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對制度質控整改措施(10篇)_第1頁
查對制度質控整改措施(10篇)_第2頁
查對制度質控整改措施(10篇)_第3頁
查對制度質控整改措施(10篇)_第4頁
查對制度質控整改措施(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 - 28 -查對制度質控整改措施(10篇)醫(yī)囑查對制度1、護士過醫(yī)囑時應做到準時、精確,需2人核對,同時做到天天查對醫(yī)囑4次,并記錄。2、處理長久醫(yī)囑或暫時醫(yī)囑時要記錄處理時光,落實者簽全名,若有疑問必需問清后方可落實。各班醫(yī)囑均由當班護士兩名舉行查對。3、救護患者時,下達口頭醫(yī)囑后落實者完整重述確認,由二人核對后方可落實,并暫保留用過的空安瓿。救護結束后準時補全醫(yī)囑,落實者簽全名,落實時光為救護當初時光4、護士長每周總查對醫(yī)囑一次,并記錄。查對制度 篇二查 對 制 度一、醫(yī)囑查對制度1、醫(yī)囑應做到班班查對、每日總對,包括醫(yī)囑單、落實卡、各種標識(飲食、護理級別、過敏、隔離等),設總

2、查對記下本。單線班處理的醫(yī)囑,由下一班負責查對。2、各項醫(yī)囑處理后,應核對并簽名。3、暫時落實的醫(yī)囑,需經其次人查對無誤后方可落實,記錄落實時光,落實者簽名。4、救護患者時醫(yī)師下達的口頭醫(yī)囑,落實者須大聲復述一遍,經醫(yī)師確認無誤后方可落實;救護完畢,醫(yī)師補開醫(yī)囑并簽名;安瓿留于救護后再次核對。5、對有疑問的醫(yī)囑須經核實后,方可落實。二、發(fā)藥、注射、輸液查對制度1、發(fā)藥、注射、輸液等必需嚴格落實“三查八對一注重”。三查:備藥時與備藥后查,發(fā)藥、注射、處置前查,發(fā)藥、注射,處置后查。八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光、用法、藥品有效期。一注重:注重用藥后的反應。2、備藥時要檢查藥品是否在有

3、效期內、標簽是否清楚;水劑、片劑有無變質;安瓿、注射瓶有無裂痕;密封鋁蓋有無松動;輸液瓶(袋)有無漏水;藥液有無渾濁和絮狀物等。隨意一項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3、備藥后必需經其次人核對,方可落實。4、麻醉藥使用后須保留空安瓿備查,同時在毒、麻藥品管理記錄本上記下并簽名。5、使用多種藥物時,要注重有無配伍禁忌。6、發(fā)藥、注射、輸液時,患者如提出疑問,應準時核查,確認無誤后方可落實。7、輸液瓶加藥后要在標簽上注明床號、姓名、主要藥名、劑量,并留下空安瓿,經另一人核對后方可使用。三、輸血查對制度1、抽交錯配血查對制度1)仔細核對交錯配血單,患者血型化驗單上的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2)抽血時要

4、有2名護士(一名護士值班時,由值班醫(yī)師幫助)核對無誤后方可落實。3)抽血(交錯)前須在盛裝血標本的試管上貼好寫有病區(qū)(科室)、床號、住院號、患者姓名等的條形碼,條形碼字跡必需清楚無誤。4)抽血時對化驗單與患者身份有疑問時,應與主管醫(yī)師重新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落實;如發(fā)覺錯誤,應重新填寫化驗單和條形碼,切勿在錯誤化驗單和錯誤條形碼上直接修改。2、取血查對制度:取血時,仔細核對血袋上的姓名、性別、編號、輸血數(shù)量、血型等是滯與交錯配血報告單相符,確保精確無誤。檢查血液有交期及外觀,符合規(guī)范要求。3、輸在過程查對制度1)輸血前患者查對:須由2名醫(yī)護人員核對交錯配血報告單上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血型

