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_第1頁
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_第2頁
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_第3頁
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_第4頁
中學初高中化學知識銜接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OC\o"1-5"\h\z第一篇走進高中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導引 2第二篇物質的分類、組成與結構ー一一物質的分類 4\o"CurrentDocument"第三篇酸、堿、鹽與離子反應 18第四篇電解質: 29第一篇走進高中ー、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導引高中化學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ー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敬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化學世界充滿興趣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同學在好奇中學會提出問題,有強烈的欲望去解決問題,學得輕松,同時在學習中學會不斷總結,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遵循學習的規律,必將取得好成績。善于提出問題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根本。研究時還具有專業性、正確方向性、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因此,所謂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在一定情境中發現問題、選擇課題、設計方案,通過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問題的解決,從而形成和提高自一的創造能力,增長知識,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課程標準強調“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進ー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勤ア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重視對實驗的觀察和分析?;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通過化學實驗去驗證、探索和發現化學知識、原理,從而形成科學思考問題的方法。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的觀察,并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課程標準要求“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并完成一些化學實驗”。在進行實驗過程中,要明確實驗目的,全面有序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并對實驗方案設計評價。(1)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報告;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在ー支試管中加入5mL5%的出02溶液,然后滴入適量的FeCl3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FeCb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02(2)FeCb在水中可分離出Fe'+和CF,同學們提出以下猜想:①甲同學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h溶液中的H2O;②乙同學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ル02的是FeCh溶液中的Fes+;③丙同學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溶液中的CF;你認為最不可能的是同學的猜想,理由是(3)同學們對余下的兩個猜想,用實驗進行了探究。請你仔細分析后填表: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無明顯現象向盛有5mL5%的H.Ch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 ,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3.學會對比、歸納,有序的對信息進行類比、遷移,強化対知識的歸納整理。課程標準指出:‘’在化學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并對自己的化學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例某同學在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一會兒后,オ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而無法確定鹽酸和氫氧化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為了證明這兩種物質是否完全反應,該同學從燒杯中取了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支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餓試液,振蕩,觀察到酚酰試液不變色。于是得出“兩種物質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結論。(1)你認為他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理由是(2)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請你另設計ー個實驗,探究上述燒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寫下表:實驗方法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結論答案:(2)NaOH+HC1===NaCl+H2O(3)(以下方法任寫ー種均可)(答案不唯一)①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鹽酸過量②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試液不變紅恰好中和③取樣,滴加碳酸鈉試液有氣泡產生鹽酸過量③取樣,滴加碳酸鈉試液無氣泡產生恰好中和⑤取樣,加入鋅粒等活潑金屬有氣泡產生鹽酸過量⑥取樣,加入鋅粒等活潑金屬無氣泡產生恰好中和4.關注“物質的量”知識的學習。物質的量是將微觀量(粒子數)和宏觀量(物質質量、體積等)相聯系的量,與多種量有密切的聯系,化學計算大多是通過“物質的量”知識來進行計算的。同時“物質的量”的計算也貫穿了整個化學內容的計算。高中化學課程具有以下特點:(1)更加關注核心概念,突出內在本質聯系;(2)重視核心知識線索與活動過程、方法思路線索,以及臼然規律、生活和生產實際問題線索的結合、融合統ー:(3)采用多層次、多線索、立體化整合處理教材內容,展現認識構建過程中能カ構建梯度的編寫模式,以使教材更具有發展性、結構性、建構性、層次性和選擇性。高中化學的學習更應強調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第二章物質的分類、組成與結構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知識回顧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對于數以千萬計的化學物質和為數更多的化學反應,常常要用到分類法,利用分類法學習化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們常按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等知識將物質進行分類。分類標準可以從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去確定。1.物質簡單分類如下:物質分類分類標準物質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是否只含有一種物質純凈物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是否只含有一種元素單質可以分為金屬、非金屬和稀有氣體元素的性質化合物可以分為氧化物、酸、堿和鹽物質的性質2.物質也可按是否含碳元素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材料可以分為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纖維和橡膠都屬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例1物質的分類標準有多種,標準可以是物質的組成、性質、用途——請根據所學知識,依據物質所具有的某種性質,自擬兩種分類標準,對以下物質進行分類,每類至少包括三種物質(填化學式)。氫氣、氧氣、ー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紅棕色、有毒)、水、碳。分類標準ー,包括物質。分類標準二,包括物質.例2請你仔細研讀下列表格中的例子:物質分類物質舉例單質氧氣(〇2)、氮氣(N2)、碳(C)、硫(S)、銅(Cu)、汞(Hg)化合物二氧化碳(CO?)、朧(HNO3)、熟石灰[Ca(0H)2]、碳酸鈣(CaCO3),氯化鈉(NaCl)、燒堿(NaOH)、氧化鎂(MgO)、鹽酸(HC1)表中有許多規律,如:“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種元素”。相信你在物質分類方面回發現其他的規律:(1).(2)?例3下列各物質材料均屬于天然材料的是( )A.棉花、木材、大理石 B.木材、橡膠、塑料C,羊毛、玻璃、不銹鋼 D.塑料、陶瓷、合成纖維入門銜接對物質進行科學的分類,再分門別類地研究它們的結構、性質、制法、用途等,就容易找出有關規律,把握物質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按照物質的組成、性質將物質進行分類是最常用的ー種分類方法。該分類法的知識網絡及具體分類如ド:r金屬(如:Na、Al、Fe)

