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D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報告論文終版_第1頁
建模D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報告論文終版_第2頁
建模D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報告論文終版_第3頁
建模D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報告論文終版_第4頁
建模D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報告論文終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2013**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D題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2013年6月10日D題: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研究摘要民以食為天。農業在我國是重中之重。然而自然災害的發生對我國農作物的危害十分巨大。農業災害保險是國家政策性保險之一主要針對于自然災害并基于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面的利益而設計的公平合理的保險產品,做好農業災害保險可以減少受災農戶的經濟損失,保證我國農業安康穩定的開展。對于此題我們需要建立農業自然災害保險的數學模型。兼顧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面的利益,按照公平合理的定價原則設計,由保險公司經營的保險產品。建立自然災害保險問題的數學模型。首先設計大量的天氣數據,處理數據是重要的一環。并且分析中要明確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面的關系。進展合理的假設,建立自然災害發生概率的模型并對量化標準和各影響因素進展合理的分析統計。對于問題一,利用統計分析概率的數學方法從大量的數據中篩選出有關p省的10各地區的信息然后分別求出每個地區發生洪澇,冰雹,大風導致倒伏自然災害的概率;根據E*cle做大量的統計,計算出農作物在每個生命周期發生冰雹、洪澇、以及大風導致倒伏的自然災害的概率期望值。然后計算出P省的農作物在每個生命周期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可以選棉花品種做討論最終得到P省棉花受自然災害影響的概率進而利用保險學方面的知識得到棉花遭受受自然災害的風險,最后與現有的棉花的保險方案作比擬,如果計算所得風險大于原方案的保險費率則證明了原方案的風險與不合理性。根據問題一中的方法求出題中所給的各種農作物的風險然后重新設計合理可行的農業災害保險險種方案并且兼顧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面的利益。最后對所給附件3的分析并查詢分析大量的資料,通過建立合理的量化標準從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農業自然災害保險條款。關鍵詞:農業災害保險評價,風險,農作物生命周期,統計問題重述根據2013年3月5日"環球時報"轉摘美國"商業周報"的相關報道,"在2012年全世界發生的10大自然災害中,有4場是發生在中國。包括3場嚴重的夏季洪澇災和席卷蘇魯冀等沿海地區的臺風‘達維’造成的災害。另外,還有很多地區遭受了嚴重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共造成290農業災害保險是國家政策性保險之一,即政府為保障國家農業生產的開展,基于商業保險的原理并給予政策扶持的一類保險產品。農業災害保險也是針對自然災害,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現代農業金融效勞的重要組成局部,它與現代農業技術、現代農業信息化及市場建立共同構成整個農業現代化體系。農業災害保險險種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基于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面的利益,按照公平合理的定價原則設計,由保險公司經營的保險產品,三方各承當不同的責任、義務和風險。農業災害保險分種植業保險和養殖業保險兩大類,現有幾十個險種,因不同地區的氣象條件和作物種類不同,其險種和設置方案都不盡一樣。農業災害保險除遵循保險的共同原理外,有其自身的特點。比方,其損失規律有別于人壽保險和通常的財產保險〔如汽車險〕等。政府作為投保人和承保人之外的第三方介入以表達對國家平安和救災的責任。附件1給出了P省種植業現行的局部險種方案,請你們從實際出發,查閱和參考附件中的數據資料,通過分析建模,研究解決下面的問題:〔1〕對附件2中的數據做必要的統計分析,研究P省現有農業災害保險險種方案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分析其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性。