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清明,文明祭祀_第1頁
低碳清明,文明祭祀_第2頁
低碳清明,文明祭祀_第3頁
低碳清明,文明祭祀_第4頁
低碳清明,文明祭祀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低碳清明,文明祭祀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人們往往通過到郊外踏青、焚燒香燭紙錢、大擺豪華祭品等方式來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追憶親人在世時的音容笑貌。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關于文明祭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念經布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由于群眾往往以“大家族”為單位進行祭掃,所以常出現人數高峰期持續時間長,祭掃秩序混亂,車輛多造成交通堵塞等現象和煙霧彌漫、垃圾亂堆等

2、環境問題。雖說,一年只有一個清明節,可能會認為不應該給予太多的關注,但是這就是狹窄地,片面地看社會文化與環境問題了。全國有13多億人口,即使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進行祭祖,大約以十五人為一單位,就有六百多萬處進行祭祖,那么想想,每處進行時車輛排放的總廢氣量與焚燒香燭紙錢的數量和制造的污染氣體量的數字可大。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祭奠儀式不必拘泥于一種,更不必囿于陳規陋習,隨著人們文明

3、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鑒。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今天,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的文明祭祀方式很多。可以通過網絡祭祀、居家祭祀、音樂祭祀、社區祭祀等方式來緬懷已故亡靈,摒棄與文明不協調的焚燒“彩電”、“轎車”、“洋樓”等講究排場、愚昧落后的陋習。(一)傳統祭祀方式弊端多據中消協統計,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于祭祀焚燒的紙張就在萬噸以上。而清明節當天,白色浪費”高達10多0億元。近幾年來,在傳統的祭祀方式中,紙扎的高檔汽車、別墅、大彩電、筆記本電腦等幾乎應有盡有,且越來越高檔,一些市民不惜花重金爭相購買,互

4、相攀比“裝點臉面”。這樣的祭祀方式不僅勞民傷財,而且還助長了攀比奢侈之風。同時,時近清明,在十字街頭、人行道上,也會見到燒紙錢的市民。從這里經過,會聞到刺鼻的煙味,看到一堆堆的灰燼。此外,在公共場地焚燒紙錢,影響了空氣質量,還埋下了交通、消防安全隱患。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每年因祭祖引發的火災數以萬計,清明期間已成為森林火災最高發、最集中的時段。市民仍然還是支持傳統祭祀的。他們認為,點鞭炮、燒紙錢本就是民族傳統習俗。每到清明時分,一家人聚在一起,集體表達對先人的哀思,已經成為親人間表達、交流情感的一種固定方式。因此,如果時間允許,還是采用傳統的祭祀方式。對于不少人提倡的低碳祭祀方式,但是要讓市民

5、接受這種低碳的祭祀方式,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畢竟受了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影響,用鮮花代替紙錢,還是有人接受不了。(二)提倡文明祭祀,行動在身邊隨著各地“低碳”生活方式的盛行,今年清明節人們開始呼吁摒棄祭奠的“奢華”攀比之風,推出了鮮花祭掃、網絡祭掃、社區公祭、居家祭掃等健康文明的祭掃方式,文明祭祀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祭奠儀式不必拘泥于一種,更不必囿于

6、陳規陋習,隨著人們文明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鑒。一、鮮花祭祀很高雅今年清明,有很多市民選擇手捧鮮花祭奠故人。用鮮花寄托哀思,既環保又文明。掃墓既是對先人的追思和悼念,也是對生者的啟迪與激勵,它重在情感,而不在形式。二、家庭追思會很溫暖一家人圍坐在已逝親人的骨灰盒旁,開一場小型家庭聚會,以這種形式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就是家庭追思會。現在,它作為一種新的祭祀形式,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大家聚在一起,聊聊最近的工作和生活,聊聊對未來的打算,既溝通了感情,又是對故人最好的懷念。三、網絡祭祀很時尚網絡

7、祭祀是新興的文明祭祀方式,它讓人們不必再扶老攜幼地到墓地憑吊,而是通過互聯網記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懷。在一些殯葬網上可以看到,有不少網民在網上祭奠故人,他們或為已故親人獻上一束鮮花,或“點燃”一炷檀香,或送上一曲優美的音樂清明期間,各網站每天都有很多用戶開展祭祀活動,這種方式不僅快捷、環保,而且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可以全天候、全球化地緬懷和祭掃,省時、省力又省費用。四、時空傳情很浪漫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還推出了“時空信箱”祭祀方式,免費為人們提供“時空紀念卡片”。市民只要把感恩、懷念或心愿寫在卡片上,投入“時空信箱”,就有工作人員統一收集、統一處理。除此之外,還面向廣大祭祀群眾開展了祈福條、思念卡放

8、飛、懷念心語簽字留言等活動,寄托人們最美好的祝福與心愿。心語祭祀,與逝者心靈對話。采用書寫追思卡、感謝信、呈告函等,朗誦抒發,也可以將卡片、信函放到墓碑、遺像前,與逝者進行心靈對話,表達哀思。越來越多的人們呼吁,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老人在世時多孝敬,從儉辦喪事、搞祭祀,弘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鼓勵新的祭奠方式,提倡網上祭奠,為親人點一支紅燭,獻一束鮮花,放一首歌曲;不起墳冢,不立碑碣,不留標志,提倡骨灰撒散,種植紀念樹;不焚燒祭品。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網民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祭奠者生活在農村,沒有上網的便利條件,很難感受到這一積極文明的號召。如何將工作做到基層,將工作做實做細,

9、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感召,讓每一個細節都顯示出文明,尚需要進一步探索。當然,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清明祭祀時的一些陳規陋習根深蒂固,要得到徹底的改革,也需要一定的過程,是很難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抓住清明節這一時機,廣泛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移風易俗,向封建的不文明行為告別。空喊“講文明”是不夠的,必須有切實的措施和行動,創設文明的環境,提供相關的保障,不斷探索文明的祭祀形式,營造推進殯葬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要促進清明祭祀活動盡快走上文明軌道,至少各級領導干部在清明祭祖時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來移風易俗,摒棄奢侈之風,制止不文明行為。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紅白事理事會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