神經阻滯第23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穿刺點在前腭弓外緣0.5cm處。穿刺針刺向扁桃腺下極后外側壁,0.5~1m1,第24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舌根與腭弓交點處進1.5cm,回吸無血后注藥0.5~1m1。如需神經毀損,待判定阻滯效果確切后注入無水乙醇或酚甘油。
(2)側頸部法:取患側在上側臥,確定乳突前緣緊靠外耳道下部為穿刺點,常規消毒,用3.5cm長,7號穿刺針垂直進針約2~2.5cm可觸及莖突,然后沿莖突后緣刺入約0.5~1cm。注氣無阻力回吸無血,注入局麻藥1~2ml。3.適應證原發或繼發性舌咽神經痛。第25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4.并發癥口內法并發癥較少。側頸法進路與頸動、靜脈、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副神經、面神經等鄰近,可發生出血和鄰近神經麻痹。故不宜行神經毀損。五、星狀神經節阻滯
1.應用解剖星狀神經節由頸3~7和胸l神經節融合而成,有時包含胸2神經節和頸中神經節,其長1.2~2.5cm,寬0.5~1.2cm。其節前纖維始自Tl~10,節后纖維皮膚分布區為C3~T12,以C6~T5分布最多。第26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星狀神經節位于第7頸椎橫突前面至第1肋骨頸前面,頸長肌之上,其周圍有肺尖、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等。第27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2.操作方法病人仰臥,面向正前方,術者位于阻滯側,用左示指尖于胸鎖乳突肌前緣(胸鎖關節上約2.5、旁開1.5cm處)觸及頸總動脈并將其推向外側,同時用指尖下壓盡量觸及第6或第7頸椎基底部。于此用3~3.5cm長22G細針垂直刺入,碰骨質為第6或第7頸椎橫突骨質。回吸無血后注入低濃度局麻藥6ml(6~8ml)。成功常出現Horner征,面、頸及手掌皮膚溫度升高,出汗終止等體征。星狀神經節阻滯不宜用神經破壞藥。第28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第29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范圍廣且臨床最常用。
頭部、胸部部及上肢帶狀皰疹、幻肢痛、灼性神經痛、更年期綜合征、偏頭痛等。改善頭面和上肢血液循環,治療雷諾病、硬皮病、慢性心絞痛、腦血管痊孿、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障礙癥、過敏性鼻炎、突發性耳聾等。
4、并發癥及防治
誤將局麻藥注入椎動脈引起患者意識喪失。局麻藥誤注入蛛網膜下腔引起呼吸、心跳停止。進針靠近椎體,且注射局麻藥劑量過大,阻滯了喉返神第30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經導致聲音嘶啞。穿剌部位過高和注射局麻藥劑量過大,可能阻滯隔神經,出現腹式呼吸減弱。穿刺針過于朝向尾側,可能刺傷胸膜頂或肺尖。嚴謹行雙側SGB。嚴謹行星狀神經節毀損。第31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1.應用解剖肋間神經由T1~12神經的前支組成。行于肋骨下緣,由內向外排列為靜脈、動脈、神經,一起行走于相應節段胸腹部。包括感覺、運動和交感神經纖維。
2.操作方法肋間神經阻滯有多處阻滯點(腋前、中、后線和肋骨角處),根據阻滯部位不同,病人可取俯臥位、側臥位和仰臥位。
(1)由背部或肋骨角滯取俯臥位。肋骨角連線在背部為斜線,呈八字形:第2肋肋骨角距棘突6cm,第10肋為l0cm,但1~4肋肋骨角被肩胛骨覆蓋,在此無法實施阻滯,因此可行椎旁阻滯替代;
六、肋間神經阻滯第32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阻滯方法為:垂直進針直達肋骨外側面,然后將針尖輕輕移至肋骨下緣,再進入約0.3cm,抽吸無血、無氣即可注入局麻藥1~2ml。擬行神經毀損時,待效果確切后15min,注入無水酒精或酚甘油0.5~1ml。3.適應證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及皰疹后神經痛、鑒別疼痛來自內臟還是腹壁等。4.并發癥血、氣胸、局麻藥中毒、乙醇神經炎。第33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第34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七、頸椎旁神經阻滯
1.應用解剖頸神經共8對,頸椎旁神經阻滯主要阻滯C2~6脊神經。頸椎橫突末端分裂為前、后結節,形成橫突間溝,脊神經根經過橫突間溝。后結節較粗大、表淺,側入路穿刺容易觸及。
2.操作方法
