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教案(2課時)_第1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教案(2課時)_第2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教案(2課時)_第3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教案(2課時)_第4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教案(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2古詩三首教案(2課時)古詩三首教學方案第2課時1.會寫“亥、恃、哀、拘”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己亥雜詩。背誦己亥雜詩。3.能結合解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能結合解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能結合解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一、課程導入1.復習導入,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相機評價。(板書:古詩三首)(1)聽寫上節課學寫的4個字。(2)指名背誦示兒題臨安邸。(3)全班默寫示兒。2.引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南宋兩位詩人的愛國情懷,這節課,我們走近清代詩人龔

2、自珍,看看他在詩中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愿。(板書: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1)教師出示古詩,學生齊讀。引導:從解釋中,你可以知道和己亥雜詩這個題目相關的哪些信息?預設:己亥雜詩是龔自珍在己亥年寫的一組詩,共315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一首。點撥:己亥雜詩的題目點明了詩歌的寫作時間。(2)教師補充己亥雜詩的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己亥雜詩內容的豐富。補充資料:這組詩作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這一年48歲,因不滿官場中的腐敗和黑暗,辭官離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大半年時間里,他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目睹了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陸續寫下了這315首詩,取名己

3、亥雜詩。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過渡: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讓如此的感慨?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詩歌,一起探究吧!二、問題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務結合古詩解釋:用自己的話說說己亥雜詩的大意。2.探究方法(1)學生結合解釋自讀古詩。(2)引導學生借助古詩解釋,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說本詩的大意。(3)全班交流整首詩的詩意,教師相機指導。3.探究活動(1)引導:請你結合解釋自讀古詩,四人一組,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學生暢談。(2)此處的“風雷”僅僅是指自然界的風雷嗎?還指什么?點撥:此處的風雷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雷,更指新興的社會力量及尖銳猛烈的變革。引導:

4、請你借助古詩解釋說一說這首詩的大意吧!小組派代表回答。4.成果展示引導:請你借助古詩解釋,用自己的話說說己亥雜詩的大意吧?。?)字詞梳理:生氣:活力,生命力。這里指朝氣蓬勃的局面。恃:依靠。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沉默不語,不敢發表意見。喑,沉默。(2)詩意梳理:中國朝氣蓬勃的局面需要依靠的是風雷激蕩的改革,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讓人心痛。我勸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讓更多的人才降臨世間。(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務結合補充資料:深入理解詩歌內容,說說己亥雜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應該怎樣朗讀詩歌。2.探究方法(1)老師提出相關問題,明確要求。(2)結合補充資料,小組交流。(3)每

5、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3.探究活動(1)教師補充本詩的寫作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中國是怎樣的情形,引導:“風雷”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雷,還指新興的社會力量及尖銳猛烈的變革。結合補充資料,說一說為什么想要變革?補充資料:清代的政治控制。清廷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面對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地廣人眾,維持滿族統治的取向深刻地影響了其權利布局,構成了前代所無的促進政治高壓的因素。屢興文字大獄更是這種高壓的戲劇性表現。在這樣的歷史格局里,清廷集權中樞、垂直控制空前地嚴厲,漢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動受到壓制。(選自彭明、程款主編近代中國的思想歷程(1840-1949)。中國人民大學出

6、版社,1999年,有改動)預設:通過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清政府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所以對漢族和其他民族控制嚴厲,漢族士大夫受到壓制。所以借詩句來表達自己想改革現狀的強烈愿望。(2)引導學生結合解釋想象畫面,理解“萬馬齊喑”的含義。提問:提到“萬馬”,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怎樣的場景?“萬馬齊喑”一詞又讓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情景?預設:“萬馬”是一幅非常壯觀的畫面,氣勢很大,“萬馬齊喑”則讓人感到有些壓抑。那么多的馬在一起卻是沉默的,沒有一匹發出聲音。點撥:“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追問:想到當時的中國是這樣的情景,你想用什么