’單皿l非金屬(如:02、N2、Ne)(純凈物《r氧化物酸物質〈 化合物]堿、鹽‘溶液(如:食鹽水、石灰水)

混合物(分散系)<濁液(如:泥水、牛奶)

I膠體(見第四篇)ー、化合物的具體分類1.氧化物根據氧化物與酸堿反應的不同,可以將氧化物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和不成鹽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又稱酸酎):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CO*SO2、SO3,其對應的酸分別是H2cO3、H2sO3、H2s0”。(2)堿性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MgO、CaOI其對應的堿分別為NaOH、Mg(OH”、Ca(OH)2?(3)兩性氧化物: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A1Q,、ZnO,其對應的兩性氫氧化物分別為A1(OH*、Zn(0H)2.Al(0H)3+3HC1===A1C13+3H2OA1(OH),<+NaOH==NaAlC)2(偏鋁酸鈉)+2H2O(4)不成鹽氧化物:既不能與酸、又不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CO、N0。說明:不是所有的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0等,也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mO,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是非金屬氧化物。同樣,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是堿性氧化物,如MnO是酸性氧化物,但所有的堿性氧化物都是金屬氧化物。.酸根據酸的組成,酸可以分為:(1)根據酸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酸可以分為:含氧酸:分子組成中含有氧原子,如H2soハHNO3;無氧酸:分子組成中不含有氧原子,如HC1、H2S;(2)按照酸分子電離所產生的氫離子的數目可分為:一元酸:電離產生1個氫離子,如HCI;二元酸:電離產生2個氫離子,如HzSO”;三元酸:電離產生3個氫離子,如H3PO1:(3)根據酸根是否具有強氧化性(得到電子能力),可分為氧化性酸(如濃硫酸、硝酸)和非氧化性酸(如鹽酸、稀硫酸)。(4)根據酸在水溶液中電離程度的大小,可分為強酸(如鹽酸、硫酸、硝酸)、中強酸(如磷酸、亞硫酸)和弱酸(如醋酸、碳酸)。.堿根據堿的溶解性,可將堿分為可溶性堿和難溶性堿??扇苄詨A:如KOH、NaOH、Ba(OH)z、Ca(OH)2,難溶性堿:如Cu(OH)2、Fe(OH)s,Mg(OH)20.鹽(1)根據鹽的組成可分為三類:正鹽:酸堿完全中和的產物,如Na£O,、Na2SO4;酸式鹽:酸中氫離子部分被中和的產物,如NaHCO:,、NaHSO,;堿式鹽:堿中部分氫氧根離子被中和的產物,如CUz(OH)2(X)3。(2)根據鹽中所含金屬離子可分為鉀鹽、鈉鹽、鈣鹽、鎂鹽等;根據鹽中所含的酸根離子可分為硫酸鹽、碳酸鹽等。二、其他分類.根據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電解質:溶丁一水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如:酸、堿、鹽。化合物,1非電解質:溶于水或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如:蔗糖、酒精、CO2c.根據在反應中表現的性質可將物質分為氧化劑和還原劑。反應中得電子(元素反應中得電子(元素化合價降低)反應中失電干(元素化合價升高)+2 +2 0C11SO4===FeSO4+Cu(氧化劑)隨著高中的學習,物質的分類還會進ー步深入和細化。例1按照一定依據把物質進行分類,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用途的常用方法。現有三種物質:①金剛石、水銀、鎂條、干冰;②醋酸、小蘇打、食鹽、純堿;③白酒、空氣、鹽酸、白磷。每組中均有一種物質所屬類別與其他三種不同,這三種物質是()A,白酒小蘇打金剛石 B.白磷醋酸干冰C.水銀食鹽 空氣 D.鹽酸純堿鎂條例2元素R的含氧酸的化學式為HnRO(2n-l),則該酸的酸酊的化學式不可能為()A,R2OB、RO2C、R207D、RO3例3非金屬元素形成的酸性氧化物與其對應的含氧酸之間有如下關系:該元素在兩種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相同。堿性氧化物與對應的堿之間也存在這種關系。如:氧化物對應的酸或堿so2H2s〇3CaOCa(OH)2則與H2s04對應的酸性氧化物是;與Naユ。對應的堿是銜接練習.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冰、生石灰、空氣 B、碘酒、純堿、燒堿C、液氧、鹽酸、沼氣 D、金剛石、苛性鈉、食鹽水.下列四組物質中,其中按酸、堿、鹽順序排列的是 ( )A、鹽酸、碳酸鈉、硫酸釧 B、碳酸氫鈉、氫氧化鈣、氟化鈉

C、C、氯化鈉、氫氧化鈉、硫酸D、硫酸、氫氧化鈣、碳酸鈉.按照一定的依據把物質進行分類,是我們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用途的重要途徑。姜宇同學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學實驗室,他收集了許多物質,其中有:①純堿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銅⑦石墨⑧氧化鐵⑨蔗糖⑩尿素。對上述物質分類不正確的是()A、屬于有機物的有③⑤⑨⑩ B、屬于單質的有⑥⑦C,屬于堿的有①④ D、屬于氧化物的有②⑧TOC\o"1-5"\h\z.生活中的下列物質,屬于合成纖維的是 ( )A、棉花 B、滌綸C、羊毛 D、蠶絲.有關酸、堿、鹽、氧化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酸和堿一定含有氫元素 B、鹽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屬元素C、堿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酸和鹽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酸的水溶液中一定有氫離子 B、堿中一定含有氫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D、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經實驗測定某物質中含有一種元素,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該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B、該物質一定是單質C、該物質一定是混合物 D、該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經測定一瓶氣體中只含有C、H兩種元素,這瓶氣體不可能是 ( )A、一種化合物 B、ー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混合物C、兩種化合物 D'兩種單質.n元酸的酸酥R20n和堿性氧化物M2Ox高溫下化合后生成的鹽是()A,M(ROn)x B、Mx(R0n)C、M?ROX D、M?(ROn)x0.有下列三種物質:(1)壓、Nz、。2、CHi;(2)NazO、CaO、Cユ、CuO;(3)HCRNaOH、H£0,、HNO」。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每組均有一種物質與其他三種物質不同。則請將每組中不同與其他三種的物質(化學式)和分類依據寫在下列表格內。組別被選出的物質分類依據第(1)組第(2)組第(3)組11.有下列十種物質:空氣、水、液態汞、石灰水、紅磷、干冰、銅綠、煤、醋酸、膽研、請回答下列問題:(1)履于混合物的是〇(2)屬于單質的是.:(3)屬于鹽類的是0(4)屬于有機物的是,(5)屬于化合物的是 (6)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〇12.人們可以對物質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請將氫氣、一氧化碳、氧化鎂、二氧化碳、鋁和紅磷等六種物質分成兩種(填化學式),并寫出分類依據。第一組:,分類依據是:第二組:1分類依據是13.酸可根據能電離出的氫離子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根據酸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又可分為無氧酸和含氧酸。鹽根據所含離子進行分類,如鉀鹽、鈉鹽、鎮鹽等,也可根據其他原則進行分類。請將下列九種粒子分成兩大類,每類要有五種粒子(可重復使用),并寫出你的分類原則。NeOHNH3H20NH4+CO2SO2NO2SO3第一類:分類原則是,所含粒子是;第二類:分類原則是,所含粒子是。14.人們往往按照物質的某些屬性對物質進行分類,如根據物質的元素組成把物質分為單質和化合物。請你按不同的標準將下列物質進行分類。①空氣②乙醉③硫酸筱④銅⑤碘⑥氫氣⑦石墨⑧食鹽水(1)按物質的組成分類。(2)按物質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分類。(3)按物質的狀態分類。(4)按物質的導電性分類。第二節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元素周期表知識回顧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有原子、離子、分子等,物質發生變化,都與其組成、結構、性質有關,而物質的性質則由其組成和結構決定。我們認識宏觀世界的性質,必須對微觀的物質結構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原子結構(1)原子結構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有居于原子中心的帶電電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由于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原子不顯電性,即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由于電子的質量僅為質子質量的1/1836?所以可以認為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2)原子結構示意圖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簡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結構。小圈和圈內的數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面的數字表示該層的電子數。如:C1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ベ、、U17)287

