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識梳理:第一節(jié) 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考綱解讀:考綱內容要求名師解讀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1.有關化學反應速率概念的理解及簡單計算的考查2.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的考查3.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研究,運用化學反應速率解決實際問題2.了解催化劑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3.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guī)律 基礎鞏固1.化學反應速率(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是用_來表示,通常用_來表示。(2)計算公式:_(3)C表示_;t表示_。2.對于反應:mA+nB=pC+qD開始時,A的濃度為a molL-1,B的
2、濃度為b molL-1,反應進行至t1 s時,A消耗了x molL-1,則反應速率可計算如下 : mA + nB = pC + qD起始(t0 s)時 a molL-1 b molL-1 0 0反應(t1 s)時 (a-x)molL-1 molL-1 molL-1 molL-1則:v(A)= molL-1s-1v(B)=_v(C)=_v(D)=_從而可計算出:v(A)v(B)v(C)v(D)=_。由此可得出什么規(guī)律?對于同一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其數(shù)值是否相等?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1)內因(主要因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如Na、Mg、Al與水反應的速率由
3、大到小的順序為: 。(2)外因(其他條件不變,改變一個條件) 實驗探究拓展實驗:1 “碘鐘”實驗中,3IS2Oeq oal(2,8)=Ieq oal(,3)2SOeq oal(2,4)的反應速率可以用Ieq oal(,3)與加入淀粉溶液顯藍色的時間t來度量,t越小,反應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學習小組在20 進行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編號c(I)/(molL1)c(S2Oeq oal(2,8)/(molL1)t/st1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目的是_。(2)顯色時間t1_。(3)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符合一般規(guī)律,若在40 以下進行編號對應濃度的實驗,顯色時間t2的范圍為()A44.0 s
4、D數(shù)據(jù)不足,無法判斷(4)通過分析比較表中數(shù)據(jù),得到的結論是_。解析(1)據(jù)題中提供數(shù)據(jù)知,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c(I)、c(S2Oeq oal(2,8)濃度的大小對反應速率(反應時間t)的影響。(2)比較、知:c(S2Oeq oal(2,8)不變,c(I)增大1倍,反應時間為原來的一半,則比較知:c(S2Oeq oal(2,8)不變,c(I)增大到原來的3倍,則時間為原來的1/3,即t188 s/329.3 s。(3)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則t2vA=vCvD。6. 20時將0.1 molL1 Na2S2O3溶液10 mL和0.1 molL1的H2SO4溶液10 mL混合,2分鐘后溶液中明顯出
5、現(xiàn)渾濁,已知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增大到原來的2倍,那么50時,同樣的反應要同樣看到渾濁,需要的時間是( ) A40 s B15 s C48 s D20 s 7.某溫度時,在2 L容器中,X、Y、Z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1)由圖中數(shù)據(jù)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反應開始至2 min,Z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3)判斷:第5分鐘時,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_;第5分鐘時,Z的生成速率比Z的消耗速率 _(填“大”“小”或“相等” )。7.(1)3X+Y2Z;(2)0.05 molL1min1(3)是,相等8.某學生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他在100mL稀
6、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實驗記錄如下(累計值): 時間(min)12345氫氣體積(mL)50120232290310(1)哪一時間段(指01、12、23、34、45 min)反應速率最大 ,哪一段時段的反應速率最小 ;(2)2 3 min時間段,以鹽酸的濃度變化來表示的該反應速率(設溶液體積不變)_;(3)鋅與鹽酸反應較劇烈,為了減緩反應速率而又不減少產(chǎn)生氫氣的量,該同學在鹽酸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下列溶液:A.蒸餾水 溶液, 3溶液,3COONa溶液,2CO3溶液其中可行的是 。解析:(1)每段時間相同時,氣體體積差值大,反應速率快,氣體體積差值小,反應速率慢。(