(1)側入路法:仰臥,頭轉向健側。確定橫突后結節(乳突后下1.5cm處與環狀軟骨胸鎖乳突肌后緣處的連線)。頸神經相應橫突處為穿刺點。用3cm長22G阻滯針。針向內、向尾端進針,一般刺入1.5~2.5cm(肥胖病人2.5~3cm),觸及橫突或出現異感,回抽無血、無腦脊液注入消炎鎮痛液3~5ml。第35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2)后入路法:病人健側臥或俯臥位,確定擬阻滯的頸脊神經頸椎棘突,用22G、6cm長阻滯針,棘突旁開3cm為進針點,稍向內側進針達關節突,拔針至皮下,再將針稍移向外側,再進針約1.5cm,出現異感,注入消炎鎮痛液3~5ml。
3.適應證頸源性頭痛、叢集性頭痛、頸肩部疼痛、頸椎根性神經痛。
4.并發癥主要為誤入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喉返神經、膈神經阻滯;誤入血管可引起的局麻藥中毒。第36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cm第37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八、胸椎旁神經阻滯
1.應用解剖胸神經共有12對,即T1~12。由椎間孔發出,經過橫突間分為前、后支,后支支配背部,前支分出一交通支形成肋間神經。胸椎棘突向下傾斜,象鱗片樣覆蓋,第6胸椎棘突尖方向相當于第7胸椎橫突水平,余類推。第38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2.操作方法取健側臥位、坐位或俯臥位。使用8cm、22G帶標記阻滯針。棘突上緣旁開3cm,與皮膚垂直刺入2.5~3cm(肥胖者4cm)至橫突,將標記移至距皮膚2cm處,將針退至皮下,再調整穿刺方向,向下并稍向內刺入,出現放射痛。回吸無血、無腦脊液、無氣后注入消炎鎮痛液6~8ml。神經背根毀損術,用毀損液0.5~1ml。
3.適應證肋間神經痛、該區域皰疹后神經痛、術后痛、胸壁外傷后及惡性腫瘤痛。
4.并發癥氣胸、蛛網膜下腔阻滯、局麻藥中毒等。第39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九、腰椎旁神經阻滯
1.應用解剖腰神經共5對(L1~5)脊神經組成。出椎間孔后分為前、后支,后支支配腰下部肌肉和皮膚。L1~4前支與T12一起組成腰叢
2.操作方法坐位、健側臥位或俯臥位。用8cm、22G帶標記穿刺針,于棘突上緣旁開4cm處進針。與皮膚垂直刺入3~4cm時可達橫突,然后將標記置于距皮膚3cm處,將針退至皮下,再向下、稍向內刺入,有放射痛后注入消炎鎮痛液5~10ml。
3.適應證腰部局限性痛、根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
4.并發癥局麻藥中毒、蛛網膜下腔阻滯。
第40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十、腰交感神經節阻滯
1.應用解剖腰交感節位于腰椎體前外側,每側4個,由節間支連成腰交感干,主要支配下肢。
2.操作方法應在影像引導下進行。取患側在上側臥位或俯臥位。穿刺點為L2棘突上緣,正中旁開6~8cm處。用10~12cm長21G穿刺針、針稍斜向上進針,針尖觸及橫突后將標片移至距皮膚2.5~3cm處,退針至皮下,調整穿刺方向,使穿刺針經橫突外側刺向椎體側面,(見圖)針尖觸及椎體后,再退針少許,然后稍向椎體前外側刺入約1cm,針尖距第41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椎體前緣0.5~1cm處停針,注射造影劑,顯示位于椎體前外側,回吸無血或腦脊液后注入局麻藥15~20ml。數分鐘后患者感覺下肢發熱,測皮溫升高1~2。C。如作破壞性神經阻滯,注入等量無水酒精。保持體位4~6小時。需長期治療,可留置硬膜外導管。常需雙側治療。第42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復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征,下肢幻肢痛,急、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如脈管炎),糖尿病性壞死,雷諾病,靜脈血栓,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4.并發癥乙醇性神經炎,射精障礙,輸尿管損傷,血管損傷。
第43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十一、腹腔神經叢阻滯(一)應用解剖
腹腔神經叢位于后腹壁,相當于T12和Ll椎體前上部,在腹主動脈上段的前面和兩側,腹腔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的根部。由腹腔神經節發出的分支,大部分是節后纖維,有少量節前纖維,它們在腹腔叢分出的腸系膜上下神經節交換神經元。迷走神經后干的腹腔支參與組成肝叢、腎叢、脾叢、胰叢、胃叢以及腸系膜上下叢等。
