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理學的學科性質、報告人:孫中偉第1頁序 言地理一詞最早見于我國戰國時期易傳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解釋: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文采,下則觀察大地山河動植理則,所以知道晝夜光明幽晦道理 )。 英語ge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geo(大地)和graphia (描述) 。最早使用“geographia”人是被西方地理學界尊為地理學之父埃拉托斯特尼,他用此詞來表示研究地球學問。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學科,最初僅指地球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步成為一門范圍廣泛學科。第2頁地理學三大分支研究自然環境或其組成部分科學。研究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科學。 研究地理信息采集、處理和表示
2、科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第3頁地理科學類專業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鎮規劃第4頁研究對象、研究關鍵學科特點、關鍵概念研究視角、學科地位科學功效社會應用未來十年研究戰略方向地理學學科性質 科學地位社會功效第5頁一、地理學學科性質1.地理學研究對象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與關系及其時空規律科學。它所面正確是復雜地球表層巨系統,是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與人類圈所組成統一整體,是由各種自然現象、人文現象組合在一起復雜體系。(著名自然地理學家鄭度院士)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科學(學科體系)。其對象是研究地球表層地理環境結構、演化
3、過程、區域分異及人類對地理環境利用和適應。(中國地理學會原理事長,著名人文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第6頁 2.地理學研究關鍵研究傳統1研究傳統2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美國地理學家Pattison(1964)美國地理學家Turner()我國地理學家吳傳鈞(1991)Pattison吳傳鈞Turner第7頁對事物位置詳盡統計、地理事物及現象地圖再現(空間關聯)空間傳統(spatial tradition)地域研究傳統(area studies tradition)地球科學傳統(earth science tradition)人地關系傳統(man-land tradition)Pattison(地理學四個傳統
4、)地域性質、地域特征、地域差異及地域歷史研究環境對人類影響和人類活動對環境改變影響視地球為一整體,對其上水、大氣等要素,及與太陽之間聯絡進行研究第8頁地方空間人類環境地圖科學自然地理Turner(地理學四個實質性研究傳統)第9頁假如地理學想要在學術貴賓桌上取得一個正式席位,并保留其傳統(時間廣度),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尋求其兩種主要身份統一Turner() 。空間地方地理學是一個認識路徑或方法,人類環境地理學則顯示是認識客體或對象,二者是能夠統一起來。(蔡運龍)第10頁發表于1991年第3期經濟地理期刊.第11頁對人地關系認識,素來是地理學研究關鍵,也是地理學理論研究一項長久任務,并一直落實在地
5、理學各個發展階段。包括人地關系綜合研究學科,不限于地理學,但以地域為單元,著重研究人地關系地域系統唯有地理學。也就是說從地理學入手來研究人地關系,是明確以地域為基礎。第12頁 3.地理學學科特點綜合性 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空間性或區域(地域、地方)性 空間分布、空間差異、空間結構、空間組織、 空間效率、空間相互作用、空間分析、空間表示、 地域分異交叉性 地理學很多分支都與其它學科有交叉第13頁4.地理學關鍵概念地理學以人類環境、人地關系、時空關聯為關鍵,發展出不一樣關鍵概念,從不一樣尺度來解讀空間分布及其改變。這些關鍵概念相互聯絡,不停深化,大大改變了地理學認識世界方式,以至于需要從總體上重構地
6、理學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重構地理教學內容結構和教學方法。第14頁(1) 環境改變(2) 人地關系(3) 空間(4) 時間(5) 區域和地方(6) 尺度(7) 系統(8) 景觀 自然景觀、經濟景觀、城市景觀、文化景觀 (9) 全球化(10)發展(11)風險第15頁二、地理學科學地位某門學科之所以存在并擁有立足之地、繼而含有獨立甚至高尚學科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無以替換“功效”所決定。科學功效:建立普遍法則,把關于各種已知事物認知聯絡起來,建立知識體系,并深入揭示、解釋和預測未知事物,為處理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第16頁1.地理學學科視角美國國家研究院在1993年專門成立了“重新發覺地理學委員會”,
