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二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演示第四單元-《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及反思交學校_第1頁
小學語文人教二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演示第四單元-《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及反思交學校_第2頁
小學語文人教二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演示第四單元-《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及反思交學校_第3頁
小學語文人教二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演示第四單元-《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及反思交學校_第4頁
小學語文人教二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演示第四單元-《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及反思交學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詩畫結合 感悟古詩之美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及反思金堂縣實驗小學 羅方方教材分析 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后兩行寓理于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對古詩登鸛雀樓比較熟悉,有很多學生已經能讀、能背了,但發現學生不明白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這堂古詩教學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如果只是單純地教生字,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也不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讀古詩,想畫面,讓學生說

2、說自己想到的畫面,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讀出畫面感。3、理解古詩告訴我們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教學重難點1、說說自己從古詩中想到的畫面。2、讀出畫面感,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3、理解古詩告訴我們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教學準備黃河奔流視頻、誦讀視頻、課件、貼畫。教學過程:情境導入 同學們, 寫景的詩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這幅畫藏在詩句里,也藏在我們每個人的想象中。你能根據圖畫,猜出這是哪一首古詩嗎?這些詩分別是宋楊萬里的小池,唐柳宗元的江雪,宋王安石的梅花。師:這是今天要學習的一首古詩,讀 登鸛雀樓。題目告訴我們詩人登上了鸛雀樓,鸛雀是一種鳥,樣子像仙鶴,因為它常常停留

3、在樓上所以叫鸛雀樓。鸛雀樓是我國四大名樓之一,也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樓。 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浩浩蕩蕩的黃河,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1、題目應該怎樣停頓?生:在動詞“登”后停頓,你教讀一下:登鸛雀樓 2、課題中有一個我們要書寫的生字,“樓”字。(1)師:我們一起來書空它的筆順。這是什么結構的字?生:左右結構木字旁 (2)師:我們回顧一下,左右結構應該怎么觀察?生:一看寬窄,二比高矮,三看穿插。師:“樓”結構布局是怎樣的?生:左窄右寬,左右等高。還有穿插筆畫。(3)師:想把這個字寫漂亮,你覺得還要注意什么?生:點 壓豎中線,橫 寫得最長 (老師針對性評價)(4)老師在田字格里

4、面范寫。老師邊寫邊強調重要筆畫。學生描1個寫1個。(5)展評。師:他這個字的布局怎么樣?生:他做到了左窄右寬。左右等高,橫穿插在了點的下面,布局很漂亮。“我”的建議是 學生對照訂正,再寫1個。3、師:樓可以組哪些詞?生:樓房 樓層 高樓大廈(設計意圖:用看圖畫猜古詩的方式導入,不但能復習學過的古詩,感受古詩的畫面美,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今天學習的古詩又是一幅什么畫面呢?對鸛雀樓進行簡單的介紹有助于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了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為學習詩歌做準備。)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1、 請同學們自讀古詩,讀準字音,把難讀的生字多讀兩遍。2、師:古詩中隱藏的生字寶寶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小朋友們

5、見面了!哪位小老師來教讀一下?生組詞教讀:樓樓 樓房樓房 依依 依照還可以組:依靠、依賴、依據、依然、依山傍水、依依不舍。 盡:盡頭、盡力、盡職盡責3、你覺得哪個字容易讀錯,需要提醒一下的?生:盡:前鼻音 黃、層、窮 更 后鼻音4、去掉拼音還會讀嗎?火車火車開到哪?學生開火車認讀。5、師:除了用組詞方法記字,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生字?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依6、我們把生字請進詩歌,誰再來讀一讀?生讀,生評。讀詩歌不但要讀流利,還要讀出節奏。 師生配合讀。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自主識字。采用學生自由讀、優秀學生范讀、師生配合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

6、出節奏。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三、理解詩意,品讀古詩1、過渡:孩子們會認生字,會讀古詩了,現在來看看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在這兩行詩中, 詩人寫了哪些景物?請用“”畫出來。 生:白日、山、黃河、海(相機板書)師:看到這幅圖,你知道白日是什么意思?生:“白日”:傍晚落山時的太陽;也叫夕陽。 2、師:詩人看到了怎樣的夕陽?生:他看到了(美麗的、火紅的、昏黃的、血紅的)夕陽。師評:你說的它的顏色(形狀、特點)。3、師導:詩人登上鸛雀樓還看到了怎樣的景象?(提示:你看到了什么樣的什么。)(1)預設生答:他看到了美麗的晚霞;他看到了高高的山;山一座連著一座,很多,我們可以說是連綿不斷(起伏)