第44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腹主動脈左腹腔神經節脾胃
腎第2腰椎腎上腺下腔靜脈右腹腔神經節及腹腔叢腹主動脈左腹腔神經節脾胃
腎第2腰椎腎上腺下腔靜脈右腹腔神經節及腹腔叢腹主動脈左腹腔神經節脾胃
腎第2腰椎腎上腺下腔靜脈右腹腔神經節及腹腔叢
橫斷面觀腹腔神經叢阻滯Ll第45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二)操作技術
本操作須在CT引導下進行。開放靜脈,監測生命體征。取俯臥位,確定第12肋下緣和L1棘突下緣連線,棘突旁開6~8cm,局麻下用14cm,7號穿刺針,與棘突成30~45°角進針。在CT引導下將針尖刺達L1椎體外側,繼續進針滑過L1椎體外側緣或經L1-2椎間盤,用阻力消失法進針到椎體前側(圖5-13)。注射造影劑2-3ml,顯示完全位于后腹膜與椎體前緣之間的腹主動脈和腔靜脈周圍,呼吸時不隨腹腔臟器移動,證明穿刺成功。第46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注入局麻藥20~30ml,患者隨即感覺腹部疼痛減輕,然后注射同容積75%或無水乙醇。本操作也可在側臥位下進行,步驟同前。(三)適應證上腹部原發或轉移性腫瘤引起的內臟痛、腹腔血管痊孿性疼痛、腹部于術后疼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內臟痛。第47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四)并發癥及防治藥物過量或患者身體條件較差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術前須補充血容量:
注射神經毀損藥擴散至腰神經叢可能引起神經痛或運動障礙,術后應取俯臥位4~6小時,盡可能選用細針穿刺避免損傷下腔血管引起后腹膜血腫。術中開放靜脈,準備處理各種并發癥藥品。第48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十二、上腹下神經叢阻滯(一)應用解剖(骶前神經叢)上腹下神經叢也稱骶前神經叢,位于L5~S1椎體前上側,腹主動脈分叉處。其神經纖維來自腹主動脈叢、腸系膜下叢以及腰神經節的第3和第5內臟神經。繼續向下延伸進入直腸兩側的神經叢,隨髂內動脈分成左右腹下神經叢或神經,連接下腹下神經叢(盆叢)。發分支至雙側輸尿管叢、精索叢、膀胱叢、直腸叢及髂叢。盆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也加入此神經叢,隨乙狀結腸血管、降結腸血管及其分支分布。第49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也可單獨形成腹膜后神經,支配結腸左曲或橫結腸左側、降結腸以及乙狀結腸。(二)操作技術
操作需在影像顯示器引導下進行。體表定位:患者取側臥或俯臥位,確定L5~S1棘突間隙,旁開6~8cm故標記。局麻下用12~16cm長,7~9號穿刺針與皮膚成60°角,在影像顯示器下緩慢進針達椎體外緣。如穿刺針進入椎間盤時阻力明顯增加,繼續加壓進針直至出現阻力消失,顯示器確認穿刺針位于L5和S1椎體前緣(圖5-14)。第50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緩慢注射造影劑2~3ml,觀察造影劑擴散范圍,證實無誤后,注射1%利多卡因15~20m,觀察2~3分鐘后患者疼痛消失,注射同容積無水乙醇。退針后用創可貼貼敷穿刺針孔,囑患者保持仰臥位4~6小時。腹主動脈叢第4腰內臟神經卵巢動脈叢上腹下叢L5-SI椎間盤左髂內動脈輸尿管左髂外動脈左髂外靜脈輸卵管下腹下叢子宮叢膀朧叢膀恍上腹下叢第4腰交感節第1骶神經左腹下神經第3骶神經第5骶神經直腸叢子宮直腸上腹下叢第4腰交感節第1骶神經左腹下神經第3骶神經第5骶神經直腸叢子宮直腸上腹下叢第4腰交感節第1骶神經左腹下神經第3骶神經第5骶神經直腸叢子宮直腸第51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三)適應證
慢性和頑固性下腹疼痛、腰骶部術后疼痛,直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卵巢癌、膀胱癌性疼痛和骶骨轉移瘤疼痛。(四)并發癥及防治同腹腔神經叢阻滯。第52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十三、肩胛上神經阻滯
1.應用解剖肩胛上神經來自C5、6脊神經,起自臂叢上干,通過肩胛切跡至岡上窩,支配岡上肌、岡下肌、肩關節。
2.操作方法取坐位,兩臂自然下垂,雙手置膝上,頭略屈。在肩胛岡上由肩胛骨內緣至峰畫一橫線,在此連線中點與脊柱平行畫一線,在兩線交點的外上角等分線上2.5cm處為進針點。用6cm長、22G的阻滯針與皮膚垂直方向刺入4~5cm,達肩胛上切跡,有異感更好。回抽無血后注入消炎鎮痛液5~8ml。第53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3.適應證肩周炎、肩關節痛、C5為中心的帶狀皰疹痛及癌性肱骨頭轉移性痛。4.并發癥氣胸、出血、肩胛上神經損傷等。2.5cm第54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
