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講中國歷史文化傳播的媒介吳海倫中國的各民族語言語言定義:見書語言是維系人與世界各種關系的基本紐帶,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主要手段,是傳統和文化發展的主要媒介。五大語系,十個語族漢語結構特點:與西方語言相比,組織方式靈活,建構簡易。其基本語言單位由尚簡而獲得靈活能動的性質。表現在語詞的彈性上,即詞義功能具發散性。實虛詞可相互轉化,漢語句子組織的建構靈活。西方語言的句子脈絡是一種以動詞為中心搭起固定框架,以“形”役“意”,漢語是以意義的完整為目的的。例如:其修飾成分可“外化”為獨立的評價性成分而加以鋪排。紅樓夢中劉姥姥初進榮國府,與王熙鳳正說話總之,漢語利用詞語的彈性組合,靈活運用而成為
2、音句,再循自然事理之勢巧為推排成為義句,于音節鏗鏘之中傳達交際意念,這也是漢語句子結構的過程及特點。漢語的神韻:漢語語法的特點是以簡馭繁,以能動、發散的基本單位為主體作創造性的發揮。中國是整體地觀照世界的方式,習慣于以感性直觀的方式體悟人與世界的動態的有機的聯系,對世界的認識和把握帶有綜合性、寬泛性、靈活性、隨機性、不確定性等特點。這種觀照方式積淀在語言上,漢語漢字反過來又逐漸固化了這種思維方式。每一種民族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邏輯、組織、修辭方式和美學價值,漢語的特性在于“以神統形”,“以言得意”例如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中國的各民族文字文字:語言的書寫符號,是形、音、義三結合的符
3、號體系。文字的形態及其演變從原始記事到文字的產生:結繩、木刻、圖畫,以及在器物上劃刻;倉頡造字說字形演變經過圖形化、線條化、筆劃化出現過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漢字的組字方法及規律,即“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字形態的演變:漢字由圖畫文字發展而來,其發展史是圖畫文字以象形象意特征逐漸退化的歷史。不僅將漢字發展為一堆純粹假定性的符號,而是要使漢字的表意功能更好地適應語言與思維的發展甲骨文:殷商 金文:周代 小篆:秦(字形簡化,形體固定,異體字減少,圓潤的線條) 隸書:秦系文字的進一步發展(線條為方折的筆畫)中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書法藝術
4、是獨特的藝術,也需要獨特的書寫工具, 這就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文房一詞最早出 現在南北朝,當時是指國家典掌文翰之處。唐宋以后才 專指文人書房。韓文公祠 北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就是指文人在書房里常用的筆、墨、紙、硯。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里說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寶,據此,人們又把文房四譜稱為文房四寶譜。禮器碑(東漢)(一)筆 毛筆用動物毛制成。分為兩種:一種質地發硬,是 用兔毫(紫毫)、鹿毫、鼠須、豬鬃、狼毫等制成;一 種質地發軟,是用羊毛、青羊毛、西北黃羊毛、雞毛等 制成。也有軟硬合制,稱為兼毫,用處不大。筆桿多用 竹、木、象牙等制作。湖筆 歷代名筆迭出,有長沙楚筆、云夢秦筆、江陵漢筆 和武威漢筆
5、等。南宋以后,浙江吳興筆尤為著名。吳興 在元代屬于湖州路,因此,馮應科的筆又稱湖筆。現在 湖筆以王一品最負盛名。湖筆湖筆 湖筆歷史 物原說:伏羲初以木刻字,軒轅易以刀書,虞舜以漆書于方簡。 湖筆傳說 相傳,蒙恬改制湖筆成功后,便將技藝傳給善璉百姓,使之當地幾乎家家出筆工,戶戶會制筆。湖筆湖筆羊毫筆狼毫筆(二)墨 墨的起源在殷商之前。最早用木炭制作。漢代用松煙、油煙制墨。以質地細膩、膠輕、味香、色澤濃黑泛紫光者為上品。安徽歙縣舊屬徽州,其墨稱徽墨。明萬歷年間徽墨尤負盛名。徽墨徽墨徽墨徽墨唐末戰亂,河北易州墨工奚超帶兒子廷珪來歙地,依靠黃山腳下的遍地古松研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好墨,得到南唐
6、后主李煜的賞識,不但委任廷珪為墨務官,還賜其全家“國姓”,從此李墨風靡天下,至宋宣和年間竟達“黃金易得,李墨難求”。自宋至明清,歙縣因府治于此,故為制墨業的集中地,先后涌現出大量工巧匠。徽墨徽墨(三)紙 唐宣州涇縣(今安徽)的紙是用皖南青檀樹皮為主要原料,經多種工序精制而成,抗蛀不腐,搓折無損,水浸日曬也不變色,具有勻薄、潔白、堅韌,吸墨等優點,號稱宣紙,或涇縣紙。南唐后主李煜特建澄心堂貯藏宣紙。宣紙的生產流程宣紙 關于宣紙的由來,迄今尚無可靠的文字供考證。倒是生產宣紙的涇縣,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一二一年),蔡倫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他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老師畫像
