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章呼吸道病毒課件_第1頁
26章呼吸道病毒課件_第2頁
26章呼吸道病毒課件_第3頁
26章呼吸道病毒課件_第4頁
26章呼吸道病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6章呼吸道病毒第26章呼吸道病毒第26章呼吸道病毒第26章呼吸道病毒第26章呼吸道病毒第26章呼吸道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 是指主要以呼吸道為傳播途徑,侵犯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并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外組織器官病變的病毒。據統計,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該類病毒引起。2呼吸道感染病毒 是指主要以呼吸道為傳播途徑,侵呼吸道病毒的分類呼吸道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風疹病毒、鼻 病毒、冠狀病毒3呼吸道病毒的分類呼吸道病毒包括:3第一節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簡稱流感病毒。人類:

2、甲(A)、乙(B)、丙(C)型; 動物:豬、馬、禽等。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復流行最為頻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體。4第一節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簡5566一、生物學性狀 7一、生物學性狀 7形態與結構球形,直徑80-120nm,有包膜。8形態與結構球形,直徑80-120nm,有包膜。8形態與結構由內向外結構:核心:-ssRNA,分節段(7-8) 1-6片斷分別編碼PB2, PB1, PA, HA, NP, NA 7片斷編碼M1, M2 8片斷編碼NS1, NS29形態與結構由內向外結構:9核蛋白(NP): 衣殼蛋白,與RNA多聚酶一起與RNA節段相連形成核糖核蛋白

3、(RNP)即核衣殼;抗原性穩定,具有型特異性10核蛋白(NP): 10包膜: 1)基質蛋白(M蛋白,包括M1、M2) 抗原性穩定,具有型特異性; 2)雙層類脂膜刺突:HA, NA11包膜:1112121313 刺突血凝素(HA)柱狀,為三聚體,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間距覆蓋了病毒的全部表面神經氨酸酶(NA)四個亞單位組成的四聚體,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14 刺突血凝素(HA)14刺突*HA(血凝素): 1)凝集紅細胞(血凝試驗); 2)吸附宿主細胞(HA1-與細胞受體結合;HA2-有膜融合活性); 3)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抗-HA,主要保護性抗體); 4)易發生變異。

4、*NA(神經氨酸酶): 1)水解細胞表面神經氨酸,促進病毒釋放; 2)破壞特異受體,促進病毒擴散; 3)具有抗原性,抗- NA可抑制水解,但無中和作用; 4)易變異。15刺突*HA(血凝素):151616抗原分型分型:據NP、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分亞型:甲型根據HA、NA抗原性不同,再區分為若干亞型(H1H16、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發現亞型命名:型別/宿主/分離地點/病毒株/序號/分離年代(HA與NA亞型號) (A/HongKong/1/68(H3N2)17抗原分型分型:據NP、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17抗原變異抗原變異兩種形式: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

5、t): 小變異,不出現新亞型,小流行。抗原性轉變(antigenic shift ): 大變異,出現新亞型,大流行。18抗原變異抗原變異兩種形式:18抗原性轉變 19抗原性轉變 19培養特性雞胚培養細胞培養(無CPE,有血吸現象)20培養特性雞胚培養20抵抗力不強。不耐熱, 5630min可滅活。 對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21抵抗力不強。21致病性與免疫致病性:傳染源-病人或隱性感染者致病機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上皮細胞-產生空泡、變性全身中毒癥狀局部粘膜上皮炎癥 同型有免疫力 免疫物質為sIgA及中和抗體(IgG 、IgM) 免疫性:傳播途徑-飛沫、氣溶膠呼吸道傳播NA降低呼吸道

