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件-【新教材】統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2-2_第1頁
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件-【新教材】統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2-2_第2頁
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件-【新教材】統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2-2_第3頁
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件-【新教材】統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2-2_第4頁
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件-【新教材】統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程標準】了解20世紀以來世界貿易、金融的變化歷程,認識20世界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第9課【課程標準】1世界經濟的發展一世界經濟的發展一2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世界銀行則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幫助受援國恢復和發展經濟。作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三)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今天就讓我們就走近匯豐私人銀行家AllisenGraves的一天,去了解他的工作與生活恢復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如果有足夠時間,她還會趁機處理私人電郵,比如水電費等家里的雜事。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3)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的看來,前30年經濟發展較快,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陷入停滯狀態(被稱為“失去的10年”)。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美國進行經濟擴張,建立經濟霸權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數國家是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國,經濟結構單一,生產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貧困。(2)表現:電子商務興起,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①奠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1950年至1973年,國際貿易額平均增長率為10.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時間:20世紀初。2.表現: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3.結果: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一戰前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德美法工業產值所占位次3214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452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3(二)一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社會主義國家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8-1921年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②1922年,蘇聯成立,實施新經濟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③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這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與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二)一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社會主義國家4知識回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措施:實行余量征集制,將農民的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評價:余糧收集制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知識回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5知識回顧新經濟政策背景:戰爭勝利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繼續實行引發經濟、政治危機;1921年3月,蘇俄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內容:新經濟政策的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之間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同時允許私營企業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作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特點: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發展經濟知識回顧新經濟政策62.資本主義國家(1)經濟危機爆發:原因:一戰后,經濟有所發展,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導致了經濟大危機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應對: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2)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資本主義國家7(三)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變化:1)政府職能變化:①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了戰后20年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②70年代調整:面對70年代“滯脹”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2)科技發展:①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②20世紀90年代進入新經濟時代閱讀第3段,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二戰后世界經濟發生哪些變化?效果如何?(三)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閱讀第38(2)評價:①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②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評價:9自由主義政策重商主義新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16—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主張政府管制商業活動、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市場。典型表現:政府組建大型商業公司;海盜式劫掠守夜人減少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操控,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國富論》大管家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實行國有經濟;制定經濟計劃;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以及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代表: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中間路線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出售部分國有企業,縮減福利開支代表學派:供應學派;貨幣學派拓展提升: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發展柯立芝繁榮戰后資本主義黃金時期80年代恢復90年代發展經濟危機政策調整政策調整經濟危機自由主義政策重商主義新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16—17世紀西歐資10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蘇聯與東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推動經濟發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蘇聯與東歐11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最終走向解體

12(2)中國①奠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②改革開放: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③結果: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中國①奠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奠定了中國13(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數國家是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國,經濟結構單一,生產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貧困。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發展中國家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總的看來,前30年經濟發展較快,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陷入停滯狀態(被稱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現新的發展勢頭。表現為:第一,創造了比獨立前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甚至創造了比發達國家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經濟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第三,民族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第四,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增大。(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數國家是工業14①背景:二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②成效: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③存在問題: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④影響:沖擊了世界格局,促進世界格局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①背景:二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將經濟獨15【思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1.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被廣泛應用6.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4.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經濟”、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3.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興起;5.經濟危機時有發生;2.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思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1.政府宏觀調16(四)21世紀以來1.國際形勢①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2.中國策略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四)21世紀以來1.國際形勢17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二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二18材料一:(面對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采取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辦法。他們提高關稅,阻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實行貨幣貶值,讓本國商品打入別國市場。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加深了經濟危機,國際關系日趨惡化——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經濟成長歷程》材料二:1930年美國通過了美國歷史上最高的關稅法——《斯穆特—霍利關稅法》,該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種商品的關稅。(1)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提高關稅、貨幣貶值保護本國貿易(2)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1.背景(一)二戰后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材料一:(面對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19建立: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性質:多邊貿易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作用: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2.過程建立: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20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世界銀行則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幫助受援國恢復和發展經濟。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的異同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推動經濟發展。典型表現:政府組建大型商業公司;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成立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③存在問題: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同時,查看隔夜新聞,以免在睡覺時間錯過任何有價值的新聞。(2)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3)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推動經濟發展。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②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③結果: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第二,畸形的經濟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材料:在關貿總協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發達國家工業品的平均關稅已從40年前的40%下降至4%-5%;發展中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也降至13%-15%。1950年至1973年,國際貿易額平均增長率為10.3%,國際貿易量年均增長7.2%關貿總協定的影響:積極:推動了二戰后國際貿易的增長,有利于二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消極:有利于美國占領世界市場,成為美國向外經濟擴張的工具。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21(二)國際貿易體系的發展1.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發展:1995年,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世貿宗旨:各成員力求···合理利用···確保···建立······影響:①世界貿易組織····直接降低了···,刺激了···,提高了·····②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涉及·····12大類,服務貿易對于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也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二)國際貿易體系的發展1.世界貿易組織成立22時間: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間: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中國加入23(1)原因:①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2)表現:電子商務興起,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3)影響: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4.貿易形式發生變化(1)原因:4.貿易形式發生變化24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三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三25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貿易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關貿總協定GATT(一)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構成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貿26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1)背景:吸取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②改革開放: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主要活動: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金融危機)(4)金融風險性增加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性質:多邊貿易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分析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哪些變化影響到人類生活?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④影響:沖擊了世界格局,促進世界格局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易錯辨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異同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1.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1)背景:吸取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美國戰后經濟實力膨脹。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2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間:1945年宗旨: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主要活動: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金融危機)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時間:1945年宗旨: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成立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主要活動: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災后重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間:1945年宗旨:重建國際貨幣28【易錯辨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異同(1)相同點①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金融機構。②其主要職能都是提供金融援助。③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不同點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世界銀行則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幫助受援國恢復和發展經濟。②貸款時限不同:一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是短期貸款,來緩解成員國因為金融危機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世界銀行的貸款一般是長期的而且大多利息很低甚至無息。③受援對象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受援國大多是發達國家,而世界銀行的受援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易錯辨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異同29項目類別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不同點性質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貿易體系構成IMF、WB關貿總協定作用穩定金融秩序穩定貿易秩序,促進貿易自由化相同點原因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教訓;美國的倡導及其經濟實力的強大;穩定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的需要目的美國進行經濟擴張,建立經濟霸權作用恢復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有利于美國的經濟擴張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的異同點項目類別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不同點性質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貿302.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國際金融的發展(1)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2)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3)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2.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國際金融的發展(1)資本流動全球313.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上升(1)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2)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3)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3.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上升(1)2009年,中國政府開324.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1)原因: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2)表現:A.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B.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C.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3)影響: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利用電腦、手機等網絡終端,無須親自到金融網點,就能辦理轉賬匯款、投資理財、貸款兌換等業務。4.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1)原因: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33●國際金融&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背景材料:在金融職場上有一種高端職業,叫做私人銀行家,他們專注打理各種高凈值客戶的關系,照顧他們的各種財務需求,為他們提供銀行、信貸、信托、保險以及投資等任何決定的咨詢。今天就讓我們就走近匯豐私人銀行家AllisenGraves的一天,去了解他的工作與生活私人銀行家的一天

