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精品優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高一必修三) 【學習目標】 1、欣賞燭之武精彩的論辯藝術。 2、分析燭之武的人物形象。 【學習重難點】學會適當運用論辯技巧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奇跡導入(設計理念:激發閱讀興趣,了解人物身份。) 兩個大國圍困一個弱小的國家,合理的結果是什么?當然是效果城破國滅啦!可是一夜之間,奇跡發生了一個人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不僅挽救了自己的國家,還差點讓兩個強敵反目成仇。 孫子兵法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謀略的正確運用是達到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劉勰的文心雕龍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九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
2、之師。”一個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百萬之師嗎?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復習檢測(設計理念:只有解決字詞的障礙,文字背后的情感、形象才能紛紛站立起來。) 上節課我們已經對一些重點的詞句做了疏通,接下來檢測大家對課文文言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課件展示) 1-3解釋加點詞,4-6翻譯句子。 1、行李之往來古今異義,外交使節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 3、共其乏困缺乏的物資 4、晉軍函陵,秦軍氾南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5、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 6、夫晉,何厭之有晉國,有什么滿足呢? 三、整體感知(設計理念:掌握情節,理清思路。以活動增趣味,也為
3、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1、左傳敘事非常利落,本文四個段落就結束了故事。請大家也學一學這種簡練的風格,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段內容。(課件展示) 圍鄭受命退秦撤圍 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迫晉撤圍 2、易中天品三國,今天我們也來個圖說三國。當時,秦、晉、鄭三國的關系十分復雜,先了解與此文相關的歷史事實,然后我們研究一下三國的位置。 排兵布陣,運籌帷幄,需要一圖在手,高明的軍事家都是如此。(課件展示) 這是晉秦圍鄭形勢圖,不過三國位置不明,你能根據第三段的某些句子迅速判斷三國的確切位置嗎?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晉隔開秦鄭兩國,居于中。 (2)“若(秦)舍鄭以為東道主,(秦)行李之往來,(
4、鄭)共其乏困。”秦在西,鄭在東。 (3)(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晉居中,東邊是鄭國,西邊是秦國。(課件展示) 3、交代秦晉圍鄭的形勢有何作用? (晉師出有名,“以其無理于晉”(晉文公逃亡時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他),“鄭貳于楚”(鄭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同時從這兩句話就能發現秦國與鄭國并無什么矛盾,所以折也是見的是“秦伯”而非晉侯的原因。秦既是友情出演,也為圖霸業,沒有共同利益的聯盟,自然是同床異夢。)為燭之武說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筆。 晉秦聯軍來勢兇猛,兵臨城下,為人物出場鋪墊。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但分駐兩地,暗示鄭國有機可乘,為下文的成功勸說分化伏筆。 4
5、、我們再來看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訴我們哪些內容? (1)一人與萬人,力量懸殊,充滿懸念。 (2)核心人物是燭之武: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y、養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課件展示) (3)如果在“退”前加上一個修飾語,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巧施反間計、三寸之舌、妙語、說。 燭之武(說)退秦師(板書題目,重點“說”) 四、互動探究 1、燭之武是怎樣勸說秦伯退兵的呢?(誦讀第三段,注意語氣。)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開頭一句“夜,縋而出。”為何“夜出”?何為“縋而出”?為何縋而出?(課件展示) “夜出”躲開晉軍耳目。“縋而出”指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往下吊,這三個字讓我們感受到當時鄭國面臨重病圍困,岌岌可危。燭之武在這種形勢下去勸說秦伯,真可謂敢說。(板書:敢說) (2)燭之武
7、的這段說辭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 這段說辭,僅125個字,卻包含了五層意思,鄭既知亡。(語氣沉著真摯。)欲揚先抑,以退為進;亡鄭利晉。(語氣平穩、嚴正。)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究竟什么意思?你懂的!秦晉之間,幾代聯姻,非常友好,留下了“秦晉之好”的佳話,這兩個鄰國的友好關系,在燭之武眼里卻成了“鄰之厚,君之薄也。”真是赤裸裸的離間,中傷秦晉之好,但也有先見之明,預見了秦晉之爭。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存鄭利秦。(語氣高亢、誠懇。)替秦著想,以利相誘;(春秋無義戰!所有的戰爭出發點都為“利”。燭之武抓住了秦伯謀利的心理,口吻比較誠
8、懇。)回顧過去,晉不講信用。(語氣慷慨激烈。)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展望未來,晉必將攻秦。勸秦謹慎。(語氣慷慨激烈。) 他的一番說詞(8“君”,6“鄭”),(表面看來)處處為秦著想,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地道出了秦、晉聯盟的虛偽,亡鄭對秦的不利,晉國的貪得無厭和背信棄義,委婉曲折,理由充分,其實呢,句句與鄭無關,句句關鄭興亡。完全是為了保存鄭,秦晉聯盟也有損害,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這體現了燭之武以“利”抓秦伯心理,體現他會說。(板書:會說) 但是如果燭之武這么說的話會不會達成此行的目的?“您來打我們鄭國真是太不聰明了,我們鄭國滅亡了對你有什么好處?不要傻乎乎被人家利
9、用了,做出這么蠢的事。如果你不滅掉鄭國,我們鄭國會給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你就行行好,放過我們鄭國吧。”所以燭之武之所以能夠說退秦師,不僅是因為說清了滅鄭、存鄭對秦國的利弊得失,更因為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簡單品析燭之武的語言藝術: 鄭亡(言于秦) 亡鄭(害于秦)處處言秦,處處為鄭 舍鄭(利于秦)曉以利害 賜晉(負于秦)明則為秦,暗則圖晉 肆晉(闕于秦) 真可謂:三寸巧舌力挽狂瀾息國難,一番善言情蕩衷腸罷干戈。(板書:巧說) 古人對燭之武說辭的評論 如此辭令,真無一字不妙,無一著不老靠圓密。魏禧左傳經世鈔 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劉勰文心雕龍 (3)如此精彩的論辯內容,大家