ノノ丿根據粒子結構示意圖,可判斷元素種類、粒子種類、元素的性質以及結構的穩定性。①由質子數和電子數的差值判斷粒子種類(原子、陽離子、陰離子);②由核內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核內質子數不同則表示不同種類;③由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性質,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④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粒子結構的穩定性。一般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結構稱為“8電子穩定結構”。.元素周期表根據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把電子層數目相同的各種元素,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成橫行,再把不同橫行中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由上而下排成縱行,這樣所得的表,即為元素周期表。它反映了元素之間相互聯系的規律,是學習

化學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エ共有7個周期,16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1個族)。例1已知每個電子的質量約為每個質子(或中子)質量的1/1836?下表是教材上的內容。通過此表,可總結出“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還能總結出:(1)?(2).(3),(4) ー。原子種類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氫1011碳66612氧88816鈉11121123鐵26302656思路點撥此題為有關粒子結構的結論開放性試題。解題關鍵在于會用對比的方法,尋找共同點(普通規律)和遞變性(遞變規律)。解題時首先掌握原子結構中各種量之間的等量關系,然后對照表中所給的ー組信息,分析上下左右之間的關系(本題中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的相互關系:各元素的質子數或中子數或電子數或相對原子質量等數據的規律),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結論。步驟如下:(1)由每ー縱行以及縱行間對比、分析數據,整理后發現規律:由第二縱行:不同的原子,質子數不同,即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由第三縱行:氫原子沒有中子,其他原子中子數也不一定相同,即原子核內中子數?0,或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由縱行對比看: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或原子核外電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或一般來說,相對原子質量隨質子數增加而增大。(2)由每數,或一般來說,相對原子質量隨質子數增加而增大。(2)由每ー橫行以及橫行間對比、分析數據,整理后發現規律:原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研究這ー類試題結論時應避免出現一下幾種做法:(1)對表中某ー數據或某ー組數據未經分析、整理就下結論。(2)對某ー規律性的結論進行變式處理,變成另ー規律性結論,(3)不從所給信息出發,擴大探究范圍。例2下圖為荷電荷數從1至リ18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Qi氫(H)一ガ 5ザ G鋰(Li) 鍍(Be) 硼(B) 碳(C) 氮(N) 氧(應算重更結論。02氮(He))26 G)2y 「大28ノノ ノノ ノノ0) 氟(F) M(Ne)鈉(Na)鎂(Mg)硅(Si)硫(s)ハ、'。ノノ丿鈉(Na)鎂(Mg)硅(Si)硫(s)ハ、'。ノノ丿氯(CD氫(Ar)通過分析上圖,你可得出的結論有:(1);(2);(3);(4);思路點撥本題為“發現式”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通過分析題給信息,歸納整理后提出符合事實是規律性的結論。仔細分析比較上圖中每ー橫行八種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的特點,每ー縱行原子最外層上電子數的特點,每一橫行八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特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上電子數的特點及各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第一電子層,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的特點,可從中總結出ー些帶有規律性的結論。(1)分析同一橫行中各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后可以發現:電子層數相同,且隨荷電荷數逐漸增大,最外層電子數從鋰(Li)到氣(Ne),或從鈉(Na)到氣(Ar)都是從1遞增到8。(2)分析同一縱行中各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后可以發現:從上到下,電子層數逐漸增加,最外層電子數都相同,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般等于8,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4,而非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則一般ユ4。通過對同一橫行、同一縱行中原子結構示意圖對比分析,可以得到很多規律性的結論。入門銜接.原子核的構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微?!|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微粒和基本數據如下表:微粒質子中子電子質量(kg)1.673X10-"1.675XI〇ー”9.109X10-3'相對質量1.0071.0085.484X10電荷+10-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原子核外電子按能量的高低分層排布。排布規律為:1)最外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為8,第一層為最外層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2)次外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為18。3)倒數第3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為32。4)第n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為2ペ。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結構’短周期(1,2,3周期)ル素周期表周期(橫行)(7個),長周期(4,5,6周期)ル素周期表,不完全周期(7周期)‘主族:由長、短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IA?VDA)(7個)歩/人、,副族:只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IB?VUB)(7個)族(縱列)(16個)〇族:由稀有氣體元素構成的族族:第8,9,10三個縱列構成的族(2)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在同一周期中,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在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注:金屬性:元素失電子的能力;非金屬性,元素得電子的能力。(3)幾個重要關系:①周期序數=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②主族序數=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化合價4.分子結構: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構成物質的原子通過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形式形成穩定的化合物。(1)離子化合物在討論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時,我們知道當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達到8個電子時,最外電子層達到飽和(K層上2個電子即達到飽和),這時原子處アー種比較穩定的狀態。除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均未達到飽和,但在外力的作用下,這些原子也可通過某種方式使其最外電子層上的電子數達到飽和,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狀態。鈉原子與氯原子相遇時,鈉原子失去最外層的ー個電子,成為鈉離子,帶正電,氯原子得到了鈉原子失去的電子,成為帶負電的氯離子,陰、陽離子的異性電荷相吸結合到ー起,形成氯化鈉。其過程可用如圖表示: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鈉離子(Na+)和氯離子(C「)之間除了有靜電引力作用外,還有電子與電子、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相互排斥作用。當陰、陽離子接近到某一定距離時,吸引與排斥達到了平衡。這種由陰、陽離子相互間的作用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可用電子式表示:

Na'+0」Na'+0」*Na+Cl(2)共價化合物氫分子、氯分子等都是由同種元素的原子形成的雙原子分子,要想使氫分子分解成氫原子需要加熱到髙答2000C溫度,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這就說明在氫分子里氫原子與氫原子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兩個相同的原子,顯然不可能通過得失電子形成具有稀有氣體電子層結構的陰、陽離子而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那么是什么作用カ將兩個相同的原子組合成一個分子的呢?我們以氫分子的形成為例,來加以說明。兩個氫原子相互接近時,氫原子核外的電子分別受到兩個氫原子核的共同吸引,為兩個氫原子所共有,從而使每個氫原子均可形成稀有氣體気原子的穩定的電子層結構,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氫分子,氫分子的形成過程可用電子式表示為:H.+.H-H:H,碘分子的形成過程也可用電子式表示為:寸":"":,兩個原子相互間共用的ー對電子,被稱為共用電子對,由共用電子對可引起相鄰原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共用電子對不僅可存在于相同的非金屬原子間,還廣泛存在于不同非金屬原子間。如氯化氫分子和水分子等。這種僅靠共用電子對的作用形成的分子被稱為共價分子,其中的化合物被稱為共價化合物。例1以下是核電荷數為3~18的元素,請分別在第一排畫出3'10號第二排畫出1廣18號的核外電子排布示意圖:⑴根據所畫結構示意圖填寫以下內容,每?橫行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是⑵每ー縱行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是例2 下表中填入的是核電荷數從1118號部分元素的名稱、原子結構、元素化合價:元素名稱鈉鎂鋁硅原子結構元素化合價+1+2+3-4,+2,+4元素名稱磷硫氯気原子結構元素化合價-3,+3,+5-2,+4,+6-1,+1,+3,+5,+70⑴在以上表格中畫出相應的結構示意圖⑵通過該表可以發現元素化合價的ー些規律(至少寫四條)①;②③: ?J例3有A、B、C三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均不超過18,它們相互之間可以構成A2c和B2c型化合物,已知A,離子和B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B原子比C原子少2個電子,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寫出三個微粒的結構示意圖:A+離子;B原子;C原子銜接訓練.我國已發射繞月飛行的探測衛星——“嫦娥一號’人類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觀察、獲取地球上蘊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卻極為豐富的核聚變燃料——“He-3”,解決地球能源危機。已知‘'CT3”是指原子核內含有6個質子、7個中子的碳原子,''He-3”所指的気原子核內()A.含有3個質子、沒有中子 B.含有2個質子、1個中子C.含有1個質子、2個中子D,含有3個質子、沒有中子.科學研究證明:頭發的成分能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健康人的每克頭發中含鐵鋅①硼質量/mg130167-17257這里的鐵、鋅、鋁、硼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離子3.下列物質中,屬于共價化合物的是()A.NaOHB.N,C.NH,D.NH.C1.核外電子數相同、核內質子數不同的兩種粒子,他們可能是()A.ー種元素的原子和另ー種元素的離子B.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C.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 D.兩種不同元素的離子.已知元素X、Y的核電荷數分別為a和b,他們的離子X"*+、Y"ー所含的電子數相同,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A.a=b+m+nB.a=b-m+nC.a=b+m-n D.a=b-nrnX、Y兩元素的原子中質子數之和是20,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陰、陽離子,則X、Y形成的化合物是()A.NaFB.MgF2C.MgOD.NaCl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回顧.氧化還原反應在九年紀化學學習中,我們知道: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應叫還原反應。氧化反應:劇烈氧化及燃燒一爆炸積累熱量達到著火點緩慢氧化 J自燃.基本反應類型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把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四種基本類型的反應反應類型表達式舉例化合反應A+B二AB2H2+02=2H20分解反應AB=A+B2KC103===2KCl+302T(有條件)置換反應A+BC=AC+BFe+CuSO4=FeSO.t+Cu復分解反應AB+CD=AD+CBHC1+AgNO3=AgClI+HN03例工業煉鐵反應:Fe2O3+3co高溫2Fe+3C02?用作還原劑的物質是()A.Fe203 B.CO C.Fe D.C02入門銜接1.從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CuO+電Cu+H2O在反應中,銅元素的化合價有+2價降低到。價,氧化銅被還原;氫元素的化合價有〇價升高到+1價,氫被還原。我們對氧化銅與碳的反應以及與水蒸汽與碳的反應等進行類似的分析,就會發現同樣的情況存在:2CuO+C高溫Cu+C02t乩0+C高溫H2+CO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就是氧化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就是還原反應。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不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關系的反應,還能分析雖沒有得氧失氧關系,但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的反應。2.從化學反應的本質——電子轉移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已經知道,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關系。我們以鈉與氯氣的反應,以及氫氣與氯氣的反應為例來分析。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有1個電子,氯原子的最外層上有7個電子。當鈉與氯反應時,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成為鈉離子,氯原子得到1個電子成為氯離子。在這個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轉移。在離子化合物里,失去電子的原子帶正電,這種元素的化合價是正價;得到電子的原子帶負電,這種元素的化合價是負價。在鈉與氯氣的反應中,鈉失去1個電子,化合價從〇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得到1個電子,化合價從〇價降低到ー1價,被還原。2Na+Cl2=2NaCl在氯氣與氫氣的反應中,由于生成的氯化氫是共價化合物,在電子轉移過程中,元素的原子都沒有完全失去或完全得到電子,它們之間只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且共用電子對偏離與氫原子而偏向與氯原子。因此,氫元素的化合價從。價升高到+1價,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價從〇價降低到ー1價,被還原。H2+CI2=2HC1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氧化還原反應下一個更為本質的定義: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沒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和化合價升降的關系如圖所氧化,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 I-4-3-2-10+1+2+3+4+5+6+7

還原,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

