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基礎理論病機部分習題中醫基礎理論病機部分習題中醫基礎理論病機部分習題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中醫基礎理論病機部分習題日期:20xx年X月第七章
病機一、選擇題(一)A型題1.正氣強弱主要取決于:
A.氣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飲食習慣
D.生活與工作環境
E.體質與精神狀態2.中醫認識發病原理,主要從以下哪個角度來認識:
A.正邪相搏
B.陰陽失調
C.飲食失調
D.氣血失常
E.臟腑功能失調3.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是:
A.邪氣強盛
B.正氣不足
C.邪勝正負
D.正虛邪不勝
E.正勝邪衰4.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是:
A.邪氣
B.正氣
C.地域因素
D.飲食習慣
E.生活和工作環境
5.疾病復發的首要條件是:
A.新感病邪
B.過于勞累
C.正虛未復
D.邪未盡除
E.飲食不慎6.邪氣侵犯人體后能否發病取決于:
A.正氣的盛衰
B.邪氣的性質
C.感邪的輕重
D.稟賦的強弱
E.邪正斗爭的勝負
7.下列哪項不是復發的誘因:
A.勞復
B.正氣
C.食復
D.藥復
E.復感新邪8.并病是指:
A.兩經或三經證候同時出現
B.一經病證未罷又出現另一經證候
C.表證未罷又見里證
D.寒證未罷又見濕證
E.氣血兩燔9.合病是指:
A.感受寒邪和濕邪而發病
B.感受濕邪和熱邪而發病
C.兩經或三經的證候同時出現
D.一經病證未罷又出現另一經證候
E.表證未罷,又見里證10.“重感冒”指:
A.新感病邪
B.過于勞累
C.正虛未復
D.邪未盡復感邪
E.肺衛同病11.在下列形成“陽偏勝”的病機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陽邪,從陽化熱
B.情志內傷,五志過極化火
C.氣郁化火
D.瘀熱在里
E.痰食積滯,郁而化熱12.在下列陰陽失調病機中,最易出現虛陽外越的是:
A.陰損及陽
B.陽損及陰
C.陰盛格陽
D.陽盛格陰
E.陰虛陽亢13.病人持續高燒,突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其病機應是:
A.重陽必陰
B.寒極生熱
C.陽勝則熱,從陰化寒
D.陽損及陰
E.陽長陰消14.病人先有陰虛內熱病癥,以后又出現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機應是:
A.陰損及陽
B.陽損及陰
C.陰盛格陽
D.陽盛格陰
E.陰陽亡失15.《內經》所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機,是指:
A.氣不攝血
B.氣機逆亂
C.血隨氣脫
D.血隨氣逆
E.血隨氣結16.形成血虛病機的原因,下列哪項是不確切的:
A.失血過多,血脈空虛
B.脾虛氣弱,生化無源
C.房勞過度而耗傷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慮無窮而暗耗17.氣陷的病理表現;下列哪項是不確切的:
A.內臟下垂
B.腰腹脹滿重墜
C.里急后重
D.子宮脫垂
E.久利脫肛18.何種氣血關系失調,可出現人體某部癱瘓不用,甚至萎縮:
A.氣滯血瘀
B.氣虛血瘀
C.氣不攝血
D.氣隨血脫
E.氣血兩虛1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狀態的原因,下列哪一項是不確切的:
A.燥熱之邪灼傷
B.五志過極化火耗傷
C.憂愁思慮而暗耗
D.多汗、多尿,吐瀉太過
E.過用辛燥藥物化火耗傷20.下列哪一種癥狀在亡陽時最多見:
A.熱汗多
B.身熱肢冷
C.畏寒蜷臥
D.氣喘
E.脈數疾21.下列哪一種癥狀在亡陰時最多見:
A.煩躁不安
B.面色蒼白
C.冷汗淋漓
D.脈微欲絕
E.以上皆非(二)B型題
A.感受陽邪
B.正氣的強弱
C.體質的強弱
D.感受陰邪
E.邪氣的種類與性質1.病情的輕重主要與什么有關:2.疾病的病位主要與什么有關:
A.飲食不慎
B.情志失調
C.勞逸失度
D.邪未盡除
E.新感病邪3.最易引起氣機失調而發病的是:4.疾病復發的最基本條件是:5.疾病復發的首要條件是:
A.氣陷
B.血熱
C.出血
D.氣脫
E.血瘀4.氣滯會引起:5.大出血會引起:6.氣不攝血會引起:
A.痰涎壅盛,咳嗽氣粗
B.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水腫
C.大實之病,反見贏狀
D.久病心悸,面憔體倦
E.納食減少,疲乏無力,腹滿痛喜按7.病機屬真虛假實的是:8.病機屬虛的是:9.病機屬真實假虛的是:
A.邪正盛衰變化
B.身體素質
C.生活狀況
D.地區方域