7、詞語來形容你此時的感受?詩人用哪個字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預設:我想用悲傷、憤怒來形容此時的感受。詩人用一個“哀”字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3)引導:“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詩中所描繪的那個時代,有什么拘束嗎?補充資料:清朝大體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舉一脈相承,達五百多年。明、清兩代都實行“科舉必由學?!敝?,參加鄉試的士人,必須是官辦學校的生員;地方學校的優秀生員,可以報送到京師國子監讀書,而國子監生則可直接選授官職。明清國子監和各級官學的教科書是傳統的四書五經,朱元璋還增加了自己的著作御制大誥,宣揚絕對君權,要求臣民服從的封建主義。(選自金錚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有改

8、動)預設:當時的清政府用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禁錮人們的思想,許多有志之士壯志難酬。(4)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朗讀時為了表現這種情感,哪些字詞可以讀得稍微重一點?預設: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清政府政治腐敗,扼殺人才,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的強烈不滿,渴望呼喚風雷般的力量來實現社會變革,振興國家?!拔覄裉旃囟稊\”中“勸”“抖擻”可以讀得稍微重一些。“勸”表達了渴望變革的強烈愿望?!岸稊\”的意思是重新振作,因此可以讀得稍重一些。4.成果展示前兩句表明詩人期盼一場急風驚雷,打破在清朝統治下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后兩句寫詩人與老天的對話,奉勸老天爺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

9、降下大批有用之才,挽救垂危的國家。全詩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等恢弘奇特的想象,表達了詩人期待改革大潮,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現,及滌蕩舊勢力的決心和抱負,抒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板書:期待改革大潮。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現。滌蕩舊勢力的決心和抱負。強烈的愛國熱情。)5.情境背誦(1)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小組內練習朗讀,然后在班級中匯報朗讀,全班學生認真傾聽和點評。(2)開展“看畫面,背古詩”活動,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教師播放情境課文(背誦版),學生跟著情境課文,嘗試背誦。設計意圖:借助補充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歷史背景,從而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三、書寫指導1.教師出示本課生字并引導學生觀察本課

10、要寫的“亥、恃、哀、拘”4個字,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寫字,全班交流把字寫好的方法。點撥:(1)寫“亥”字時要注意兩“撇”的長度,第一個“撇”稍微長一些,第二個“撇”稍微短一些。(2)“恃、拘”都是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3)引導學生關注易錯字“哀”的書寫:“哀”容易與“衰”混淆,書寫時要注意辨析。2.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書寫,要求正確、規范,力求美觀。寫完后同桌相互評價。教師相機指導,然后再次練習書寫。四、課堂小結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詩人借詩歌表達了自己對清政府腐敗的統治的不滿,以及對變革的強烈渴望,他期待能涌現大批的人才,拯救危在旦夕的國家,抒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五、

11、拓展延伸過渡:通過學習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這三首古詩,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們濃烈的愛國情懷。三位詩人中,陸游更是被打上了愛國詩人的標簽。愛國愛到骨子里的陸游,夢中都在為國征戰沙場,他還用一首詩記錄了下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讀讀這首詩吧!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宋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譯文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閱讀交流更多有關愛國的古詩,從而鞏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擴大知識面。六、布置

12、作業背誦己亥雜詩。古詩三首己亥雜詩清龔自珍期待改革大潮。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現。滌蕩舊勢力的決心和抱負。強烈的愛國熱情。古詩三首教學方案第1課時1.認識“乃、熏、亥、恃、擻”5個生字,會寫“祭、乃、熏、杭”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題臨安邸示兒。背誦兩首古詩。默寫示兒。3.能借助題目、解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能借助題目、解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能借助題目、解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一、課程導入1.引導:請你讀讀下列詩句,說一說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