5、、血量;核對供血者的姓名、編號、血型;核對供血者與患者的交錯相容實驗結果;核對血袋上標簽的姓名、編號、血型與交錯配血報告單上是否相符。查實相符后舉行下一步程序。2)輸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對:檢查血袋上的采血時光,血液有無外滲,血液外觀質量,確認未過期、無溶血、無凝血、無變質后方可使用。檢查所用的輸血器及針頭是否在有效期內。3)輸血時查對:須由兩名醫(yī)護人員(攜帶病歷及交錯配血單)到患者床旁核對床號,詢第1頁,共2頁問患者姓名,查看床頭卡,咨詢血型,確認受血者后方可輸血。4)輸血后查對:完成輸血操作后,現(xiàn)次核對醫(yī)囑,患者床號、姓名、血型、配血報告單,血袋標簽的血型、編號、供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確認無誤

6、后簽名。將交錯配血報告單粘貼在病歷中,將血袋冷藏保存24小時備查。四、無菌物品查對制度1、使用滅菌物品和一次性無菌物品前,應檢查包裝和容器是否嚴密、干燥、清潔,檢查滅菌日期、有效期、滅菌效果指示標識是否符合要求。若發(fā)覺物品過期、包裝破損、不潔、濕潤、未達滅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2、使用已啟用的滅菌物品,應核查開啟時光、物品質量、包裝是否嚴密、有無污染。3、消毒供給中心發(fā)放一次性無菌物品的記錄應具有可追溯性。記錄內容包括物品出庫日期、名稱、規(guī)格、數(shù)量、生產廠家、生產批號、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等。4、科室指定專人負責無菌物品的領取、保管。定期清點,分類保管,準時檢查。確保產品外包裝嚴密、清潔,無菌

7、物品無濕潤、霉變、過期。五、手術平安核查制度1、患者接入手術室前:手術室接患者人員與病區(qū)當班護士核查患者科室、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與手術部位、配血報告、術前用藥、藥物過敏實驗結果、影像學資料等,手術患者均應配戴身份識別標識(腕帶),不能將貴重物品(如手機、戒指、項鏈、耳環(huán))、假牙等帶入手術室。2、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必需由具有執(zhí)業(yè)資質的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離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頭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舉行核查并簽名。由麻醉醫(yī)師主持并埴寫“手術平安核查表”,無麻醉醫(yī)師參與的手術由手術醫(yī)師主持并填寫表格。實施手術平安核

8、查前,參與手術的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巡回和/或洗手護士應所有到位,每一步核查無誤后方可舉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寫核查表。實施手術平安核查表的內容及流程如下:1)麻醉實施前:按“手術平安核查表”的內容,三方共同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狀況、手術部位與標識、麻醉平安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預備、靜脈通道建立狀況、患者過敏史、抗菌藥物皮試結果、術前備血狀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等內容。此次核查由麻醉醫(yī)師主持,麻醉醫(yī)師填寫“手術平安核查表”,三方簽名。2)手術開頭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識,確認風險預警等

9、內容。手術物品預備狀況的核查由手術室護士落實并向手術醫(yī)師和麻醉醫(yī)師報告。此次核查由主刀醫(yī)師主持,三方簽名。3)患者離開方術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藥、輸血的核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此次核查由巡回護士主持,三方簽名。3、術中用藥的核查:由手術醫(yī)師或麻醉醫(yī)師按照狀況需要下達醫(yī)囑并做好相應記錄,由手術室護士負責核查。4、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后查對紗墊、紗布、縫針、器械等數(shù)目是滯與術前相符。5、手術取下的標本,由洗手護士與手術醫(yī)師核對后,由手術醫(yī)師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并

10、舉行記下與交接。常寧市紅十字會醫(yī)院2022年10月20日第2頁,共2頁醫(yī)囑查對制度 篇三醫(yī)囑查對制度(1) 醫(yī)囑錄入微機后,由主班護士負責做好每日至少一次兩人大查對并簽名,同時做到班班查對,兩人核對,無誤后簽名。(2) 短期醫(yī)囑應記錄落實時光并簽全名,對有疑問的醫(yī)囑必需核實后方可落實。(3) 重整醫(yī)囑后必需經兩人查對,由核對者簽名并簽本來落實日期和時光。 (4) 救護病人時,醫(yī)生下達口頭醫(yī)囑,落實者必需復誦一遍,醫(yī)生確認無誤后方可落實,并保留使用過的安瓿瓶,經檢查核對后再棄去,救護病人結束后須催促醫(yī)師準時補開醫(yī)囑。(5) 護士長定期抽查醫(yī)囑錄入正確狀況及落實查對狀況。圍手術期患者評估制度一、利