E.失治誤治10.對疾病傳變起著決定作用的因素是:11.對病理“從化”有重要影響的是:12.導致損傷人體正氣,助長邪氣,變證迭起的是:(三)D型題1.疾病的發生主要關系到:
A.正氣
B.邪氣
C.體質
D.精神狀態
E.飲食習慣2.決定體質強弱的主要因素:
A.精神狀態
B.先天稟賦
C.生活習慣
D.飲食營養
E.勞逸適度3.疾病的輕重,除機體的正氣狀態外,常與什么有關:
A.邪氣的種類
B.邪氣的性質
C.感受陰邪
D.感受陽邪
E.治療不當4.屬氣機升降失常病機的是:
A.氣閉
B.氣脫
C.氣逆
D.氣滯
E.氣陷5.陽盛格陰出現真熱假寒,下列表現哪兩項為假象:
A.壯熱面紅
B.呼吸氣粗
C.煩躁不安
D.四肢不溫
E.脈象沉伏6.陰盛格陽出現真寒假熱,下列表現哪兩項為假象:
A.四肢逆冷
B.畏寒蜷臥
C.口渴
D.面色泛紅
E.脈微細7.陰盛格陽,其病證的寒熱本質是:
A.假熱象
B.很重的虛寒證
C.寒熱錯雜證
D.實寒證
E.真熱假寒證8.陽盛格陰,其病證的寒熱本質是:
A.假寒象
B.虛熱證
C.寒熱錯雜證
D.實熱證
E.真寒假熱證9.形成陰陽兩虛病機的是:
A.陰虛
B.陽虛
C.陰損及陽
D.陽損及陰
E.陰陽格拒10.在疾病過程中,其病理狀態屬邪盛與正衰同時并存的是:
A.大實有贏狀
B.至虛有盛候
C.由虛轉實
D.虛中夾實
E.實中夾虛11.機體陰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兩臟為主:
A.心
B.肝
C.脾
D.胃
E.腎(四)X型題1.發病類型包括:
A.感邪即發
B.伏而后發
C.徐發
D.繼發
E.合病與并病2.正氣抗邪主要表現于:
A.抵御外邪的入侵
B.病位的淺深
C.疾病的不藥而愈
D.病情的輕重
E.影響發病的證候類型3.疾病復發的基本條件:
A.邪未盡除
B.正虛未復
C.誘因
D.情志不舒
E.氣血失和4.中醫病機學說的病理觀認為:
A.疾病是單純的局部病變的病理過程
B.局部病變可以影響全身
C.疾病是無局部癥狀的全身性病變的病理過程
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綜合的病理過程
E.全身性疾病常通過局部反映出來5.屬虛實錯雜病理狀態的是:
A.表虛里實
B.上實下虛
C.至虛有盛候
D.表實里虛
E.上虛下實6.可造成實性病理變化的有:
A.經絡閉塞
B.久病耗精
C.臟腑功能亢奮
D.氣機阻滯
E.臟腑功能減退,病理產物凝結7.形成陽偏勝的主要原因有:
A.食積郁而化熱
B.外感溫熱之邪
C.血瘀化熱
D.寒邪入里化熱
E.五志過極化火8.陰盛格陽出現真寒假熱證,所見真寒表現是:
A.脈大而無根
B.精神萎靡
C.畏寒蜷臥
D.脈微欲絕
E.面色蒼白9.在氣機升降失常的病變中,以哪些臟腑升降失常最為重要:
A.肺
B.肝
C.脾
D.胃
E.腎10.氣逆病變多見于下列哪些臟腑:
A.腎
B.心
C.肺
D.肝
E.胃11.形成氣隨血脫病理的原因有:
A.外傷大量失血
B.肝病嘔血
C.月經淋漓不斷
D.婦女崩中
E.產后大出血12.津液的排泄與輸布障礙,主要產生哪些病理改變:
A.濕濁困阻
B.肌膚腫脹
C.痰飲凝聚
D.水液貯留
E.氣滯血瘀13.實證臨床可見到:
A.二便不通
B.脈實有力
C.瘀血內阻
D.心悸氣短
E.水濕泛濫14.導致氣逆的主要原因有:
A.情志所傷
B.飲食寒溫不適
C.水濕停滯
D.瘀血內阻
E.痰濁壅阻15.津液與氣血的關系失調,主要的病理變化有:
A.水停氣阻
B.血瘀水停
C.氣隨津脫
D.津虧血瘀
E.津枯血燥16.內燥病變多見于下列哪些臟腑:
A.心
B.肝
C.胃
D.肺
E.腎二、填空題1.疾病的發生主要關系到
和
。2.正邪相搏,
則不發病,
則發病。3.中醫學認識發病既強調
,又重視
在發病中的作用。4.疾病復發的最基本條件是
、
等。5.伏而后發,是指機體感受某些病邪后,
于體內,其后
過時而發病。6.中醫發病學的基本觀點是:“
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
”。7.徐發與致病因素的種類、
以及
因素等密切相關。8.繼發,是指在
的基礎上,繼續發生新的疾病。9.引起復發的機理是余邪未盡,
,同時有
的作用。10.病機學說,即研究和______的學說。11.病機,是疾病的臨床表現、______和_______內在根據。14.基本病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5.正邪之間的矛盾斗爭關系主要體現為________和________。16.所謂實,邪氣實也,或外閉于_________,或內結于_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___等。17.實性病變,常見于外感六淫的________,或由于__________等滯留于體內而引起的內傷病證。
18.《素問·通評虛實論》曰:“邪氣盛則_______,______則虛。”
20.《素問·調經論》曰:“陽盛則外_______,_______則內寒。”2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勝則_______,陽勝則_______。”
