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素材積累_第1頁
喪文化素材積累_第2頁
喪文化素材積累_第3頁
喪文化素材積累_第4頁
喪文化素材積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喪文化的實質:合理性與謬誤性并存在網絡時代背景下, “喪文化”的流行有其合理性和謬誤性。合理性在于“喪文化”是 網絡時代下群體心理與社交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謬誤在于 “喪文化” 代表的虛無主義與主 流價值觀相矛盾,且存在部分極端傾向。二、“喪文化”起源分析社會心理因素一是青年群體的階段性心理特征。 “喪文化” 流行的背后, 存在與之對應的心理成因。 青年群體尤其是歲歲的大學生正處于成人初顯期 ,這一時期自我意識高速發展,但并沒有達到健全水平。 處于這一階段的青年人存在高度的自我關注和自我不穩定性, 易產生情緒的劇烈波動, 如叛逆、 焦慮以及一些極端化的心理狀態, 而因為正處于探索人生 無

2、限可能性的特殊階段,青年人也易陷入迷茫,受到各種亞文化的影響。當“理想自我”與 “現實自我” 存在著較大差距且在短期內難以跨越時, 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策略, 他們往往采 用“防御性悲觀”的態度, 即大幅降低期望值, 回避因為可能失敗或無法達成目標而產生的 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和否定。二是社會轉型引發的物質焦慮與價值觀迷失。 “喪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必然存在 孕育它的社會基礎。 青年人的問題不僅是青年人本身的問題, 而是某種社會問題在青年群體 中的集中體現。 世紀以來, 受后市場經濟化與社會全球化影響, 我國社會轉型速度進一 步加快,階層上升通道愈發狹窄并逐漸呈現關閉趨勢,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腦力工

3、作者” 愈加貧困化、草根化,且社會階層板結的趨勢因為過多的“不可抗力”而無法扭轉,以“一 份耕耘一份收獲”為價值導向的主流價值觀受到沖擊,由此引發物質焦慮和價值觀的迷失。 缺乏合理有效的疏解和引導,青年人容易轉身走向接受“喪文化”等主流文化的背面。媒體傳播因素一是網絡信息傳播和網絡社交的便利與商業營銷因素的介入。 網絡技術和網絡應用的 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和社會交際有了更為有利的工具和途徑。 相較之前的線下溝通交流, 網絡為青年交流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方式, 并從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興趣愛好的青年群體 共同交流中逐步發展出以共同文化背景和興趣愛好為分區特征的垂直社交網絡, 具有共同頹 喪心態

4、的青年網民借此實現了網絡聚集,完成了“喪文化”產生、加工、傳播的整個過程。此外,真正助推“喪文化”成為流行文化的是商業營銷因素的介入, “喪文化”表情包 和“喪茶”等“喪文化”周邊現實產品的產生,便是利用了“年輕人對于雞湯文化的反感。他們喜歡喪文化 產品是對自己真實生活的一種自嘲” ,也進一步推動了 “喪文化” 在其他領域的擴展; 而網絡紅人為追求熱度而不斷進行的關于 “喪文化”的內容創作, 則是 不斷將“喪文化”推向公眾視野的重要原因。二是網絡時代外來文化和青年亞文化的交融與本土化發展。 “喪文化”的崛起,與“宅 文化” “文化”的興起一樣,背后都有外來文化輸入的因素。 “喪文化”的最初緣

5、起就與日本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喪文化的前身,其實就是曾經蔚為壯觀的小確幸。 如果說小確幸 講述的是人生的一種 小獲得 ,喪文化 則是在 小確幸 的基礎上, 渲染和突出人生的大失去”,“小確幸”來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創作;而對 于“喪文化”本身,在諸多日本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都出現過關于“青春為什么不能虛 度”的拷問。網絡的發展推動了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全球文化交相融合, 開放的網絡環境 帶來了魚龍混雜的外來文化, 青年由于對網絡的熟練掌握, 較為容易接受外來文化影響, 并 將其與本土青年亞文化交融,進行本土化的二次創作。這為“喪文化”在中國的興起提供了 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土壤。三、“喪文

