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設計說明書_第1頁
日產設計說明書_第2頁
日產設計說明書_第3頁
日產設計說明書_第4頁
日產設計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3/33日産設計說明書(N D S)電子部件差不多環境規格 28400 NDS 00概要此標準規定了電子部件的差不多環境規格備註:此標準中中所給的單位和數值爲傳統單位,用於參考。內容頁碼差不多條件第2頁操作電壓規格第4頁溫度規格第5頁耐複合溫度迴圈第9頁耐溫度和濕度迴圈第10頁耐振動第12頁耐摔落撞擊第18頁端子強度第19頁此標準(28400NDS)規定了電子設備通用的測試方法,此標準目的爲統一評定各耐環境性能的測試方法,單獨規定每種設備的標準。差不多條件一般測試條件除非另有規定,否則應在以下條件下進行測試(但適用規格規定的單個條件具有優先性)(1)實驗室 根據JIS Z 8703:溫度:類

2、別15(2015)濕度:類別20(6520%RH)(2)測試電壓 14eq o(sup 6(05),sdo 2(10)V(3)許可公差 根據JASO,溫度、電壓和持續時間的許可公差全爲5%。(4)電壓測量位置 在部件的輸入和輸出端子上規定的測試電壓並測量特性電壓。測試設備電源對於測試和測量電子設備所用電源,在開/關電子設備時,電源輸出端子上的電壓波動最大爲0.3V,除非另有規定。電壓表電壓表精度應滿足JIS C 1102(顯示電錶)規定的最小類別0.5,或使用精度等於或高於0.5的數位儀錶。安培表安培表精度應滿足JIS C 1102(顯示電錶)規定的最小類別0.5,或使用精度等於或高於類別0.

3、5的數位儀錶。頻率表頻率表精度應滿足JIS C 1102(顯示電錶)規定的最小類別0.5,或使用精度等於或高於類別0.5的數位儀錶。溫度計溫度計精度應滿足JIS C 1601(顯示熱電溫度計)規定的最小類別1.0,或使用精度等於或大於類別1.0的測溫設備。輸入設備對於給電子設備輸入端子輸入信號的輸入設備,應使用車輛中實際使用的産品或具有同等性能的産品。設備電子設備的載荷應與車輛中實際所用的相同,但只要不影響測試結果也可使用。導線束使用汽車導線束把電子設備連接到電源或載荷上,根據要通的電流(JIS C 3406)確定電線直徑,或根據車輛上實際使用的電線確定,未規定電線長度。測試件 測試件的標準數

4、目爲9 備註:把以上所規定的數目作爲所有規格的標準,假如由於測試計劃等緣故一些規格無法按照此數目,在與NML協商後能夠允許數目減少,但在此情況下,測試件最小數目爲3。測試程式按以下規定的順序使用同一測試件進行以下測試,但假如在一些情況下不需要這些測試,測試就會被排除在以下順序外。耐熱衝擊耐溫度和濕度迴圈耐振動水密性耐塵性端子強度塑膠部件專門規格對這些規格進行高溫,熱迴圈,耐化學品,耐天氣和臭氧測試,因爲這些測試只適用於塑膠部件,因此應考慮各設備測試的適切性。2、運行電壓規格2-1規格 根據設備類型規定作業電壓範圍作業電壓範圍:(a )V2-2測試方法在把測試件與輸入部件和載荷部件連接後,將其固

5、定在電源部件上,並通上測試電壓,在包括至少3個電壓值(最小運作電壓,最大運作電壓和標準電壓(14eq o(sup 6(05),sdo 2(10)V)的運作電壓條件下測量設備性能。3、溫度規格3-1規格根據由設備類型、設備固定設置和目的(以下表3-1的和表3-2)確定的測試片,規定有效保證溫度範圍和運作保證溫度範圍。表3-1中規定了由設備自身發熱引起的溫度上升確認方法。應使用的測試片:(3-a ):(3-b ):(3-c )溫度上升確認方法 :(3-d )表3-1:測試規定的高溫環境條件差不多性能確認溫度上升確認測試片”i”和”ii”測試片”iii”有效保證溫度運作保證溫度有效保證溫度安全作業保

