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_第1頁
古詩教學設計_第2頁
古詩教學設計_第3頁
古詩教學設計_第4頁
古詩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95 頁 共 NUMPAGES95 頁古詩教學設計古詩教學設計1 教材依據 古詩詞三首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它是根據本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的。設計思想漁歌子一詞描寫的是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設計中,筆者遵循“以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借助古詩詞這一教學素材,運用“自讀、想象、討論、敘述”等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突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教師則通過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趣,帶領

2、學生進入古詩美妙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二)過程與方法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2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3使學生感悟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教學重點了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教學準備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作情況。2多媒體課件。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詩情1同學們,你

3、們喜歡春天嗎?在春天這個萬物復蘇、鶯歌燕舞的季節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2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學的想象力最豐富,能根據老師給出的詞語想象出美麗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這幅美景說出來,老師就把它畫下來,好嗎?依次板書三組詞語: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漁翁、斜風、細雨。學生先分別想象、描述三幅畫面,教師作簡筆畫,再請學生看圖把三組詞語連起來想象一幅美麗的圖畫并描述出來。設計意圖:學生借助這些詞匯想象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并通過教師的簡筆畫再現出來,既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濃厚

4、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后面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埋下伏筆。二、理解課題1有一位叫做張志和的唐代詩人也看見了這么一幅美麗的情景,于是寫下了一首詞漁歌子。(板書課題和詩人)1)我們在這個學期的第一課曾學過一首詞憶江南,誰來說說什么是詞,它有什么特點?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詞的特點。2了解作者。1)同學們課前查閱了資料,誰來說說你所了解的張志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詩人張志和的資料。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詩人生平及創作特點。設計意圖:通過檢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為理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鋪墊。三、反復吟誦,感悟

5、意境1幻燈片出示漁歌子,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試讀,正音。2)教師范讀,學生試根據教師范讀劃分重音、節奏,教師小結并用幻燈出示。3)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詞意。2自主品悟1)在熟讀古詩后我們還應該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詩詞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學生交流理解古詩詞的方法。2)學生自讀古詩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意,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3)小組內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你覺得哪句寫得好,好在哪兒?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同組的同學聽。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4)全班匯

6、報交流。小組派代表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重點理解:詩人為什么會“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板書:悠閑自在)學生自愿感情朗讀自己覺得寫得美的詩句,并說說這句詩寫得好在哪兒?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議,老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出漁翁悠閑自在的感覺。5)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青山,漁舟,白鷺,紅桃,青色箬笠,綠色蓑衣,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詩人又為它染上了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

7、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3反復吟誦,感悟詩情1)播放配樂flash情景動畫,學生感情朗讀。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背誦。3)指名試背,師生接句背誦,男女生比賽感情背誦。4)全班配樂背誦,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設計意圖: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詞中描繪的情景后通過反復吟誦把體會到的詩情表現出來,并結合配樂情景動畫進一步進入詩境,引起共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1動畫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過故人莊、憶江南。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設計意圖:通過欣

8、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的動畫及收集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詩的基礎上,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詩文的意境,并且讓學生運用多種表達的方式和詩文互動,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文。1借想象互動。把學生帶入古詩詞境界,了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

9、情景是該課的一個重點。上課伊始老師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邊組織語言,激發學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既發展了語言,又為后面理解詩意作好鋪墊。在理解詩意后又讓學生在朗讀、背誦中想象,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借畫面互動。漁歌子的作者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這首詞不僅有鮮明的山光水色,還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通過讓學生想象畫面,簡筆畫再現畫面,配樂再現情景,讓詩句和詩意化為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共鳴。拓展活動中又通過展示情景交融的動畫,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的目的。3借音樂互動。

10、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教學音樂成為拉近時空、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的手段。在欣賞詩詞情境動畫時,在朗讀、背誦、想象的時候,均選用了優美的古箏曲以激發學生無邊的遐想。4借吟誦互動。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師在課中通過范讀、自讀、小組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情,悟詩境。古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等10個生字,

11、會寫“于、首、枝、楓、記、劉”等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3、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2、識記生字,練寫生字。教學難點: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知詩人,解詩題1、出示蘇軾畫像或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等物品,讓學生直觀認識蘇軾及其經典詩句。(教師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2、簡介蘇軾: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俱出色。3、解詩題: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

12、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送劉景文,題目就叫贈劉景文。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醒讀準后鼻音。二、釋字詞,明大意1、初讀。自由讀這首古詩,畫出生字。2、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詞語可課前板書,也可做成卡片。)3、再讀。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齊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4、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贈劉景文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5、再指名讀,齊讀,要求讀出停頓,讀出感情。6、質疑。同桌互相讀一讀這首詩,再把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教師點撥荷盡:荷花枯萎。擎雨盞:托