7、2)2 3 min內,產(chǎn)生V(H2)=112mL,則n(H2,消耗的,c(HCl)=0.1molL1,V(HCl)=c(HCl)/t=0.1molL1min1。(3)c(H+ )變小,而n(H+ )不變,才符合題意。加入NaNO3溶液,相當于加入稀硝酸,反應會產(chǎn)生NO氣體,n(H+ )變小;加入CH3COONa溶液,c(H+ )變小,而n(H+ )不變;加入Na2CO3溶液,反應會產(chǎn)生CO2氣體,n(H+ )變小。答案:(1)23,45(2)0.1molL1min1(3) A、B、D 提高訓練1.在鋁與稀硫酸的反應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濃度減少了0.6 mol/L,若不考慮反應過程中溶液體積的
8、變化,則10s內生成硫酸鋁的平均反應速率是( )A0.02 molL1min1 B. 1.8 molL1min1C1.2 molL1min1 D. 0.18 molL1min1解析:根據(jù)方程式2Al +3H2SO4 = Al2(SO4)3 +3H2可知,10s內硫酸的速率為0.6 mol/L60/10min=3.6molL1min1 ,硫酸鋁的速率為1/3的硫酸速率即答案C。 2. m A + n B p C的反應中,m、n、p為各物質的計量數(shù)。現(xiàn)測得C每分鐘增加a mol/L,B每分鐘減少1.5a mol/L,A每分鐘減少0.5a mol/L,則m:n:p為( ):3:3:3C1:3:2D3
9、:1:2解析:A、B、C的速率比為:a1:3:2,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反應方程式計量數(shù)之比可得答案為C。3改變下列一個條件,通過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來提高反應速率的是 ( ) A.加熱 B.加壓 C.加負催化劑 D.加大反應物濃度3A解析:濃度一定時,升高溫度,分子的能量增加,從而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數(shù)量,反應速率增大。4把下列4種X的溶液分別加入4個盛有10mL 2mol/L鹽酸的燒杯中,均加水稀釋到50mL,此時X和鹽酸緩和地進行反應。其中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A20mL 3mol/L的X溶液 B.20mL 2mol/L的X溶液C10ml 4mol/L的X溶液 D.10mL 2mol/L的
10、X溶液4A 稀釋后溶液中X的濃度(鹽酸濃度相等)分別為:,。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5當其它條件不變時,下列化學反應的反應速率與壓強變化基本無關的是( ) A2NaOHH2SO4=Na2SO42H2O B2SO2(氣)O2(氣) 2SO3(氣)CCaCO3(固) CaO(固)+CO2(氣) DH2(氣)I2(氣) 2HI(氣)5A解析:壓強的大小對有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反應的速率有影響。對于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速率,壓強對其幾乎沒有影響。6.在帶有活塞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 Fe2O33H2=2Fe3H2O,采取下列措施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 A增加Fe2O3的量 B保持容器體積不變,
11、增加H2輸入量C充入N2,保持容器內壓強不變 D充入N2,保持容器內體積不變7反應2SO2O22SO3經(jīng)一段時間后,SO3的濃度增加了0,4 mol/L,在這段時間內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4 mol/(Ls),則這段時間為 ()A0.1 s B2.5 s C5 s D10 s7.C解析:根據(jù)方程式可知SO3濃度增加0.4 mol/L,且v(SO3)2v(O2),因此這段時間teq f(0.4,v(SO3)eq f(0.4 mol/L,20.04 mol/(Ls)5 s.8.等質量的兩份鋅粉a和b,分別加入過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時加入少量CuSO4,下列圖中表示其產(chǎn)生H2總體積(V)與時間
12、(t)的關系正確的是( ) 8.A 解析:加入硫酸銅,鋅會與其反應而消耗鋅,最終生成的氣體減少。但是生成的銅與鋅構成原電池而加快反應速率。9.在一定條件下,NO能跟H2發(fā)生如下反應:2NO+2H2=N2+2H2O。經(jīng)研究,上述反應是按以下三步反應依次進行的總反應(括號中是該條件下反應的相對速率):()2NO+H2=N2O+H2O(慢);()2N2O=2N2+O2(快);()2H2+O2=2H2O(更快)。以上總反應的速率主要取決于三步反應中的( )A. () B. () C. () D. ()和()9.A 解析:總的反應速率取決于分步反應中的最慢的反應。10. 一定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