6、證溫度運作保證溫度(性能保證)方法1方法2測試片常溫度A2807070A3858080B1100100100100100單獨研究B2單獨研究單獨研究單獨研究單獨研究單獨研究單獨研究C表3-2:測試規定的低溫環境條件差不多性能確認測試片”i”和”ii”測試片”iii”有效保證溫度運作保證溫度有效保證溫度和安全性作業保證溫度(下限)運作保證溫度(性能保證)測試片-40-30-40-35-35-30-35-30-30-25-30-25-25-20-25-203-2測試方法在3-2-1節溫度上升確認,3-2-2節差不多性能確認及3-3測量條件規定的運作條件下進行測試,以下操縱

7、專案用於各測試。表3-3:測試和操縱專案差不多性能確認溫度上升確認(只用於高溫條件)控制項目設備運行狀態O外觀/結構/物理屬性OO部件/部位的實際溫度O表3-4:許可溫度公差(單位:)測試溫度許可溫度公差-45545853851504150MIN由涉及方確定備註:測試設備及測量說明使用可把溫度保持在表3-4所示的許可測試溫度範圍的恒溫室,而且恒溫室可防止測試件受熱源的直接加熱,也可防止其受直接閉路風(恒溫室內測試件周圍的對流速度爲:0.5m/s MAX)影響。根據JIS C 0010環境測試(電子部件)一般原則規定的以下環境溫度測量方法,此測試中所規定的環境(測試)溫度應與測量一致,環境溫度爲

8、在測試件下0至50mm處的水平面上的幾點上所測得的溫度的平均值。3-2-1.溫度上升測試選擇表3-5規定的兩種溫度上升測試方法中的一種,在此測試中,測量部件/材料的飽和溫度和由於設備運作引起的溫度上升飽和所需時間。表3-5:溫度上升測試方法具 體 方 法方法1把測試件放入已設爲常溫的恒溫室中,逐漸升高恒溫室溫度,直至測量點溫度達到表3-1規定值,在此溫度下,在3-3節(後面顯示)規定條件下運作測試件,並繼續測試直至設備由於自身發熱溫度升高並達到飽和值,在各測量點測量並記錄飽和溫度和飽和所需時間。方法2在3-3節規定條件下在開闊處操作測試件,繼續測試直至由於設備發熱溫度上升並達到飽和值,測量並記

9、錄各測量點處的飽和溫度及所需時間。此測試中的說明:如何固定設備把載荷部件連接至測試件上使測試件運作不受阻礙(採用方法1時,在恒溫室外連接上等於實際載荷的輸入部件與載荷部件),在與車輛上實際使用相同的條件下把這些部件固定在測試件上,而且假如在實際使用條件下設備自身散發的熱無法通過對流等散發,此測試中也應類比此固定狀態,然後裝上溫度測量感應器,以防對溫度條件的不利影響,由於感應器熱容專門小,能夠使溫度設備被檢測到,應使用裸的熱電偶。在採用方法1時,假如預先明白實際載荷排列與測試設備固定條件相同,允許在測試時把載荷通入恒溫室內。表3-7-1:要滿足的保證要求(高溫要求)高溫保證要求設備運作狀態外觀/

10、結構/物理屬性部件/部位的實際溫度測試時測試後差不多性能測試有效保證滿足功能和性能測試時和測試後沒有破損或明顯的劣化運作保證滿足功能和性能高溫下的安全作業保證不一定滿足功能及性能,但應在更安全狀態下運作(例如,故障保險)溫度升高測試方法1測試時和測試後沒有破裂或明顯的劣化飽和溫度不應超過各耐熱保證溫度方法2溫度升高值+設備的環境溫度值不超過部件/材料的耐熱保證溫度表3-7-2:要滿足的保證要求(低溫要求)低溫保證要求設備運作狀態外觀/結構/物理屬性測試時測試後測試時和測試後沒有破裂或明顯的不良存放保證“i” “ii” “iii”應滿足功能和性能運作保證“i” “ii” “iii”應滿足功能和性