7、其主要針對在以前十年來地理學這門學科在美國經歷一場復興,首次對近30年來美國地理學發展進行了綜合評定,并于1997年出版研究匯報Rediscovering Geography: 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我國在12月由學苑出版社出版了中譯本重新發覺地理學:與科學和社會新關聯。第17頁第18頁 地理學像其科學分支一樣,含有一套發育完善視角:經過地方(place)、空間(space)和尺度(scale)透鏡觀察世界地理學方法;(空間)地理學綜合領域:環境社會動態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環境動態與自然系統、人類社會動態與經濟、社會和政治系統聯絡起來;(
8、綜合:成也綜合,敗也綜合)應用圖像、語言、數學、數字和認知方法空間表示。(地圖)第19頁第20頁 地理視角矩陣: 地理學觀察世界方法經過對地方和尺度(橫坐標)聚焦穿越其三個綜合領域:環境動態、環境社會動態、人類社會動態(縱坐標)。空間表示(矩陣第三維)加強了并有時驅動了其它地理學分支研究。第21頁 2.地理學學科地位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錢學森從整個人類認識世界高度上研究了科學體系,提出了11個研究部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系統科學、思維科學、軍事科學、行為科學、地理科學、建筑科學、人體科學和文藝理論)。在五個開放、復雜巨系統中,地理系統與星系、社會、人體、人腦系統并列。在
9、社會主義建設系統結構中四大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外,尤其提出地理建設。第22頁錢學森認為地理科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匯合科學。其從整個科學體系中提出界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橋梁科學”地理科學。地理科學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系列科學。地理科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并列,實際上是非常主要。錢學森把古老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地理科學,其目標也很明確,是為了可操作可連續發展戰略目標。第23頁3.地理學科學功效地理學作為拓展知識疆界而進行廣泛、創造性、多學科努力一部分,對科學作出了貢獻。地理學概念、思維和方法使其對過去、當代很多緊迫性復雜問題含有獨特洞察能力和綜合能
10、力,能夠防止因為對時空認識局限而引發錯誤和誤差。地理學研究與教學包括從環境改變到社會矛盾廣泛領域,其價值源自地理學對地球表層特征、結構與演化研究,對自然與人文現象在不一樣地方和區域空間相互作用過程及其影響研究。第24頁地理學家用以觀察世界”三個透鏡”是地理學思維和方法為科學認知做出獨特貢獻。地理學家提出地域分異規律、區域要素綜合、人地關系、人類干預地球系統、地圖學方法、對地觀察與地理信息技術、自然地理過程、空間結構(包含景觀生態學和區位論)、空間過程、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等,被認為是“改變世界十大地理學思想”(Hanson,1997)。第25頁地理學科學功效獨特征:重視專注細節而被忽略了整體特征
11、;認識地球表層復雜性、景觀多樣性及其漢字化傳統豐富性;從不一樣時空尺度解讀格局與過程;強調實地調查,依賴準確觀察、遙感等技術;地圖學等可視化表示方式 ”基礎理論-應用理論-應用技術“學科組成。第26頁三、地理學社會功效地理學理 論技 術工 程 1. 地理學社會應用第27頁第28頁地理學影響政策和決議路徑經過專業期刊和其它公開文件渠道出版科研結果經過為專門用戶提供匯報經過地理學家成為決議過程一部分,與決議者相互作用路徑1路徑3路徑2第29頁地理學家參加全球研究:全球環境改變計劃全球環境改變(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EC)是由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相互交織系統驅動所
12、造成一系列陸地、海洋與大氣生物物理改變。由日益嚴重全球環境改變問題,對地球系統進行集成研究(the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Earth System)、意在促進地球系統集成研究和改變研究以及利用這些改變進行全球可連續發展能力研究聯合體地球系統科學聯盟(Earth System Science Partnership, ESSP)。第30頁 GEC計劃由4大全球環境改變計劃組成: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 WCRP);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