13、句預設:愛國之情。過渡: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用他們充滿深情的筆墨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愛國詩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三首,去感受詩人的深刻情感吧。(板書:古詩三首)設計意圖:抓住本課三首古詩均是體現愛國情感這一特點,選取了經典詩句,讓學生感受情感,引導學生在詩歌中入境,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二、夯實基礎1.情境誦讀播放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的情境課文(誦讀版),學生可先聽讀古詩,初步感知詩文內容。聽讀要求:(1)注意字詞讀音。(2)注意斷句和節奏。2.誦讀正音(1)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課本中標注的及易讀錯的漢字。(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隨后正音、齊讀。自讀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讀準

14、字音。把古詩讀給周圍的同學聽一聽。(3)隨機點名朗讀。朗讀點撥:注意讀準“乃(ni)”“邸(d)”“熏(xn)”“汴(bin)”“亥(hi)”“恃(sh)”“喑(yn)”“擻(su)”。3.集中識字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可以結合詩歌具體語境來理解。點撥:(1)“乃”在古詩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稱代詞,在詩中結合語境可理解為“你們的”。(2)“熏”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想想什么東西會“熏人”,再結合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理解詩人用“熏”字來說明當時不思救國卻紙醉金迷的風氣之濃烈。(3)“亥”可回憶“天干地支”的相關知識,亥是十二地支之一,己亥年是豬年。(4)“恃”可結合解釋理解詞語,再通過

15、“恃強凌弱”等詞語加強識記。(5)“擻”可結合“精神抖擻”一詞,理解為“振奮”的意思。過渡:在正式理解古詩意思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三首古詩的吧!4.知人論世教師請學生介紹這三位詩人中自己最喜歡或最了解的一位。學生介紹完,教師適時點撥、補充一些關鍵信息。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林升(11231189),字云友,號平山居士,南宋詩人。代表作有題臨安邸長相思等。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盦(一作定庵),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

16、良主義的先驅者。著有定盦文集己亥雜詩國語注補等。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疏通課文中的生字詞,讀通讀順古詩,讀出詩味。簡要介紹、交流,幫助學生積累文學常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過渡:示兒和題臨安邸兩首詩的生活在同一時期,這節課我們先學習這兩首詩。(板書:示兒宋陸游 題臨安邸宋林升)三、問題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務結合古詩解釋和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示兒和題臨安邸這兩首詩的題目和詩歌的大意。2.探究方法(1)學生結合解釋自讀古詩。(2)引導學生借助古詩解釋和插圖,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題目和詩歌的大意。(3)全班交流整首詩的詩意,教師相機指導。3.探究活動(1)引導:請你結合

17、解釋自讀古詩,四人一組,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題目和詩歌的大意。學生暢談。(2)引導:請你借助古詩解釋說一說,示兒這首詩的題目和詩歌的大意吧!小組派代表回答。(3)引導:你能說一說題臨安邸這首詩的插圖畫了什么嗎?預設:有連綿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水,湖中小船悠悠,岸上樓閣一座連一座,達官貴人縱情聲樂,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追問:借助古詩解釋和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題目和詩歌的大意。小組派代表回答。4.成果展示(1)示兒字詞梳理:示兒:給兒子看。這首詩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元:同“原”,本來。九州:古代中國曾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全國。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乃翁:你們的父親。詩意梳

18、理:題目大意:給兒子看。詩歌大意:我本來知道,我死后人間的一切都和我無關了。只是悲傷的是,沒能看見國家的統一。當南宋朝廷的軍隊收復中原失地時,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2)題臨安邸字詞梳理:臨安:在今浙江杭州,曾為南宋都城。?。郝玫辍c曛荩涸诮窈幽祥_封,曾為北宋都城。詩意梳理:題目大意:題臨安邸中“題”是書寫的意思,詩題意思是把詩寫在臨安一個旅店的墻壁上。詩歌大意: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樓臺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溫暖馥郁的風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汴州!(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務結合補充資料:深入理解詩歌內容,說說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應該用怎樣的感情朗讀詩歌。2.探究方

