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教案_第1頁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教案_第2頁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教案_第3頁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教案_第4頁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雜詩十二其二陶淵教案這是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教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 參考學習。雜十首二淵教第 1 篇學習目標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 教案教學設計知識與技能: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知道魏晉門閥士族制度對知識分子 的壓制、迫害;細心品味詩中的意象,理解詩歌的藝術構思和意境創設。過程與方法:教師范讀提示字音、節奏,學生參照注釋朗讀分析初通大 意,師生共同探究主題、手法、思想意義。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歸隱田園、獨善其身”的人生選擇,感受 作者寂寞、苦悶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教法 教學重點:朗讀品味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歌抒發的悲哀寂 寞的情感。教學方法:涵詠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律

2、、意味,討論作者人生選擇的意 義。教學設想:讀一讀,想一想,評一評,議一議 一 、課前導入: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 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 無所云。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的這首詩就 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讓我們與陶公對飲暢敘。二、作者簡介:陶淵明(352 或 365 或 372 或 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 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江西九江市)人。陶淵明出身于破落 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

3、馬,都督八州軍 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年幼時,家 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 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 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 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 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 年間最杰 出的詩人。陶詩今存 125 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 詩三大類。三、

4、朗讀賞析:1.齊讀前六句,概述詩歌中的意象及意味明確:時間在交替,日淪月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這是一個 生命無法與之相比的無窮大的宇宙,也是一個象生命一樣美麗而飄渺的虛空。“風 來”、“夜中兩句中兩個觸覺意象把生命與巨大的空間分離,限定在一個點上 房戶、枕席;“氣變”與“不眠”兩句中“易”和“永”在無限的時間運行過程 與靜止的這一“夕”之間拉開了距離,前者遷化不已,此時已非彼時,后者卻因主 觀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動,從而凸現了此“夕”對生命的體驗與感受。2.詩歌的七、八兩句在詩中起何作用討論明確:總括前六句描繪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 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3.詩歌

5、的后六句抒發了作者何種感情討論明確:生命是孤獨的,不僅“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連生命須 臾不可脫離的時間也無情地拋棄了它,自顧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種在時間田野上 的愿望連根拔走。“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人生的好戲還未正式開場,時間 的舞臺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與質量的愿望也將落空,焉能不“念此懷悲 凄,終曉不能靜”呢!時間交替,生命凝止;宇宙無垠,生命孤獨生命的好戲還未上場,時間的 舞臺已經撤走。這就是雜詩第二首意象的深層結構。4.分析整首詩歌的思想內容討論明確:歷來人們對陶淵明詩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關注,其實陶詩在 平淡沖和的整體風格下,有著太多的有關悲情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四類:

6、1.生死之 悲,2.士不遇之悲,3.羈旅、離別之悲,4.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 為陶詩中對悲情采取的委運任化的態度與灑脫的情懷深深地吸引了歷代的讀者,反 而使他們忽略了悲情的存在.5.通讀整首詩歌體會獨特的藝術構思討論明確:陶淵明的詩善于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 而出,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 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6.自主朗讀探究詩歌的主旨討論明確: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 “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然后詩人又用了晚風、冷席的意 象,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

7、出四時更替,更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畫 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來的兩句陶淵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為 沒有可以陪自己說話喝酒的知己,從而感嘆歲月如梭匆匆而過,空留一個沒有實現 大志的自己。詩的結尾把悲傷推向了極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 到天亮的時候都不能平靜下來。全詩充滿對人生的嘆息。這是陶淵明眾多表現自己 郁郁不得志的詩作中的一首。這種思想在雜詩十二首其一、擬挽歌辭等詩 中多有體現。四,課外討論:如何看待陶淵明的人生選擇評雜詩是在晉義熙十年(公元 年)前后,陶淵明 50 時所寫, 共 12 首,此首為其中之二。這是離他辭彭澤令歸耕園田已 年之久了。在“晨興 理

8、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中,他感到獲得了自由,心情舒暢,寫下了像“采菊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諸多名句。然而他終非“渾身靜穆”,這首詩正透露出 個中消息。此詩起首處氣勢恢弘:“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 中景”萬里河山一片寧靜肅然,籠罩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 心被感動了。正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浩 渺長空,星轉斗移,又一次鼓動起詩人潛在的激情。接下來四句,“風來入房戶, 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冷風入戶,使詩人感悟到季節的交替、時光的流逝,思緒萬千,徹夜難 眠。這四句詩承上啟下,由此轉入傷感悲戚的格調。詩人本懷有遠