〔2〕針對P省的具體情況,選取其中局部農業災害保險險種,設計更實際可行的農業災害保險的險種方案,包括標的、保險金、保費、費率、賠付率、政府補貼率等;并對方案的有效性〔即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風險大小〕及可行性做出定量分析。〔3〕將你們的模型推廣應用。根據*省〔市、區〕的實際情況〔或參見附件3〕,查閱相關資料,提出相應的農業災害保險的險種方案,并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出分析;針對其它方面的自然災害保險問題進展研究。〔4〕結合你們的模型結果,從地方政府、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三個方面,提出有利于自然災害保險長遠開展的對策方案,希望能用定量依據或方法說明其對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給政府相關部門寫一篇建議書。二.問題的整體分析這道題目是要作農業自然災害風險的模型.對于自然災害風險的模型,要考慮的是干旱、洪澇、冰雹發生的概率.考慮到個方風險的模糊性,各種概率之間沒有嚴格的聯系,如果僅僅通過單方面的自然災害進展評價,即將各種自然災害對保險合理性的影響進展總和,這樣回造成較大的誤差.因此,需要建立綜合考慮各種自然災害的聯系和相關性的評價模型,來綜合評價保險的合理性.此題是一個保險合理性的評價問題,是一個模糊的概率問題,需采用恰當的方法將其定量化,在方法的選取上,我們可以綜合采取兩種不同的方法進展評價:統計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在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上,我們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展:構建出評價保險合理性體系.通過查詢網上相關數據和構建一些定義結合層次分析法,得出評價體系所需要的相關數據.根據構建出的保險合理性體系及利用相關的數據分析得出評價結論.對兩種不同方法得出的結論進展綜合分析.對于保險合理性的評價問題,解決的難點在于保險合理性體系的構建與數據的采集上,構建了一個評價保險合理性的體系,最后我們根據的分析比擬,提煉出解決問題時需要的數據對于各項風險的權重,我們可以綜合分析各種風險的權重來得出保險的合理性.三.根本假設與符號說明〔一〕根據實際情況作出以下合理的假設:1只考慮冰雹、六級〔含〕以上風、洪澇這三種自然災害對農業保險的影響2給定的條例中氣象因素相互獨立,互不影響,2.運營中,不存在騙保成功和非法拒保成功的情況,整個保險交易是公平的。3.已給的保險條例是根據P全省的受災情況設計的保險。4.P省全部地區均是保險對象,只要有農作物種植,均參與保險。5.農作物一旦受災,則按絕收情況處理〔優點:農民最大損失下因投保獲得的收益,保險公司最大風險下的賠付情況〕6.P省的每位農戶都參加投保,且農戶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或集體經濟組織種植農作物的面積達5畝〔含〕以上,且生長管理正常〔二〕符號說明Y:投保收取的保費T:農民繳納的保費S:政府補貼保費P:政府補貼獲得的社會效益*:農作物損失的賠付C1:保險公司盈余C2:農民的盈余K1:保險公司效益K2:保險對農民的效益:保險公司承保的風險:農民投保的風險四.模型的建立與求解問題一具體分析:研究P省現有農業災害保險險種方案可能存在的風險,分析其方案是否存在不合理性〔1〕分析P省現有農業災害保險險種方案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果僅僅通過單方面的自然災害進展評價,將各種自然災害對保險合理性的影響進展總和,這樣可能會造成較大的誤差。因此,需要建立綜合考慮各種自然災害的聯系和相關性的評價模型,來綜合評價保險的合理性。〔2〕保費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由假設〔6〕,保險以全省為對象,就應該對全省適用。即:當全省農作物都投保時,保險的針對全省十個地區的雖然有地域差異,但是總體上,農民可以獲得保障,而且保險公司也有足夠的收入來維系接下來的運營。我們以全省為*圍來觀察費率是否合理。〔3〕由于保險原則:同費率同風險。即享有一樣的費率的投保人,保險公司應該承當一樣的風險。而現在對于P省的十個地區而言,享有一樣的費率,卻有著不同的受災風險。這顯然是不合理的。〔4〕現行的保險標的如下:保險農作物由于冰雹、火災、六級〔含〕以上風、暴雨形成的洪澇、倒伏造成減產形成經濟損失。〔5〕農業自然災害的*圍極廣。除以上災害外,還包括了病蟲害,干旱等十余種獨立災害和干熱風、冷雨和凍澇害等眾多復合災害。保險中的標的能否保證大多數的災害都在標的之中,是保險對農民效用的關鍵所在。建模前的準備〔1〕氣候方面通過查閱相關文獻[3],我們知道,旱災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氣候.通常將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區稱為干旱地區,年降水量為250~500mm的地區稱為半干旱地區.澇災一般是指本地降雨過多,或受瀝水、上游洪水的侵襲,河道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動力缺乏或受大江大河洪水、海潮頂托,不能及時向外排泄,造成地表積水而形成的災害,多表現為地面受淹,農作物歉收.澇災一般只影響農作物,造成農作物的減產.治澇對策措施主要通過開挖溝渠并動用動力設備排除地面積水.形成洪水除了地形、降雨量大之外還要降雨強度也要大才有可能形成洪水.