7、,以表緬懷之惰。年復一年,終未如愿。一天,孔丹徘徊于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于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凈的纖維。孔丹取以造紙,經過反復試驗,終于大功告成。這就是后來的宣紙。 宣紙(四)硯 1975年湖北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石硯是最古的硯。漢代的陶硯也有出土。唐以后硯多用廣東肇慶的端溪石和江西歙州的歙石。近年來河北易縣的易水硯異軍突起。易水硯產于唐代,已有上千年歷史。易水硯端硯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巖疊翠
8、。端硯名坑中的水巖(老坑)、坑仔巖、麻子坑、朝天巖、古塔巖、宣德巖.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并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 端硯歙硯 歙硯中國名硯類名,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以硯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硯始于唐代。據北宋唐積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里,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溫潤大過端溪。”自此以后,歙硯名聞天下。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歙硯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開成五年箕形歙硯,石質細潤,色澤清純, 是早期
9、歙硯的珍貴遺存。在南唐時期,歙硯大受寵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寶重歙石,專門在歙州設置了硯務,選硯工高手李少微為硯務官;后主李煜對歙硯極為推崇,把歙硯、澄心堂紙、李廷硅墨三者稱為天下冠。宋代,歙硯獲得很大發展,歙石開采規模擴大,歙硯精品不斷涌現,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為諸硯之冠。 歙硯十二羅漢綠端硯(宋) 鵝形眉紋歙硯(元)洮河石硯(明) 瓶式澄泥硯(清)端硯 歙硯洮硯 澄泥硯故宮博物院藏文房四寶精品清乾隆檀香木彩畫福壽筆,管長 26cm,直徑1cm。此筆管、帽均采用名貴的檀香木制作,纖直細膩,散發淡淡的幽香,上以金彩繪壽桃、靈芝、蝙蝠、萬年竹等吉祥紋樣,并飾以朱、綠、絳等色彩。管、帽兩
10、端嵌飾象牙。筆頭紫毫制,根部較細,色淺,至腰部凸隆,色漸深,呈蘭蕊式,此形是紫毫的天然特征所致。該筆選材名貴,制作精工,是清宮中最具觀賞和使用價值的毛筆之一。御制四庫文閣詩墨,套墨5錠,形狀各異。此套墨質地優良,墨模雕刻精細,是套墨中的稀世珍品。 清仿明仁殿畫金如意云紋粉蠟紙此乃仿元代名紙“明仁殿紙”,。紙兩面皆用黃粉加蠟,再以泥金畫以如意云紋圖案,紙背灑金片,紙正面右下角鈐有隸書“乾隆年仿明仁殿紙”字印。該紙平滑勻細,纖維甚少。可逐層揭開3-4張,每張均可用。這種紙是乾隆時期內庫藏品,造價極高昂,只供皇室專用 。乾隆歙石雙螭壽字池長方硯,長16.3cm,寬10.4cm,厚3cm。硯歙石制,長
11、方形,色青綠。硯周邊凸起,上端辟成一長方形深墨池,池外下方正中雕陽文篆體“壽”字,左右兩邊各雕螭虎一,螭首相對,螭身繞池翻卷。此硯為淺浮雕,雕工刀法圓潤,不露鋒芒。硯背略凹,石質瑩潤細膩,硯面有眉子紋、粗細水波狀羅紋。此歙硯堪稱石美工精,裝于一紫檀木盒內。 中國的古代書籍古代典籍可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部類,此外還有類書和叢書古書形態的演變石刻、金刻、簡策和縑帛石刻:刻在石頭上的碑文,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春秋時代秦地刻的石鼓文簡策:“簡”竹片,類似書籍的一頁;“策”用線或牛皮將多片竹片編連起來成為冊,像今天的書帛書:在簡策使用后不久出現,帛是一種絲織品,又稱縑、素紙:西漢初年發明了植物纖維紙,東漢