13、住雨珠的葉子。菊殘:菊花凋謝。傲霜:不怕風霜。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還綠的時候。三、品詩句,悟詩情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讀詩句,對照插圖細細品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反饋。(1)荷盡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季節?(2)菊殘交流:秋風中,雖然菊花凋謝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3)橙黃橘綠想象回答: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蘇軾看到的秋天就只有這些景物嗎?發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3、做填空練習: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還是一個_的季節!4、難怪作者感嘆:一

14、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板書:好景、君須記)四、誦詩句,寫生字1、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3、出示要寫的字:首、枝、記、劉,學生認讀。4、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識記,怎樣寫正確,寫美觀。5、教師示范,學生練習。6、小組展示,欣賞評價。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背誦贈劉景文。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二、歸納學法1、還記得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3、本節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三、學習山行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1、

15、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2、解詩題。“山行”是什么意思呢?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3、讀詩句。(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2)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4、明詩意。(1)詞語點撥: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的地方)、坐(因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

16、花”就能看出。(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5、悟詩情。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四、學習生字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2、范寫。3、學生描紅,臨寫。五、拓展活動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板書設計:山行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古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

17、情感。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二、教學重難點: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和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自學能力的培養。三、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設情境:(師舉起空白的第四課)同學們,老師今天這節課沒有準備,想請你們來當我的老師!大家想一想,如果讓你來當我的老師,你教教我怎么學這兩首古詩呢?(二)師生共同設計自學步驟:我們先用

18、第一首詩做實驗。(生討論如何教老師,全班交流)師引導小結(即學生自學方法)并板書:解詩題(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解難解詞。理解詩句(用使用參考書、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歸納中心(體會作者情感)談讀詩感受。有感情朗讀。(三)實施師生共同學習:請同學上講臺當小老師,為全班和老師解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這首詩的題目是

19、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理解難解詞: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收薊北:收復薊北。初聞:剛剛聽到。涕淚:因喜極而淚下。卻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卷起。欲:將要,簡直要。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放歌:放聲歌唱。須:須要。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即:就。理解詩意:用使用參考書、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a串講: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b積累詞語:聽

20、到喜訊為何還“涕淚滿衣裳”?可以用哪個四字詞形容他?(喜極而泣、唏噓不已)c有感情地朗讀。“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看插圖,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想象人物的心情。詞語積累:“喜欲狂”和“涕淚滿衣裳”矛盾嗎?可以用哪個詞解釋?(悲喜交加)c想象:詩人離開家鄉這幾年,過的是怎樣的生活?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師補充: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串講: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心情。“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1、。”:串講:在大晴天里我要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白日”每天都有,為何此詩要強調呢?象征著什么?(詩人的生活重見天日,心情愉悅)讀出詩人的好心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詞語?詩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見詩人語言精練。串講: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讀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總結全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5.師引讀,生齊讀.請一位同學帶大家讀背古詩。(四)師引導生認識這首古

22、詩結構、韻律的特點。第二課時(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2簡介作者: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二)自由讀這首詩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三)學習這首古詩1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

23、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2師生交流“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但”“只”的意思。“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家祭”祭祀祖先。“無”同“勿”,意思是不要。“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

24、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3現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四)總結全詩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五)齊讀這兩首詩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25、。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六)背誦默寫這兩首詩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信息資料】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切入舉偶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

26、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先來學習草。對話平臺一、自學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二、感悟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

27、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三、朗讀、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四、背誦、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8、?、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五、練習、填空:離離_,一歲一_。野火_,春風_。籬落疏疏一徑深,_。_。飛入無處尋_。、按要求分類: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六、書寫、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第

29、二課時對話平臺一、回顧背誦古詩草。二、自學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三、交流、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四、朗讀、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

30、注意的地方嗎?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五、背誦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六、拓展、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七、寫字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

31、撇捺要舒展。宿寶蓋不宜太寬。八、評價、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鑒、欣賞同進步。詞語解釋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枯:枯萎。盡:完、全。宿:投宿。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徑:小路。尋:尋找。相關鏈接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閱讀在線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

32、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游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3.結合注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

33、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致,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再齊讀詩題。4.導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為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二、初讀課文,掃清

34、字詞障礙。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1.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里。(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

35、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3.講詩歌,讀詩歌。(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么?(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男生一起來讀一讀。(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么?(描寫景象: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女生帶著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你們讀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36、感覺非常有趣)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6.誰愿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2)填空式背誦。(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著追蝴蝶和“跑”著追蝴蝶。)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著追還是“跑”著追?(學生討

37、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為“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1.動動手,畫一畫。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板書設計宿新市徐

38、公店贊美春色-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1.以題目導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4.簡介作者。(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1.初讀正音。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2.注意節奏。(1)聽范讀。(出示課文朗讀)(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3)指名試讀,評議。(4)教

39、師示范指導。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注釋)2.交流感想。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么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4.理解詩意。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贊揚之情,并評價。指名說。