(注意:降雨量不同于降雨強度)降雨強度是位時段內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時計.我國氣象部門一般采用的降雨強度標準為:小雨:12小時內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時內雨量為5-15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10.1-25毫米;大雨:12小時內雨量為15.1-30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25.1-50毫米.

當降雨強度和降雨量很大時,大量雨水迅速匯入河中,使河中水量猛增、水位急劇上漲,即形成洪水.〔2〕農作物的生命周期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得到各農作物的生命周期:冬小麥: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長城以南);春小麥:春節后播種,8、9月份收獲;棉花,谷雨4月播種,處暑8月、白露9月收獲;夏玉米:大豆播種節氣一樣,夏至6月播種,白露----秋分9月收獲;花生: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種,生長100~150天,個別晚熟品種可達180天;在南方春秋兩熟花生區適宜播種期為2-3月中旬.;春西瓜:大棚定植日在2月中旬開場播種育苗,中小棚定植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育苗,地膜覆蓋加小拱棚栽培日在3月中旬后播種育苗;秋西瓜:指夏播秋收的一季西瓜,秋西瓜的播種期比擬嚴格,**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種可正常成熟,但適當提早到7月上旬播種更為穩妥;蘋果:砧木種子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展;冬油菜:秋種春開花,5月份左右收獲;春油菜:春季播種生育期60—130天.〔3〕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確定6級以上風為風速大于等于10.8m/s,洪澇災害為日降水為大于50mm。模型的建立〔1〕此題先以小麥的保險方案作為討論對象,首先小麥分為四個生長期:返青期抽穗期,灌漿期,成熟期,根據附件二所給P省的數據,由其溫度*圍可以推得該省大概位于華中地區,溫度為適合冬小麥生長的*圍。通過查閱資料可以推出以下信息:1、返青期時間*圍為:二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具體時間定為2.20--4.19〔把小麥抽穗前的時間區域歸為返青期*圍〕;2、抽穗期時間*圍為: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具體時間定為4.20--5.09;3、灌漿期時間*圍為:五月上旬到六月初,具體時間定為5.10--6.04;4、成熟期時間*圍為: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根據P省2012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統頒條款〔種植局部〕中的小麥種植保險條款第二條在保險期限內,保險小麥由于冰雹、火災、六級〔含〕以上風、暴雨形成的洪澇、倒伏造成減產形成經濟損失,保險公司對受損小麥的投入本錢的損失負賠償責任。〔2〕建立數學模型如下:1、返青期:遇到6級以上大風〔即風速大于等于10.8m/s〕概率為A1,遇到冰雹天氣概率為B1,遇到洪災天氣〔降水量大于50mm〕概率為C1;2、抽穗期:遇到6級以上大風〔即風速大于等于10.8m/s〕概率為A2,遇到冰雹天氣概率為B2遇到洪災天氣〔降水量大于50mm〕概率為C2;3、灌漿期:遇到6級以上大風〔即風速大于等于10.8m/s〕概率為A3,遇到冰雹天氣概率為B3,遇到洪災天氣〔降水量大于50mm〕概率為C3;4、成熟期:遇到6級以上大風〔即風速大于等于10.8m/s〕概率為A4,遇到冰雹天氣概率為B4遇到洪災天氣〔降水量大于50mm〕概率為C4;注:由于P省溫度在正常*圍內,小麥發生火災的概率極小,旱災不屬于保險公司的責任*圍,干旱可以通過水利灌溉解決。因此在討論中都不予考慮。〔3〕由統計學相關理論得出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六級〔含〕以上大風,冰雹,暴雨其中任何一個、兩個或三個發生的概率〕公式為:由此小麥的四個時期發生災害的概率分別為,,,,〔4〕農業災害保險是國家政策性保險之一,即政府為保障國家農業生產的開展,基業保險的原理并給予政策扶持的一類保險產品,農業災害保險險種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基于投保人、保險公司和政府三方面的利益,按照公平合理的定價原則設計,由保險公司經營的保險產品,三方各承當不同的責任、義務和風險。