11、能,不一定滿足功能和性能,但總在更安全狀態(例如:故障保險)下運作低溫安全作業保證“iii”如何選擇測量點測量點在考慮熱傳導條件:如轉移,輻射,散發和對流,選擇容易受熱影響的材料和部位。測試前,在常溫下測量測試件的內部溫度,使用熱電偶或目視設備確認溫度分佈趨向,然後在闡明特別受溫度上升影響的部件、材料和部位時,確定加熱器部件的溫度上升條件,根據此測量確定的耐熱規格選擇溫度測量點。以下爲測量點範例測試件內的熱源測試件內熱源旁的會受熱影響的部件和材料熱感應部件和材料3-2-2.差不多性能測試把測試件放入常溫的恒溫室內,在恒溫室外連接上輸入部件和載荷部件以使測試件運作不受阻礙。逐漸升高恒溫室溫度至規

12、定值,當溫度達到規定值時,把設備放在此溫度下10.5小時,並記錄設備性能。然後再逐漸調節恒溫室溫度至其他規定值,並記錄設備性能,但未規定溫度設置順序。在從連接輸入和載荷部件至開始運作測試件的過程中,用以下兩種方式設定通電條件,並分別確認差不多性能,在以不同的溫度連續進行性能測試時,在不改變當時的通電條件情況下改變溫度。所有電源關閉只有蓄電池電源打開(假如有提供蓄電池)3-3測量條件(測試時的設備運作條件)測量溫度條件:在至少三個規定的運作溫度條件(最小運作溫度,最大運作溫度和正常溫度或20)下測量電子設備的差不多性能,除了規定的上下限溫度和正常溫度外,還能夠測量-20,0,20,40,60和8

13、0下的性能。設備運作條件:測試時根據表3-6運作設備,一定要在單個性能規格中描述各具體運作方式,對於由於不規則輸入信號而偶然或間歇運作的設備或部件,應考慮市場使用確定正確的運作迴圈與方式,在此情況下,一定要描述單個性能規定的運作迴圈與方式。表3-6:測試時設備運作條件測試時的具體設備運作溫度上升測試在投入市場後會出現的最高發熱條件下運作設備差不多性能測試有效保證不要運作設備運作保證在所有條件下運作設備以確認規定的功能和性能專案(運作條件包括會出現最高散熱的銷售市場,在此情況下,根據溫度上升測試獲得的測試結果,對設備運作一定時間以達到飽和溫度。3-4參考值在運作保證溫度和運作電壓規定的整個範圍內

14、運作設備後,應滿足下表所示的保證要求,一定要在單個性能規格中描述功能、性能、損壞等細節。4、耐複合溫度迴圈(複合迴圈包括溫度,電壓和耐振動測試)4-1規格應測試汽車電子設備耐複合環境的性能,如溫度、電壓和振動。4-2測試方法使用帶振動器的恒溫室(耐複合環境測試室),在圖1所示的溫度下進行規定迴圈數的測試,在最後一輪中進行垂直振動。4-3測量條件規定迴圈數迴圈數:(d )輪圖1:複合溫度迴圈測試方式 不運作 運作 不運作0.75h 2h 1.5h 3h 0.75hTH:運作保證溫度上限TL:動作保證溫度下限振動條件在溫度穩定後,在最後一輪中分別在上下限溫度下至少進行0.5小時的垂直振動,但振動條