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3.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和還原劑作為反應物共同參加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電子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既氧化劑是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在反應時所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反應時本身被還原。還原劑是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的物質,反應時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反應時本身被氧化。常見的氧化劑:活波的非金屬單質:02、CI2、Br2等;含高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CuCb等:含某些較高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濃H2SO1.HN(kKMnO「MnOz常見的還原劑:活波或較活波的金屬:K、Cu、Na、Al、Mg、Zn等;較低價金屬陽離子的化合物:FeCh等;某些非金屬單質:C、上等;含有較低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HC1、H2S>KI等。在含有可變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間價態的物質既可以做氧化劑,又可以做還原劑,如Cレ、S、S02、H2sO3等。類型實質判斷依據元素變化反應物反應物性質氧化反應失電子或電子對偏離升價被氧化還原劑還原性還原反應得電子或電子對偏向降價被還原氧化劑氧化性4.氧化還原反應與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基本反應類型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化合價可能變化)可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化合價可能變化)可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化合價一定變化)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化合價一定不變)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5.氧化能力、還原能力強弱的比較(1)依據元素化合價判斷最高價ーー只有氧化性如:Fe?、HNO3分子中+5價的氮元素;最低價——只有還原性如:Fe、S?一等:中間價——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Fe2+S、SOク等。如氯元素有多種化合價:T、〇、+1、+3、+5、+7則其中處于最低價(-1)的C1只具有還原性,處于最高價(+7)的C1,只氧化性,而處于中間價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2)根據金屬活動性判斷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單質的還原性(失電子能力)減弱;對應的金屬陽離子的氧化苗(得電子能力)增強(3)根據反應方程式判斷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4)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冃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如還原性:Mg>Al;氧化性:濃硝酸〉稀硝酸6.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及作用(1)守恒規律——化合價有升必有降,電子有得必有失。對于ー個完整的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高總數與降低總數相等,失電子總數與得電子總數相等。除此之外,質量和原子個數也都守恒。作用:計算有關的氧化還原反應及配平:氧化還原方程式。(2)強弱規律——較強氧化性的氧化劑跟較強還原性的還原劑反應,生成弱還原性的還原產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產物。作用:在適宜條件下,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制備氧化性較弱的物質,或用還原性較強的物質制備還原性較弱的物質。亦可用于比較物質間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3)價態規律——元素處于最高價,只有氧化性;元素處于最低價,只有還原性;元素處于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呈現;一種性質。例1下列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的是()CaC03+2HC1=CaCl2+C02f+ H20CaO+H2O=Ca(OH)2KMnOi=K2MnOt+MnO2+02fCaC03高溫CaO+CO2t例2下列反應中屬于置換反應,且水又作氧化劑的是()Cl2+H20=HC1+HC10H2+CuOCu+H202F2+2H20=4HF+022Na+2H2=2NaOH+H21例3下列變化中需加氧化劑的是()A.Fe203fFe B.CuO-*CuC.C0^-*C02D.Br-B。例4有X、Y、Z、W四種物質,已知它們能發生下列變化;(1)X2++Y=Y2++X(2)X2++z=Z2+ +X(3)丫2++z=Z2+ +Y(4)Z2+ +W=W2++Zo由此推測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A.氧化性:X2+>Y2+>Z2+>W2+B.氧化性:W2+>Z2+>Y2+>X2+C.還原性:X>Y>Z>WD.還原性:W>Z>Y>X第三篇酸、堿、鹽與離子反應ーー、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導電原因:酸、堿、鹽溶液能夠導電,是因為酸、堿、鹽溶于水時,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二、酸、堿、鹽的電離在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0H-的化合物叫做堿.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就是H,跟0Hー相互結合成難電離的HQ.鹽的電離情況比較復雜.正鹽(如NaCl、NH£1)電離時,生成的一般為金屬陽離子、錢離子NH;和酸根陰離子;酸式鹽(如NaHSOJ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除金屬陽離子外,還有ズ;堿式鹽(如Mg(OH)Cl)電離時所產生的陰離子除酸根陰離子外,還有0H-.所以,在酸、堿定義中,強調“全部”二字,就能把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區別開,這樣定義酸或堿是嚴格的、準確的.現將酸、堿、鹽的電離歸納如下:名稱酸堿鹽化合物類型一般為共價化合物大多為離子化合物結構特點無盅子存在由陽寓子、陰盅子構成電離條件溶于水溶于水或受熱熔化電離特征陽離子全部是H+陰離子全部是0H-能生成金屬陽離子、錢離子NH4用酸根陰離子酸、堿、鹽的電離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正確書寫電離方程式,是學習離子反應、書寫離子方程式的基礎和準備.書寫電離方程式要注意以下幾點:.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個數必須與化學式中相應的原子或原子團的個數相等.如Fez(SOD3的電離,應寫成:Fe2(S0.1),=2Fe3++3S0,1-不能寫成:Fe2(S0,1)3=Fe3++S0/.離子所帶電荷的符號和數值應與化學式中相應原子或原子團的化合價的符號和數值相一致.如CulNOJz的電離,正確寫法是:Cu(N03)2=Cu2t+2N0;不能寫成:Cu(N03)2=Cu2-+2N0;或Cu(N03)2=Cu++2N032.由于化學式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等于零,因而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跟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是相等的.如:AL(SO,)3的電離正確寫法:A12(SO1)3=2A13++3SO)-下面兩種寫法都是錯誤的:Al2(S0.l):i=2Ar+3S0,rAl2(S0.l):;=Al3++S0.t-.要把化學式中表示原子或原子團個數的小數字移到相應離子符號的前面,以表示電離后所產生的離子個數.如Ba(0H)2的電離:Ba(0H)2-Ba,20H不要寫成:Ba(0H)2=Ba2++(0H)2*.不要把價標符號和電荷符號相混淆.價標符號用“+n”和“n”表示,離子所帶電荷符號用“n+”和“n”表示.如:NaHS0l=Nat+Ht+S0,l2-不要寫成:NaHS0,=Na'+H+1+S04-2且要注意,價標符號寫在原子或原子團符號的上方,電荷符號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把NaHSO1的電離方程式寫成下面形式,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如:NaHSO4=Na+H+SO4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電離方程式所表示的是酸、堿、鹽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情況,不要把這說成是“分解反應”.舉一例來說,KCIO3溶于水后,發生電離的情況是:KC10:i=K++C10:t而KC1Q,被加熱時,所發生的分解反應是:△ヽ2KC1O3= =2KC1+302t你認為下面哪個電離方程式正確?CaOH=Ca*+OH「Ca(OH)2=Ca+(OH);③Ca(OH)2=Ca"+(0H)2@Ca(OH)2=Ca++2H,+202⑤Ca(OH)2=Ca2+20H1(6)Na2S01=2NaS012-Na2sO」=Na2++SO;Na2sOi=Na+SOa@MgCL=Mg2t+2Cl答:只有⑨是正確的.下列說法為什么是錯誤的,應當怎樣改正?①氫氧化鈉的水溶液能夠導電,是由于通電時氫氧化鈉發生了電離.

答:氫氧化鈉溶于水時,在水的作用下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鈉離子Na.和氫氧根離子0H-,通直流電時,這些離子向陰、陽兩極定向移動而傳導電流.氫氧化鈉的電離是在水的作用下發生的,不是在電流的作用下發生的.換句話說,有了氫氧化鈉的電離,才能導電,不是通電オ發生電離.②氯化鋼溶于水后電離成鋼離子BJ和氯離子C1-,所以氯化鋼溶液是帶電的.氯化鋼的電離是這樣的:BaCl2=Ba2++2Cl-從電離方程式來看,BaCし溶液中的C1ー總數是Ba?’總數的2倍,但Ba?一所帶的正電荷數是C1ー所帶負電荷數的2倍,所以從整體來看,氯化鋼溶液是不會帶電的.即BaCし溶液不顯電性.三、酸的分類和酸的通性:1、酸的分類: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鹽酸(HC1)、硫酸(H2soつ、硝酸(HNO3)、磷酸(H3P〇4)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酸根)雖然各不相同,但產生的陽離子(H+)卻是相同的,因此它們在性質上有共同的地方,例如具有酸味;能溶解許多金屬;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等等,這些性質實際上就是H+的性質。根據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度的大小,有強酸和弱酸之分,一般認為,強酸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如鹽酸、硝酸;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如乙酸、碳酸。