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課件_第1頁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課件_第2頁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課件_第3頁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課件_第4頁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鑒賞系列課件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擬人夸張比擬排比對偶頂真

雙關借代反問用典互文通感疊詞反復設問列錦古詩鑒賞系列課件對比比喻擬2009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2-23題。(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注】①萼:花萼。這里指花瓣。

22.詞中的“兩種”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

23.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4分)

高考真題2009浙江卷高考真題

手法:對比(反襯)情感: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高考真題【答案】①梅花與雪花②大自然

高考真題【答案】高考真題20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旋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高考真題2007年湖北卷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

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高考真題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

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2006年江蘇卷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

【答案】這里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的是反襯手法。

高考真題2006年江蘇卷【答案】這里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2008年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6.聯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高考真題2008年上海卷高考真題雪”隱喻了白發(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1分)。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1分)。高考真題雪”隱喻了白發(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對比手法點睛把握類型物物對比(例1)歐陽修《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物人對比(例3)人人對比(《念奴嬌赤壁懷古》)今昔對比(例2)李商隱《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色彩對比(例4)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比手法點睛把握類型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對比手法點睛把握作用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分析對比的作用時,要具體說明詩詞中以什么與什么作對比,對比的結果使讀者感受或者認識到了什么。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比手法點睛把握作用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對比手法點睛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情感)例證白梅

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比手法點睛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情感)例證主要運用了襯2007年重慶卷海棠宋蘇軾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7年重慶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答案(1)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擬人手法點睛把握作用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感情)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擬人手法點睛把握作用把握模式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問:“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擬人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擬人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效果)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感情)修辭+闡釋+效果(感情)擬人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2008年江蘇卷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江蘇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答案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作用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5、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感情)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作用把握模式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問:第一、二聯是怎樣表現夜色之美?

“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蘭溪棹歌

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三種特殊的比喻1.倒喻

倒喻,也叫逆喻,是為了強調本體的屬性,有意改變一般比喻本體在前、喻體在后的格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過來。倒喻能使本體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現,而且意趣盎然,新奇精妙。

再如王觀《卜算子》:“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古人常用秋水形容女子的眼睛,用遠山形容女子的眉毛,而詞人卻倒過來作比,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就像女子流動的眼波,那些團簇糾結的山巒就像女子蹙聚的眉峰。“眉眼盈盈”語帶雙關,既指有著盈盈眉眼的女子,又指江南明麗的山水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別開生面。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三種特殊的比喻1.倒喻

倒喻,也叫逆喻,2.較喻

較喻,又稱強喻,是指本體不僅像喻體,而且超過喻體,是用比較形式構成的比喻。把本體與喻體放在一起比較,既承認它的相似點,又顯出在程度上的差別,格式上常用“比”、“不及”等詞語。

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重陽佳節,詞人把酒對菊,眼前菊瓣纖長、菊枝瘦細,卻無法和親人共賞,不禁觸景傷情,頓生人不如菊之感,詞句共同渲染了佳節冷落、佳人自憐的凄清氣氛。

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較喻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3、博喻

博喻,又名復喻,即運用多個不同的喻體來說明或描繪同一個本體。博喻能夠充分地描寫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內涵,增強文章的氣勢。

如蘇軾《百步洪》:“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詩人寫洪波湍急,連用了“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七種比喻,既寫了水波的猛勢,又寫了船在波濤上動蕩的情景,有聲有勢,蔚為壯觀,同時也為下文縱談人生哲理提供了依據。

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3、博喻

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

青玉案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下片中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為人稱道,簡析它的修辭手法。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青答案下片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比喻,即博喻,抒發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這樣寫,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發了詞人的無限愁思。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2005年福建卷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福建卷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答案】(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夸張手法點睛把握作用突出特征,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把握類型夸大夸小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夸張手法點睛把握作用把握類型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于這種意見,你同意嗎?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答案不同意。因為詩題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寫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詩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張手法,寫出了江南的廣闊和春意盎然,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使詩歌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遼寧卷〔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周德清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江帆比作箭等;對偶,其中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比擬(擬人)如說新月學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遼寧卷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江帆比作箭等;對偶,排比手法點睛

把握作用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氣勢,增強感染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排比手法點睛把握作用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2005年廣東卷春日登樓懷歸①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②,沉思忽自驚。

注:①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②舊業,這里指田園家業。清渭,指渭水。

(1)請寫出這首詩頸聯中一組對仗的詞語。

(1)荒村與古寺。(或:斷靄與流鶯。或:生與語。)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廣東卷(1)荒村與古寺。(或:斷靄與流鶯。或:生與2005年全國卷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1)三四句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全國卷