22.《素問·調經論》說:“_______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27.臟腑功能活動中,氣機升降出入運動可具體表現在肺的__________、_________;脾的________;胃的_______等方面。28.濕濁困阻病機,多由_______能減退,_______,久則聚積而成。29.同為濕邪,陽熱之體得之,往往濕邪_______,形成“濕熱”;若陰寒之體得之,則濕邪_______成為“寒濕。”30.同樣感受燥邪,陽熱之體得之則_______,而成“溫燥”;陰寒之體得之則_______,而為“涼燥”。31.病證由寒轉熱為陽長陰消,表示_______,_______,于證為順。由熱轉寒,為陰長陽消,表示______,_____,于病為逆。32.氣閉病變產生的原因,多由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等阻滯氣機出入所致。33.氣脫形成的原因,多由于正不敵邪,正氣驟傷,或_______長期消耗,正氣衰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致使氣隨血脫或氣隨津泄所致。34.亡陽時,全身屬陽的功能衰竭,而以溫煦、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的衰竭最為突出。35.亡陰時,全身屬陰的功能衰竭,而以______、_______與_______等功能衰竭最為明顯。46.由于內風與
的關系密切,故又稱
或
。49.內寒多責之于
,
,
,且與
關系密切,尤以
虛衰為關鍵。50.內寒的特點主要是
以
為主;外寒的特點主要以
為主。52.由于內濕多因
,故又稱
。53.內濕為水液代謝失調的病理產物,雖與
、
、
有關,但與
的關系最為密切。55.
是內燥的病理特點。三、判斷題1.邪氣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2.邪正斗爭的勝負決定發病與不發病。()3.食復是指因飲食因素而發病者。()4.合病是指感受兩種以上的邪氣而發病。()1.病機,即病因作用于人體,機體某些生理狀態被破壞,且自身不能一時自行康復的病理變化。(
)2.《理虛元鑒》提出虛證病機本于肺脾腎之論點。(
)3.中醫病機學說是立足于整體聯系的病理觀認識和研究疾病的。
(
)4.邪正相持狀態多見于重病的恢復期。(
)5.邪過盛,正太虛,發病后常可現“直中”,“兩感”或“內陷”等病機逆傳情況。(
)6.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根據。(
)7.“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其中的“外熱”或“內寒”,主要指寒熱征象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
)8.最易傷津的是吐瀉。()9.“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其中的“外寒”與“內熱”之內外,是指病位在里或在表。(
)10.陽虛必定以氣虛為基礎,而氣虛并不都表現為陽虛。(
)11.津液不足是陰虛的最主要病機之一。(
)12.血虛并不都表現為陰虛,精虧并不都表現陰虛。(
)13.陰虛或陽虛影響于腎陰陽失調時,才易發生陰陽互損的病機。(
)14.《內經》“病機十九條”奠定了臟腑病機和六氣病機的基礎。(
)15.對“六郁”病機有創見性闡釋的是《丹溪心法》。(
)16.所謂“實”的病機是指邪氣亢盛而正氣已衰。(
)17.《素問·熱論》實開經絡病機和氣血病機之先河。(
)18.一般而言,氣逆于上以實證為主,也有因虛而氣機上逆者。(
)19.氣閉病變,因融冒穢濁之氣而致者為氣厥。(
)2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創傷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氣脫所致。(
)21.氣滯血瘀與心的生理功能失調關系極為密切。(
)22.氣隨血脫,臨床上多見于慢性小量出血的病人。(
)23.疾病過程中,因虛致實變化意味著正氣來復,病情有向愈之機轉。(
)四、名詞術語解釋1.正氣
2.合病
3.并病
4.病機
5.邪正盛衰
6.虛實錯雜7.虛實真假
8.兩感
9.亡陽
10.內生“五邪”
11.風氣內動