根據酸中所含的可電離的氫離子數目的多少,可分為一元酸(如HCLCH3COOH)、二元酸(如H2c03、H2c2。4)、三元酸(如H3Po4)。根據酸中是否含氧,可分為無氧酸和含氧酸。無氧酸都稱為氫某酸,女鼠研酸(H2S),氫臭酸(HBr)、氫碘酸(HI),氫氟酸(HF)、氫氟酸(HCN)等。含氧酸的種類比較多,如HC10=次氯酸,HC102=亞氯酸,HC103=氯酸,HC104=高氯酸(也稱過氯酸)。2、酸的通性:(1)跟指示劑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無色酚酸試液遇酸不變色(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酸+金屬==鹽+氫氣2HC1+Fe=FeCl2+H2t2A1+6HC1==2A1C13+3H2fFe+H2s04==FeS04+H2t(3)跟堿性氧化物反應酸+堿性氧化物 ?酸+堿性氧化物 ?鹽+水3H2s04+Fe203HFe2(S0。3+3H2〇ZnO+2HNO3==Zn(N03)2+H20(4)跟某些鹽反應酸+鹽 1?新酸+新鹽H2S04+BaCl2-2HCl+BaS04INa2co3+2HCl==2NaCl+H20+C02f(5)跟堿起中和反應酸+堿—_?鹽+水2HC1+Cu(OH)2=CuCl2+2H20Cu(OH)2+2HN03==Cu(N03)2+2H2OMg0+H2S04==MgS04+H20Ba(N03)2+H2S04==BaS04I+2HN03Al(OH)3+3HC1==A1C13+3H2O所謂“通性”是指某類物質所共有的一般規律,是具有一定條件和運用范圍的,切忌生搬硬套。例如,對于金屬跟酸發生置換反應,“金屬”ーー在金屬活動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八帷薄S名}酸、稀硫酸,而不能用具有強氧化性的硝酸、濃硫酸,因為它們跟金屬反應一般不生成氫氣。四、常見的堿及堿的通性:1、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氫氧化鋼等NaOH、Ca(OH)的性質及用途NaOHCa(OH)2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熟石灰、消石灰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熱,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千燃劑),有強烈的腐蝕性?NaOH可干燦的氣體:02、H2、CONaOH不可干像的氣體:HCkSO2、C02白粉粉末狀固體,微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有強烈腐蝕性.化學性質①溶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獻試液變紅?①石灰水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燄試液變紅.②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2NaOH?S〇2二Na2SO3+H202NaOH?C02=Na2c〇3?H20(故氨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2NaOH?SiO2=Na2sQ3?H20(堿液不能存放在玻璃瓶塞的試劑瓶中)②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a(OH)2?C02=CaCQjl+HjO(這個反應常用于鑒別COユ氣體)Ca(OH)2+S02=CaSO3i+H20(常用于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SO?)③與酸發生中和反應2NaOH?H2SO4=Na2sJ?HQNaOH+HCl=NaCl+H20③與酸發生中和反應Ca(OH)2+2HC1=CaCl2+2H2O(常用于中和土壤酸性)④與某些鹽反應FeCfe?3NaOH=Fe(OHhl?3NaCl(常用于制取不溶性堿)CuSO4?2NaOH=Cu(OHhX?Na2so4④與某些鹽反應Ca(OH)j*NazCQs=CaCO3i?2NaOH(土法制堿)以廉價堿制取昂貴的堿,可用來檢驗832-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肥皂、石油、紡織、印染工業?用于建筑エ業,制漂白粉,改良土壌,配制衣藥等.2、堿的通性(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無色酚獻試液變成紅色。(2)堿+酸性氧化物i鹽+水Ca(0H)2+C02=CaC031+HQ2NaOH+COz=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酸性氧化物概念: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CO.、SOハSiO,、SO,、MnO等均屬于酸性氧化物。注意:①酸性氧化物包括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和少數金屬氧化物(如MiL。),可見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少數非金屬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HO等。②酸性氧化物多數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也有少數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能與水反應化合生成酸,如SiO.o(3)堿+酸f鹽+水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N03=Ca(NO3)2+2H2O(4)堿+鹽ー新堿+新鹽2Na0H+CuS0尸Cu(0H)2I+Na2soi3NaOH+FeCl3=Fe(OH)3I+3NaClCa(0H)2+Na2C03=CaC0:tI+2Na0H條件:反應物二者皆可溶于水,生成物其ー為沉淀。五、鹽和鹽的性質:1、鹽的分類和命名:鹽可看做是酸跟堿中和的生成物。例如:2NaOH+H2so產Na2so計2比0上述反應的實質是堿電離出來的0H一與酸電離出來的H‘完全中和,即兩者結合為七0。若在一定條件下,H2s0”電離出的H’只有部分被中和,則能生成NaHSO,。從H,或0H是全部還是部分被中和的角度,可進行鹽的分類。(1)正鹽正鹽是酸跟堿完全中和的生成物,如NaCl、Mg(N03)2、Na2c〇3、CuSOi、(NHJsPO..等都是正鹽。根據組成鹽的酸根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將鹽分為含氧酸鹽和無氧酸鹽。含氧酸正鹽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稱后面加上金屬元素的名稱,叫做“某酸某”。例如,Na£0:;叫做碳酸鈉,Mg(N0:,)2叫做硝酸鎂等。無氧酸正鹽的命名是在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名稱中間加一個“化”字,叫做“某化某”。例如,NaCl叫做氯化鈉,CuS叫做硫化銅等。若金屬元素具有可變化合價,則對含低價金屬元素的鹽命名時,在金屬元素的名稱前面加‘‘亞"字。例如,Fe名〇3レ叫做硝酸亞鐵,而Fe(限)3叫做硝酸鐵:而CuCl叫做氯化亞銅,CuCL叫做氯化銅等。(2)酸式鹽酸式鹽是酸電離生成的H,被堿中的0H部分中和生成的鹽,例如NaHCO3.KHSO,等都是酸式鹽。酸式鹽的酸根中所含的氫原子可在溶液里進ー步電離成比。酸式鹽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稱后面加“氫”字,然后再讀金屬名稱。如NaHCOs叫做碳酸氫鈉(也叫做酸式碳酸鈉),電離生成的HCOa叫做碳酸氫根離子。如果由三元酸形成的酸式鹽中,含有兩個可電離的氫原子,命名時可標明氫原子的數目,如KHzPO,叫做磷酸二氫鉀,Ca(HR),)2叫做磷酸二氫鈣等。(3)堿式鹽堿式鹽是堿中的0H一被酸電離生成的的H,部分中和生成的鹽。它除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外,還含有0Hー。堿式鹽的命名是在正鹽名稱前面加“堿式”二字。例如,CU2(OH)£O3叫做堿式碳酸銅,Mg(OH)Cl叫做堿式氯化鎂等。對于含相同酸根離子或相同金屬離子的鹽,習慣上常給它們一個統稱。例如,含有N0:,的鹽,如NaNO:,、Mg(NO3)2等統稱為硝酸鹽;含有K,的鹽,如KC1、K2SO4等統稱為鉀鹽等。【練ー練】讀出下列鹽的名稱,指出它們各屬于哪類鹽?A12(SO,,)3>KHSO八Ca(HC03)2、FeSO,、AlCk、CuCEZn2(OH)2CO3,NHJi2P0八KMnO,,KC103,Fe2(S04)So2、鹽的溶解性:鹽大都是晶體,在水中的溶解性差異很大,認識鹽類物質的溶解性,有助于我們正確處理溶液中進行的各種反應。常見物質的溶解性歌訣:鉀、鈉、硝酸溶,(鉀鹽、鈉鹽和硝酸鹽都溶于水。)鹽酸除銀(亞)汞,(鹽酸鹽里除氯化銀和氯化亞汞外都溶。)再說硫酸鹽,不溶有鋼、鉛,(硫酸鹽中不溶的是硫酸鋼和硫酸鉛。)其余幾類鹽,(碳酸鹽、亞硫酸鹽、磷酸鹽、硅酸鹽和硫化物)只溶鉀、鈉、錢,(只有相應的鉀鹽、鈉鹽和鉉鹽可溶)最后說堿類,鉀、鈉、錢和銀。(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鋼和氨水可溶)3、鹽的性質:(1)鹽跟某些金屬反應:鹽+金屬一新鹽+新金屬Fe+CuSOi=Cu+FeSOi(2)鹽跟酸反應鹽+酸f新鹽+新酸BaCl2+H正(入=あド。44+2耳C7(3)鹽跟堿反應鹽+堿f新鹽+新堿CuSQ+2NaOH=Cu9HエJ+Na2sO4(4)鹽跟鹽反應鹽+鹽f兩種新鹽BaCl2+颯SQ=BaSOiJ+2而C7六、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可簡記為AB+CD=AD+CB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溶液中的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如水)、難溶的物質或揮發性氣體,而使復分解反應趨于完成。(可簡記為:堿鹽、鹽鹽水中溶,沉淀氣體水生成。)為了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必須熟記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表,正確地運用物質的溶解性。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反應物:必須可溶(包括可溶入酸)(2)、生成物: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方法指導: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并趨于完成的條件,可分成兩方面記憶掌握。