19、法(1)老師提出相關問題,明確要求。(2)結合補充資料,小組交流。(3)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3.探究活動(1)引導:根據時代背景的先后順序,我們先來探究題臨安邸這首詩吧。請你通過想象,說一說“山外青山樓外樓”寫出了怎樣的景色?預設: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青山連著青山,高樓連著高樓,景色很美。點撥:“山、樓”兩個字的運用,讓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重重疊疊的青山,仿佛出現在眼前,給人以美好的感受。結合補充資料說一說,面對著無限美景,詩人為何反問“西湖歌舞幾時休”?補充資料:北宋滅亡靖康元年(1126)正月,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南下,攻至開封城下閏十一月下旬,(宋軍)大敗,開封城遂為

20、金軍占領。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俘徽宗、欽宗。三月下旬,金軍押送徽宗一行北上,四月初又押送欽宗一行北上,先后兩次將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滅亡。(選自陳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動)南宋偏安建炎元年(1127)五月,趙構即帝位于應天府,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經歷了“富平之戰”,金雖戰勝但金軍主力留駐西北,南宋得以立足江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訂立紹興和議,岳飛被殺害后,秦檜獨相擅權終生,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賄賂公行。秦檜死后高宗仍實行降金求和國策。(選自陳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動)預設:詩人反問“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希

21、望南宋的權貴們不要再過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了,要振作精神,去收復失地。點撥:北宋滅亡,大好河山被金人踐踏,南宋官員卻不思收復故土,詩人不由得反問道:西湖的歌舞何時才會停止?憤怒之情躍然紙上。“暖風”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風,還指什么?“游人”在這里僅僅是指一般的游客嗎?還是特指某些人?點撥:“暖風”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的淫靡之風,暗示南宋的權貴們天天醉生夢死。“游人”在這里特指南宋的統治者和權貴們。試著結合資料,說一說對“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詩的理解。補充資料:北宋時期的汴京北宋天禧五年(1021)初,開封(汴京)城內已有常住戶近十萬戶,加上城外市區居民戶、駐軍及家屬戶,至少也在五萬戶以上,另

22、有宮廷人口和大量流動人口,估計約有百萬人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宋末年京城商業繁華,許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開始營業,直至半夜方歇,而一些飲食店甚至通宵營業。(選自陳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動)預設:這句詩是指南宋的權貴們忘記了北宋滅亡的事實,在醉生夢死中,把杭州當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引導:看著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權貴們的所作所為,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怎樣的感情?朗讀時應該用怎樣的語氣?點撥:詩人觸景傷情,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以及對統治者只求茍且偷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嘲諷。朗讀的時候,應該讀出一種無奈、沉痛的感覺。(板書: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對

23、統治者只求茍且偷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嘲諷。)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詩歌。(2)示兒引導: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萬事空”是什么意思?預設:人死后,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了,所以“萬事空”就是萬事皆空的意思。引導:詩人臨終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為何而悲?點撥: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以萬事之空來襯托一事的不能忘懷,遺憾、悲憤之情襲擾著死前的詩人。(板書:至死未見九州同的遺憾、悲憤。)結合補充資料說一說:詩人明明知道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要讓兒子把祖國統一的消息告訴他?陸游的生平資料:陸游幼年時正當金人南侵,長期過著逃難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愛國教育,早就

24、樹立了抗戰復國的思想。公元1163年,替張浚(南宋的抗金名將)策劃北伐,不幸北伐失敗,被罷免了官職。公元1170年,到四川去參加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軍隊,在國防最前線活動過一個時期。這次軍隊生活,大大地豐富了他的詩歌的內容。因為他始終堅持抗金復國的主張。招致了當權派的忌恨,最后連地方官也丟了。(選自宋詩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預設:詩人雖然知道人死后,這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了,但還是希望祖國能早日統一。點撥: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把看到祖國統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表達了詩人至死不忘收復失地、渴望統一祖國的熱切心情。(板書:至死不忘收復失地,渴望祖國統一的熱切心情。)補充陸游不同時期所寫的愛國詩句,引導學生誦讀下列詩句,并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補充詩句:53歲寫的關山月:遣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62歲寫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67歲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68歲寫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