12、蔡倫改進推廣之后擴大生產,到兩晉南北朝紙寫本盛行。“洛陽紙貴”寫本:唐以前流行的書籍,形式為“卷軸”。書高約一尺以數紙連為一幅,接縫處,以膠粘在一起,其橫幅可卷,謂之“卷”;其卷心之軸兩端露于卷外如車軸謂“軸”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雕版起于中唐,最初從印刷歷書和佛經開始的;北宋時,畢升發明泥活字版,其制造和使用方法與現代鉛字排印相似。文化典籍經學著作:經書,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書籍,包括儒家經典及對其注疏。最早稱為“經”的書詩經書經禮經樂經易經春秋詩經: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選錄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書經:又名尚書,我國最古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時代包
13、括虞夏商周四代,內容大部分是文誥號令易經:周易,本是一部占筮的書,戰國末期儒家在陰陽和道家學說影響下為周易的爻卦詞作了哲學化的解釋,是它成為儒家的經典禮經:記錄了周代貴族的禮制,反映了當時的宗教儀式和風俗習慣春秋三傳:對我國第一部編年史春秋所作的闡釋,包括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采輯孔門弟子或再傳弟子關于孔子和孔子少數弟子的言語行為的記錄,于戰國初期編纂成書。史學著作:四庫全書總目的史部將史籍分為15類,即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正史:紀傳體史書。最早的是司馬遷的史記,以人物為本位,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東漢班
14、固因史記的體例作漢書,將正史的格局定位紀、表、志、傳四體,漢書以后,正史書都以斷代為史。編年體:最著名的資治通鑒政書: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史書叫政書,斷代的典章制度稱為“會要”,此外還有史評與考證性的史書。諸子百家:“諸子”指先秦至漢初各學派的著作,漢書藝文志的諸子略將諸子分為儒、道、墨、陰陽、法、名、縱橫、雜、農、小說十家。法家:商君書戰國時法家商鞅及其后學著作的合編,慎子戰國慎到著,韓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學說之大成的代表作。兵家:孫子春秋孫武著,吳子戰國吳起著。管子包括道、名、法等家思想。呂氏春秋,戰末秦相呂不韋及其門客編撰,又稱呂覽,以儒道思想為主,兼及名、法、墨、農及陰陽 諸子百家的爭鳴與學
15、派的特征 1.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對人才的渴求, 給士階層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2.兼并戰爭打破了西周初期相對平靜的生活 格局,多種因素的沖突提供了文化重組的機會; 3.競相爭霸的諸侯缺乏一統的觀念形態,學 術環境寬松,文人可進行獨立的的精神勞動; 4.周天子共主地位的喪失,世代專職的宮廷 文化官員走向下層,推動了私人學者集團興起。西漢劉向概括百家實際有儒、墨、道、名、法、陰陽、農、縱橫、雜、小說十家。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他認為小說家只寫點雜記,不算學派。石雕伏虎(西漢) 十家中,只有儒、墨、道、法、陰陽等幾家稱得上 學派。戰國諸子的興起,具有鮮明的文化目的性,就
16、是 救時之弊。由于社會地位、思考方式和學統承繼上的差 異,各學派風格上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陳子匜(春秋) 儒家孔子開創的學派。特點是以仁為學說核心,以中庸辯證為思想方法,重視血親人倫,重視入世建功,重視實踐理性,重視道德修養。孔子(春秋) 道家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是與儒學并駕齊驅的一大流派。后世不少文人學士正是從儒家指示的獨善之路找到通往道家思想之門。儒家和道家由對立走向互補,相反又相成。老子(春秋) 法家先驅人物是齊國管仲和鄭國子產,申不害、慎到相繼提出重術、重勢的思想。韓非子則集法、術、勢之大成,建構起完備的法家理論,是秦朝統治天下的理論基礎。韓非子(戰國) 墨家墨家創立者是魯國墨翟,信徒
17、多是下層群眾。墨家強調尚力,節用,兼愛,強調尊崇天神,鼓吹專制統治。呂氏春秋當染載: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墨子(戰國) 陰陽家代表人物是齊國鄒衍。特長是深觀陰陽 消息。所謂陰陽消息,就是陰盛則陽衰,陽盛則陰衰, 矛盾的雙方互為消長,一生一滅,構成萬事萬物運動發 展的終極原因和基本方式。 齊國故城遺址(山東淄博) 孔墨老莊等諸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 書式的淵博的學者,他們的爭鳴,使中國傳統文化的走 向得以大致確定。春秋戰國時期可以稱得上中國文化的 軸心時代。銅車馬(秦) 詩文集:集部是詩文詞等書的總稱。詩經: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西漢劉向將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在民間歌謠基礎