所以保險公司根本保持收支平衡,由此可得農戶所交保險費農戶所交保險費F1賠償受災農戶金額F3政府所交保險費F2F1+F2≈F3==>〔F1+F2〕÷F3≈1即〔每畝投保金額×總面積〕÷〔k×每畝保險金額×損失率×受損面積〕≈1根據賠償金額=小麥不同生長期每畝賠償標準×損失率×受損面積根據假設本文中:損失率=單位面積植株損失數量/單位面積平均植株數量=1綜上簡化公式:每畝投保金額÷〔k×每畝保險金額×受災比例〕≈1即:比擬每畝投保金額與平均每畝賠償金額,就得到保險公司是賺是賠。數據分析;〔1〕P省十年內小麥在各個時期所受風災的次數與受災概率如下列圖:小麥返青期返青期受災概率抽穗期抽穗期受災概率灌漿期灌漿期受災概率成熟期成熟區受災概率2002210.35610.0520.07710.1672003140.23700010.1672004140.23740.220.07710.1672005130.2260.30002006140.23710.050010.167200760.101020.0770200850.08510.0510.0380200950.085020.0770201070.11920.110.0380201140.06810.050010.167平均受災率0.17450.080.03840.0835〔2〕P省十年內小麥在各個時期所受冰雹的次數與受災概率如下列圖:小麥返青期返青期受災概率抽穗期抽穗期受災概率灌漿期灌漿期受災概率成熟期成熟區受災概率200200000010.167200300000010.1672004000000002005000000002006000000002007000000002008000000002009000010.038400201000000000201100000000平均受災率000.003840.0334〔3〕P省十年內小麥在各個時期所受洪澇的次數與受災概率如下列圖:小麥返青期返青期受洪災概率抽穗期〔20天〕抽穗期受洪災概率灌漿期灌漿期受洪災概率成熟期成熟期受洪災概率20020000000020030040.20020.03332004000010.038500200520.033910.050010.1667200610.01690010.038500200720.03390030.115400200830.05000000200920.03390040.15380020100030.1500002011000010.038500平均值0.016860.040.038470.02綜合上述表格中的數據以及各農作物的生命周期,統計可得,各農作物受災的總概率如下表:小麥的受災概率及農業保險合理性品種保險金額(元/畝)風險保險公司賠款保險費小麥3110.084426.2418使用一樣的數據處理方法可得到所有植物的受災概率及農業保險的合理性如下表:〔4〕各農作物受災概率及農業保險合理性品種保險金額〔元/畝〕風險概率保險公司賠款保險費小麥3110.084426.2418玉米2510.078419.6615水稻2780.086824.1416豆類作物980.07847.675棉花3020.084825.609618花生2920.083624.4017油菜1490.087413.028西瓜10000.085885.7560蘋果20000.0874174.79140P省的十個地區氣象條件不盡一樣,然而卻享有同樣的保險方案。我們統計了P省十個地區的十年中災害發生總次數,如下表:小麥冰雹洪澇風災總計受災概率A0118190.1711B0419230.2071C0220220.1892D05050.0451E16180.0721F00550.0451G019100.0902H0109190.1711I07070.0631J091100.0902總結:由于保險原則:同費率同風險。即享有一樣的費率的投保人,保險公司應該承當一樣的風險。而現在對于P省的十個地區而言,享有一樣的費率,卻有著不同的受災風險。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農業自然災害的*圍極廣。除以上災害外,還包括了病蟲害,干旱等十余種獨立災害和干熱風、冷雨和凍澇害等眾多復合災害。保險中的標的能否保證大多數的災害都在標的之中,是保險對農民效用的關鍵所在。問題一的結論總體來說,P省農業災害保險不合理。針對問題,我們對統計結果進展分析。我們通過4.2的幾個模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a.我們以全省為*圍來觀察,費率不合理。在各農作物受災情況中,保險公司要賠償的保險金額均大于所收取的總保險費.因此,該P省2012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統頒條款〔種植局部〕不合理b.P省的十個地區的災害發生頻次,災害發生種類,災害發生次數,災害發生時間差異巨大。