15、件應符合6-3節“振動強度測試”規定的值。通電條件根據圖1通電在不運作過程中,只給與蓄電池線直接相連的設備通上備用電源,其他設備不通電。備註:測試前後分別測各設備的電子性能,外觀、尺寸和形狀,並研究性能或形狀的變化,測試時還應檢查設備的電子性能。5、耐溫度和濕度迴圈測試5-1規格測試電子設備在高環境溫度下耐溫度變化的性能。5-2測試方法測試設備使用能夠循環體積至少爲其體積5倍的空氣1分鐘的恒溫恒濕槽,能夠保持表2規定的溫度和濕度,並能夠防止測試件直同意熱。操作程式把測試件放入恒溫恒濕槽內,在測試槽外連接輸入部件和載荷部件,使測試件的運作不受阻礙,然後,設定槽的溫度和濕度分別爲205和6520%

16、,將其放置2.50.5小時,然後進行5輪的圖2所示測試方式,運作測試件規定時間,但在槽內的測試件放置不動時不得通電,然後確認以下步驟性能。在以上的溫度和濕度迴圈測試後,使用測試件在不從表面除去水滴的狀態下根據第2節運作電壓規格進行測試,並記錄設備性能,同時確認設備外觀。在把測試件放在205和6520%RH條件下1.50.5小時後,根據第2節運作電壓規格進行測試,記錄設備性能,同時確認設備外觀。然後,在把測試件放在205和6520%RH條件下222小時後,根據第2節運作電壓規格進行測試,並記錄設備性能,同時確認設備外觀。5-3測量條件表2:溫度和濕度迴圈測試條件潮濕條件低溫條件()通電條件(V)

17、測試持續時間(輪)放置時間(h)濕度(%RH)溫度()(a)(b)90540和65-3014.00.551.50.5222備註:1.在溫度上升和下降過程中,容許濕度範圍爲10%。2.具體測試過程把測試件放入槽內(連接輸入和輸出部件)把測試件放在202和6520%RH條件下2.50.5小時測初始性能進行5輪測試檢查設備性能(140.5V)(不要除去表面水滴)把測試件放在205和6520%RH下1.50.5小時檢查設備性能(140.5V)把測試件放在205和6520%RH下222小時檢查設備性能(140.5V)圖2:溫度和濕度迴圈測試方式溫度1輪(24h)溫度運作放置65905%RH40首次測量首

18、次測量20-30 1h 2h 4h 2h 10h 2h 2h 1h6、耐振動6-1耐振動規格差不多條件6-1-1.規格根據類型和設備裝在一起的車輛的部位,在振動條件下進行以下測試。要進行的測試共振點檢測測試振動強度測試共振點振動測試劇烈振動測試類型LL型:LL類(適用於G50,Y32,J30型)LM型:L和M類(適用於C33,R32,U12和P10型)S型:S和SS類(適用於K10,B13和N14型)D型:其他(單獨確定)0設備安裝部位引擎室(不包括引擎主體和除了本身外的其他部位)乘客車廂行李艙後行李架空間其他部位(引擎主體,未裝彈簧部位等)6-1-2.測試準備根據適用部件標準規定的方法,按照

19、實際裝配相似的方式,把測試件直接裝在振動桌上或用夾具。假如有使用,夾具應具有較大的機械強度,在用夾具固定測試件時,不會出現鬆動或共振。對於有鉛線或電線的部件,應把鉛線和電線裝在與實際使用相同的位置上(車輛中的夾住位置)。在振動桌或固定夾上測振動加速度。測試時,在測試件上接入與實際情況相同的載荷,並通上電。6-1-3.測試設備在耐振動測試中使用電動振動器或機械振動器。電動振動器經常出現磁泄漏,因此在測試容易受磁性影響的設備和部件(速度計和磁感應器,包括行程開關)時,一定要檢查漏磁和磁影響。對於此耐振動測試所用的振動器,在連接規定載荷(夾具與設備)的條件下,在測試件固定位置上振動波形中的相對諧波含