一方面是對反應物的要求:酸鹽、酸堿一般行,鹽鹽、鹽堿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對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這兩方面必須兼顧,才能正確地書寫有關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初中化學中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相互關系(化學方程式小結)(1)金屬單質+酸 鹽+氫氣(置換反應).鋅和稀硫酸Zn+H2S04=ZnSO4+H2t鐵和稀硫酸Fe+H2S04=FeS04+H2t鎂和稀硫酸Mg+H2S04=MgS04+H2t鋁和稀硫酸2Al+3H2s04=Al2(S04)3+3H2t鋅和稀鹽酸Zn+2HC1===ZnCl2+H2t鐵和稀鹽酸Fe+2HC1===FeCl2+H2t鎂和稀鹽酸Mg+2HC1===MgCl2+H2t鋁和稀鹽酸2A1+6HC1==2A1C13+3H2t(2)金屬單質+鹽(溶液) 另ー種金屬+另ー種鹽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04+Cu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CuS04===ZnS04+Cu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Hg(N03)2===Cu(N03)2+Hg(3)堿性氧化物+酸 鹽+水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03+6HC1===2FeCl3+3H20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03+3H2so4===Fe2(S04)3+3H20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2HC1===CuCl2+II20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h2so4====cuso4+n2o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H2S04====MgS04+H20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2HC1====CaCl2+H20(4)酸性氧化物+堿 鹽+水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II+C02====Na2cO3+H20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II+S02====Na2S03+H20苛性鈉與三氧化硫反應:2NaOH+SO3===Na2so4+H20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0H)2+C02===CaC03I+H20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0H)2+S02====CaS03I+H20(5)酸+堿 鹽+水鹽酸和燒堿起反應:HC1+NaOH===NaCl+H20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1+KOH===KC1+H2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1+Cu(0H)2===CuCl2+2H20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1+Ca(0H)2====CaCl2+2H20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1+Fe(0H)3===FeCl3+3H20氫氧化鋁藥物治療胃酸過多:3HC1+Al(0H)3====AICI3+3H20硫酸和燒堿反應:H2S04+2NaOH===Na2so4+2H20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〇4+2K0H====K2s〇4+2H20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〇4+Cu(OH)2===CuS04+2H20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2Fe(0H)3====Fe2(S04)3+6H20硝酸ネロ燒す或反應:HN03+NaOH===NaN03+H20(6)酸+鹽 另ー種酸+另ー種鹽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03+2HC1===CaCl2+H2o+C02t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Na2co3+2HC1===2NaCl+H20+C02f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MgC03+2HC1===MgCl2+H20+C02t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1+AgN03===AgClI+HN03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H2S04===Na2so4+H20+C02f硫酸和氯化鋼溶液反應:H2so4+BaCl2===BaS04I+2HC1(7)堿+鹽 另ー種堿+另ー種鹽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CuS04====Cu(0H)2I+Na2so4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0H)31 + 3NaCl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 + MgCl2 ==== Mg(OH)2I + 2NaCl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 + CuCl2 ==== Cu(0H)2I + 2NaCl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0H)2 +Na2co3===CaC03I+2NaOH(8)鹽+鹽 兩種新鹽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AgN03====AgClI+NaN03硫酸鈉和氯化鋼:Na2so4+BaCl2====BaS04I+2NaCl五.其它反應: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02+H20===H2C03生石灰溶于水:CaO+H20===Ca(0H)2氧化鈉溶于水:Na20+H20====2NaOH三氧化硫溶于水:S03+H20====H2S04五水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04?5H20加熱CuS04+5H20無水硫酸銅作干燥劑:CuS04+5H20====CuS04?5H20課后訓練:ー、選擇題.生活中發生的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紫羅蘭花遇到食醋變紅 B.石灰漿粉刷的墻壁變硬C,火柴梗遇到濃硫酸變黑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現食鹽晶體.某化合物中不含C、H兩種元素,它可能屬于()A.有機物 B.鹽C.酸D.堿.下列物質的俗稱和分類都正確的是()A.CuSOj5H2〇(膽磯、混合物) B.C*(OH)2c〇3(銅綠、鹽)C.Na2c〇3(純堿、堿) D.Ca(0H)2(生石灰、堿).吸入或食用下列物質不會引起人體中毒的是( )A.COB.CH30H C.NaClD.NaNO2.下列物質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質量增加且變質的是( )A.濃硫酸 B,大理石C.燒堿D.濃鹽酸.土壤的酸堿度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已知某地區土壤呈酸。參照下表,從土壤酸堿性老虎,在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作物小麥油菜西瓜甘草最適宜的pH范圍5.5—6.55.8—6.76.0—7.07.2—8.5A,西瓜B,甘草C.小麥D.油菜.自來水常用二氧化氯(C10J來殺菌消毒,它能轉化為可溶性氯化物。市場上有ー些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用自來水冒充純凈水(蒸餌水)。為辨別真偽,你想選用的化學試劑是()A.氯化鋼溶液B,石蕊試液 C,硝酸銀溶液D.氫氧化鈉溶液.某實驗中,老師請同學們用試管取稀鹽酸做性質實驗(沒有告訴用量),下面四位同學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A,向試管中滴入2滴稀鹽酸B.向試管中注入約2mL稀鹽酸C.向試管中注入約10mL稀鹽酸D.注入的稀鹽酸是試管容積的1/2.某電鍍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有毒的Cu,欲除去Cu,并降低酸性,加入適量的下列物質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碳酸鈉B,生石灰C.氯化鈉D.鐵粉.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四種方案,每種方案所需試劑如下,你認為不可勺的是()A.Fe、Ag、CuSO”溶液 B.Cu、Ag、FeSO」C.Fe、Cu、稀鹽酸、AgNOs溶液D.Cu、FeCk溶液、AgNOs溶液11.遇到下列情況,采取的措施正確的是( )A.濃硫酸不慎滴到手上,立即用抹布擦拭,再用水沖洗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C.酒精燈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濕布蓋滅D.發現家中煤氣泄漏,立即打開抽油煙機12.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的物質),所選試劑((橫線上的物質)正確的是()A.LSOXKCl)硝酸銀溶液 B.Na0H(Na2C0:J澄清石灰水C.Fe(Fe?03)稀硫酸 D.Zn(Cu)稀鹽酸13.下列各組物質中,能在同一溶液里大量共存的是( )A.Na2S0.,Ba(0H)2HC1B.CuSOfH2s0“HN03C.FeCl3NaOHCa(0H)2D.K2soiNaOHBaCl2下列物質能一次性將AgNOs、Na2cO3、H2s0,三種無色溶液區別開的是()A.紫色石蕊試液B.無色酚瞅試液 C.稀硝酸D.硝酸銀如右下圖所示的密封裝置,先調節天平平衡,經過一段時間內,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橡皮管不飽和食鹽水塊狀:燒堿A.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燒堿變質橡皮管不飽和食鹽水塊狀:燒堿B.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飽和,燒堿潮解C.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變濃,燒堿潮解D,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燒堿潮解