春行即興【答案】(1)對偶。“芳草”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對偶手法點睛1、把握作用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2、把握特例律詩的對偶“一句一景”的絕句(2010年全國卷)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偶手法點睛1、把握作用2、把握特例律詩的對偶“一句一景”的2005年湖北卷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糇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蜇①;泣寒蜇,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蟬。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湖北卷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⑵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⑵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2009年重慶卷

[折桂令]問秦淮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蕭?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借代反問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9年重慶卷

[古詩常見借代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古詩常見借代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問:“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一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春思

答案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這是諧音雙關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這是諧音雙關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2004年福建卷秋夜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4年福建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答案“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這是意義雙關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這是意義雙關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古詩中常用的雙關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古詩中常用的雙關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2008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⑴此詩頷聯以和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浙江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屈原白居易

附錄課本常見典故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屈原白居易

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2004年北京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聽鄰家吹笙郎士元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4年北京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

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聲,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象中的奏樂環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了笙樂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但詩情產生了跌宕。一墻之隔,竟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發更為絢麗的幻想。第四句,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答案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7年天津黃氏延綠軒明高啟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濕。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注]蕪,叢生的草。(1)“蔥蔥”、“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么作用?寫出春雨后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7年天津寫出春雨后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

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巴山夜雨重復使用,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也含蓄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夜雨寄北巴山夜雨重復使用,構成了反復手法點睛反復的作用在于強調,既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情感強烈,又使行文前后呼應起伏跌宕,獲得強烈地節奏感和旋律美。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反復手法點睛反復的作用在于強調,既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情感強烈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題。(1996年高考題)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閱讀下面一首元曲所謂“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像,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手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所謂“列錦”,就是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2009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注】萬歲山、蓬壺殿:指宋徽宗時構筑的土山苑囿、亭臺宮殿。

實戰演練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9海南寧夏卷實戰演練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⑴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詞中寫了哪些“風塵惡”的景象?(4分)

⑶詞的開頭寫作者登黃鶴樓遙望中原,結尾說“再續漢陽游,騎黃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變化?(4分)

實戰演練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⑴這首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萬歲山前珠翠繞”一句【參考答案】⑴想當年,到而今。借代。

(2)鐵騎滿郊畿,士兵“膏鋒鍔”,百姓“填溝壑”,千村寥落。

(3)由開頭對昔盛今衰的悲慨,對外敵人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憤恨,對統治階層奢侈誤國的隱隱痛心,對抗擊敵人收復失地的決心,轉到想象中“提銳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黃鶴樓的舒暢心情。

實戰演練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參考答案】實戰演練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實戰演練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實戰演練06年江西卷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

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實戰演練

隴西行四首(其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1.此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列舉,并簡要說明。

答:

2.請賞析詩中虛實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藝術效果。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實戰演練隴西行四首(其二)

1、對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師場面與戰死疆場的壯烈場面對比,河邊“骨”與夢里“人”的對比。借代:貂錦,代指精銳部隊;春閨,代指春閨中人。婉曲:以漢喻唐。

2、第三句實寫戰場的慘烈場面,第四句虛寫親人的思念。這一虛一實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了強烈的悲劇效果。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1、對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師場面與戰死疆場的壯烈場面對比,河邊

古詩鑒賞系列課件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擬人夸張比擬排比對偶頂真

雙關借代反問用典互文通感疊詞反復設問列錦古詩鑒賞系列課件對比比喻擬2009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2-23題。(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注】①萼:花萼。這里指花瓣。

22.詞中的“兩種”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

23.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4分)

高考真題2009浙江卷高考真題

手法:對比(反襯)情感: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高考真題【答案】①梅花與雪花②大自然

高考真題【答案】高考真題20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旋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高考真題2007年湖北卷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

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高考真題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

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2006年江蘇卷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

【答案】這里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的是反襯手法。

高考真題2006年江蘇卷【答案】這里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2008年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6.聯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高考真題2008年上海卷高考真題雪”隱喻了白發(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1分)。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1分)。高考真題雪”隱喻了白發(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對比手法點睛把握類型物物對比(例1)歐陽修《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物人對比(例3)人人對比(《念奴嬌赤壁懷古》)今昔對比(例2)李商隱《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色彩對比(例4)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比手法點睛把握類型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對比手法點睛把握作用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分析對比的作用時,要具體說明詩詞中以什么與什么作對比,對比的結果使讀者感受或者認識到了什么。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比手法點睛把握作用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對比手法點睛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情感)例證白梅

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手法;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比手法點睛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情感)例證主要運用了襯2007年重慶卷海棠宋蘇軾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7年重慶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答案(1)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擬人手法點睛把握作用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感情)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擬人手法點睛把握作用把握模式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問:“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擬人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擬人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效果)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感情)修辭+闡釋+效果(感情)擬人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2008年江蘇卷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江蘇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答案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作用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5、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把握模式修辭+闡釋+效果(感情)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作用把握模式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問:第一、二聯是怎樣表現夜色之美?