18、上創造的詩歌作品以及模仿他們的作品匯編成書玉臺新詠:南朝陳徐陵編,繼詩經、楚辭之后的詩歌總集。類書與叢書類書:按類采輯群書,匯編各種資料,供尋檢之用的工具書。將群書中各種資料以類相從明代類書中規模最大的是永樂大典清代是類書編纂的鼎盛時期,出現我國規模最大、用處最廣、體例最完善的古今圖書集成叢書:將若干種著作整部匯編在一起,冠予總名稱,印刷出版,謂之“叢刊”或“叢書”。總之,人類史上,像中國這樣歷代傳布,保存如此浩瀚的文化典籍極為罕見,絕無僅有。在這一過程中,漢字發揮了無與倫比的文化功能,它是人類文字的驕傲。 明清兩代是中國古典文化總結時期。統治者調動人力物力收集考證浩如煙海的典籍文物,編纂大型
19、類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康熙字典永樂大典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早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數最多的字典。四庫全書則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頁數最多的叢書。永樂大典中國的古代教育教育:概念、本質、類型中國古代的官學教育:中央官學教育、地方官學中國古代的私學教育:產生、發展、進一步發展中國古代的書院發展簡史、教學研究和學風特色、是中國封建制度化的私學中國古代教育特色重點理解并記憶一、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制度禮記王制載:“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 商朝的學校不僅有古籍記載,而且有豐富的地下發掘的文物作證。禮記王制載:“殷人養國老于右學,養庶老于左
20、學。”殷人重祭祀、崇禮樂,所以特設“瞽宗”。 我國古代較完備的教育制度還是形成于西周時期,我們重點介紹西周和漢代的學制。 (一)西周的學校教育制度 西周的學校集前代之大成,匯合各種學校構成了一套組織比較完備的學制系統。古今圖書集成稱:“周承四代之制,立四學于京師,辟雍居中(即成均),東膠在左(即東序),瞽宗在右(即右學),虞庠在國之西郊,其在侯國之都者曰頰宮,自鄉遂而下,則庠序并設。”總的來說,西周的學校可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 1國學 西周的“國學”是專為奴隸主貴族子弟設立的。西周的“國學”按入學年齡和程度分成小學、大學兩級,小學設在宮廷附近,大學設在近郊,天子與諸侯的大學名稱各異。西
21、周的大學有辟雍、大池、射廬、宣庸(榭)等不同名稱,都是周天子率群臣及學生習射和作樂舞的地方。 2鄉學鄉學是地方學校,一般是按地方行政區劃設立,地方區域的大小不等,所設學校的名稱也不同。 禮記學記又說:“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毛奇齡在學校問中說:“至于鄉以下,則有四學,”“一曰鄉校”,“一曰州序”,“一曰黨庠”,“一曰家塾”。 總之,西周的“鄉學”還是可信的,主要是培養奴隸主和貴族的子弟,優異者可升人國之大學。但史籍所記載的西周鄉學系統如此之完備,也許是一種理想,不過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西周學校的教師和管理制度 西周的學校教育在管理方面也建立了初步的規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入學年齡及修業期限。西周入學年齡因學生的身份不同而不同,這也反映了宗法等級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修業年限,文獻無明確記載,據入學年齡推算,小學一般為七年,大學一般為九年。 2)考查與獎懲。禮記學記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3)視學制度 西周的天子和諸侯每年都要視學,同時舉行隆重的養老典禮,因為學校往往也是養老的地方,這樣可以將“尊年敬德”和“尊教重道”結合起來,能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天子視學每年竟多達四次,視學當日清晨,擊鼓集眾,天子至,行祭奠之禮;次日行養老禮。天子、公卿、諸侯、大夫均應出席
23、,先祭先老,然后宴請眾老,各就席次,獻酢致酒,作樂歌詩,舞文舞武,即席“乞言”、“合語”,即向耆老乞求善言,互議父子、君臣、長幼之道。這種制度后來在封建社會長期沿用。(二)漢代的學校教育制度1、漢代的官學制度 (1)學制系統: 我國古代官學制度的建立始于漢武帝時期,至西漢末年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才制定中央與地方的學制系統。漢代官學分五級:在中央有太學一級,在地方按行政系統分學、校、庠、序四級。由郡國縣邑舉辦的稱學和校,由鄉和聚開辦的稱庠和序。 2)教師與學生。漢代太學里設有博士,學、校置經師一人,庠、序置孝經師一人,擔任教學工作。太學教授之所以通稱“博士”,是取其博學多能之意。博士是秦代的官