9、大的抱負,少年 時即有濟蒼生之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其五。但是頻繁的 戰亂、黑暗的官場,使這位志高行潔的詩人理想破滅了,只能歸耕園田,獨善其 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其五), 他的心終于得到了寧靜。可是濟世之志未泯,它像一股暗流在詩人心底涌動著,撞 擊著。在這樣一個晚上,無邊的月色,高遠的長空,又把它從詩人心底牽引出來。 想起少年時的遠大志向,中年的官場磨難,直到行將老矣的現在,怎能不讓詩人感 慨萬千呢!然而“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漫漫長夜里,只聽到詩人獨自嘆息 的聲音。這種痛苦的孤獨感,并不僅為夜深無人語而來,我們從屈原的“舉世皆濁 我獨清

10、,眾人皆醉我獨醒”,從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以至后來李 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等等詩句中,都不難找到共鳴。他們都比世俗之 人有更高遠的志向,不愿隨波逐流,因而都難容于世,也更深的體會到“日月擲人 去,有志不獲騁”的痛苦,這是不可解脫的、刻骨銘心的痛苦。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之后,我們對此詩后面出現的變之音,當會有更深的 理解了。他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生活的旋渦中逃避開來,停泊在 寧靜的港灣,但卻無法回避自己內心不時而來的風風雨雨。這可說是此詩的內蘊所 在。雜十首二淵教第 2 篇一、導入課文根據標簽猜詩人:嗜酒、隱逸、愛菊、靖節、田園、五柳二、朗讀詩歌第一遍 讀準字

11、音、節奏第二遍 看名家誦讀視頻,做對比第三遍 帶著情感朗讀(學生個別朗讀,全班齊讀)三、自讀課本 18 頁下面的注釋:1.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情感:時光易逝,有志難騁,知音難尋2.思考:(1)哪個詞最能表現詩人的情感?悲悽(2)詩人為什么“悲悽”?(用原詩詩句回答)日月之人去,有志不獲騁。3.介紹陶淵明的家世情況對其思想的影響。明確:“性本愛丘山”的出世思想,“猛逸志在四方”的入世思想。四、賞析詩歌1.分組朗讀后賞析第一組: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廓大光明的意境。隱含悲慨第二組: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老之將至,有志不能實現的悲悽情懷。第三組:

12、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念此懷悲悽, 終曉不能靜。解酒澆愁,孤獨寂寞。2.詩人是如何表現“悲悽”的?蕩蕩空中景悲涼的感情基調晚風、冷席“天寒”襯托“心寒”孤獨自酌,備顯凄涼3、思考問題(1)思考詩歌的思想內容悲:生死之悲、士不遇之悲、時光易逝之悲、孤苦之悲(2)思考詩歌獨特的藝術構思樸素的語言 白描的手法 感情真摯(3)想一想:有人說隱居后的陶淵明已經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復苦惱 和憂愁,這首詩卻流露出痛苦和矛盾,為什么?(4)探究:作者選擇歸隱生活,你如何看待他的人生選擇?兩位學生回答。五、再讀詩歌將自己體會的情感融入到詩歌朗讀之中。四位同學充滿感情地朗讀。六、布置

13、作業1.摘抄陶淵明的五句詩句。2.完成課內“探究”題,在讀書筆記上寫下自己的看法。雜十首二淵教第 3 篇學習 目 標知識與技能: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知道魏晉門閥士族制度對知 識分子的壓制、迫害;細心品味詩中的意象,理解詩歌的藝術構思和意境創設。過 程與方法:教師范讀提示字音、節奏,學生參照注釋朗讀分析初通大意,師生共同 探究主題、手法、思想意義。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歸隱田園、獨善其 身”的人生選擇,感受作者寂寞、苦悶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教法 教學重點:朗 讀品味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歌抒發的悲哀寂寞的情感。教學方法:涵詠誦讀感受詩 歌的韻律、意味,討論作者人生選擇的意義。教學設想:讀一讀

14、,想一想,評一 評,議一議 l 第一課時一 、課前導入: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 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先生去我久, 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 且效醉昏昏。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 讓我們與陶公對飲暢敘。二、作者簡介:陶淵明( 或 365 或 372 或 376- 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 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 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

15、、封長沙郡公。祖父 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 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 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 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 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 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 的志趣。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 800 年間最杰出的詩人。陶詩今存 首,多為五言 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三、朗讀賞析 齊讀前六 句,概述詩歌

16、中的意象及意味明確:時間在交替,日淪月出。“遙遙萬里輝,蕩蕩 空中景”。這是一個生命無法與之相比的無窮大的宇宙,也是一個象生命一樣美麗 而飄渺的虛空。“風來”、“夜中兩句中兩個觸覺意象把生命與巨大的空間分 離,限定在一個點上-房戶、枕席;“氣變”與“不眠”兩句中“易”和“永”在 無限的時間運行過程與靜止的這一“夕”之間拉開了距離,前者遷化不已,此時已 非彼時,后者卻因主觀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動,從而凸現了此“夕”對生命 的體驗與感受。2詩歌的七、八兩句在詩中起何作用討論明確:總括前六句描繪 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詩歌的后 六句抒發了作者何種感情討論明確