13、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反應開始到10s,用Z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58 mol/(Ls)B.反應開始到10s,X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少了0.79 mol/LC.反應開始到10s時,Y的轉化率為79.0% 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Y(g) Z(g)11.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學小組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實驗一:他們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濃度的硫酸(0.5 molL1、2molL1、18.4 molL1),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甲同學研究的實驗報告如下表:實驗步驟現(xiàn)象結論分別取等體積2molL1的硫酸于
14、試管中_反應速率MgFe,Cu不反應金屬的性質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1)甲同學表中的實驗步驟為_;(2)甲同學的實驗目的是_;乙同學為了更精確的研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定量實驗。 (3)乙同學在實驗中應該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_;(4)乙同學完成該實驗應選用的實驗藥品是_;實驗二: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與草酸溶液反應時,發(fā)現(xiàn)開始一段時間,反應速率較慢,溶液褪色不明顯;但不久突然褪色,反應速率明顯加快。(5)針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丙同學認為KMnO4與H2C2O4反應放熱,導致溶液溫度升高,反應速
15、率加快。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還可能是_的影響。(6)若用實驗證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草酸溶液外,還需要選擇的試劑最合理的是_(填字母)。A.硫酸鉀 B.硫酸錳 C.二氧化錳 D.水11.(1)分別投入大小、形狀相同的Cu、Fe、Mg(2)研究金屬(或反應物)本身的性質與反應速率的關系(3)測定一定時間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或產(chǎn)生一定體積的氣體所需時間)(4)Mg(或Fe)、0.5molL1硫酸、2molL1硫酸(5)催化劑(或MnSO4或Mn2+)的催化作用(6)B12將等物質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3A(g)B(g)xC(g)2D(g),經(jīng)5 mi
16、n后,測得D的濃度為0.5 mol/L, c(A)c(B)35,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 mol/(Lmin)求:(1)此時A的濃度:c(A)_mol/L.(2)反應開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質的量:n(A)n(B)_mol.(3)B的平均反應速率:v(B)_mol/(Lmin)(4)x的值為_解析:設混合物中A、B的物質的量為 a mol第二節(jié) 化學平衡及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考綱解讀考綱內容要求名師解讀1.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1.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及其標志與判斷的考查2.對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理解及簡單計算的考查3.等效平衡的考查4.有關化學平衡的圖象分析,如速率時間圖象,濃度時間圖象,百分含量時間
17、圖象等的考查 5.利用焓變(H)、熵變S判斷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的考查6.結合化學反應速率,運用化學平衡理論來分析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及科學研究等實際問題的考查. 2.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理解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進行簡單計算 3.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guī)律4.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基礎鞏固1可逆反應 (1)概念 : 條件下,既能向 方向進行,又能向 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 (2)特點 相同條件下,正、逆反應 ; 反應物與生成物同時存在; 任一組分的轉化率均 100%,各物質濃度均不