6、化”的影響喪文化的意義和危害一方面,網絡社會的各類現象歸根到底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喪文化”的興起與流行是 特定時代的產物, 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就現實生活而言, 青年網友的人生并不遵循著單一 向前的軌跡,必然存在挫折、失敗與迷茫,也存在因物質缺乏、心理失衡或現代工業社會精 神危機引發的負面情緒,即所謂的“負能量”。在網絡社交的作用下,個體的負能量得以匯 集成群體焦慮。另一方面,網絡社會并不與現實社會完全對應, “喪文化”借助網絡流行文 化進行傳播, 就必然存在著夸大、 跟風、 炒作的成分。 此外,“喪文化” 對于多數網友而言, 僅僅代表著一種網絡娛樂和交流方式的選擇, 網友用自嘲的方式講述

7、“沉重”的生活, 并借 此達到了宣泄負能量的目的。因此, “喪文化”的廣泛流行有其合理性因素,也不意味著虛 無主義在青年網友群體中得到普遍認同。語言為人所用的同時, 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使用者的思想和情緒。 在網絡傳播的過程 中,負能量的影響力絲毫不亞于正能量,網上甚至出現了專門的“反雞湯”“黑暗雞湯”, 頗受青年網友歡迎。部分網友在跟風表達對“喪文化”用語、段子或文藝作品的喜愛時,審 美趣味與價值取向會不自覺地受到影響, 這一點需引起教育者的重視。 實際上, 作為一種價 值取向, “喪文化”代表的是人生虛無主義,這與主流價值觀所倡導的朝氣蓬勃、胸懷理想的青春正能量相悖,對于青年群體的成長起到

8、負面引導作用。此外,“喪文化”中還存在部分極端傾向,抑郁甚至消極厭世心理狀態與一般性的負能量有著本質區別,而在“喪文化” 傳播過程中,二者經常混淆,這對于青年網友的心理健康產生危害。“喪文化”的傳播深受外來文化影響,如日本社會里“宅” “啃老”的青年文化風氣,也會對我國青年成長產生不 利影響。對青年成長和大學教育帶來的沖擊青年網友是“喪文化”傳播的主要受眾,他們將不同程度地受到“喪文化”的影響。從 “感覺身體被掏空” 等文化作品在網絡風靡可以看出,青年網友傾向于借助 “喪文化” 達到 情緒宣泄和心理紓解。之所以選擇用“負能量”來對抗負能量,恰是因為“正能量”話語中 所宣傳的“理想自我”與“現實

9、自我”存在巨大差距,使得人們對傳統上“偉大、光明、正 確的事情” 產生懷疑。即便人們并不完全認可頹廢、麻木、漫無目標等虛無主義所內含的價 值觀念,但負面信息對注意力的占據必然會影響青年網友對于世界和自我的判斷。 “ 喪文化” 倡導通過消極逃避取得與世界和個人內心的和解, 這或將導致青年抗壓能力、 競爭意識、 進 取心的缺乏,進而影響青年網友的成長軌跡。“喪文化” 在青年群體中的流行, 也給大學教育帶來一定沖擊。 一是個體的心理易受到 群體心理的影響,但悲觀與無助成為一種群體性心理并體現為 “喪文化”、甚至借助社交游 戲傳播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與挑戰;二是當負能量充斥著網絡空間

10、, 就要求網民個體對網絡信息中的是非、 善惡與美丑有基本的辨識能力, 這對于高校網絡素養 教育提出了挑戰;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價值觀教育, 網絡信息環境極大影響著學生觀念 形成與價值塑造的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發揮實效, 就必須占據信息陣地、 搶奪信息話語 權。這就要求高校創新網絡文化建設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四、對喪文化的正確態度和對策態度: 沒有人能一生順風順水, 喪是一種我們要經歷的生活, 是繞不出去的,過去我們 掩飾它,后來我們正視它,這是好的。遇到困難,我們不必強顏歡笑,非逼著自己好起來, 這不符合客觀規律。我們是可以喪的,也不用怕喪,只是不能喪過頭,給自己打上“喪”的 標簽,然

11、后沉溺于此,甚至以“喪”為榮,要能喪還能燃,能隨時自我調節。對策:(對個人)要改變我們每個人的,具體而真切的“喪”,則需要我們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我們可以采取很多積極的行動。比如運動,讓汗水和多巴胺洗去煩惱。比如合理飲食, 增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攝入,以身體健康“倒逼”心理健康。比如嘗試一點簡單的改變,每 天 6 點起床,每天讀一千字的洋文,用一個個微小的成就來建立信心。如果有問題需要解決,不妨馬上開始著手,切勿求全責備,以致走不出第一步。如果確 實解決不了,要學會求助,求助都解決不了,要學著接受。(對教育者)線上線下聯動,關注青年心理成長與表達需求,打擊惡意炒作與極端傾向“喪文化” 的興起與流

