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人教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集 合李在宇_第1頁
小學數學人教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集 合李在宇_第2頁
小學數學人教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集 合李在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集合課時目標導航集合。(教材第104頁)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產生過程。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重點: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對集合圈重疊部分的理解。一、情景引入腦筋急轉彎: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每人都得買一張票,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高見。二、學習新課1活動1。下面是三(1)班參加跳繩、踢毽比賽的學生名單。跳繩楊明陳東劉紅李芳王愛華馬超丁旭趙軍徐

2、強踢毽劉紅于麗周曉楊明朱小東李芳陶偉盧強(1)數一數,參加跳繩的有幾位同學?參加踢毽的有幾位同學?明確:跳繩的有9人,踢毽的有8人,9817(人),一共有17人。可是,參加這兩項比賽的沒有17人呀。有的人兩項比賽都參加了。應該是一共有14人參加了,算式是98314(人)。(2)追問:到底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有人說一共是14人呢?為什么要減去3呢?明確:因為有3個人重復了。因為這3個人既參加了跳繩,又參加了踢毽。因為跳繩的9人里面有這3個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這3個人,所以計算的時候就不能是9817(人),還應該減去3人,所以是98314(人)。如果直接用98,就把這3個人重復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

3、遍,所以要減掉3人。2活動2。為了能使同學們更方便地看清楚,我們把活動1演示一遍,請班里的14名同學分別對應地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選一個替代的對象。(1)安排:請報名參加跳繩的同學站到講臺的左邊,報名參加踢毽的同學站到講臺的右邊。參與報名的學生站到相應的位置。(2)提問:“楊明”“劉紅”“李芳”你們怎么還不站好呀?原因:因為他們兩項運動都參加了,站左邊不行,站右邊也不行。(3)請同學們來說說,他們應該怎么站比較好?提示:三位同學都站到了講臺的中間。(4)那左邊、右邊、中間分別表示什么?學生回答:左邊表示參加跳繩的同學,右邊表示參加踢毽的同學,中間是兩種比賽都參加的同學。3活動3。能用畫圖的方法來

4、表示一下剛才看到的情形嗎?展示結果:列式計算這兩個小組的人數。(1)98314(人)(2)(83)3(93)14(人)三、鞏固反饋完成教材第105頁“做一做”。第1題:略第2題:(1)6(2)19四、課堂小結說一說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集合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出發,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用集合圈來解決問題的價值,又讓學生掌握使用集合圈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注重圖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結合。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是充分發揮集合圈的作用,同時加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理解。通過站一站、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等方式讓學生既溝通了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聯系,又體會到圖形、算式、文本之間的聯系,為建立數學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本節課是在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困惑點的基礎上,尋找了一條適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途徑。首先從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探究的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