對P省的十個地區進展保費的統一劃清楚顯不符合保險的同費率同風險原則。c.保險標的不能包括易發的所有自然災害,旱災最為明顯。依據P省的自然情況,保險在這種情況下,對農民的效用大打折扣。本文在分析中又發現了以下問題:e.逆向風險——信息不對稱。農民對于自己土地的了解程度,遠大于保險公司。農民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土地歷年的畝產情況,并有能力衡量易發洪澇,風災,冰雹造成的減產情況。農民作為追求最大利益的個體,當保險費率對他們來說不適宜時就不會購置保險。我們一個重要的假設:假設〔6〕立即不成立了。針對全省的費率不再有效,保險公司只賠不賺。f.政策的風險。如果政府強制各個地區的農民均購置保險,則就是變相的讓農民付出賑災款項,并支付給保險公司。而真正應該承當風險的,還應該有是農作物的消費者。以地區的農民的款項互助,是不正當的。g.政府無效的投入。從P省農業保險條例中易知:政府對所有農作物的補貼率均為80%。政府在農業保險中付出了巨大的支出。而研究其他地區農業保險:全球保費補貼平均為44%,加拿大作為農業補貼較好的國家,農民只付保費的50%。承當。日本政府對農業保險費率在2%以下由政府補貼50%,費率在2%~4%以內政府補貼55%,費率在4%以上政府補貼60%。作為興旺國家補貼率都對中國的80%望塵莫及。政府如此之高的補貼率,顯然是不合理的。對納稅人的資源造成了浪費。問題一程序見附件一4.2問題二的建模與求解問題二:針對P省的具體情況,選取其中局部農業災害保險險種,設計更實際可行的農業災害保險的險種方案包括標的、保險金、保費、費率、賠付率、政府補貼率等;并對方案的有效性〔即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風險大小〕及可行性做出定量分析。具體分析:據相關資料知,一般保險公司的附加費率在15%即:保險費率=〔1+15%〕×純費率,在第一問的分析中我們知道,P省的農業災害保險,對全省是相對有效的。又因為保險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公司的利潤等因素。我們以全省費率為出發點,建立全省的氣象情況與農作物產量之間的關系。取得關系之后,帶回各個地區的減產情況,來厘定費率。本文建立了氣象預測減產的模型。保險公司與農民的風險。保險公司于農民共同面對著自然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本文將給出風險的定義保險方案對農民與保險公司的效用。我們可以定義出兩者的效用函數,對兩者的行為進展預測,衡量保險效用。政府補貼率的問題。由問題一結論知,中國政府補貼率過高。因此我們對政府補貼率做出模型,尋求使得各項風險最小,各項效用最大的最正確補貼率。本問將重新設計保險費率與政府補貼率。并給出風險的定義。其余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調整且較易解決。我們在這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小麥〔糧食作物〕與棉花〔經濟作物〕進展保險設計。費率計算模型的建立與求解將氣象情況與農作物損失情況聯系起來困難有以下點:農作物生長具有階段性使每個階段的農作物的價值不等,以至于賠付時,在各個階段的賠付率不一樣。所以農作物在生長階段中受到災害,需要不同的賠付手段或者免賠率,才是一個公平的保險交易。農作物生長具有階段性使每個階段的農作物的價值不等,受到災害時的損失情況也不盡一樣。定出各種農作作物,各個生長階段,對應各種自然災害,與自然災害的減產情況。針對困難1,我們使用P省已經設計好的農業保險條例的賠付手段。即保險的賠付方式不變,即賠付率,保險金額不變。針對困難2,我們以第一問方法建立減產與費率的關系保險評價模型的建立〔1〕對保單分析:A.當農民購置保險,公司承保時:對保險公司,保險收費-農作物損失賠付期望=保險公司盈余期望:Y-*=C1………………〔1〕對農民來說,農作物損失賠付期望-農民繳納的保費=農民盈余期望:*-T=C2………………〔2〕對政府來說,農民繳納的保費+政府補貼保費=保險收費:T+S=Y………………〔3〕P為政府補貼獲得的社會效益保險公司作為盈利機構,看重的是效益即投入與產出的比值,本文定義:保險公司效益=保險公司盈余期望÷收保險費K1=C1÷Y……………〔4〕農民的效益定義為:保險對農民的效益=農民盈余期望÷農民繳納的保費K2=C2÷T…………〔5〕B:當未能達成保險協定,農民自保時:對保險公司:C=0(保險公司盈余)對農民來說:農民繳納的保費-農作物損失賠付期望=農民盈余期望T-*=C2…………〔6〕保險公司的效益:K1=0農民的效益定義為:K2=C2÷*…………〔7〕〔2〕風險函數:對農民,自保投入的資金為*由〔6〕,〔7〕式,得自保效益:…………〔8〕投保投入的資金為T,由〔2〕,〔5〕式,得投保效益:………〔9〕對農民,投保風險函數,由〔5〕〔7〕式可得:=…………………〔10〕對保險公司,承保收益函數,由〔4〕與C=0得:=………………〔11〕保險公司的風險與收益成負相關,-代表風險運用保險評價模型改良保險考慮到政府補貼率的模型:當保險公司費率不變時:僅有政府的補貼率對農民做用,同時對農民的風險作出影響,而對保險公司的風險沒有影響。