7、的(很多山)群山;師:夕陽有什么變化?生:他看到了夕陽慢慢地往下落;(2)師:真美??!這就是作者筆下的“白日依山盡”。(看圖)我們把它畫下來,這是連綿起伏的遠山,夕陽貼在哪?(3)生:挨著山,靠著山。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圖(4)你是借助插圖理解的,真是好方法。依 就是靠的意思。依山就是靠著山。4、紅霞滿天,夕陽西下,誰來把這么美麗的景色讀出來?指導朗讀:白日美嗎?美美的讀一下白日。師評:好美的白日;你強調了動詞“依”;我聽出來了,夕陽是慢慢落下去的,誰可以讀的再慢一點?好優美的畫面;你被美景吸引住了!5、從這行詩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生:我看到了6.過渡:詩人不但看到了夕陽、遠山,

8、還看到了黃河,現在,讓我們共同來領略一下黃河的風采!學生觀看黃河視頻。7、這就是詩人所看到的景色,他激動地寫下:“黃河入海流”。你想用什么詞或者短語來形容你剛剛看到的黃河?預設:水流湍急、波濤洶涌的、洶涌澎湃的、奔流不息的黃河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描寫黃河的成語,我們來讀一讀。8、好有氣勢。誰來讀一讀?(配樂)師評:水流聲音真大,水流得真急啊!你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黃河邊;我聽出了黃河的氣吞山河王之渙在另一首涼州詞中寫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還有許多詩人也贊美過氣勢磅礴的黃河,我們來讀下。10、“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老師讀這兩句,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

9、佛看到了再讀詩句。 師小結:讀古詩,想畫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句。(設計意圖: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所以我出示了圖片,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配上背景音樂,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通過圖文對照、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鼓勵學生采用不同形式說詩歌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四、歸納總結1、師: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再往上走,你還會看到哪些景物?生:船只、飛鳥2、是呀,要想看到更多更遠的美景,就得再往上攀登。詩中哪些詩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這里的“千里”是不是就是指一千

10、里呢? 生:不是,是一個虛數,指的是很遠。師結:古詩中的一千里,它不是數學中的一千里,它是虛數,指更遠,一層指更高。(板書千里、一層)古詩中經常遇到這樣的詞語,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師結:它們都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是虛數。4、誰來朗讀這兩句?重讀“千里”。師評:你看的真遠;你登得真高。5、師:古詩中哪兩排是詩人所看到?哪兩排詩人所想到的?生:前兩句是詩看到的,后兩句是詩人所想到的。(板書:所見、所想)6、師:詩人由看到的景,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站得高,看得遠(板書:景、理)(設計意圖: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道理。)五、趣味朗讀,熟讀成誦

11、。1、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古詩。 全班齊讀古詩。2、師:古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呢!讓我們跟隨著優美的旋律來唱一唱這首詩。 生: 跟著視頻一邊唱,一邊做自己喜歡的動作。3、老師總結:讀古詩不僅要讀流利、讀出節奏,還要讀出古詩的畫面,讀出感受。因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設計意圖:讀古詩,唱古詩,邊唱邊做動作,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古詩是一件多么有趣又快樂的事。)登鸛雀樓教學反思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詩人通過描寫登鸛雀樓觀看太陽西沉、大河歸海的景色,告訴人們要看得遠,就應站得高的道理,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

12、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真正理解字義和詩句內容,深刻感知詩的意境及蘊含的道理,我在教學前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情況調查。通過調查,我了解到學生對古詩登鸛雀樓比較熟悉,有很多學生已經能讀、能背了,但發現學生不明白詩意及蘊含的道理。所以教學全文,我借助文中的插圖、視頻、音樂,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這些能夠幫助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古詩的意境深遠,如果只是單純的逐句理解詩意,會讓學生學得枯燥乏味。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要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讓他們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去體驗詩中的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的美。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了第一學段對古詩的教學要求:能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13、感受語言的優美。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同學們沒有見過黃河,我準備了黃河奔流的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看了視頻后非常震撼,用貼畫與靜態的文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如學習“白日依山盡”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中的景色。接著再通過請學生上講臺貼畫的方法畫出此時太陽與群山的位置,讓學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陽慢慢落山的美麗景色,更進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盡”。學習“黃河入海流”時,利用視頻向學生展示生活中較難欣賞到的黃河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圖、文、聲立體輸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然后讓他們用一些詞來形容黃河。通過觀察插圖,交流相關資料,展開想象,學生腦海中不知不覺就有了詞語,如有的學生會用“滔滔、滾滾、壯觀、有氣勢、波濤洶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