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綜合性大學醫科管理模式_第1頁
略談綜合性大學醫科管理模式_第2頁
略談綜合性大學醫科管理模式_第3頁
略談綜合性大學醫科管理模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略談綜合性大學醫科管理模式1綜合性大學醫科發展評估1.1評價目的及指標對大學進行績效評價并給出排名始自美國,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以民間評價的形式率先推出全美本科院校排行榜,之后,法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也紛紛推出了各自國家的大學排行榜。我國的大學評估也有很長的歷史。早在1954年,為確定我國高等教育骨干框架,我國政府組織評估并確定了以中國人民大學為首的6所國家重點大學。1987年以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發表了中國第一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也從單一的大學評價發展成為包含有總評價、研究生院評價、學院評價、專業評價、人才培養評價、科學研究評價等概括中國大學基本功能的多

2、指標大學綜合評價9。而針對醫學教育,當前國內流行的評估標準主要有國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簡稱水平評估)、大學排行榜、七年制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等10,11:1.2水平評估19961998年原國家教委組織專家對27所醫科院校進行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優秀評估和隨機性水平評估。2002年又把這3種評估統歸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抽評部分有代表性的院校,在抽評的基礎上修改評估方案,并于2003年開始5年一輪的本科評估。教育部于2004年8月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12。評估方案體現了國家的教育方針及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類高

3、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規律及對現階段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走勢與發展方向,適用于各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根據高等醫科院校的特殊性,評估方案另做了補充說明。評估方案中有7個一級指標(此外還有一個特色項目),19項二級指(其中重要指標11項,一般指標8項)。方案對二級指標均有明確的主要觀測點、參考權重、等級標準(分為A、B、C、D四級,其中A、C兩級給予解釋)及內涵說明。評估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種,其標準如下:優秀:A15,C3(其中重要項目A9,C1),D=0,特色鮮明;良好:A+B15(其中重要項目A+B9,D=0),D1,有特色項目;合格:D3(其中重要項目D1)。在生師比等12個方面

4、對醫科院校都有特殊的要求。1.3大學排行榜各類大學排行榜既有對高等學校綜合實力的總排名,也有針對某一學科的單項排名。在眾多大學排行中,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課題組主持的中國大學評價13是目前國內堅持時間比較長、影響最大、規模最大、收集數據也比較全的周期性大學排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1993年6月至今,該課題組以中國大學評價為標題,共發布了14次大學排名。它提出的中國大學分類方法和每年發布的中國大學評價已成為高等教育界和社會廣泛關注的教育發展的重要信息14。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該課題組發布了醫學類大學的排行榜。以2005年中國大學排行榜10為例,采用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包括3個一級指標,

5、9項二級指標,34個三級指標。一級評價指標包括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綜合聲譽,二、三級評價指標為一級評價指標的細化,分別給予一定權重、指標參數和系數。根據計算所得用A+、A+、A、B+、B、C+、C、D+、D、E+、E共5等11級表示中國大學各本科專業的實力,對醫科院校也按此標準作了專業排名。1.4七年制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七年制醫學教育(以下簡稱七年制)是在“八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經過調查研究、專家論證,于1988年付諸實施的長學制醫學教育新模式,是國家為了加快醫學人才培養所采取的將學士、碩士學位連續培養的辦學模式。七年制既不是本科教育修業年限的延長和課程門數的增加,也不是研究生教育的

6、壓縮,更不是五年本科教育加研究生教育,而是本碩融通的一種新培養模式。1995年,原國家教委高教司與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委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對15所首批試辦七年制醫學院校的教學與學位授予質量進行了聯合評估。從2001年起,教育部對七年制醫學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新一輪的評估,七年制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方案有8項一級指標,27項二級指標(其中核心指標9項)。每個評估指標的評估等級分為A、B、C三級,評估中按各項指標內涵要求評分,評估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10。1.5本文的評價指標本文參考各個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及內容,圍繞著本次評價的目的,從新生質量、師資力量、教育教學和科學研

7、究4個方面對高校進行評價(表3)。2分權管理和集權管理模式效果比較2.1新生質量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例,比較兩種模式8所代表高校對本地生源20062011年錄取分數線,結果顯示8所高校中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是采用醫學院分開招生的模式,20062011年,復旦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平均分開始出現低于全校錄取平均分的趨勢;上海交大專業錄取分數線則低于全校錄取平均分,但呈現差距縮小的趨勢;其他6所高校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均高于校平均分數線(表4)。2.2師資力量比較8所高校的師資力量,發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師資力量方面發展迅速,兩院院士人數僅低于北京大學(表5)。2.3教育教學比較8所高校的教育教學

8、水平,發現分權管理模式下,各代表高校的國家級/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數普遍高于集權模式下各高校,以同屬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相比,上海交通大學在碩博士點數、重點學科數、重點實驗室數等方面與復旦大學旗鼓相當,但在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數方面的優勢卻大大超過復旦大學。2.4科學研究比較8所高校醫學院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績,發現分權管理模式下的各所高校在申請醫學類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數、項目金額數方面普遍高于集權模式下的代表高校。同時統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高校,發現分權模式下的各代表高校取得的成績也普遍優于集權模式下的高校。以同在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為例,上海交通大學在合并后突飛猛進,在國

9、家自然基金項目數和金額方面均比復旦大學有顯著的優勢,同時20062011年間,上海交通大學取得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也顯著高于復旦大學。2.5其他參考體系本研究收集了20022012年武書連醫科類大學排行榜。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如前文所述,2011年的醫學院類大學排行顯示:集權管理模式下浙江大學發展最為迅速,還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學在2009年開始采用分權模式,并取得了較快的進展;現有集權模式下,復旦大學和山東大學排名無顯著變化;分權管理模式下上海交通大學發展迅猛,在2011和2012年的排行榜中,已躍至第2位(表8)。3綜合性大學醫科管理模式的展望縱觀20年高校合并后醫學院的管理,發現分權管理模式將會成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在合并伊始采用集權管理模式的高校,目前也已紛紛開始對分權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在合并初期采用了集權管理模式,然而在認真總結兩校合并十年來的經驗與教訓,順應醫學發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加強醫學各學科互相連接、進一步促進基礎與臨床結合的前提下,復旦大學在2011年5月推動“大醫口”建設。新建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將承擔起覆蓋完整的醫學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