11、用對圍手術期患者評估,掌控患者基本狀況及護理服務需求,為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措施的執(zhí)行提供依據(jù)和支持。二、評估內容包括術前、術后術前評估內容:1、 患者普通狀況(性別、年齡)。 2. 現(xiàn)病史及陪同疾病。3、 身體情況(養(yǎng)分狀態(tài)、手術耐受性)。 4. 手術的種類、術式、麻醉方式。 5. 患者的全身情況及重要臟器功能。 6. 心理狀態(tài)和對疾病的認知狀況。 術后評估內容:1、 術中病情:手術類型和麻醉方式、手術經過狀況(出血及輸血輸液狀況及安置引流管狀況)。2、 術后病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反射、感覺、輸液、排尿、皮膚、傷口和引流狀況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狀況。 3. 患者不適主訴。 4. 心理情況。三、

12、患者評估工作由責任護士完成。四、一般患者術前評估應在術前24H內完成,急診患者在1H內完成,術后評估在術后6H內完成,特別狀況除外。五、評估結果在護理記錄單中記錄。六、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定期檢查指導。查對制度 篇四(一)處理醫(yī)囑、轉抄服藥卡、注射卡、護理單等時,必需仔細核對患者的床號、姓名,落實醫(yī)囑時應注明時光并簽字。醫(yī)囑要查對,白班查對00:00至15:00醫(yī)囑,晚班查對特別醫(yī)囑,夜班查對特別醫(yī)囑。每周大查對一次,護士長參與并簽名。每次查對后舉行記下,參加查對者簽名。(二)落實醫(yī)囑及各項處置時要做到“三查、八對”。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對;八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時光、

13、用法、濃度、有效期。(三)普通狀況下不落實口頭醫(yī)囑。救護時醫(yī)師可下達口頭醫(yī)囑,護士落實時必需復誦一遍,確定無誤后落實,并暫保留用過的空安瓿。救護結束后準時補開醫(yī)囑(不超過6小時)。(四)輸血查對制度:取血時應和血庫發(fā)血者共同查對。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量及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錯配血實驗結果、血液種類及劑量。在確定無誤后方可取回,輸血前由兩人按上述項目復查一遍。輸血完畢應保留血袋24小時,以備須要時查對。將血袋上的。條形碼粘貼于交錯配血報告單上,入病歷保存。(五)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藥瓶標簽上的藥名、失效期、批號和藥品質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擺藥后須經兩

14、人查對后再落實。(六)抽取各種血標本在注入容器前,應再次查對標簽上的各項內容,確保無誤。(七)手術查對制度1、六查十二對: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時查(2)患者入手術間時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膚前查(5)開刀時查(6)關閉體腔前后查。十二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帶物品藥品、藥物過敏史及有無特別感染、手術所用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數(shù)量是否符合。2、手術取下標本,巡回護士與手術者核對無誤后方可與病理檢驗單一并送檢。3、手術標本送檢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嚴格交接查對,并雙方簽字。(八)供給室查對制度1、回收器械物品時:查對名稱、數(shù)量,初步處理狀況,器物

15、完好程度。2、清洗消毒時:查對消毒液的有效濃度及配制濃度;浸泡消毒時光、沒洗前殘余消毒液是否沖洗整潔。3、包裝時:查對器械敷料的名稱、數(shù)量、質量、濕度。4、滅菌前:查對器械敷料包裝規(guī)格是否符合要求,裝放辦法是否正確;滅菌器各種儀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標準要求。5、滅菌后:查實驗包化學指示卡是否變色、有無濕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滅菌時舉行生物學監(jiān)測。6、發(fā)放各類滅菌物品時:查對名稱、數(shù)量、外觀質量、滅菌標識等。7、隨時查供給室備用的各種診療包是否在有效期內及保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8、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要查對批批檢驗報告單,并舉行抽樣檢查。9、準時對護理缺陷舉行分析,查找緣由并改進。醫(yī)囑查對制度 篇