24、名,漢承秦制,也設置了博士官。博士的職掌除議政、制禮、藏書之外,還具有國家教授的職能,所以博士的學識不僅應熟悉經史百家,還要“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 3)考試與視學。漢代太學沒有規定修業年限,只要通過了考試就可以畢業授官,所以漢代太學很重視考試。西漢太學、博士試策學子,每年進行一次,稱為“射策”,類似我們今天的抽簽考試。這種方法始于武帝時,由主試者設問題若干,按照難易的性質分為甲乙兩科,后來還有丙科。主試者把這些難題寫在帛上面,密封好不讓泄露,任憑被試者隨意取出一種或兩種解答,以他們所答試卷而評判優劣。試策合格曰“中”,分別授予不同官職。 2、漢代的私學 (1)漢代私學的發展: (2
25、)著錄弟子與及門弟子: 漢代私學學生求學,分著錄弟子與及門受教兩種。所謂“著錄弟子”,即在名儒學者門下著其名,不必親來受業,所以著錄弟子能多至萬人,這便是后世“拜門”的開始。“及門弟子”是直接從師受教的,人數多時,也常采用高業弟子轉相傳授的教學方法。 (3)小學階段與專經階段:小學階段的私學又分兩段,第一段是蒙學,以識字為主。第二段主要是學習論語、孝經,是專經前的準備階段。學完這段后,可到社會上謀職,或去做小吏;如想繼續深造,可入太學或在私學專攻一經和數經。 二、唐代的科舉制度 唐朝全面實現了以科舉考試取仕制代替推薦取仕制,對后世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選拔制度影響深遠。 (一)科舉考試的生源和報考辦
26、法 唐朝取士主要有三條途徑:由學校出身的叫“生徒”,由州縣考送的叫“鄉貢”,由天子詔舉的叫“制舉”。實際上考生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由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二是社會上一般的讀書人。報考辦法是:每年仲冬,中央和地方官學都可以通過校內考試挑選學業已成的學生報送至尚書省。凡中央六學、二館的“生徒”,則由國子監祭酒挑選,凡地方郡縣學的“生徒”,則由長吏挑選。“鄉貢”則由各人自己懷牒向州縣報考,試畢,長吏以鄉飲酒禮餞行送至尚書省。 (二)考試的科目和方法 唐朝科舉設科繁多,常設的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另外還有非常設的科目,如三禮、三傳、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科等。 唐代科舉考試
27、的主要方法有帖經、墨義、口義、策問、詩賦五種。 唐朝科舉考試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偏重記憶,有的側重文采,有的注重思想,這些方法在考試中參互使用,既可以考查學生的書本知識掌握情況,又可以考查學生的思想、人品和才氣。 科舉制度 1、所謂科舉制度就是由國家設立科目,定期舉行同意考試,通過用公開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吏制度,又稱“開科取士”。2、隋唐時期科舉考試常設的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兩科,考試的種類有常舉、制舉兩種。3、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規定以八股文取士,專取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命題考試。4、明清時期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即鄉試、會試和殿試。5、鄉試通常每隔三年于秋
28、季八月在各省省城舉行,考中者稱為“舉人”。6、會試于鄉試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考中的稱為“貢士”。7、殿試在會試后舉行,由皇帝主考,考中者統稱為進士。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若某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第一名,稱為“連中三元”。(三)科舉制度的作用和影響1、官吏選用大權由中央朝廷來行使,這就加強了全國政權的統一和集中;2、選官有統一的標準,全國要想做官的人都以全力去適應這些標準,這就加強于思想的統一;3、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開了晉升的門路,刺激、網羅了一批中下層知識分子,使他們有了參與政治的機會