6、粘液層黏度22致病性與免疫致病性:傳染源-病人或隱性感染者致病所致疾病呼吸道局部感染,往往伴隨全身癥狀。 如:畏寒發熱、肌肉酸痛、咳嗽、鼻塞 咽痛 頭痛 乏力等易繼發細菌感染。23所致疾病呼吸道局部感染,往往伴隨全身癥狀。23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 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接種雞胚或培養細胞血清學診斷 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酶免疫測定抗原檢測 直接從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脫落細胞中檢測抗原分型鑒定 核酸雜交、PCR、序列分析24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24疫苗滅活疫苗:針對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H3N2亞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三聯疫苗。減毒活疫苗:鼻腔噴霧亞單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25疫苗滅

7、活疫苗:針對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H3N2亞型和乙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neza virus)屬于甲型流感病毒;宿主廣泛:雞、鴨、鵝、水鳥(海鷗)、各種遷徙的候鳥;大多致病性較低,對于禽類致病的主要是H5和H7兩個亞型;傳染源主要是病禽;26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neza virus)屬于27272828冠狀病毒直徑80-160nm,核酸為單正鏈RNA,不分節段;有包膜,其表面有突起,電鏡下病毒形如日冕或冠狀。抵抗力:弱,37數小時喪失感染性,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及紫外線敏感。主要引起普通感冒,某些毒株可引起腹瀉或胃腸炎。無疫苗預防,無特效藥物治療。29冠狀病毒直徑

8、80-160nm,核酸為單正鏈RNA,不分節段;30303131SARS冠狀病毒(SARS Cov)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SARS)的病原體直徑60-220nm,有包膜,包膜上有突起,形如花冠+ssRNA,全長29.7kb,編碼20多個蛋白培養:可在Vero-E6等細胞內增殖抵抗力:對脂溶劑敏感,不耐熱或酸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臨床癥狀:頭痛乏力,關節痛,發熱,干咳,32SARS冠狀病毒(SARS Cov)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是嚴重33333434微生物學檢查:核酸檢測防治原則35微生物學檢查:核酸檢測35 病毒 名稱 形態結構大小(nm)核酸型 包膜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

9、病毒 80120 單鏈RNA 有乙丙三型,甲又可分為多種亞型及動物型 流感、普通感冒、氣管炎 副流感病毒 100250 單鏈RNA 有四個型,型間有部分共同抗原 小兒哮喘、支氣管炎、成人上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9013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兒童引起鼻炎、咽炎、氣管炎、成人上感 腮腺炎病毒 110360 同上 有 一個血清型 流行性腮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 麻疹病毒 12025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麻疹、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鼻病毒 1530 同上 無 人類有110個以上血清型并有新亞型出現 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氣管炎、小兒肺炎 風疹病毒 5070 同上 有

10、一個血清型 兒童風疹,孕婦感染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 冠狀病毒 SARS-Cov80100 同上 有三個以上血清型 普通感冒、咽炎 SARS腺病毒 7090 雙鏈DNA 無 人類分33型,1-8型致病 急性咽炎、上感、炎結合膜炎、胃腸炎、心肌炎36 病毒形態結構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體。急性期患者為傳染源,通過飛沫傳播,用具,玩具,密切接觸傳播二次病毒血癥畏光,流涕,咳嗽,發熱;口頰粘膜出現柯氏斑;出現紅色班丘疹,從耳部開始,23天后遍及全身37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體3838

11、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的并發癥:腦脊髓炎(一周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SSPE)(7年)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根據臨床癥狀即可診斷減毒活疫苗:初次接種8個月,7歲時再次免疫39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的并發癥:腦脊髓炎 病毒 名稱 形態結構大小(nm)核酸型 包膜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 單鏈RNA 有乙丙三型,甲又可分為多種亞型及動物型 流感、普通感冒、氣管炎 副流感病毒 100250 單鏈RNA 有四個型,型間有部分共同抗原 小兒哮喘、支氣管炎、成人上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9013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