凌晨五點,住在新澤西州的Allisen已經起床,她稱這個時間點為“GoTime”。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煮一杯昨天剛從網上買的牙買加極品藍山咖啡,然后通過黑莓手機查看工作郵件。同時,查看隔夜新聞,以免在睡覺時間錯過任何有價值的新聞。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送孩子上學,要趕上6點36分前往曼哈頓的巴士,在乘車途中,她會繼續閱讀新聞、回復郵件。如果有足夠時間,她還會趁機處理私人電郵,比如水電費等家里的雜事。

早上7點30分,她到達辦公室,在進辦公室前基本處理完大部分郵件,接下來就是安排需要做的事情,列出優先處理時間的列表。之后,Allisen主持了一個私人銀行專家及財富顧問會議討論客戶投資策略,特別強調慎重對待為客戶做的每一個財務決策,因為不但會影響到他們家庭還有可能影響他們下一代的財富情況,并就下個月在加拿大業務的展開討論對策。

在連開三個會議之后,進入午飯時間,之后馬不停蹄趕往新澤西州見一客戶,因為他想咨詢有關國際投資問題,與客戶溝通完畢后Allisen要去接上課的孩子,然后帶他們去打曲棍球。晚上10點半,她準備睡覺,不過上床前她仍要看看工作郵箱,以確保今天事情已完成●國際金融&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背景材料:在金融職場上有一種高34

結合材料分析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哪些變化影響到人類生活?

分析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哪些變化影響到人類生活?國際貿易(1)貿易規模擴大,對世界貿易依存度提高(2)科技含量在產品中的重要性提高(3)服務貿易增長(4)貿易的形式發生變化(5)電子商務的興起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2)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3)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集團不斷涌現(4)金融風險性增加

