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4中醫經典讀書筆錄【篇一:中醫四大經典學習心得】中醫四大經典學習心得學習中醫四大經典是每一其中醫人提升自己臨床能力的有效路子,認真研讀祖先的醫術關于現代醫學的發展有深遠的促進作用,在本次學經典活動中,我認真的復習了中醫四部經典著作,在運用臨床方面有了新的領悟與提升。第一我學習了四大經典的內容概括以下:中醫四大經典指的是中醫發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擁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部經典巨著,對古代致使現代中醫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與研究價值。關于四大經典的詳盡組成存在爭議,目前國內的中醫高等教育教材將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作為四大名著。還有學者認為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四大名
2、著。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的內經,是講內在人體規律的,有的人認為是講內科的,黃帝內經是一部講“內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內求,所以叫“內經”。內經能夠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系統的形成,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確立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表達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患病,怎樣使我
3、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內經中特別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張開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中華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能沒。試想,大體700年前,歐洲鼠疫暴發,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失去了難得的生命,而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雖也有瘟疫流行,中醫經典讀書筆錄2/14但從未有過象歐洲相同悲慘的記錄,中醫藥及內
4、經的作用由此能夠充分顯現。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治療規律的專著。東漢末年張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年。全書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復之外共有藥方112個。重點闡述人體感覺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怎樣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該書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擁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先啟時的作用,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張仲景運用素問?熱論的理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對外感病的發生、發展、預后、治療等進行了精髓的闡發,將外感疾病擁有規律性的各種表現,概括為太陽、陽明、
5、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病證,每經結合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進行辨證論治,既有“同病異治”,亦有“異病同治”,確立了慎重的治療規范創立了六經辨證系統,確立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原則。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理論聯系實踐、理法方藥齊備的臨床醫學巨著,書中按傷寒傳變規律,以條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簡間賅,辨證慎重,治法靈便多變,制方藥少而精,對后輩臨床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實踐證明,該書辨證論治的原則不但合用于傷寒病的治療,而且是指導其他臨床各科治療的準則;其所運用的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基本治法,被后輩廣泛應用;其所創制的113個基本方劑,如麻黃湯、桂枝湯、承氣湯、白虎湯、小柴胡湯、理中湯
6、、四逆湯、五苓散、瀉心湯、烏梅丸等,成為臨床廣為應用的有效方劑。可見。傷寒論對祖國醫學做出了重要貢獻。東漢張仲景著述的金匱要略是中醫經典古籍之一,全書共25篇,方劑262首,列舉病癥六十余種.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有部分外科婦產科等病證.金匱要略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著,是仲景創立辨證理論的代表作。古今醫家對此書尊敬備至,稱之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范。書名“金匱”,言其重要和難得之意,“要略”,言其簡短簡要之意,表示本書內容精要,價值難得,應當慎重珍藏和應用。金匱要略被古今醫家贊嘆為方書之祖、醫方之經,治療雜病的典范。溫病條辨為吳瑭多年溫病學術研究和臨床總結的力作。