從脊柱緣至肩峰做連線,先均分為2等份,再均分為3等份,于2等份中點和3等份外1/3處連線的中點上緣為穿刺點(圖5.15)。用8cm長帶有標記的7號穿刺針,垂直進針至岡上窩。將針體標記推至距離皮膚lcm處,退針至皮下,再將針尖向前傾斜5~10。進針,做扇形移動,直至出現向肘部放射異感(圖5.16)。回吸無血,注射消炎鎮痛液5~8ml。用神經定位刺激器,可提高成功率。第55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十四、腋神經阻滯
(一)應用解剖腋神經由C5~C7神經后束纖維組成,走于橈神經外側,腋動脈的后側,肩胛下肌的前面,穿四邊孔,繞肱骨外髁頸向后分布至三角肌。(二)操作技術患者取坐位,雙臂下垂。于患者后側確定肩峰與大圓肌、肱三頭肌長頭交點連線中下1/3或肩峰下3~4cm的凹陷處。用3.5cm長、7號短針朝喙突方向刺入2~2.5cm,可以不出現放射異感(圖5-17)。第56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注氣無阻力,回吸無血、無氣,即可注射抗炎鎮痛液6~8ml。如用神經定位剌激器可誘發此處肌肉抽動。三角肌肱骨干肱三頭肌長頭肱三頭肌外側頭第57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三)適應證肩周圍關節炎疼痛。配合肩胛上神經阻滯用于肩周炎第3期,即凍結期手法松解(四)禁忌證避免將局麻藥誤入旋股后動脈內。穿刺對準喙突方向,避免穿刺針誤入胸腔。十五、硬膜外神經阻滯和蛛網膜下腔阻滯(從略)第58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2點26分,星期五附:患者自控鎮痛(PCA)
患者自控鎮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是依據1965年Sechzer提出的“鎮痛反饋回路”原理設計的PCA系統。即疼痛剌激出現,由患者啟動鎮痛控制器(PCA)的給藥統。該系統有一次性手動和微電腦輸注泵兩種,由麻醉醫師設定給藥劑量和給藥時間,根據患者鎮痛需要以實現個體化鎮痛治療。第59頁,共66頁,2022年,5月20日,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梯乘客信息安全保護措施考核試卷
- 畜牧業生產性能測定與評價考核試卷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體育課程與教學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熱動專業英語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徐舍教聯盟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3月月考(數學試題文)含解析
-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食品法規與標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2025屆高三一診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生物學綜合(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牡丹江大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延邊市長白山第一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第2次月考綜合試題含解析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臺
-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聯讀課件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物業節前安全檢查方案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項目管理服務方案
- 中國政法大學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選擇性必修共7冊詞匯表匯總(帶音標)
- 微波技術與天線實驗3利用HFSS仿真分析矩形波導
- 智能移動焊接機器人設計案例及分析
- 腎性水腫病人護理課件
- DB13(J)-T 8496-2022 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技術標準
- 煙草雪茄培訓課件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