10、有什么收獲、心得、體會呢?(同桌之間討論) (1)說話要講究技巧,委婉含蓄 (2)語言要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3)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抓住對方的心理。 (4)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小結】 燭之武出色的“說”理藝術對于古人和今人的處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中國有句古話:“伴君如伴虎。”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勇與大智,更要懂得說理的藝術。1、鄒忌與齊威王(正面)鄒忌將自身受蒙蔽的事情和國家大事用類比和聯想的方式聯系起來,規勸君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從而齊王接受了皺忌的進諫。2、觸龍與趙太后(正面)觸龍抓住趙太后愛子、憐子之心,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誘
11、引,動之以情,申明大義,進而解開太后心結。 (二)對于現代人來說,在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時,我們要充分尊重被勸說者,注重對方感受,委婉勸說,文明交流。平時與人溝通要做到敢說、會說、巧說,這樣才能說好。 2、燭之武開始還鬧點小情緒,后來才接受任務,這是否有損于人物形象,是本文的瑕疵? 恰恰相反。一直不被器重,懷才不遇,鬧點情緒更顯真性情,人物形象更顯真實。臨危受命,更顯示出他不計前嫌,以大局為重,是位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不避艱險,為國家利義無反顧,是知難而上的勇士;在秦伯面前口若懸河,最終勸說成功,他更是巧言善辯的辯士。 五、當堂反饋 1、有一項關于家庭教育的調查表明,許多家長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三句
12、話是:“聽話”、“好好學習”、“沒出息”針對這三句話,請你也寫三句話來勸說這些家長以改變他們的看法。 讓你的孩子在自我探索中享受獨立的樂趣,讓你的孩子在全面發展中提高綜合素養, 讓你的孩子在正面激勵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左傳敘事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構成了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絕少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描寫。通過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現,形象得以完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個人物,理由是什么? 鄭伯禮賢下士,從諫如流,知錯能改。 佚之狐識人才的伯樂。有充分洞察力和預見性(側面寫燭之武) 秦伯以利為重,亦敵亦友,變化難測,政治手腕了得。 晉侯以利為重,以”不仁”
13、為借口,沉著應對,有政治家的風度。 燭之武官微人輕,懷才不遇,臨危受命,不避艱險,深明大義,才智超群。(一個為紓國難挺身而出的忠臣,一個遠見卓識的杰出的外交家,一個曉理動情的天才式演說家,一個善用矛盾化干戈為玉帛的政治家,一個審時度勢的出色的心理分析大師) 志士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勇士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勇士 辯士口若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士 思考:1、燭之武能言善辯,才智過人。這樣的人為何老不見用? 2、鄭伯作為當權者做得如何?從中要汲取怎樣的教訓? 3、佚之狐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他自己為什么不去說秦而舉薦了燭之武呢?他對 燭之武是很了解的,為什么到現在才舉薦呢?他這是一種什么心理? 【板
14、書】 敢說會說 燭之武(說)退秦師 巧說說好 圍鄭受命退秦撤圍 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迫晉撤圍 補充: 1、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左傳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傳描寫人物生動細致,人物語言富有文學色彩,敘寫戰爭時以記敘戰前準備、戰后論戰為主,略寫戰爭經過,記錄了不少外交辭令、議論、諫說,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 2、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
15、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y、養馬 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 3、背景材料 (1)秦立晉君:公元前651年,晉獻工卒,晉國陷入內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晉獻工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獻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納了大臣呂省,卻芮的意見,厚禮賄賂秦國,答應割讓晉河以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即晉惠公。這就是課文中所言“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君”即秦穆公,“晉君”即晉惠公,“賜”則指“秦立晉君”之事。 (2)惠公背約: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這就是文中“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指秦穆公,“許君焦、瑕”則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應予秦河東之地一事。秦晉兩國之間的關系從此出現裂痕。 (3)重耳過鄭: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后,離開齊國。經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這就是課文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抹灰工安全教育
- 網紅甜品店品牌全國連鎖加盟授權與原料專供協議
- 跨國新能源設備專利授權與全球市場拓展合同
- 導管護理安全護理
- 藝術品防紫外線涂料租賃及全球藝術品展覽安全保衛服務協議
- 少數民族婚姻忠誠協議結合習慣法實施與法律適用指導
- 網紅漢堡連鎖品牌區域代理合同范本
- 嬰幼兒成長陪伴與育嬰師培訓協議
- 護理專科醫囑執行與管理規范
- 專科疾病護理規范要點
- 醫院卒中中心管理工作會議制度
- 施耐德ATS互投柜說明書WTSA、B控制器說明書
- 《列車調度指揮》教學課件合集
- 《中國夢我的夢》課件
- 神奇均線135戰法新修定全解
- 重力式碼頭施工工藝教學課件
- 醫院股份轉讓協議
- 自愈心理學(山東聯盟)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濟南大學
- 零缺陷培訓心得4篇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四章明確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第三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甘肅蘭州大學管理學院聘用制B崗人員招考聘用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