7、全書以三焦辨證為骨干,前后貫穿,釋解溫病全過程辨治,同時參以仲景六經辨證、劉河間溫熱病機、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及吳又可溫疫中醫經典讀書筆錄2/14論等諸說,析理至微,病機甚明,而治之有方。比方書中概括溫病清絡、清營、育陰等治法,實是葉天士散存于醫案中之清熱養陰諸法的總結提升。而分銀翹散作辛涼平劑、桑菊欽作辛涼輕劑、白虎湯為辛涼重劑,賭氣分病變遣方用藥層次清楚、條理井然。葉天士之驗方,在吳瑭手中一經化裁,便成桑菊飲、清宮湯、連梅湯等諸名方。足知吳瑭此書,不是不過為纂集而撰,實是經情企圖,為學術理論升華之作。其次,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掌握理論聯系本質,有目的的學習:在發展中醫學事業中,掌握中醫經典著
8、作是學好中醫的重點,由于經典著作是中醫學的源泉,醫家的闡述發明均離不開經典著作。要精研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難經、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從研究文言文開始,再參閱各家解說,經過對經典著作的熟讀與深入研究,并在實踐中屢次體驗,甚至精研一世,最后達到得其精要,為臨床工作確立了厚實的中醫理論基礎。誠如周鳳梧教授指出:“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使學者有階可升,至出乎規矩之外,而仍不離規矩之中。”,“規矩”就是經典著作中基礎理論,從而明確指出,只有掌握好經典著作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中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走開實踐就失去了活力。中醫理論的發展正是醫家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總結的結果,而中醫理論的
9、掌握亦在于臨床實踐中的總結和提升。著名醫家無不是在臨證中成長,并在臨證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結累經驗,更好地提升了療效。經過臨證來考據理論,并進一步發展和完滿中醫理論,也獲取了患者和社會的支持,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中醫學的發展正是在臨床實踐基礎上實現繼承與創新的過程。隨著時代的不一,疾病譜的更換,中醫臨床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斷的繼承與創新。醫家在臨床中多能交融古今,學貫中西等等。岳美中根據類聚方廣義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疥癬內陷的一身搔癢、發熱、咳喘、腫滿的記錄,運用該方治療腎炎合并皮膚濕疹的患者,并將此方合甘麥大棗湯加生地、紫草等治療過敏紫癜性腎炎,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些都表現了著名醫家在
10、臨床中善于交融古今,不斷創新的特點。中醫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一門有關社會人文的科學,其內容廣博精深,富涵文、史、哲、天文、地理、四時、物候等人文知識,僅本專業現存書目就有19000余卷寶籍,欲成為大醫,必定具備廣中醫經典讀書筆錄2/14博的知識。內經中就要求習醫者“上窮天紀,下及地理”。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更明確指出學醫者當“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所有醫家多半有淵博的學識,而知識的積累絕非朝夕之功,經常傾注了一世的精力。【篇二:中醫經典選讀學習心得(13)】中醫經典學習心得黃帝內經是我國第一部中醫學著作,分為素問和靈樞,共18卷,162篇,是先秦至西漢醫學經驗和理論總結。這學期能開設中醫
11、經典選讀課程,我特別快樂,由于學習中醫離不開經典,經典是學習中醫的理論基礎,而內經是學習中醫的的必讀之作。內經可稱為源泉,各個時代,各個社會中,中醫的內經是產生各種思想的本源,每個人讀經典,讀出不相同學派,不相同心得。“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猖狂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時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此闡述了養生之道,在于調停人體陰
12、陽,依據養生的方法和技術,有合理的飲食起居習慣,勞逸適當,才會形神俱調,盡享自然壽命。我們要與大自然親近,依據自然規律,時時想到天人合一。我們作為現代人,要重視自我養生及養生知識的實行。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中醫經典讀書筆錄2/14人的精氣的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陪同著人的一世。五七時陽明脈衰,此時
13、女性的胃氣其實不衰敗,為到五七時女性的氣血減少,不能夠濡養顏面,故面始焦。現代的美容養顏不能違犯規律。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冷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寒極生熱,是謂真寒假熱;熱極生寒,是謂真熱假寒。冷氣生濁,本在下,卻上逆上焦,阻滯氣機,致氣機不通,故(月真)脹。熱氣生清,本在上,卻下陷下焦,下焦氣機失態,故飧泄。故上焦之病不能忽視下焦,下焦之病莫忘上焦。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親母親,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本為陰陽,陰陽的變化貫穿于疾病的向來。清代醫家黃元御很重視陰陽,它認為所有皆在陰