18、為零。 (3)表示 化學方程式中的“=”用“ ”代替。 2化學平衡狀態(tài) (1)概念: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 ,反應體系中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 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3化學平衡常數(shù):(1)概念 在一定 下,一個可逆反應達到 時,生成物 與反應物 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用符號K表示。 (2)表達式 對于一般的可逆反應:mA(g)nB(g) pC(g)qD(g),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平衡時:K 。 (3)影響因素 K僅是 的函數(shù),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4.化學平衡的移動 (1)定義:外界條件發(fā)生改變時, 被破壞, 建立的過程。 (2)本質:v正v逆。 (1)若v正v逆,平衡向 方向移
19、動; (2)若v正T1 Cb點時,平衡體系中A、B原子數(shù)之比為1:3 D向a點的平衡體系中加入A2,可達到b點的平衡狀態(tài) 考點三 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和溫度等),平衡就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理解該原理需注意:影響平衡的因素只有濃度、壓強、溫度三種;勒夏特列原理適用于一切平衡體系,用于解釋平衡移動的方向和程度。理解此原理的關鍵是平衡移動的結果減弱這種改變,不能抵消,更不可能逆轉。這也是勒夏特列原理的靈魂。【例3】取五等份NO2,分別加入溫度不同、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NO2(g)N2O4(g);H0,反應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定體系中NO2
20、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隨反應溫度(T)變化的關系圖。下列示意圖中,可能與實驗結果相符的是( )考點四、化學平衡圖像1.平衡識圖解答步驟看圖像:一看面(即縱坐標與橫坐標的意義),二看線(即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三看點(即起點、拐點、交點、終點),四看要不要作輔助線(如等溫線、等壓線、平衡線等)。想規(guī)律:聯(lián)想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作判斷:根據(jù)圖像中表現(xiàn)的關系與所學規(guī)律相對比,作出符合題目要求的判斷。2.化學平衡圖像題的解答原則(1)“先拐先平”原則:考察速率影響因素。先出現(xiàn)拐點的反應則先達到平衡,說明反應速率快。(2)“定一議二”原則:平衡圖像一般包括三個量的關
21、系,確定橫坐標所示的量后,討論縱坐標與曲線的關系,或確定縱坐標所示的量后,討論橫坐標與曲線的關系。【例4】對于可逆反應:A2(g)+3B2(g)2AB3(g);H0粉紅色藍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eq f(c(CoCloal(2,4),c(Co2)c4(Cl)C將盛有CoCl2和鹽酸混合液的試管置于熱水中,試管內溶液為紅色D增大Cl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Cl濃度都減小【解析】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A錯;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在熱水中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溶液為藍色,C錯;增大Cl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
22、動,Co2濃度減小,而Cl濃度增大,D錯。【答案】B【點評】該題融合顏色變化考查了平衡移動方向和平衡常數(shù),題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導向性,屬于近兩年的熱點題型。 考點六、化學反應的判據(jù) 為了更準確判斷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把能量判據(jù)和熵判據(jù)結合起來組成復合判斷更適合于對所有過程的判斷。 【 例6】汽車尾氣(含烴類、CO、NO與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辦法之一是在汽車排氣管上裝催化轉化器,它使NO與CO反應生成可參與大氣生態(tài)循環(huán)的無毒氣體,其反應原理是:2NO(g)+2CO(g)= N2(g)+2CO2(g),在298K、100kPa下,H=113kJmoll,S=145JmollKl
2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該反應常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因此需要高溫和催化劑條件 C該反應常溫下能自發(fā)進行,高溫和催化劑條件只是加快反應的速率 D汽車尾氣中的這兩種氣體會與血紅蛋白結合而使人中毒 【 解析】此反應是放熱反應, A對;由G=HTS可知常溫下,該反應可以自發(fā)進行,催化劑的使用只能加快反應速率,而不能改變反應的方向, B錯、C對;NO、CO都可和血紅蛋白結合而使人中毒。 【答案】B 【點評】在運用符合判據(jù)G=HTS時要注意H和S的單位的統(tǒng)一,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計算失誤。考點七、化學平衡的計算:(1)有關化學平衡的基本計算:可逆反應mAnBpC