16、五醫(yī)囑查對制度1、 處理醫(yī)囑,應做班班查對。 2. 處理醫(yī)囑者,及查對者均須簽全名。3、 暫時醫(yī)囑落實者,要記錄落實時光并簽全名,對有疑問的醫(yī)囑須向有關醫(yī)師咨詢清晰后方可落實。做好五不落實即口頭醫(yī)囑不落實(救護除外),醫(yī)囑不全不落實,醫(yī)囑不清不落實,用藥時光、劑量不準不落實,自備藥無醫(yī)囑不落實。 4. 救護患者時,醫(yī)師下達口頭醫(yī)囑,落實者須復述兩遍,與醫(yī)生核對無誤后方可落實,并保留用過的空藥瓶至救護結束,經兩人核對后方可棄去。同時催促醫(yī)生在救護結束6小時內據(jù)實補齊醫(yī)囑并簽全名。 5. 收拾醫(yī)囑后,必需經其次人查對。 6. 護士長每周總查對醫(yī)囑一次。服藥、注射、處置查對制度1、 服藥、注射、處置

17、必需嚴格落實“三查七對制度”(即擺藥后查,服藥、注射、處置前、后查;對床號、姓名、藥品、劑量、濃度、時光、辦法),注重用藥反應。 2. 備藥前要檢查藥品質量,水劑、片劑注重有無變質,藥瓶、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晰者,不得使用。 3. 擺藥后必需經兩人核對后方可落實。4、 易致過敏藥物,給藥前應咨詢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精神性藥物時,要經過反復核對,用后保留藥瓶。給多種藥物時,要注重配伍禁忌。 5. 發(fā)藥、注射時,患者如提出疑問,應準時查對,無誤時方可落實。輸血查對制度1、 查采血日期,血液無凝血塊和溶血,血瓶或血袋有無裂痕或破損。2、 查輸血卡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

18、號與血袋上標簽是否相符,配血報告有無凝集。3、 查患者姓名、床號、住院號、血型、血袋號及血量。 4. 輸血前配血報告必需經兩人核對無誤后并在配血報告單反面簽名后方可落實。輸血時需注重觀看,保證平安。 5. 輸血完畢應保留血袋,以備須要時檢查。臨床科室查對制度1、 落實醫(yī)囑時要舉行“三查七對”。 2. 班班查對,天天總查對電腦一次。3、 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 給藥前應咨詢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藥品是要常常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重有無變化,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重有無配伍禁忌。5、 輸血前要經兩人查對,無誤后,方

19、可輸入;輸血時需注重觀看,保證平安。查對制度 篇六各種查對制度一、總則為了做好各項工作,避開差錯,保證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平安,特制定我院特別環(huán)節(jié)和特別部門的查對制度。全部部門在舉行檢查、治療、處置及填寫、分發(fā)報告單時,必需逐一仔細核對病員姓名、性別、年齡、病區(qū)、床號、住院號、檢查項目編號、診斷、檢查治療部位等項目。二、醫(yī)囑查對1、 醫(yī)囑落實三班查對制度。即:日班查對夜班醫(yī)囑及當天上午所有醫(yī)囑;中班查對下午醫(yī)囑;夜班查對中班醫(yī)囑,每周由護士長組織總對醫(yī)囑一次,并簽上總對者的姓名。 2. 非救護狀態(tài)下不落實口頭醫(yī)囑;救護時,醫(yī)囑下達口頭醫(yī)囑,落實者必需復述一遍經醫(yī)生確認無誤后方可落實,并且保留用過的安

20、瓿;經雙人核對后記錄在醫(yī)囑單上。 3. 處理醫(yī)囑者及查對者、轉抄者,均需簽全名,對有疑問的醫(yī)囑,須向有關醫(yī)生咨詢清晰后方可落實4、 重整醫(yī)囑必需雙人核對簽名。5、 如遇使用青霉素等需要做皮試藥物,必需有皮試結果后方可落實治療。 6. 凡查對過的醫(yī)囑發(fā)生差錯應由查對者與落實者共同負責。三、護士操作查對1、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2、 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光和辦法。 3. “一注重”:注重用藥后反應4、 三看:看藥物有無混濁、變質,看藥品有效期,看安瓿有無裂痕和破損。 5. 物品檢查:查注射器、輸液器刻度是否清楚,包裝是否完好及有效期。 6. 發(fā)藥或注射時,如病員提出提