29、,這就調和了階級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4、科舉從形式上看是較為公平的,可吸引全社會的知識分子,使他們埋頭讀書,養成極其馴服的性格,不易發生不滿封建統治的反叛思想。 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1,因為通過科舉可以取得功名,而要想通過科舉考試就必須進學校讀書,從而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擴大了教育對象,出現了“五尺童子恥于不聞文墨”的好風氣。2,科舉考試主要以儒家經典為內容,并策問時務,這有利于統一學校教育教學內容,并結束了魏晉以來學校教育所流行的清談學風和玄虛思想。從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上看,也提高了學校的教育質量。3,唐朝的科舉考試一般要考“詩賦”,這無疑對“唐詩”的興盛起了關鍵作用。唐朝有籍可查
30、的詩人就有幾千人,使我國的詩歌創作達到了頂峰。4,唐朝的科舉科目中,除了明經、進士科外,還有明法、明算、童子、武舉等,這對于當時社會教育中出現的重文輕武、重經輕算、重成人輕兒童的陳規,或多或少進行了沖擊,這無疑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科舉制度的消極影響1,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局限于儒家的幾部經典章句和華麗的詩賦,考試方法又偏重死記硬背,充滿了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惡習。這既不利于選拔和培養有實際能力的人才,又易養成空疏的學風。2,科舉考試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件事緊密聯系起來,科舉成了封建知識分子進入官場的敲門磚。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生哲學支配了學校教育,嚴重影響著一般知識分子的思想。3,科舉考試的舞弊之風泛濫,嚴重地毒害著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敗壞著學校和社會的風氣。三、宋代的書院制度(一)書院制度的起源首先,由于官學衰落,士人失學;其次,因為我國有源遠流長的私人講學傳統; 再次,受佛教禪林的影響。 (二)北宋的著名書院及其興衰宋初書院興起,著名的有四大書院,然而各書所載,略有出入。王應麟的玉海以白鹿洞、岳麓、睢陽(應天府)、嵩陽為四大書院。而馬端臨文獻通考則以白鹿洞、石鼓、應天府、岳麓為四大書院。其實當時除上述書院外,還有茅山書院,也很著名,是宋初大書院之一。(三)南宋書院的興盛 第一,書院的數量空前增多,規模擴大: 北宋與南宋書院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接近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彈簧銷售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保險銷售主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版權登記專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數據標注質檢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2025屆江蘇省睢寧縣高級中學化學高二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普通高中2025屆高一下化學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八所重點中學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內蒙獻血休假管理辦法
- 查賬專業團隊管理辦法
- 促進農業資金管理辦法
- 生物膜技術革新:MBBR與IFAS工藝中功能性生物膜掛膜馴化的深入探討
- 心肺復蘇課件
- 乙二酸二甲酯(草酸二甲酯;草酸甲酯)的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表
- 一二年級-數獨游戲課件
- 問題解決型護理品管圈QCC成果匯報之提高痰標本采集合格率
- 物業公司戰略合作協議范本
- 電網公司項目管理標準手冊
- 衛生值日表格源碼文件可編輯可修改
- ASTM B344-20 電加熱元件用拉制或軋制鎳鉻及鎳鉻鐵合金標準規范
- 《石油化工企業儲運罐區罐頂油氣連通安全技術要求》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計算類專項訓練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