20、量最大爲25%。劇烈振動頻率應爲持續的和對數性的。6-1-4.測試順序在共振點檢測測試後,再進行振動強度測試,共振點振動測試和劇烈振動測試。在測試前後測量性能,檢查性能變化和劣化及測試件損壞情況。6-2共振點檢定測試6-2-1.規格通過評定振動時設備功能、設備特有的共振頻率,研究共振點處的振動強度。6-2-2.測試方法 根據圖3,以恒定速率(對數性地)持續升高、降低振動頻率,找出測試件特有的共振頻率,如在支架上,通過觀察測試件的電動運作(不當運作等)或振幅(或加速度)。表3:共振點檢定測試條件振動頻率(HZ)振動迴圈(分鐘)振動加速度(m/S2)最大振幅(mm)1020020(最小)9.898

21、.1(110G)20振動迴圈爲在振動頻率上下限之間往復運動一次所需時間,表3所示的值爲最小時間。應在三個方向上進行振動,即垂直、縱向和橫向。振動頻率和加速度應如下變化。在10和200HZ之間的頻率上振動以取得恒定加速度9.8m/s21G,並檢查是否有共振點。然後以9.8m/s21G的速率將加速度升高至98.1m/s210G以檢查共振頻率。(見圖3)在以上的運作過程中,通過改變振動頻率的變化速度和共振點附近的振動加速度徹底檢查共振頻率。 具體描述的範圍 98.1m/s210G加速率88.3m/s29G(m/s29G)39.2m/s24G29.4m/s23G19.6m/s22G9.8m/s21G

22、10 50 200圖3:共振點檢定測試的振動的方法如何檢定共振點在用拾波器方法根據振幅或加速度變化檢測共振點時,使用最大重量爲測試件重量1/20的輕的拾波器。當共振頻率爲50HZ和100HZ時,再用2個或3個測試件測量頻率,並使用測量所得的最低頻率作爲共振頻率,當測試件的不當運作出現在50HZ時,記錄狀態細節。6-3振動強度測試6-3-1.規格測試電子設備的振動強度根據型號及車輛與設備固定的部位如下規定振動加速度,根據10HZ和50HZ之間是否存在共振點(如支架),選擇以下的測試方法(1)或(2)。6-3-2.測試方法當共振點不在10HZ-50HZ之間時在測試件上連接輸入部件和載荷部件,在表中

23、規定條件下進行測試。表4:振動點不處於50HZ MAX時的振動強度測試條件型號振動加速度m/s210G振動頻率HZ測試持續時間 h*3電壓V引擎室*1乘客車廂行李艙後支支架其他*2垂直橫向縱向LL型29.4(3)19.6(2)19.6(2)29.4(3)68.6(7)3342214.00.5LM型39.2(4)29.4(3)29.4(3)29.4(3)68.6(7)3342214.00.5S型39.2(4)29.4(3)29.4(3)39.2(4)68.6(7)3342214.00.5D型單 獨 確 定當共振點在10HZ50HZ之間時。在測試件上連接上輸入部件和載荷部件,以共振點檢定測試檢測的

24、頻率在表5條件下進行測試。假如有兩個或更多的共振點,以所有的共振頻率值進行規定時間的振動。表5:當振動點在50HZ MAX時的振動強度測試條件型號振動加速度m/s210G測試持續時間 h*3電壓V引擎室*1乘客車廂行李艙後行李架其他*2垂直橫向縱向LL型29.4(3)19.6(2)19.6(2)29.4(3)68.6(7)42214.00.5LM型39.2(4)29.4(3)29.4(3)29.4(3)68.6(7)42214.00.5S型39.2(4)29.4(3)29.4(3)39.2(4)68.6(7)42214.00.5D型單 獨 使 用注釋:引擎本體和除了車體外的其他部位不包括在此測