五、簡答題1.邪正盛衰出現的虛實變化有哪些2.形成虛實錯雜病機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理解陰陽失調的基本概念其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4.氣虛與氣陷有何不同5.何謂亡陽其病理表現如何6.內風與外風有何區別7.內寒的機理及其臨床特點是什么8.精與氣血的關系失調有哪些病機變化六、論述題1.為什么說正氣在疾病發生過程中起主導作用2.試述陽偏勝病機的概念、特點、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現。3.何謂氣機失調主要包括哪幾種病機變化其各自的概念如何4.外感病與內傷病的虛實病機有何不同5‘試述形成“陽勝則陰病”與“陰勝則陽病”的病理過程及臨床表現的主要特點。6.試述疾病后期正虛邪戀病理的形成、發展趨勢和轉歸。7.如何理解“至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試舉例說明之。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一)A型題
(二)B型題
(三)D型題
(四)X型題
二、填空題1.正氣;邪氣2.正勝邪負;邪勝正負3.正氣;邪氣4.邪未盡除;正虛未復5.病邪潛伏;經過一定時間,或在誘因作用下6.正氣存內;其氣必虛7.性質;體質8.原發疾病9.正氣未復;誘因10.探討病機變化規律11.發展轉歸;診斷治療12.內傷與陰火13.整體觀和辯證觀(或注重整體聯系的病理觀)14.邪正盛衰;陰陽失調;精氣血失常;津液代謝失常15.疾病虛實變化;病勢的趨向與轉歸16.經絡;臟腑;氣壅而不行;血流而凝滯17.初期或中期;痰、食、血、水18.實;精氣奪19.陽密;不能密;陰氣20.熱;陰盛21.寒(或陽病);熱(或陰病)22.血氣23.虛;虛;寒;虛24.衛表營衛失和;陽虛陰盛25.有次;所勝26.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觥白;舌淡脈遲27.呼與吸;宣發肅降;升清;降濁28.脾運化水液;津液不能轉輸布散29.從陽化熱;從陰化寒30.燥從熱化;燥從寒化31.正氣尚強;陰病出陽;正不勝邪;陽病轉陰32.情志抑郁;外邪;痰濁33.慢性病;大出血;大汗出;頻繁吐下34.推動;興奮;衛外
35.寧靜;滋潤;內守36.神;不謹養37.腦;苦鳴;苦傾;目38.閉厥;氣厥;痛厥39.熱象;動血出血40.病位的轉移;病性的變化;寒熱的轉化;虛實的轉化41.經脈傳變;三焦與衛氣營血傳變;臟腑傳變42.初期或中期;縱深發展43.六經;衛氣營血;上中下三焦;臟腑經絡44.陰陽;強弱45.陰陽多少說;病理層次說;衛氣營血病機熱毒說;痰瘀同源說;體質病機說46.肝;肝風內動;肝風47.眩暈;肢麻;抽搐;震顫48.虛實;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生風;血虛生風49.心;脾;腎;脾腎;腎50.虛而有寒;虛;寒51.冷;靜;潤;稀;白52.脾虛;脾虛生濕53.肺;脾;腎;脾54.胃;肺;腎;胃;腎55.干三、判斷題1.√
2.√
3.×
4.×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四、名詞術語解釋1.相對于邪氣而言,是指人體內具有抗病、祛邪、調節、修復等作用的一類細微物質。2.凡兩經或三經的證候同時出現。3.一經病證未罷又出現另一經證候。4.即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理。5.是指在疾病過程中,致病邪氣與機體的抗病能力間相互斗爭所發生的盛衰變化。6.指在疾病過程中,邪盛與正衰同時并存的病理狀態。以邪盛為主的,稱實中加虛;以正虛為主的,稱虛中加實。7.指在疾病的某些特殊情況下,即疾病的現象與本質不完全一致的時候,則可出現某些與疾病本質不符的假象的病理狀態(或真實假虛,或真虛假實)。8.指表里兩經同時感邪而為病。
9.是指機體的陽氣大量亡失,使屬于陽的功能突然嚴重衰竭,因而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10.是指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產生的化風、化寒、化濕、化燥、化火等五種病理變化。由于病生于內,故分別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統稱為內生“五邪”。11.即風氣內動,是指體內陽氣亢逆變動而生風的一種病理變化。五、簡答題1.①單純的虛或實的病理變化。②虛實錯雜的病理變化。③虛實轉化的病理變化。④虛實真假的病理變化。2.①實性病變失治,病邪久留,損傷人體正氣,形成邪實正虛的虛實錯雜病變。②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或本正虛又兼內生宿食積聚,水濕停蓄,或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凝結阻滯于內,形成正虛邪實的虛實錯雜病變。3.陰陽失調是指機體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的陰陽消長失去相對的平衡協調,從而形成陰或陽偏勝、偏衰、互損、格拒、亡失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陰陽轉化、陰陽亡失等幾方面。