二、填空題(本大題包括7小題,共34分)(6分)在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里,存在形形色色的物質,請你按下列要求各舉一例,用停學式填空:⑴單質—;(2)酸性氧化物ー _;⑶酸ー⑷堿 (5)鈉鹽— 二(6)仃機物—。(4分)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下列原因:(1)雞蛋殼表面涂上石灰漿后可使雞蛋保鮮;(2)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可治療胃酸過多一 ;(3)電焊鐵制品前跨電焊處滴些稀硫酸 ;(4)誤服碳酸鋼引起Ba?中毒后常用瀉鹽(MgSO〇解毒〇(5分)下列有關物質用途:①人工降雨;②改良酸性土壤;③制肥皂和造紙;④醫療消毒劑;⑤蒸饅頭(去酸味)。用序號表示:(1)熟石灰;(2)乙醇;(3)干冰;(5)苛性鈉;(5)純堿〇(4分)某農田由于長期施用化肥硫酸鐵,影響到土壤溶液中的萬增多,土壤膠體上吸附的Ca"減少,從而導致土壤酸化板結硬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試回答:(1)該上壤溶液呈 性,pH7(填)、=、〇(2)除化肥使用不當導致該后果外,請你猜想還有可能的原因是(3)根據你的猜想提出ー項防止措施(8分)(1)復分解反應發生的符號表達式為(2)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 (3)根據你的猜想提出ー項防止措施(8分)(1)復分解反應發生的符號表達式為(2)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 (3)下表是某同學歸納的復分解反應發生的種類(反ーー應物的類別)的示意圖。鹽ドー鹽請你在框內補充某種物質的類別,并用化學方程貳各舉一例相鄰物質間發生的復分解反應。①③⑤(4分)A、B、C、D分別是鹽酸、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銀四種溶液中的ー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現象如右表所示(“t”表示生氣氣體,“J”表示生成沉淀“一”表示不反應)。請所此回答:(1)A、B、C溶液中的溶質的化學式:A :B :CB(2)C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酸22.(3分)如圖所示往試管里倒入2mL氫氧化鈉溶液和滴入幾滴酚釀試液,然后再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入稀鹽酸。試回答:Q)指出如圖所示操作的錯誤 ;(2)酸堿中和實驗時加指示劑而作用是;⑶滴加稀鹽酸的同時還應進行的操作是高中部分ー、電解質: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例如酸、堿和鹽等。凡在上述情況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例如蔗糖、酒精等。說明:1、判斷某化合物是否是電解質,不能只憑它在水溶液中導電與否。例如,判斷硫酸鋼、碳酸鈣和氫氧化鐵是否為電解質。硫酸鋼難溶于水(20C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4X10-4g),溶液中離子濃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導電,似乎為非電解質。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飲卻幾乎完全電離(20C時硫酸銀飽和溶液的電離度為97.5%)。因此,硫酸銀是電解質。碳酸鈣和硫酸鐵具有相類似的情況,也是電解質。從結構看,對其他難溶鹽,只要是離子型化合物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盡管難溶,也是電解質。氫氧化鐵的情況則比較復雜,Fe3+與0H一之間的化學鍵帶有共價性質,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鋼還要?。?0℃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9.8X10-5g);而落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膠體,其余亦能電離成離子。但氫氧化鐵也是電解質。2、判斷氧化物是否為電解質,也要作具體分析。非金屬氧化物,如S02、S03、P205、C02等,它們是共價型化合物,液態時不導電,所以不是電解質。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導電,但也不是電解質。因為這些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了新的能導電的物質,溶液中導電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02本身不能電離,而它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為電解質。金屬氧化物,如Na20,MgO,CaO,A1203等是離子化合物,它們在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因此是電解質。3、電解質包括離子型或強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非電解質包括弱極性或非極性共價型化合物。電解質水溶液能夠導電,是因電解質可以離解成離子。至于物質在水中能否電離,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因此,由物質結構識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是問題的本質。另外,有些能導電的物質,如銅、鋁等不是電解質。因它們并不是能導電的化合物,而是單質,不符合電解質的定義。二、強電解質、弱電解質強電解質定義: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強酸、強堿和大部分鹽類都是強電解質。離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為離子,沒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離子之間的電離平衡。這樣的電解質屬于強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為離子。如強酸、強堿和大部分鹽類是強電解質。由強極性鍵形成的分子不一定都是強電解質。例如,氟化氫是弱電解質。氫氟酸是相當弱的酸,在稀溶液中僅發生部分電離。弱電解質定義:在水溶液里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包括弱酸、弱堿、水與少數鹽。在水溶液里僅部分離子化的極性化合物(如醋酸、氫硫酸、氨水等弱酸、弱堿)和部分由共價鍵結合的鹽類[如Pb(Ac)2、HgC12、Hg(CN)2]都屬于弱電解質。三、電解質的電離:定義: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生成自由移動陰陽離子的過程。1、電離方程式(1)強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由于強電解質溶于水完全電離為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號。如:Ba(OH)2=Ba2++2OH- NaHSO1=Na++H*+SO42"(2)弱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弱電解質(弱酸、弱堿和個別鹽類)在水溶液中僅部分電離,分子和離子之間存在電離平衡。所以電離方程式中常用表示。例如,醋酸的電離方程式是CH3COOH<=>CH3COO-+H*四、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1、離子反應的概念:在反應中有離子參加或有離子生成的反應稱為離子反應。在中學階段僅限于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可以說離子反應是指在水溶液中有電解質參加的ー類反應。因為電解質在水溶液里發生的反應,其實質是該電解質電離出的離子在水溶液中的反應。2、本質:是反應物的某些離子濃度的減小。3、離子反應的類型(1)離子互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在溶液中酸、堿、鹽之間互相交換離子的反應,一般為非氧化還原反應。(2)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①置換反應的離子反應金屬單質與金屬陽離子之間的置換反應,如Fe與CuS04溶液的反應,實際上是Fe與Cu?之間的置換反應。非金屬單質與非金屬陰離子之間的置換反應,如Ch與NaBr溶液的反應,實際上是Ch與Bビ之間的置換反應。②其它一些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如MnOz與濃HC1反應制取Cl2;Cu與FeCh溶液反應生成FeCl2>CuCl2;Cl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NaClO和水等。這些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比較強的氧化劑和較強的還原劑反應,生成氧化性較弱的氧化產物和還原性較弱的還原產物。因此掌握ー些常見離子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的相對強弱,是判斷這ー類離子反應能否發生的重要依據。4、離子反應發生條件非氧化還原型的離子反應條件:(1)離子互換反應發生的條件①生成難溶的物質。如生成BaSO,、AgCl、CaCOs等。②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如生成CH£OOH、3、陽?乩0、HC1O等。③生成揮發性物質。如生成COz、S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