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提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不管從藝術、文學方面,還是從中醫,農學方面,以及其他很多方面,中國文化的光芒始終照耀著中國民族前進的道路。它是我們民族的精魄。我們在改革開放,邁向“十二五”計劃的今天,需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更好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關鍵詞:傳統文化 傳承 發揚 和諧社會正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經中國上下五千年,在如此長的時間里,中國傳統文化就像放在地底的陳酒一樣,越陳越香。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文化的根源和背景有三大因素:大陸性地理
2、環境,以農民為本的經濟模式和血緣宗法家族制度。這三種因素是在中國長期所處于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形成的。大陸初成時臨水的文化是由人類最原始的本能所決定的,我們的本能需求讓我們去發現,去思考。物質決定意識,進而形成文化,這便是文化最初的發展。而以農民為本的經濟模式則是在人類已經思考出解決食物,衣服等日常問題的方法前提下,中國古代文化所開始的的繼承與發展。到了封建社會,雖然“重農抑商”作為一項鮮明的標志存在,但這并不影響商業的發展,這是對農業經濟模式一種鮮明的繼承與發揚。當然,封建文化的形成最重要的還是血緣宗法家族制度,嚴格的等級劃分,是當時文化的一種進步,這種進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迅猛發展。中國文化
3、的發展在這三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發展壯大,先后經歷了雛型期,定型及強化期和轉型期三個時期。中國文化的雛型期出現在先秦時期,這時期形成的文化主要有這一時期,學術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產生了諸子百家,諸子如90/ 孔子、 HYPERLINK /wiki/%E8%80%81%E5%AD%90/ 老子、 HYPERLINK /wiki/%E9%9F%A9%E9%9D%9E%E5%AD%90/ 韓非子,百家如 HYPERLINK /wiki/%E5%84%92%E5%AE%B6/ 儒家、 HYPERLINK /wiki/%E9%81%93%E5%AE%B6/ 道家、 HYPERLINK /wiki/%E6%
4、B3%95%E5%AE%B6/ 法家,史稱“ HYPERLINK /wiki/%E7%99%BE%E5%AE%B6%E4%BA%89%E9%B8%A3/ 百家爭鳴”。 先秦產生許多能子,儒家的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莊子莊子(南華經);法家的申不害、韓非。墨家的墨子。先秦時期也有不少的經典作品: 論語,以及傳為左丘明所著的國語、左丘明所著春秋左氏傳。孔子所著的春秋為經,此書則為傳,并與國語的內容互相參證。易經、禮記、孫子兵法、呂氏春秋、詩經等一大批著名作者和這個作品。中國文化的定型及強化期出現在秦至明時期,這時期各種文化均發展繁榮,文學方面,出現了詩歌,詞曲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
5、,也出現了詩仙李白,詩史杜甫,詩圣白居易等各種文學豪客。在科技方面,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四大發明的問世,鋼鐵的制造等等都是中華民族珍藏多年的至寶。在農學及醫學方面,齊名要術等著作的產生,為當時農業,醫學業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算數方面,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點后7位,比國外造了幾百多年。還有楊輝三角的建立也是中國數學的一大發展。由此可見,當時中國的數學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中國文化的轉型期是在清至“五四”,這作為中國有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時期,其中各種思想的產生與發展都為中國現今的局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思想大浪潮中大步踏進中國人民的視線中,并成
6、為中國人民學習,工作,生活的指導性思想,至今為止,“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作為中華民族黨和人民的指導思想,我們黨以后也將繼續堅持這樣正確的思想路線。總之,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 HYPERLINK /view/42877.htm t _blank 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
7、之學,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面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我們時刻謹記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不斷探索新路,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今中國的物質文明建設,我們主要著眼于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兩個方面。在
8、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之一經濟路線,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在馬克思列寧注意的指導下,中國始終沿著經濟發展的路線不斷實現自己的經濟目標。如今,我們已處于“十二五”計劃的實現歷程中,在以前的十一個五年計劃中,我們都圓滿完成了任務。文化建設既是建設物質文明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載體。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全面部署,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出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在精神文明的建設中,時刻不忘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根有魂的民族,我們浸
9、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千年,這種精神早已深入骨髓,我們的文化只有繼承與發揚,沒有倒退與毀滅。在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的今天,我們社會出現了一大批對傳統文化的支持者和解讀者。在這些人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于丹老師。于丹老師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典范,她并不拘泥于傳統文化的局限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于丹老師在論語中是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了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這是一種文化的高度傳承,我們總是在說文化的時代性,卻不知道文化就是這樣在一個時代是一種形
10、態,而這種形態便需要這個時代的人自己去塑造,雕琢。當代全球化進程的浪潮洶涌,大有席卷一切之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的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是敞開懷抱、積極接納現代精髓,還是回歸傳統、消極固守,實際上我們已經別無選擇。阿拉伯國家為了復興傳統而固守傳統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反面例證,他們不僅沒有能夠實現復興的目標,甚至連固守都已經無法做到,而且現在正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這些告訴我們,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唯一道路,因此,我們要實現復興中國文化的目標,就必須完成中國文化繼承和發揚的任務。結束語: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基于中國五千年歷史的必然發展。而現在的中國人就是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在揚棄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國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進文化后,將在中國、在全世界顯出勃勃生機。中國傳統文化也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在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會以新的方式與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道路工程施工進度與服務保障措施
- 兒童口炎的護理
- 小學語文期末復習任務分配計劃
- 農村農機服務及設備租賃協議
- 高一下學期英語口語提升計劃
- 健身行業視頻制作質量保障措施
- 2025年二級建造師之二建機電工程實務基礎試題庫和答案要點
- 馬鈴薯土豆買賣合同書
- 感恩父母的情感抒情作文9篇范文
- 2025年未來五年心理咨詢職業規劃范文
- 大廈垃圾房管理制度
- 北汽昌河Q25-汽車使用手冊用戶操作圖示圖解詳解駕駛指南車主車輛說明書電子版
- D500-D505 2016年合訂本防雷與接地圖集
- 念珠菌定植與藥物選擇
- 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保險變更登記表
- GB/T 18684-2002鋅鉻涂層技術條件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31小動物本領大-課件
-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實務
- 品質異常8D改善報告(雜項)
- 深圳城市更新工改工專題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