12、、兒童引起鼻炎、咽炎、氣管炎、成人上感 腮腺炎病毒 110360 同上 有 一個血清型 流行性腮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 麻疹病毒 12025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麻疹、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鼻病毒 1530 同上 無 人類有110個以上血清型并有新亞型出現 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氣管炎、小兒肺炎 風疹病毒 507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兒童風疹,孕婦感染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 冠狀病毒 SARS-Cov80100 同上 有三個以上血清型 普通感冒、咽炎 SARS腺病毒 7090 雙鏈DNA 無 人類分33型,1-8型致病 急性咽炎、上感、炎結合膜炎、胃腸炎、心肌炎40 病毒形態結構血清

13、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病毒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學齡兒童易感在上皮細胞和局部淋巴結內增殖入血,病毒隨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主要癥狀為腮腺腫大,疼痛睪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腦炎減毒活疫苗,1歲初免,2歲及學齡前加強41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414242 病毒 名稱 形態結構大小(nm)核酸型 包膜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 單鏈RNA 有乙丙三型,甲又可分為多種亞型及動物型 流感、普通感冒、氣管炎 副流感病毒 100250 單鏈RNA 有四個型,型間有部分共同抗原 小兒哮喘、支氣管炎、成人上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90130

14、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兒童引起鼻炎、咽炎、氣管炎、成人上感 腮腺炎病毒 110360 同上 有 一個血清型 流行性腮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 麻疹病毒 12025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麻疹、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鼻病毒 1530 同上 無 人類有110個以上血清型并有新亞型出現 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氣管炎、小兒肺炎 風疹病毒 507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兒童風疹,孕婦感染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 冠狀病毒 SARS-Cov80100 同上 有三個以上血清型 普通感冒、咽炎 SARS腺病毒 7090 雙鏈DNA 無 人類分33型,1-8型致病 急性咽炎、上感

15、、炎結合膜炎、胃腸炎、心肌炎43 病毒形態結構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呼吸道合胞病毒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病原體(2-6個月)也可引起較大兒童和成人鼻炎、感冒細胞培養引起融合、多核巨細胞病變需要微生物學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無特異的疫苗和藥物44呼吸道合胞病毒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病原體(2-6個月 病毒 名稱 形態結構大小(nm)核酸型 包膜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 單鏈RNA 有乙丙三型,甲又可分為多種亞型及動物型 流感、普通感冒、氣管炎 副流感病毒 100250 單鏈RNA 有四個型,型間有部分共同抗原 小兒哮喘、支氣管炎、成人上感 呼吸道

16、合胞病毒 9013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兒童引起鼻炎、咽炎、氣管炎、成人上感 腮腺炎病毒 110360 同上 有 一個血清型 流行性腮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 麻疹病毒 12025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麻疹、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鼻病毒 1530 同上 無 人類有110個以上血清型并有新亞型出現 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氣管炎、小兒肺炎 風疹病毒 507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兒童風疹,孕婦感染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 冠狀病毒 SARS-Cov80100 同上 有三個以上血清型 普通感冒、咽炎 SARS腺病毒 7090 雙鏈DNA 無 人類分33型,1-8型

17、致病 急性咽炎、上感、炎結合膜炎、胃腸炎、心肌炎45 病毒形態結構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風疹病毒(rubella virus)兒童是主要易感者呼吸道傳播發熱,麻疹樣皮疹,耳后和枕下淋巴結腫大成人還可出現關節炎,血小板減少紫癜,疹后腦炎,腦脊髓炎可垂直傳播導致胎兒先天性感染-先天性風疹綜合癥(CRS) 心臟病,白內障,耳聾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育齡婦女,少女46風疹病毒(rubella virus)兒童是主要易感者46 病毒 名稱 形態結構大小(nm)核酸型 包膜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 單鏈RNA 有乙丙三型,甲又可分為多種亞型及動物型 流感、普通感冒、