21、問,應準時查清,方可落實。 7. 各種藥物實驗之前都要咨詢有無過敏史。8、 使用毒、麻、限制藥時,要經過反復核對,用后保留安瓿(領藥)。9、 任何治療、操作前必需二人核對后方可落實,在聯(lián)合用藥時,應注重藥物之間的配伍,不了解的準時查詢或咨詢,藥品名標識不清的不能使用。10、 至少同時使用姓名、年齡兩項等項目核對患者身份,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11、 在實施各種高?;蛴袆?chuàng)操作(如PICC、ERCP等)前,實施者應親手與患者(或家屬)交流,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四、輸血查對1、 病人需輸血,醫(yī)師填寫輸血申請單,送至血庫。緊張輸血直接電話通知血庫。 2. 血庫工作人員到病區(qū),帶好輸血申請單和

22、貼好標簽的試管(標簽上注明病區(qū)、床號、日期)。緊張輸血,血庫人員到病區(qū)(急診室)取輸血申請單,當場將試管貼好標簽。 3. 由病區(qū)(急診室)護士伴隨進病房,共同核對(姓名、性別、年齡、床號和住院號)后抽血,完畢,由護士及本人在輸血申請單(背面)簽字。4、 血標本到血庫后,先做血型鑒定(必需做正、反定型),再做交錯配血(血庫當班人員做凝結胺法),然后請另一位當班人員再次做血型鑒定(正、反定型均做)、交錯配血(鹽水法)。如遇冷凝集現(xiàn)象時,請在輸血交配單上注明狀況,提示所在病區(qū)的醫(yī)務人員注重。確認配血正確無誤后通知病區(qū)領血。5、 領血時,由護士和血庫人員共同核對(三查十二對:檢查血制品的有效期、檢查血

23、制品的質量、檢查輸血器裝置是否完好;核對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血型交配實驗結果、血制品種類及量、供血者編號、血型及交配實驗結果、血制品種類及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后,在血液交錯配血檢驗記錄簿上簽字。 6. 輸血前由兩名醫(yī)護人員核對交錯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色彩是否正常,精確無誤方可輸血。7、 輸血時,由兩名醫(y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邊再次做好三查十二對,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后,再次核對血液,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舉行輸血,并掛輸血牌以警示。五、手術查對1、 手術患者均應佩戴腕帶以便核查。2、 在術前研究完成并開出手術審批單后,必需由經治醫(yī)師再次核查病

24、人的身份、診斷和擬舉行的手術,并確認已經得到該病人的病歷信息、相關檢驗病理及影像學檢查資料、病人的知情同意書等有關資料。3、 術前一天病區(qū)護士應做好患者的術前預備工作并交班。4、 手術當天,手術室工勤人員接患者時應按照手術通知單核對患者的病區(qū)、床號、姓名,病區(qū)護士與手術室工勤人員舉行交接。5、 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前,手術室護士在手術室門口核對。6、 麻醉實施前:三方按手術平安核查表依次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知情同意狀況、手術部位與標識、麻醉平安檢查、皮膚是否完整、術野皮膚預備、靜脈通道建立狀況、患者過敏史、抗菌藥物皮試結果、術前備血狀況、假體、體內植入物、影像學資料

25、等內容。7、 手術開頭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識,并確認風險預警等內容。手術物品預備狀況的核查由手術室護士落實并向手術醫(yī)師和麻醉醫(yī)師報告。8、 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藥、輸血的核查,清點手術用物,確認手術標本,檢查皮膚完整性、動靜脈通路、引流管,確認患者去向等內容。六、檢驗查對1、 實行標本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檢驗目的。2、 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聯(lián)號、標本數(shù)量和質量。 3. 檢驗時,查對試劑、項目,化驗單與標本是否相符。 4. 檢驗后,查對目的、結果。 5.