17、:生命是孤獨的,不僅“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 影”,連生命須臾不可脫離的時間也無情地拋棄了它,自顧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 種在時間田野上的愿望連根拔走。“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人生的好戲還未 正式開場,時間的舞臺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與質量的愿望也將落空,焉能 不“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呢!時間交替,生命凝止宇宙無垠,生命孤獨;生 命的好戲還未上場,時間的舞臺已經撤走。這就是雜詩第二首意象的深層結構。4分析整首詩歌的思想內容討論明確:歷來人們對陶淵明詩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 和關注,其實陶詩在平淡沖和的整體風格下,有著太多的有關悲情的內容,具體表 現為四類: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

18、羈旅、離別之悲,孤苦之悲.之所以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陶詩中對悲情采取的委運任化的態度與灑脫的情懷深深地吸 引了歷代的讀者,反而使他們忽略了悲情的存在5通讀整首詩歌體會獨特的藝術 構思討論明確:陶淵明的詩善于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 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 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自主朗讀探究詩歌的主旨討論 明確: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 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然后詩人又用了晚風、冷席的意象,寫出了因為天 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

19、畫了自己“不眠”的 凄寒心境。接下來的兩句陶淵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可以陪自己說 話喝酒的知己,從而感嘆歲月如梭匆匆而過,空留一個沒有實現大志的自己。詩的 結尾把悲傷推向了極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時候都不 能平靜下來。全詩充滿對人生的嘆息。這是陶淵明眾多表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詩作 中的一首。這種思想在雜詩十二首其一、擬挽歌辭等詩中多有體現。四, 課外討論如何看待陶淵明的人生選擇評雜詩是在晉義熙十年(公元 年) 前后,陶淵明 50 歲時所寫,共 12 首,此首為其中之二。這是離他辭彭澤令歸耕園 田已 10 年之久了。在“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中,他感到獲

20、得了自 由,心情舒暢,寫下了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諸多名句。然而他終非 “渾身靜穆”,這首詩正透露出個中消息。此詩起首處氣勢恢弘:“白日淪西阿, 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萬里河山一片寧靜肅然,籠罩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心被感動了。 正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浩渺長空,星 轉斗移,又一次鼓動起詩人潛在的激情。接下來四句,“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 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冷風入戶,使詩人感悟到季節的交替、時光的流 逝,思緒萬千,徹夜難眠。這四句詩承上啟下,由此轉入傷感悲戚的格調。詩人本 懷有遠大的抱負,少年時即有濟蒼生之志,

21、“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 其五)。但是頻繁的戰亂、黑暗的官場,使這位志高行潔的詩人理想破滅了,只 能歸耕園田,獨善其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其五),他的心終于得到了寧靜。可是濟世之志未泯,它像一股暗流在 詩人心底涌動著,撞擊著。在這樣一個晚上,無邊的月色,高遠的長空,又把它從 詩人心底牽引出來。想起少年時的遠大志向,中年的官場磨難,直到行將老矣的現 在,怎能不讓詩人感慨萬千呢!然而“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漫漫長夜里, 只聽到詩人獨自嘆息的聲音。這種痛苦的孤獨感,并不僅為夜深無人語而來,我們 從屈原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從阮籍的“

22、夜中不能寐,起坐彈 鳴琴”,以至后來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等等詩句中,都不難找到共 鳴。他們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遠的志向,不愿隨波逐流,因而都難容于世,也更深 的體會到“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的痛苦,這是不可解脫的、刻骨銘心的痛 苦。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之后,我們對此詩后面出現的變之音,當會有更深的理解了。他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生活的旋渦中逃避開來,停泊在寧靜 的港灣,但卻無法回避自己內心不時而來的風風雨雨。這可說是此詩的內蘊所在。雜十首二淵教第 4 篇教學設計一、教學目的1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觀點分析詩歌,理解詩人情感。2學習通過多種途徑表現詩人“悲戚”的方法。二、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移情的手法;意象的選用,意境的營造。2難點:“悲戚”的深意。三、教學步驟:一、導入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阮籍說“夜中不能寐,起坐彈 鳴琴”;李白說“花間一杯酒,獨酌無相親”,他們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遠的志 向,不愿隨波逐流,因而都難容于世,陶淵明也是這樣一個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他 的雜詩十二首。一、作家作品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 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