18、氣管炎 副流感病毒 100250 單鏈RNA 有四個型,型間有部分共同抗原 小兒哮喘、支氣管炎、成人上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 9013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兒童引起鼻炎、咽炎、氣管炎、成人上感 腮腺炎病毒 110360 同上 有 一個血清型 流行性腮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 麻疹病毒 12025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麻疹、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鼻病毒 1530 同上 無 人類有110個以上血清型并有新亞型出現 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氣管炎、小兒肺炎 風疹病毒 5070 同上 有一個血清型 兒童風疹,孕婦感染有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 冠狀病毒 SARS-Cov80

19、100 同上 有三個以上血清型 普通感冒、咽炎 SARS腺病毒 7090 雙鏈DNA 無 人類分33型,1-8型致病 急性咽炎、上感、炎結合膜炎、胃腸炎、心肌炎47 病毒形態結構血清型 引起的主要疾病 流感病毒 80120腸道感染病毒通過污染的飲食物,經糞口途徑傳播,引起消化道及消化道外傳染病的病毒。48腸道感染病毒通過污染的飲食物,經糞口途徑傳播,48腸道感染病毒小RNA病毒科: 人類腸道病毒呼腸病毒科: 輪狀病毒其他: 腸道腺病毒,杯狀病毒,星狀病毒49腸道感染病毒小RNA病毒科:49腸道病毒 歸屬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有67個血清型人類腸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質炎

20、病毒(poliovirus) 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埃可病毒(ECHO) 新腸道病毒50腸道病毒 歸屬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共同特性小RNA病毒:球形,直徑24-30nm,二十面體立體對稱,無包膜;+ssRNA。復制過程:感染性核酸,直接翻譯出大分子前體細胞培養,可出現明顯CPE。抵抗力:污水,糞便中存活數月,耐乙醚,在pH3-5條件下穩定,對熱、干燥、紫外線敏感。糞-口途徑傳播,有大致相同的致病機制.病毒在腸道內增殖,卻可引起多種腸道外感染性疾病。51共同特性51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體

21、。侵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弛緩性肢體麻痹(小兒麻痹癥)。*分三個血清型,型間很少有交叉免疫。生物學形狀: 二十面立體對稱,無包膜 單股正鏈RNA 結構蛋白VP1VP452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質炎(polio5353致病機制糞口途徑傳播以上呼吸道,咽喉,腸道為侵入門戶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結中增殖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帶有受體的靶組織(脊髓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等)增殖后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癥及臨床癥狀54致病機制糞口途徑傳播以上呼吸道,咽喉,腸道為侵入門戶先在局臨床特征90的感染為隱性感染約5出現頓挫感染12為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或無菌性腦膜炎僅約0.1% 2出現永久性弛緩

22、性肢體麻痹極少數發展為延髓麻痹55臨床特征90的感染為隱性感染55免疫性病后獲得長期而牢固的型特異性免疫,主要以體液中和抗體為主(SIgA、IgG、IgM)。微生物學檢查法*病毒分離與鑒定:細胞培養,典型CPE*血清學試驗:中和試驗,*快速診斷:核酸雜交、PCR等56免疫性56防治原則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Salk苗);*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live oral polio vaccine, OPV, Sabin苗);*IPV和OPV均為三價混合疫苗;*近年部分國家發生了疫苗相關麻痹型脊髓灰質炎(VAPP),應引起關注。57防治原則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防治原則人工主動免疫OPV,SabinIPV,Salk(口服減毒活疫苗)(注射死疫苗)類似自然感染途徑刺激腸道局部產生SIgA產生間接免疫優點58防治原則人工主動免疫OPV,SabinIPV,Salk(口服常見腸道病毒種類血清型所致疾病脊髓灰質炎病毒1-3小兒麻痹癥、無菌性腦膜炎、柯薩奇病毒A組1-23B組1-6無菌性腦膜炎、腦炎、皰疹性咽峽炎、心肌炎、輕癱、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等埃可病毒1-34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麻痹癥等新型腸道病毒68下呼吸道疾病(肺炎、細支氣管炎)6970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無菌性腦膜炎、腦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