24、+qD達到平衡時:用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即:vAvBvCvD=mnpq各物質的變化量(變化濃度)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反應物的平衡量(或濃度)=起始量(或濃度)-消耗量(或濃度)生成物的平衡量(或濃度)=起始量(或濃度)+增加量(或濃度)混合氣體平均式量的計算(由A、B、C三種氣體混合)其中M(A)、M(B)、M(C)分別表示A、B、C的相對分子質量;a、b、c分別表示這3種氣體的體積(或質量)分數(shù)(2)化學平衡中的常用方法“始、轉、平”三段分析法mA(g) + nB(g) pC(g) + qD(g) 起始量 a b 0 0 變化量 x nx
25、/m px/m qx/m 平衡量 a-x b- nx/m px/m qx/m差量法(V、n) 若定溫、定容,已知平衡前后壓強變化,由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V=nRT 推知 P(始)/P(平)= n(始)/n(平),從而求出平衡前后物質的量的差量(n)若定溫、定壓,已知平衡前后密度變化,由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V=nRT 推知氣體的密度與摩爾質量成正比,由于前后氣體總質量不變,即(始)/(平)= n(平)/n(始),從而求出平衡前后物質的量的差量(n)。【例7】把6molA氣體和5molB氣體混合放入4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3A(氣)+B(氣) 2C(氣)+(氣)經(jīng)達到平衡,此時生成C為,
26、測定D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mol/Lmin,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x = 2 B. B的轉化率為20%,所以。【答案】C、D。【點評】本題是一道有關化學平衡的基礎計算題,解題的關鍵是弄清各量的含義。二.走出誤區(qū): 誤區(qū)一 片面理解反應的自發(fā)性【例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凡是放熱反應都是自發(fā)的,吸熱反應都是非自發(fā)的 B自發(fā)反應一定是熵增大,非自發(fā)反應一定是熵減小或不變 C自發(fā)反應在恰當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 D自發(fā)反應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實現(xiàn)錯解:A或B原因:片面單一的使用焓判據(jù)和熵判據(jù)而選擇,過程的自發(fā)性只能用于判斷過程的方向,是否能實現(xiàn)還要看具體的條件。一定要結合實際進行綜合判斷。正解
27、:C。原因:放熱反應常常是容易進行的過程,吸熱反應有些也是自發(fā)反應;自發(fā)反應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減少,也可能不變。 誤區(qū)二、忽略可逆反應的特征【例2】在一定量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N2 (g)+ 3H2 (g)2NH3(g)。已知反應過程中某一時刻N2 、H2 、NH3 的濃度分別為0.1 molL1、0.3molL1、 0.2 molL1.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可能存在的數(shù)據(jù)是( )。A. N2為0.2 molL1,H2為0.6 molL1B. N2為0.15molL1C. N2 、H2均為0.18 molL1D. NH3為0.4 molL1錯解:A或D原因:忽略了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而選擇。對
28、于本題,若反應從題給某一時刻開始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并達到平衡,此時NH3的濃度應小于0.4molL1;若反應從題給某一時刻開始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并達到平衡,此時N2的濃度應小于0.2molL1 ,H2的濃度應小于0.6 molL1;從題給量的關系知無論反應進行到什么程度,N2與H2的濃度比始終為1:3,不可能均為0.18 molL1。正解:B原因: 本題考查對可逆反應的特征的理解。解答時應注意兩點:(1)可逆反應既可以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可向逆反應方向進行;(2)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只能反應到一定程度達到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都大于零。誤區(qū)三、審題粗心大意,忽略方程式特點【例3】一
29、定溫度下的定容密閉容器中,當下列物理量不再改變時,不能說明可逆反應A(s)+3B(g) 2C(g)+D(g)已經(jīng)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 )A容器內壓強 B容器內氣體密度CB物質的濃度 D混和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錯解:B或D原因:忽視了A物質的狀態(tài),誤認為該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有變化而錯選。正解:A 原因:該反應在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變化為零,故壓強始終為定值,故壓強不能作為平衡的判據(jù)。該反應氣體的質量不是定值,故氣體密度、混和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均可作為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誤區(qū)四、不能充分領悟圖像,忽視細節(jié)【例4】一定溫度下,向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通入兩種氣體中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變化如右圖所