13、amme,IGBP);國際全球改變人文原因計劃(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HDP);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An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DIVERSITAS)第31頁 IHDP七個關鍵科學計劃: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改變(LUCC,與IGBP共同發起);全球環境改變制度原因(IDGEC);全球環境改變與人類安全(GECHS);工業轉型(IT);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LOICZ );城市化與全球環境改變(Urb
14、aniz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全球土地計劃(GLP,與IGBP共同發起)。第32頁中科院地理所地理學家主持部分項目全國主體功效區規劃 東北地域振興規劃京津冀城市圈區域綜合規劃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成渝經濟區規劃海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修廣東省國土規劃甘肅省旅游業發展規劃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技術指南 第33頁陸大道等教授向李克強總理匯報城鎮化研究結果 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專門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及相關教授到北京中南海,聽取兩院一年來城鎮化研究結果匯報并與他們進行座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國務委
15、員楊晶出席座談會,國務院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第34頁第35頁青藏鐵路建設中凍土工程青藏鐵路建設中,高溫凍土及全球變暖是青藏高原鐵路修筑面臨最大挑戰,其成敗關鍵在凍土路基。凍土伴隨季節交替不停地凍結、融化,會造成路基凍脹、下沉,嚴重影響鐵路通車。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試驗室科研人員在大量觀察、模擬基礎上,在國際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冷卻路基、降低多年凍土溫度”主動保護多年凍土設計新思緒,提出了經過調控熱傳導、對流和輻射工程辦法,為全方面處理高溫、高含冰量凍土路基工程穩定性提供了科學和技術路徑,走出了我國在高原多年凍土區修建鐵路一條自主創新之路。第36頁 2.地理學
16、未來十年研究戰略方向美國國家科學院專門成立了“未來十年地理科學戰略研究方向委員會”,經過提出意在改進對二十一世紀初地球面臨主要問題理解研究倡議來決定地理科學在未來十年怎樣才能為推進科學和社會發展做出最大貢獻。該委員會主要關注深刻改變人類和地球表面自然環境特征影響因素,同時深入思索地理科學怎樣才能為理解和研究這些變化做出貢獻。帶著這個任務,專門委員會遴選出了11個高度優先研究方向,這些研究方向具有明確社會意義,且對地理學科核心概念至關重要。第37頁,美國國家學術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該委員會研究匯報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Strategic Directi
17、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年7月,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組織翻譯匯報漢字版了解正在改變星球:地理科學戰略方向。第38頁第39頁主題一:怎樣了解和響應環境改變四大研究主題主題二:怎樣促進可連續發展主題三:怎樣認識和應對經濟和社會快速空間重組主題四:怎樣使技術改變更有利于社會和環境第40頁戰略方向1:我們怎樣改變地球表面自然環境 戰略方向2:我們怎樣更加好地保持生物多樣性與 保護瀕危生態系統 戰略方向3:氣候和其它環境改變將怎樣影響人與 環境耦合系統脆弱性第41頁戰略方向4:100億人在地球上怎樣生存和分布 戰略方向5:我們怎樣在未來和更長時期內 可連續地養活每一個人 戰略方向6:人口居住地是怎樣影響人類健康第42頁戰略方向7:人口流動、物資交流及思想傳輸怎樣 改造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學助力兒童健康成長公益行動
- 科室護理質控總結效果評價
-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護理
- 內科診療體系概述
- 兒童睡眠健康宣教指南
- 滲濾液安全培訓
- 戶型設計核心方案解析
- 消化道異物護理
- 2025年泡騰劑項目提案報告
- 2025年硅酮結構密封膠項目立項申請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下一代測序(NGS)數據分析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帶鋼熱軋智能控制系統
- 智能安全帽在智慧工地中的應用與管理平臺研究
- Machine-Cmk-設備能力指數Cmk分析表
- DB65∕T 3952-2016 反恐怖防范設置規范 學校
- 科研助理合同協議書
- 離散余弦變換教學課件
- 術后鎮痛考試試題及答案
- 《諸子百家教學課件》課件
- 2025+CSCO胃癌診療指南解讀
- 藥學三基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