“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蘭溪棹歌

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三種特殊的比喻1.倒喻

倒喻,也叫逆喻,是為了強調本體的屬性,有意改變一般比喻本體在前、喻體在后的格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過來。倒喻能使本體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現,而且意趣盎然,新奇精妙。

再如王觀《卜算子》:“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古人常用秋水形容女子的眼睛,用遠山形容女子的眉毛,而詞人卻倒過來作比,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就像女子流動的眼波,那些團簇糾結的山巒就像女子蹙聚的眉峰。“眉眼盈盈”語帶雙關,既指有著盈盈眉眼的女子,又指江南明麗的山水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別開生面。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比喻手法點睛把握三種特殊的比喻1.倒喻

倒喻,也叫逆喻,2.較喻

較喻,又稱強喻,是指本體不僅像喻體,而且超過喻體,是用比較形式構成的比喻。把本體與喻體放在一起比較,既承認它的相似點,又顯出在程度上的差別,格式上常用“比”、“不及”等詞語。

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重陽佳節,詞人把酒對菊,眼前菊瓣纖長、菊枝瘦細,卻無法和親人共賞,不禁觸景傷情,頓生人不如菊之感,詞句共同渲染了佳節冷落、佳人自憐的凄清氣氛。

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較喻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3、博喻

博喻,又名復喻,即運用多個不同的喻體來說明或描繪同一個本體。博喻能夠充分地描寫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內涵,增強文章的氣勢。

如蘇軾《百步洪》:“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詩人寫洪波湍急,連用了“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七種比喻,既寫了水波的猛勢,又寫了船在波濤上動蕩的情景,有聲有勢,蔚為壯觀,同時也為下文縱談人生哲理提供了依據。

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3、博喻

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

青玉案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下片中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為人稱道,簡析它的修辭手法。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青答案下片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比喻,即博喻,抒發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這樣寫,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發了詞人的無限愁思。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比喻手法點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2005年福建卷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福建卷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答案】(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夸張手法點睛把握作用突出特征,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把握類型夸大夸小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夸張手法點睛把握作用把握類型例證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于這種意見,你同意嗎?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答案不同意。因為詩題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寫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詩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張手法,寫出了江南的廣闊和春意盎然,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使詩歌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遼寧卷〔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周德清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江帆比作箭等;對偶,其中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比擬(擬人)如說新月學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遼寧卷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江帆比作箭等;對偶,排比手法點睛

把握作用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氣勢,增強感染力。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排比手法點睛把握作用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2005年廣東卷春日登樓懷歸①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②,沉思忽自驚。

注:①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②舊業,這里指田園家業。清渭,指渭水。

(1)請寫出這首詩頸聯中一組對仗的詞語。

(1)荒村與古寺。(或:斷靄與流鶯。或:生與語。)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廣東卷(1)荒村與古寺。(或:斷靄與流鶯。或:生與2005年全國卷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1)三四句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全國卷

春行即興【答案】(1)對偶。“芳草”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對偶手法點睛1、把握作用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2、把握特例律詩的對偶“一句一景”的絕句(2010年全國卷)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對偶手法點睛1、把握作用2、把握特例律詩的對偶“一句一景”的2005年湖北卷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糇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蜇①;泣寒蜇,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蟬。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5年湖北卷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⑵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⑵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2009年重慶卷

[折桂令]問秦淮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蕭?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借代反問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9年重慶卷

[古詩常見借代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古詩常見借代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問:“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一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春思

答案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這是諧音雙關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這是諧音雙關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2004年福建卷秋夜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4年福建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答案“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這是意義雙關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答案這是意義雙關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古詩中常用的雙關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古詩中常用的雙關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2008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⑴此詩頷聯以和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8年浙江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屈原白居易

附錄課本常見典故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屈原白居易

附錄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2004年北京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聽鄰家吹笙郎士元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4年北京卷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

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聲,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象中的奏樂環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了笙樂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但詩情產生了跌宕。一墻之隔,竟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發更為絢麗的幻想。第四句,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高考真題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詩歌鑒賞復習之修辭ppt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答案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