14、陽中。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冬為陰也,“重陰必陽”,故春必溫病;風為陽也,“重陽必陰”,夏生飧泄;暑為陽也,“重陽必陰”,故秋必痎瘧;濕為陰也,“重陰必陽”,故冬生咳嗽。此為圓運動的伏邪變化。傷寒論傷寒論最重要的是六經辯證理論系統,是臨床上辯證的重要工具。在學習中,認識到了好多,如桂枝湯中的甘草,黃連阿膠湯中的雞子黃等,學習傷寒更重要的是認識六經辯證的本證及傳變、兼證、變證。“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外感疾病多為脈浮,太陽經循行于頭項,故項強,惡寒則為衛氣較弱,不能夠溫暖機體。“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中
15、風,由于汗孔而入肌膚腠理如矢之中靶,名曰中風,人體發熱由于正邪斗爭激烈,惡風則由于風邪入里與正氣相爭,風邪盛于正氣故惡風,屬于陽,屬于陰者,其性和緩;屬于陰,屬于冷者,其性緊急。風者陽邪也,其性溫,故脈緩。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覺;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方一。中醫經典讀書筆錄 /14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方中桂枝實表陽,調榮衛也,榮氣偏郁,運動不圓,中氣必虛。故用炙草以補中氣,生姜大棗助胃氣,補胃液,以調榮衛也。芍藥斂榮氣之疏泄者,降膽經也。桂枝湯中用生姜、大棗、甘草補中調氣,
16、重視中焦脾胃的功能。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恢復是驅邪的重要武器。我選擇了內經、傷寒作了一些說明,寫了一點看法,還有好多,但因時間的關系,到此為止。【篇三:中醫經典選讀學習心得(7)】中醫經典選讀讀后感想由于喜歡中醫,所以高中畢業的時候報考的是中醫學院的中醫專業。但由于當時的成績不好,上的是三年制的中醫專科學校。記得剛進大學的第一堂課,老師就要求我們學習中醫的“四大經典”。當時還疼迷惑,此后才知道“四大經典”是每其中醫人必讀的經典。專升本考試結束后,我有幸進入本科學院連續深造。開學后,學校開了一門以前沒開過的新課,叫中醫經典選讀,到現在我才真正的接觸中醫四大經典。中醫上把黃帝內經、金匱要略
17、、傷寒、“溫病學說”統稱為“四大經典”。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共18倦,162篇,約成書于戰國至秦漢時期,東漢至隋唐仍有校正和補充。內經是集眾多的醫學家理論和臨床經驗編撰而成,是醫學成就的整理和總結。該書全面運用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等哲學思想,深刻談論當時哲學領域中的氣的看法、天人關系、形神關系的重要命題。說明中醫學對生命的認識以及養生的原則和方法;研究人體的結構、生理、病理、病因、病機、疾病的診斷、治療與康復等問題,不僅為中醫學理論系統的成立確立基礎,也是中醫學理論與實踐連續發展的基石。內經成立了天地人三才一體的整體醫學模式,以指導保護健康,養生防病,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機
18、、診斷、防治等;成立了藏象經絡理論,成立以五臟為中心的功能系統;創立了經絡理論及其對機體的網絡調治作用,并以精、氣、血、津液、神的作用維系和調治著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機能,從而確立了藏象經絡理論的基礎;在疾病的防治上提出“治未病”的看法,對臨床實踐擁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醫經典讀書筆錄1/14總之,內經成立了中醫學理論系統的基本框架,是中醫學理論系統形成的基礎與源泉。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傷寒雜病論的兩部分。是張仲景所著,成書于東漢。傷寒論圍繞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絕因病辨證論治為主體內容的辨證論治。傷寒論全書共10卷,22篇,398條,113方。傷寒論以條則形式將理、法、方、藥親近聯系在一起,表現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精神,將中醫學的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親近結合起來,是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母嬰產后活動方案
- 汽修新店活動策劃方案
- 歌唱舞蹈活動方案
- 氣象日作文大賽活動方案
- 民警春節活動方案
- 【高一下】江蘇省徐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抽測語文試卷含答案
- 正月十五團委活動方案
- 水族店促銷活動方案
- 母親節輔導作業活動方案
- 民俗節文藝演出活動方案
- 2025年中遠海運集團招聘筆試備考題庫(帶答案詳解)
- 北京豐臺區“青苗培優”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5-2030中國遙控武器站行業現狀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內蒙古呼倫貝爾能源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孤獨癥相關培訓課件
- 2025至2030中國數據中心液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第5課時(Section B 2a-3c) 2025-2026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2025至2030中國大型連鎖超市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2025版)
- 【MOOC】森林經理學-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除塵室PLC控制系統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