30、示,對該反應的推斷合理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B4D=6A2C B反應進行到1s鐘時,v(A)v(D) C反應進行到6s鐘時,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mol(Ls)1 D反應進行到6s鐘時,反應停止了錯解:A或D原因:忽視了可逆反應的符號和圖像中曲線的變化趨勢而錯選。正解:C原因:A、C的物質的量增加,B、D的物質的量減小因此A、C為生成物,B、D為反應物,n(B):n(D:n(A):n(C)=3:4:6:2,化學方程式系數(shù)之比等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但是由于反應未進行完全,說明反應是可逆反應,A錯誤;由于A與D的系數(shù)為6:4,因此無論在平衡狀態(tài)還是非平衡狀態(tài):v(A):v(D)
31、=3:2,B錯誤;v(B)=0.6/26=0.05mol(Ls)1,C正確;反應進行到6s鐘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保持不變,達到平衡狀態(tài),而不是停止了,D錯誤。鞏固復習1將固體NH4I置于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下列反應:NH4I(s)NH3(g)HI(g) 2HI(g)H2(g)I2(g)達到平衡時,c(H2)0.5 mol/L,c(HI)4 mol/L,則此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A9B16C20D251.C解析:根據(jù)題意2HI(g)H2(g)I2(g)平衡濃度:4 mol/L 0.5 mol/L起始濃度:c(HI)平衡量變化量4 mol/L0.5 mol/L25 mol/L則c(N
32、H3)c(HI)起始濃度5 mol/L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定義:Kc(NH3)c(HI)5 mol/L4 mol/L20 (mol/L)2,故C項正確2硝酸生產(chǎn)工藝中,在吸收塔里發(fā)生如下反應:3NO2H2O2HNO3NO(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為提高NO2的轉化率,理論上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A減壓B增壓C升溫 D加催化劑2.B解析:該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且放熱,為提高NO2的轉化率,可采用增大壓強或降低溫度的方法3高溫下,某反應達到平衡,平衡常數(shù)Keq f(c(CO)c(H2O),c(CO2)c(H2).恒容時,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焓變?yōu)檎礏恒溫恒容下,增大壓
33、強,H2濃度一定減小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3.A4下列關于判斷過程的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自發(fā)進行的化學反應都是放熱反應B高溫高壓下可以使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是自發(fā)的化學反應C由能量判據(jù)和熵判據(jù)組合而成的復合判據(jù),將更適合于所有的過程D同一物質的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的熵值相同4.C解析:自發(fā)進行只能用來判斷過程的方向,而不能判斷反應的熱效應,A項錯;高溫高壓的條件下,低能量的石墨轉化為高能量的金剛石,是一個非自發(fā)的化學反應,B項錯;同一物質的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中,氣態(tài)的混亂度最大,熵值最大,D項錯5將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閉容器,恒溫
34、下發(fā)生反應H2(g)Br2(g)2HBr(g)Hb BabCab.6反應aA(g)bB(g)cC(g)HQ kJ/mol,生成物C的質量分數(shù)與壓強p和溫度的關系如下圖,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和Q值符合圖象的是 ()Aab0 BabcQ0CabcQ06.C7在體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充入 3 mol A和1 mol B發(fā)生反應:3A(g)B(g)xC(g),達到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shù)為.若維持溫度不變,按1.2 mol A、0.4 mol B、0.6 mol C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后壓強不變,C的體積分數(shù)仍為,則x值是 ()A2 B1C3 D48.在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某化學反應2A(