結合材料分析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哪些變化影35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程標準】了解20世紀以來世界貿易、金融的變化歷程,認識20世界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第9課【課程標準】36世界經濟的發展一世界經濟的發展一37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世界銀行則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幫助受援國恢復和發展經濟。作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三)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今天就讓我們就走近匯豐私人銀行家AllisenGraves的一天,去了解他的工作與生活恢復促進世界經濟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如果有足夠時間,她還會趁機處理私人電郵,比如水電費等家里的雜事。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3)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的看來,前30年經濟發展較快,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陷入停滯狀態(被稱為“失去的10年”)。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美國進行經濟擴張,建立經濟霸權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數國家是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國,經濟結構單一,生產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貧困。(2)表現:電子商務興起,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①奠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1950年至1973年,國際貿易額平均增長率為10.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時間:20世紀初。2.表現: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3.結果: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一戰前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德美法工業產值所占位次3214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452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38(二)一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社會主義國家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8-1921年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②1922年,蘇聯成立,實施新經濟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③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這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與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二)一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社會主義國家39知識回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措施:實行余量征集制,將農民的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評價:余糧收集制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知識回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40知識回顧新經濟政策背景:戰爭勝利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繼續實行引發經濟、政治危機;1921年3月,蘇俄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內容:新經濟政策的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之間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同時允許私營企業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作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特點: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發展經濟知識回顧新經濟政策412.資本主義國家(1)經濟危機爆發:原因:一戰后,經濟有所發展,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導致了經濟大危機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應對: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2)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資本主義國家42(三)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變化:1)政府職能變化:①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實現了戰后20年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②70年代調整:面對70年代“滯脹”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2)科技發展:①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②20世紀90年代進入新經濟時代閱讀第3段,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二戰后世界經濟發生哪些變化?效果如何?(三)二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閱讀第343(2)評價:①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②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評價:44自由主義政策重商主義新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16—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主張政府管制商業活動、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市場。典型表現:政府組建大型商業公司;海盜式劫掠守夜人減少政府在經濟事務中的操控,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代表人物:亞當斯密《國富論》大管家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實行國有經濟;制定經濟計劃;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以及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代表: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中間路線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出售部分國有企業,縮減福利開支代表學派:供應學派;貨幣學派拓展提升: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發展柯立芝繁榮戰后資本主義黃金時期80年代恢復90年代發展經濟危機政策調整政策調整經濟危機自由主義政策重商主義新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16—17世紀西歐資45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蘇聯與東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推動經濟發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改革陷入困境。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蘇聯與東歐46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最終走向解體

47(2)中國①奠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②改革開放: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③結果: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中國①奠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奠定了中國48(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數國家是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國,經濟結構單一,生產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貧困。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發展中國家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總的看來,前30年經濟發展較快,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陷入停滯狀態(被稱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現新的發展勢頭。表現為:第一,創造了比獨立前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甚至創造了比發達國家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經濟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第三,民族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第四,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增大。(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史料:第三世界的多數國家是工業49①背景:二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②成效: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③存在問題: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④影響:沖擊了世界格局,促進世界格局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①背景:二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將經濟獨50【思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1.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被廣泛應用6.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4.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經濟”、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3.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興起;5.經濟危機時有發生;2.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思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1.政府宏觀調51(四)21世紀以來1.國際形勢①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2.中國策略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四)21世紀以來1.國際形勢52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二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二53材料一:(面對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采取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辦法。他們提高關稅,阻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實行貨幣貶值,讓本國商品打入別國市場。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加深了經濟危機,國際關系日趨惡化——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經濟成長歷程》材料二:1930年美國通過了美國歷史上最高的關稅法——《斯穆特—霍利關稅法》,該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種商品的關稅。(1)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提高關稅、貨幣貶值保護本國貿易(2)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1.背景(一)二戰后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材料一:(面對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54建立: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性質:多邊貿易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作用: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2.過程建立: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55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世界銀行則主要是提供某些方面的金融支持,幫助受援國恢復和發展經濟。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的異同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推動經濟發展。典型表現:政府組建大型商業公司;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成立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③存在問題: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同時,查看隔夜新聞,以免在睡覺時間錯過任何有價值的新聞。(2)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3)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時期推動經濟發展。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②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③結果: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第二,畸形的經濟結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材料:在關貿總協定的努力下,到1988年止,發達國家工業品的平均關稅已從40年前的40%下降至4%-5%;發展中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也降至13%-15%。1950年至1973年,國際貿易額平均增長率為10.3%,國際貿易量年均增長7.2%關貿總協定的影響:積極:推動了二戰后國際貿易的增長,有利于二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消極:有利于美國占領世界市場,成為美國向外經濟擴張的工具。①援助的任務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幫助受援國穩定匯率,56(二)國際貿易體系的發展1.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發展:1995年,在關貿總協定的基礎上,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世貿宗旨:各成員力求···合理利用···確保···建立······影響:①世界貿易組織····直接降低了···,刺激了···,提高了·····②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涉及·····12大類,服務貿易對于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也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二)國際貿易體系的發展1.世界貿易組織成立57時間: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間: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中國加入58(1)原因:①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2)表現:電子商務興起,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3)影響: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4.貿易形式發生變化(1)原因:4.貿易形式發生變化59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三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三60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貿易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關貿總協定GATT(一)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構成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貿61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1)背景:吸取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②改革開放: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國際金融(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主要活動: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金融危機)(4)金融風險性增加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性質:多邊貿易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原因:1918年,國內戰爭開始,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蘇維埃政權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分析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哪些變化影響到人類生活?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④影響:沖擊了世界格局,促進世界格局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易錯辨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異同表現: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1.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1)背景:吸取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美國戰后經濟實力膨脹。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6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間:1945年宗旨: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主要活動: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金融危機)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時間:1945年宗旨: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成立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主要活動: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災后重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間:1945年宗旨:重建國際貨幣63【易錯辨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異同(1)相同點①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金融機構。②其主要職能都是提供金融援助。③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不同點①援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