4.氣虛,是指氣不足,導致臟腑組織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狀態。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眩暈、自汗、易于感冒等為其主要表現。氣陷,是在氣虛病變基礎上發生的以氣的升清功能不足和氣的無力升舉為主要特征的病理狀態。氣陷病變多由氣虛病變發展而來,“上氣不足”和“中氣下陷”為其主要表現。5.亡陽,是指機體的陽氣大量亡失,使屬于陽的功能突然衰竭,因而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其病理表現是由于機體所有屬于陽的功能都會衰竭,而以溫煦、推動、興奮、衛外等功能的衰竭最為突出,故臨床可見面色蒼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臥,脈微欲絕,大汗淋漓等嚴重虛寒危象。6.外風從口鼻而入,多先侵襲肺系,正虛邪盛則內傳里,多表現發熱惡風、出汗、脈浮;內風自內而生,多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與肝的關系最為密切,表現為眩暈、肢麻、震顫、抽搐。7.內寒主要由于機體陽氣不足,失于溫煦,使臟腑組織表現為病理性功能減退。以寒、白、稀、潤、靜為其臨床表現。8.精和氣血的關系失調可見病理變化如下:①精氣兩虛;②精血不足;③氣滯精瘀和血瘀精阻。六、論述題1.中醫發病學很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人體正氣的強弱可以決定疾病的發生與否。①當正氣旺盛,氣血充盈,衛外固密,病邪難于侵入,疾病無從發生,故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說。②如果是正氣虛弱或邪氣較盛,人體的正氣相對虛弱,則衛外不固,抗邪無力,邪氣方能侵入,使人體陰陽失調,臟腑經絡功能紊亂,則發生疾病,因此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說。③不但如此,正氣的強弱,還與疾病的病位、病變的輕重有關。2.陽偏勝,即陽盛,是機體在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陽氣病理性偏盛,機能亢奮,代謝活動亢進,機體反應性增強,陽熱過剩的病理狀態。其特點是多表現為陽盛而陰未虛(或虛虧不甚)的實熱證。其形成多由感受溫熱陽邪;或感陰寒之邪,從陽化熱;或情志內傷,五志過極而化火;或因氣滯、血瘀、食積等郁而化熱所致。其病理表現,常為實性、熱性病癥,可見壯熱、煩渴、面紅、目赤、尿黃、便干、苔黃、脈數等癥。3.氣機失調,即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調。指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協調的病理變化。主要包括氣滯(氣機郁滯)、氣逆、氣陷、氣閉、氣脫等病機變化。氣機郁滯:即氣的流通不暢,甚至阻滯、或氣郁而不散,從而導致某些臟腑、經絡功能障礙的病理狀態。氣逆:即升之太過或降之不及以臟腑之氣逆上為特征的病理狀態。與肺、胃、肝的功能失調關系密切。氣陷:是在氣虛病變基礎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2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2月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公開招聘人員(控制總量)(30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軟式內鏡培訓課件
- 風力運行知識培訓課件
- 榆林市第八幼兒園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5至2030廣域照明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咨詢分析報告
- 2024年棗莊市山亭區青年招募筆試真題
- 2024年廣州市從化區教育局招聘事業單位編制教師筆試真題
- 東莞市的數學試卷
- 電中初二數學試卷
- 工程設計費收費標準
- 《正弦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課件
- 人教A版高中數學《數列的概念》優秀1課件
- 海姆立克急救(生命的擁抱)課件
- PE管道安裝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升三暑假銜接專項訓練—看圖寫話含例文
- 河道生態護岸設計概況
- 光伏組件開路電壓測試記錄
- 應急預案演練記錄表范例
- 鐵程檢用表(共47頁)
- 霍尼韋爾DC中文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