12、行既有現實作用也有傳播因素, 因此教育工作應當關注線上線下 的協同聯動。一方面,應當關注青年的現實發展問題,對青年最為關心的學業、情感、就業 等問題應當有充分的關懷, 保證青年健康成長, 感受現實溫暖, 從源頭階段避免學生受到頹 喪心態的影響; 另一方面,要認識到 “喪文化” 流行背后所反映的青年心理與表達層面的訴 求,以網絡輿論場作為發現現實問題、理解青年訴求、積極準確引導的重要場域, 通過網絡 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判、網上應對,降低“喪文化”的線上傳播和青年參與。此外,應 當發揮教育者與管理者的聯動作用, 在商業行為、 文化行為等方面加強監管,打擊關于 “喪 文化” 的惡意炒作, 對于社

13、會文化中出現的極端傾向及時予以引導和糾正,為青年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豐富青年精神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社區環境“喪文化”的興起源于青年的無意義狀態。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正能量網絡文化的匱乏, 尤其是契合青年特點、滿足青年需求的優質網絡文化。因此, 要驅散無意義狀態, 就需要加 強優質網絡文化建設,豐富青年的精神生活供給。青年不僅是網絡文化的參與者、接受者, 也是網絡文化的創作者。 一方面,啟示教育者應當準確把握青年的網絡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 提醒我們應當重視青年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社區環 境,以積極樂觀的網絡文化豐富青年的精神世界,避免

14、“喪文化”的侵襲。加強網絡素養教育,培養正確網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年之所以容易受到 “喪文化” 的影響, 其根源在于正確價值觀和網絡素養的缺乏。因 此,應對“喪文化” 的影響, 應當以加強網絡素養教育作為抓手, 以樹立正確的網絡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教育者,應當結合網絡發展的新特點, 引導學生 樹立選擇多少、 辨別真偽、 明晰是非、 界定善惡等為代表的網絡素養與能力 。針對“喪 文化”的傳播,重點應當是明晰是非、界定“善素養”的培養,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 導學生以正確的網絡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為標準, 自主對網絡信息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 從而避免“喪文化

15、”的錯誤影響。( 對國家 )要改變全社會的“喪”,要靠實打實的經濟利益,要靠國家、企業、學校等各方的共同 努力。綜合國力越提高,勞動分配越合理,就業政策越完善,青年們整體上就會越積極。文化, 為英文, 的縮寫,是 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文化發源于日本,以網絡及其他方式傳播“小確幸” 一詞的意思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來源于村上春樹的隨筆集 蘭格漢斯島的 午后喪燃,指真正讓人感覺到振奮、激動、有力的體驗,往往是在本來應該沮喪的時候,依然 堅持拼搏,并爆發出戰勝一切的能量。其實,“喪”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這就好比是“疼痛”。 疼痛是人類千萬年進化帶給我們的強大本能。 假如你能感到疼痛, 說 明你知道

16、自己受到了傷,就可以趕緊采取措施。但假如你感受不到疼痛,那么再小的傷口, 都會因為得不到救治,而造成危險。最近, 美國法官羅伯茨在兒子的初中畢業典禮上發言, 就被稱為“喪燃”, 體現了“喪”的 積極一面。通常,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都會祝你們好運并送上祝福。 但我不會這樣做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Now the commencement speakers will typically also wish you good luck and extend good wishes to you. I will not do that, and I ll tell you why.“在未來的很多年中, 我

17、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對待過, 唯有如此你才真正懂得公正的價值。”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years to come, I hope you will be treated unfairly, so that you will come to know the value of justice.“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 你才領悟到忠誠之重要。”I hope that you will suffer betrayal because that will teach you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抱歉的說, 我會祝福你時常感到孤獨,唯有如此你

18、才不會把良朋益友視為人生中的理所當然。 Sorry to say, but I hope you will be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don ttake friends for granted.“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時常運氣不佳,唯有如此 你才意識到概率和機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進而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 而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I wish you bad luck,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will be conscious of the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your succes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and th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either.“當你失敗的時候,時不時地, 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因為你的失敗而幸災樂禍,唯有如此 才能讓你意識到有風度的競爭精神之重要。” An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