40、(加強對詩意的理解)在美麗的田園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托著收獲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板書設計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第三課時 -一、直接導入,明確詩題。1.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

41、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著板書“清平樂(yu)”,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閑適的感覺。)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5.那就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于感情。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4.指名學生朗讀。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

42、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么不同?(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7.討論交流。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1)你們是怎么理解“翁媼”的?(“翁”是什么?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么?(“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聯系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里的雜草。)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43、。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后,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范讀。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么?(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看看詞里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1.品讀鄉村美景。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

44、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其實“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墻,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為什么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檐”情結,“茅檐”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一個“茅檐”,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里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想象畫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著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里有人操著柔媚的當

45、地方言,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2.品讀人物畫面。在這樣美的環境里住著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著讀下片。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為什么?(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為他很可愛。)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那作者為什么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想象“臥”是什么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著歌,還可能仰著,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著小腳,側著身子,用手托著頭)師小結提升:是的,小

46、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愿意仰著就仰著,愿意側著就側著,愿意趴著就趴著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通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著剛剛摘下的蓮蓬。)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1

47、.帶著感情來朗讀。(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2.師生合作引讀。喜歡老人們,這么親密地、甜蜜地說著話,聊著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樣?(溫馨幸福、美好)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干自己喜歡干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師引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

48、頭臥剝蓮蓬。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幅畫,仿佛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2.延伸補充。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發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

49、,在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后憤然離世。)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板書設計清平樂村居恬靜優美平和無憂教學反思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里,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

50、童的天真和稚氣。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51、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詩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的特點,與本組教材主題非常吻合

52、。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這首詩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環,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焚燒也不能把它燒盡,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極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悅之情也盡在對景物、人物的描寫之中。這首詩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一個孩子奔跑著追逐翩翩起舞的黃蝴蝶,這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怎么也找不到了。學情分

53、析:對于古詩,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所了解,教學本課,就是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因為“感受不同時期、不同人物運用不同語言形式,表達同一種情感熱愛春天”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難,因此,我把本課放在了本單元最后來學,主要就是為了更好地突破這一難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指導學生會認 7 個生字,會寫 9 個字。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引導學生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會認 7 個生字,會寫

54、9 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了解古詩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感受不同時期、不同人物運用不同語言形式,表達同一種情感熱愛春天。教法學法:教法:情境教學法、媒體輔助法、誦讀法、想象法等。學法:誦讀法、勾畫圈點法、自讀自悟法等。教學準備:1.學生預習課文。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勵導入。1.人們對春天有著特殊的感情,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2.不同時期、不同人物運用了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同一種情感熱愛春天。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古人所作的兩首贊春古詩。4.板書課題:古詩兩首。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1.借助拼音自己讀課

55、文。2.指名讀.(1)注意兩個“一”的讀法,前一個“一”讀y,后一個“一”讀y。(2)注意糾正錯音。(3)注意讀出節奏。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1.出示課件,整體感知詩的意境。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歲:年。盡:完。生:生長。榮:茂盛。4.質疑問難,深入理解詩句。提問: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預設:為什么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呢,議答: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所以來年春天,草還會重新長出來,從而體會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56、?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2.班內交流。未: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宿:寶蓋不宜太寬。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溝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溝的拐彎處要圓潤3.指導書寫。古詩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 教學靜夜思,學會生字,理解“疑、舉、思”等字的意思。2、 背誦并默寫梅花一詩。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教學難點:在古詩的學習中體會靜夜思

57、一詩中體現出來的意境。教學過程一、簡短談話,引入課題。1、 齊讀課題。2、 釋題。3、介紹詩人生平。二、自由讀靜夜思1、 學生字。2、 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特點。3、 讀通詩句。三、指導朗讀。1、 學生試讀,評議。2、 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3、 跟錄音讀課文。4、 試讀、評議。四、講解詩句。1、 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2、 學生試解。3、 教師補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舉:抬。抬頭望見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頭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4、 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1、 詩人李白

58、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么感覺像撒在地上的霜?2、 靜夜是深夜,為什么深夜詩人還沒睡?3、 詩人這樣想念、熱愛自己的家鄉,我們該怎么讀出思鄉之情呢?4、 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讀。5、 背誦全詩歌。六、總結。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詞義。2、有感情地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的意思。教學過程一、啟發談話二、聽課文錄音三、理解詩義1、學習12兩句。2、正確朗讀兩句。說說帶點字的意思:數 凌3、說說兩句的詩意“墻角邊有幾枝梅花,因為正毛著嚴寒獨自開放”4、學習34句。5、正確讀。6、 理解帶點字“遙 為 暗”。7、 試說兩句的詩的意思“遠遠就

59、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清香飄來。”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五、指導背誦。古詩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課前準備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第 一 課 時(學習望廬山瀑布)情境導入 ,理解詩題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 ,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3.齊讀詩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1.自由吟

60、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圖文對照,熟讀成誦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鞏固生字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