35、g) B(g)C(g),在三種不同條件下進行,其中實驗、都在800 ,實驗在850 ,B、C的初始濃度都為0,反應物A的濃度(molL1)隨時間(min)的變化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1)在800 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_。(2)在實驗中,反應在20 min至40 min內A的化學反應速率為_。(3)實驗和實驗相比,可能隱含的反應條件是_。(4)根據(jù)實驗和實驗的比較,可推測該反應降低溫度,平衡向_(填“正”或“逆”)反應方向移動,該正反應是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5)與實驗相比,若實驗中的A的初始濃度改為0.8 molL1,其他條件不變,則達到平衡時所需用的時間_實驗(填“等于
36、”、“大于”或“小于”)。8.(1)0.25(2)0.007 5 molL1min1(3)加入了催化劑或增大壓強(4)逆吸熱(5)大于化學反應速率減慢,達到平衡時所需用的時間增長。提高訓練1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 2HI(g)。已知H2和I2的起始濃度均為0.1 mol/L,達平衡時HI的濃度為0.16 mol/L,若H2和I2的起始濃度均為0.20 mol/L,則平衡時H2的濃度(mol/L)是()C0.04 2在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2SO2(g)O2(g) 2SO3(g),已知反應過程某一時刻SO2、O2、SO3濃度分別為0.2 m
37、ol/L、0.1 mol/L、0.2 mol/L,達到平衡時濃度可能正確的是()ASO2、O2分別為0.4 mol/L、0.2 mol/LBSO2為0.25 mol/LCSO2、SO3均為0.15 mol/LDSO2為0.24 mol/L,SO3為0.14 mol/L3(2011年黃岡模擬)在一定溫度下的定容容器中,當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表明反應A(g)2B(g)=C(g)D(g)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混合氣體的壓強 混合氣體的密度B的物質的量濃度 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v(C)與v(D)的比值 混合氣體總質量混合氣體總體積A BC D3.B解析:該反應是在定容
38、容器中的計量數(shù)減小的反應,則正確,eq f(m,V)不變,錯誤;是符合平衡的特征,故正確;平均相對分子質量eq xto(M)req f(m總,n總),故可作平衡標志,始終是常數(shù)不變,故都不正確。4低溫脫硝技術可用于處理廢氣中的氮氧化物,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2NH3(g)NO(g)NO2(g) 2N2(g)3H2O(g)H0在恒容的密閉容器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平衡時,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B平衡時,其他條件不變,增加NH3的濃度,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轉化率減小C單位時間內消耗NO和N2的物質的量比為12時,反應達到平衡D其他條件不變,使用高效催化劑,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轉
39、化率增大4.C5高溫下,某反應達平衡,平衡常數(shù)Keq f(cCOcH2O,cCO2cH2)。恒容時,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的焓變?yōu)檎礏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H2濃度一定減小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D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6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eq oal(,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eq oal(,3)的物質的量濃度c(Ieq oal(,3)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所示(曲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平衡狀態(tài))。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反應I2(aq)I(aq)=Ieq oal(,3)(aq)的HK2C若反應進