26、 發(fā)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七、病理查對1、 仔細核對每一例申請單和送檢標本及其標志是否全都。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送檢科室和日期,患者臨床病史和其他檢查(檢驗、影像學)結果、手術所見以及臨床診斷、取材部位及標本件數(shù)。并認真核對病理檢查申請單所注明的標本是否與實物相符,如不符時應立刻與送檢醫(yī)師聯(lián)系,并在申請單上注明。 2. 核對病理檢查申請單中的重要項目,未填寫或漏填寫,應立刻與送檢科室聯(lián)系或退回重填。3、 核對無誤后簽收,并對符合規(guī)定的標本舉行編號記下。4、 病理科驗收人員應在已驗收的申請單上簽名并注明驗收日期,準時、精確編號(病理檢驗號),并逐項錄入活檢標本記下簿或計算機內。

27、5、 病理申請單、活檢記下簿、放置標本容器、石蠟包埋塊(蠟塊)和切片的病理檢驗號必需徹低全都。6、 病理報告由病理科核對姓名、病理編號、送檢科室后,送達各送檢科室,由護士或醫(yī)生簽收。簽收單保存一年以上。八、發(fā)射查對1、 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性別、年齡、片號、部位、目的。2、 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性別、年齡、部位、條件、時光、角度、劑量。 3. 發(fā)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九、特別檢查室(心電圖、腦電圖、超聲等)查對1、 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檢查目的。2、 診斷時,查對姓名、年齡、性別、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3、 發(fā)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其他科室亦應按

28、照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對制度。十、用藥查對門、急診藥房要一人收方、配方、一人核對、發(fā)藥,每張?zhí)幏骄p簽名。 用藥前,復核藥品名稱、劑量、給藥辦法,注重藥品標注、批號、有效期;檢查藥品質量,安瓿、玻瓶有無破損、裂縫、滲液,瓶口封閉有無松動。如有不符合要求,肯定不用,保障平安。咨詢藥物過敏史,注重配伍禁忌。使用毒藥、麻醉藥、限制藥時要反復核對病員及藥物各有關事項,遵照醫(yī)囑,嚴格落實。十一、康復及針灸治療查對1、 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年齡、部位、種類、劑量、時光、皮膚。 2. 低頻治療時,并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shù)。 3. 高頻治療時,并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樣。4、 針

29、刺治療前,檢查針的數(shù)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shù)和有無斷針。十二、供給室查對1、 預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shù)量、質量、清潔度。 2. 發(fā)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杜絕過期包發(fā)出。 3. 收器械包時,查對數(shù)量、質量、清潔處理狀況十三、養(yǎng)分室查對1食品原料、調料品進庫由廚師、倉庫保管員檢查核對其品名、數(shù)量、質量; 2廚師切配、烹飪菜肴過程中由廚師長檢查核對菜肴品名、數(shù)量、質量以及是否符合治療膳食的要求;3治療膳食發(fā)出前,由養(yǎng)分醫(yī)師檢查核對各病區(qū)治療膳食的種類、數(shù)量以及是否符合治療膳食的要求;4開飯時,由病區(qū)護士檢查核對病人姓名、年齡、床位和飲食種類后,幫助配餐員一起準時、精確地分發(fā)飲食。2022

30、年2月修訂查對制度 篇七1、醫(yī)囑查對制度(1)處理醫(yī)囑應做到班班查對,下班查對上班醫(yī)囑,并有醫(yī)囑查對記錄,參加查對者簽全名。(2)醫(yī)囑應天天總查對,每周大查對一次,護士長每周參與查對不少于兩次。(3)查對暫時醫(yī)囑時要查對落實時光及落實者簽名。2、服藥、注射、靜脈給藥查對制度(1)嚴格落實“三查七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床號、姓名、藥品、劑量、濃度、用法、時光。(2)落實各項操作、處置時,如患者提出疑問,應準時查對,無誤后方可落實。(3)使用藥品前要查對藥名、失效期、批號和藥品質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擺藥后須經兩人查對后再落實。(4)給藥前,應咨詢患者有無過敏史,使用