25、試中。當有規定具體部位(如引擎本體)的振動測試規格時,應依照這些規格。在未規定設備固定方向時,所有3個方向上的振動持續時間均爲4小時,表4和5規定振動時間保證的距離爲100000km,根據單個設備規定的保證距離確定振動時間。範例:在保證距離爲200000km的情況下,單位振動時間28h/4h/4h。但當共振頻率fo低於33HZ時,通過升高表5的測試持續時間33/fo倍計算振動時間。範例:在fo=22HZ情況下:單位振動時間1.56h/3h/3h。6-4共振點振動測試6-4-1.規格評定電子設備共振點振動強度,依照型號和車輛與設備固定的部位如下規定振動加速度。在此共振點振動測試中,使用經過振動強

26、度測試的測試件。6-4-2.測試方法在測試件上連接輸入部件與載荷部件,以共振點檢定測試檢測的共振頻率在表6和7規定條件下進行測試,當共振頻率大於50HZ且不超過100HZ(50HZ共振頻率fo100HZ 時,應用表6中的條件;當共振頻率大於100HZ且不超過200HZ(100共振頻率fo 200HZ時,應用表7中的條件。假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振點,應以所有的共振頻率值進行規定時間的振動表6:假如共振點在50HZ至100HZ之間的範圍內時的共振點振動測試條件型號振動加速度m/s210G測試持續時間 h*3電壓V引擎室*1乘客車廂行李艙後行李架其他*2垂直橫向縱向LL型9.8(1)9.8(1)9

27、.8(1)9.8(1)68.6(7)10.50.514.00.5LM型19.6(2)9.8(1)9.8(1)9.8(1)68.6(7)10.50.514.00.5S型19.6(2)9.8(1)9.8(1)19.6(2)68.6(7)10.50.514.00.5D型單 獨 使 用表7:假如共振點在100HZ至200HZ範圍內時的共振點振動測試條件型號振動加速度m/s210G測試持續時間 h*3電壓V引擎室*1乘客車廂行李艙後行李架其他*2垂直橫向縱向LL型4.9(0.5)4.9(0.5)4.9(0.5)4.9(0.5)68.6(7)10.50.514.00.5LM型9.8(1)4.9(0.5)4

28、.9(0.5)9.8(1)68.6(7)10.50.514.00.5S型9.8(1)9.8(1)9.8(1)9.8(1)68.6(7)10.50.514.00.5D型單 獨 使 用注釋:引擎本體和除了車體以外的其他部位不包括在此測試中。當有規定具體部位(如引擎本體)的振動測試部位時,應依照這些規格。在未規定設備固定方向時,所有三個方向上的測試持續時間爲1小時。表6和7中規定振動時間所保證的距離爲100000km,根據單個設備規定的保證距離確定振動時間。範例:假如保證距離爲200000km:單位振動時間22h/1h/1h。6-5劇烈振動測試6-5-1.規格通過在較寬的頻率範圍內進行振動,瞭解元件

29、的劣化或潛在故障情況。6-5-2.測試方法在測試件上連接輸入部件和載荷部件,在表8規定條件下進行測試,在此測試中,使用沒有支架的測試件(單個部件)振動迴圈爲在最小振動頻率和最大振動頻率之間往復一次所需時間,振動頻率爲連續和指數性的。表8:劇烈振動測試條件型號振動加速度m/s210G振動頻率HZ振動迴圈分鐘測試持續時間 h*3電壓V引擎室*1乘客車廂行李艙後行李架其他*2垂直橫向縱向LL型29.4(3)19.6(2)19.6(2)29.4(3)68.6(7)102001542214.00.5LM型39.2(4)29.4(3)29.4(3)29.4(3)68.6(7)101001542214.00.5S型39.2(4)29.4(3)29.4(3)39.2(4)68.6(7)102001542214.00.5注釋:引擎體和除了車體以外的其他部位不包括在此測試中。當有規定具體部位(如引擎本體)的振動測試規格時,應依照這些規格。在未規定設備固定方向時,所有3個方向上的測試持續時間爲4小時。表8規定振動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