政府的補貼追求的是農民的最大效益與最小風險。模擬補貼率變化時風險曲線政府與保險公司在不斷的博弈之中:保險公司追求最大的利益,包括高費率與高購置率,而政府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與最小的投入。當保險的費率上升時,保險公司面臨購置率下降的風險,單筆利潤增加。而當費率下降時,保險購置率上升,單筆利潤減小。而政府期望的情況是政府資金的有效利用,即求取最小的與S由此可知,相對于之前設計的保險,本文的保險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并且大幅度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原保險的情況為:政府補貼率80%,對應購置率100%,農民的風險量-1,公司的風險量為當保險的情況為:政府補貼率66%,風險量0風險量代表農戶從保險中獲得的利益,而農業災害保險的本質是分擔風險,政府控制農業保險對農民的風險應該在0左右,使更多的資金流入保險市場為更多的農戶提供保障。但是補貼幅度降低,資源配置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可見我們設計的保險在資源配置方面是良好的。對于不同地區的農作物,使用一樣的計算方式,以風險量為0為根底,計算政府補貼率,補貼率。模型結果與分析物種保險金額費率保險費政府補貼率農戶自擔小麥3110.0970630.1819.910.28棉花3020.0975230.332013.3對P省各個地區,保險公司的風險為:對P省的各個地區,農民的風險為均為0,政府的資金利用率到達了100%。4.3問題三的解決模型的推廣以**省為例子,由附件3中的數據列出下表單位:千公頃年份種植面積總計旱災洪水災風雹災受災成災絕收受災成災絕收受災成災絕收受災成災絕收20024932.41978987146120456081468252419720034883.4119.449.85.213.110.51.52.50.60.31.1200448081071522.642.27283202395.455.416.222.611320054815.4869387971756423273178466821720064382.51272705.642.2129.958.317.2222.6106256.4120074363.1746.2302.24637716725216100160.70.320084404.31600793.816271407415233.8472009447664318922318106936320104524.57241832912054669022120114572502118341136343133642年份旱災總受災比洪災總受災比風雹總受災比20020.38720.0083020030.005210.00001020040.22280.00340.000620050.05440.0096020060.04680.0057020070.13030.0037020080.02680.0107020090.09720020100.02770.0049020110.02670.00070.00045平均值0.1025110.0047010.000105由上表可知**省的受災面積占總種植的比重較小,**省的自然災害問題不是很嚴重,所以需要制定出更加實際可行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條款,來保障國家的農業生產的開展以及農戶的利益,防止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同是協調保險公司的收益。根據查閱相關資料,得到**省的日降水量,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最大風速,以及是否有冰雹,從而根據建立的模型以及公式,求出*個時間段內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從而制定適宜的農業保險條款。4.4問題四:給有關部門寫建議書建議書尊敬的各位領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然災害比擬頻繁,每年因為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給廣闊農民和國家帶來了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