31、毒麻限劇藥物時,要經反復核對。3、輸血查對制度(1)確定輸血后,持輸血申請單和貼好標簽的試管,當面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床號、血型和診斷,采集血樣。不允許同時采集兩個病人的交錯配血標本。(2)將受血者血樣與輸血申請單送至檢驗科(血庫),雙方舉行逐項核對。(3)取血時應和血庫發(fā)血者共同查對患者姓名、性別、病案號、病室、床號、瓶(袋)號、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實驗結果及血量,以及保存血的外觀等,在確定無誤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取出。(4)輸血前由兩人核對交錯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色彩是否正常,精確無誤方可輸血。(5)輸血時,由兩人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

32、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床號、血型、血量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后,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舉行輸血。(6)輸血完畢將輸血記錄單(交錯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并將血袋送回檢驗科(血庫)至少保存一天,以備須要時查對。4、手術查對制度(1)、手術患者查對制度按照手術通知單和患者病歷查對患者科別、床號、姓名(手腕帶)、性別、年齡、病案號、診斷、手術名稱及部位(左右)及其標志,化驗單、藥物等。接患者之前,護士與病房護士查對;進入手術間之前,巡回護士和麻醉醫(yī)生查對。進入手術間之后,巡回護士和麻醉醫(yī)生及手術醫(yī)生三方查對。手術前再次核對科別、住院號、床號、姓名、手腕帶、性別、年齡、診斷

33、、手術部位、麻醉辦法及用藥、配血報告等,按要求擺好床位。凡舉行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術前與縫合前兩名以上醫(yī)護人員清點紗巾、紗墊、紗(棉)球、器械、縫合針和線軸數(shù),并記錄。術畢,再清點一次。查對無菌包內滅菌指示卡以及手術器械是否齊全。手術取下的標本,應由洗手護士與手術者核對后,再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2)、手術物品查對制度清點內容:手術中無菌臺上的全部物品。清點時機:手術開頭前、關閉體腔前、體腔徹低關閉后、皮膚徹低縫合后。清點責任人:洗手護士、巡回護士、主刀醫(yī)生。清點時兩名護士對臺上的每一件物品應唱點兩遍,精確記錄,特殊注重特別器械上的螺絲釘,確保物品的完整性。手術物品未精確清點記錄之前,手術

34、醫(yī)生不得開頭手術。關閉體腔前,手術醫(yī)生應先取出體腔內的全部物品再行清點。向深部組織或體腔填入物品時,主刀醫(yī)生應準時告訴助手,洗手護士應準時提示,防止遺留在體腔內。嚴禁將與手術相關的任何物品任意帶出或帶入手術間。進人體腔內的紗布類物品,必需有顯影標記,一律不得剪開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殘端不得留在臺上,應立刻棄去。手術過程中增減的物品應準時清點并記錄在手術單上,失落的物品應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清點。有顯影標志的紗布不得籠罩傷口。醫(yī)囑查對制度 篇八醫(yī)囑查對制度1、醫(yī)囑應做到班班查對,夜班查全天,每周大查對2次,包括電腦醫(yī)囑、各類落實卡,各種標識(飲食、護理就級別、過敏、隔離等)。各科設有醫(yī)囑查對

35、記下本,每次查對后應在醫(yī)囑查對記錄上準時記錄日期、時光、姓名和查對 結果。2、醫(yī)囑遞交后,由辦公室班護士校對、轉抄,交給責任護士落實。3、辦公室班護士在轉抄醫(yī)囑時,要仔細審查醫(yī)囑,發(fā)覺有疑問和錯誤醫(yī)囑時要準時與開醫(yī)囑醫(yī)生商議、訂正,避開落實錯誤醫(yī)囑。假如發(fā)生爭議,必需報告主任和護士長,主任和護士長認定后落實。4、各項醫(yī)囑處理后,應有查對人簽名。護士在落實各項醫(yī)囑前,必需經其次人查對后方可落實。5、落實醫(yī)囑須嚴格落實“三查七對”。三查:備藥后查、服藥、注射、處置前查,服藥、注射、處置后查。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光、用法。6、麻醉藥品等特別用藥,開醫(yī)囑醫(yī)生必需是具有資質的醫(yī)生,否

36、則不準落實,麻醉藥使用后要保留安瓿備查,同時在毒、麻醉藥品管理記錄本上記下并簽全名。7、藥物預備后,應有第2人核對,確認精確無誤后方可落實。清點和使用藥品時,要檢查藥品標簽、批號和失效期,檢查瓶蓋及藥瓶有無松動與裂痕,安瓿有無裂痕,藥物有無變色與沉淀,任何一項不合標準,均不得使用。8、輸血前要經兩人查對(查對輸血成分、采血日期、血液有無凝血溶血現(xiàn)象、血袋有無泄漏、輸血量、供血者與受血者的姓名與血型、交差配血結果等),并在醫(yī)囑單、輸血單上兩人簽名,輸血過程中注重觀看有無輸血反應,血液輸完后保留血袋(病房保存2小時后交輸血科再保存24小時備查)。9、過敏藥物給藥前,要咨詢患者有無過敏史、用藥史,并

37、查對皮試結果。無誤后,方可落實。醫(yī)囑查對制度相關處置流程護士轉抄及錄入醫(yī)囑必需仔細核對,確保精確無誤,轉抄者簽名必需簽名清楚仔細認真核對醫(yī)生錄入的電子醫(yī)囑(包括藥品、劑量、濃度、時光、給藥辦法)分不同內容對電子醫(yī)囑舉行處置(口服藥、靜脈給藥) 核對并打印單床口服給藥單及輸液落實單,交責任護士舉行處理 文字或電子醫(yī)囑都必需查對(白班、中班、夜班)要做到無任何錯誤,保證正確率100%,嚴格落實醫(yī)囑查對制度。查對制度 篇九1、抽血交錯配血查對制度(1)按照醫(yī)囑仔細核對交錯配血單、血型檢驗單、患者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2)抽血時2名護士(一名護士值班時,應有值班醫(yī)師幫助),一人抽血,

38、一人核對,與患者核實無誤后方可抽血配型。(3)抽血后須在采血管上寫上病區(qū)(號)、床號、病人的姓名,字跡必需清楚無誤,同時將采血管號碼條貼在化驗單上,便于舉行核對工作。2、取血查對制度(1)取血時,取血者應與發(fā)血者一起舉行查對,要求做到血袋無破損,袋口包封嚴密,血型無誤,血液無溶血,凝塊和污染狀況;(2)應仔細核對血袋上的姓名、性別、床號、血袋號、血型、輸血數(shù)量、血液有效期、交錯配血報告、有無凝集,精確無誤后將血袋放入清潔容器內送至病區(qū)。(3)血液自血庫取出后勿振蕩,勿加溫,勿放入冰箱速凍,在室溫放置時光不宜過長。3、輸血查對制度(1)輸血前查對:須由2名醫(yī)護人員嚴格落實輸血“三查、十一對”制度

39、;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輸血裝置是否完整;血液質量(有無凝血塊、溶血,血袋包裝有無裂痕)。十一對:受血者姓名、性別、腕帶、床號、住院號、血瓶(袋)號、血型交錯配血試驗結果、血液種類、劑量、采血日期、有效期。(2)輸血時,兩名醫(yī)護人員到床旁共同核對床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查看床頭卡,咨詢血型,以確認受血者。(3)輸血前、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延續(xù)輸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繼續(xù)輸注其它血袋。輸血期間,密切巡察病人有無輸血反應。(4)輸血開頭應先慢后快,按照病情、年齡調節(jié)滴速,應觀看35分鐘再離開。輸血過程須嚴密觀看有無輸血反應。當患者浮現(xiàn)不良反應時,應立刻停止輸血,更換輸液裝置,用生理鹽水維持通道,根據(jù)“輸血反應應急預案”舉行治療救護。(5)輸血完畢,再次舉行核對,確認無誤后簽名。照實填寫輸血平安記錄單,將輸血記錄單(交錯配血報告單)及輸血平安護理記錄單夾在病歷中。(6)血袋封口,同時填寫輸血反應回饋卡立刻送血庫。(7)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流程流程: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及檢驗項目等,預備好相應的試管特別檢查確認病人是否空腹采血部位通常選前臂肘窩的正中靜脈,不宜在手術、輸液同側手臂采血采血時應動作快速,盡可能縮短止血帶使用時光使用一般注射器采血,采血后應取下針頭,將血液沿管壁緩慢注入試管內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