40、行到狀態(tài)D時,一定有v(正)v(逆)D狀態(tài)A與狀態(tài)B相比,狀態(tài)A的c(I2)大解析:A項,根據(jù)圖像可知c(Ieq oal(,3)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故升溫平衡左移,根據(jù)升溫 7 X、Y、Z三種氣體,取X和Y按21 的物質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X2Y2Z,達到平衡后,X的轉化率不可能為()A25% B20% C15% D10%7.A解析:本題考查可逆反應不可能進行完全,若Y完全消耗1 mol時,則X消耗0.5 mol,所以X的轉化率一定小于25%。8(2011年金華模擬)H2和CO2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CO2(g)H2(g) CO(g)H2O(g)。下表是986 時,在
41、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的四組數(shù)據(jù):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約為1.62;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與反應的起始濃度無關;增大CO2的起始濃度,可使CO2的轉化率增大;從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狀態(tài),混合氣體的密度沒有發(fā)生改變。A BC D9在一定溫度下,反應eq f(1,2)H2(g)eq f(1,2)X2(g) HX(g)的平衡常數(shù)為10。若將1.0 mol的HX(g)通入體積為1.0 L的密閉容器中,在該溫度時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A5% B17% C25% D33%10一定條件下,向一帶活塞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發(fā)生下列反應:2SO2(
42、g)O2(g)2SO3(g),達到平衡后改變下述條件,SO3平衡濃度不改變的是 ()A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 mol SO3(g)B保持溫度和容器內壓強不變,充入 1mol SO3(g)C保持溫度和容器內壓強不變,充入1 mol SO2(g)D保持溫度和容器內壓強不變,充入1 mol Ar(g)10.B解析:A項溫度和體積不變,充入1 mol SO3(g),相當于增大了體系的壓強,平衡要移動B項溫度和壓強不變,充入1 mol SO3(g),相當于加入1 mol SO2和0.5 mol O2,最終可建立等效平衡C項溫度和壓強不變,充入1 mol SO2(g),體積增大,平衡要移動D項溫度
43、和壓強不變,充入1 mol Ar(g),相當于減壓,平衡要移動11可用下圖所示的圖象表示的反應是 ()反應縱坐標甲乙ASO2與O2在同溫、同體積容器中反應SO2的轉化率2 mol SO2和1 mol O22 mol SO2和2 mol O2B2 mol SO2與1 mol O2在同溫、體積可變的恒壓容器中反應SO2的轉化率1106Pa1105PaC相同質量的氨在同一固定容積容器中反應氨氣的濃度400500D體積比為13的N2、H2在同溫、體積可變的恒壓容器中反應氨氣的濃度活性高的催化劑活性一般的催化劑11.C12(2012年廣州天河模擬)25 時,在體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氣態(tài)物質A、B、C
44、的物質的量n(mol)隨時間t的變化如下圖所示。已知達平衡后,降低溫度,A的轉化率將增大。(1)根據(jù)上圖數(shù)據(jù),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_。從反應開始到達第一次平衡時的平均速率v(A)為_。(2)在57 min內,若K值不變,則此處曲線變化的原因是_。(3)下圖表示此反應的反應速率v和時間t的關系圖各階段的平衡常數(shù)如下表所示:t2t3t4t5t5t6t7t8K1K2K3K4根據(jù)上圖判斷,在t3和t6時刻改變的外界條件分別是_和_;K1、K2、K3、K4之間的關系為_(用“”“K2K3K4t2t3解析:(1)根據(jù)圖像看出A、B為反應物,C為產(chǎn)物,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A2
45、B2C,則Keq f(c2C,cAc2B),v(A)eq f(cA,t)eq f(1 mol0.7 mol/2 L,3 min)0.05 mol(Lmin)1。章末收尾化學應用合成氨工業(yè)簡介(1)原料:空氣、水和燃料(包括煤、焦炭、天然氣、石油等)(2)主要設備:壓縮機、合成塔、分離器(3)原料氣(N2、H2)的制備N2的制備有兩種方法H2的制備使1 mol碳反應共得到2 mol H2,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除去CO2得純凈的H2。(4)氨的合成和分離經(jīng)加壓后的N2和H2混合物在合成塔中催化劑(鐵觸媒)表面反應生成氨。由于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達平衡時混合物中約含15%左右的氨,為了提高氨的產(chǎn)量
46、,應及時分離出平衡混合物中的NH3,使平衡向右移動。工業(yè)上是讓平衡混合物通過冷凝器使氨液化而與未反應的N2、2分離,而N2和H2經(jīng)過循環(huán)壓縮機再送入合成塔,這種循環(huán)操作過程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5)生產(chǎn)流程注意:原料氣在制備過程中,有O2、CO、CO2、水蒸氣存在,把它們分離時,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分開,因此原料氣中往往混有少量的O2、CO、CO2、水蒸氣和粉塵,這些物質都能使催化劑的活性減弱,甚至失去,這就是催化劑中毒。循環(huán)使用原料這是化工生產(chǎn)的一個普遍原理,在很多的化工生產(chǎn)中都有應用。1、工業(yè)合成氨的原料什么?來源有哪些?2、工業(yè)合成氨包括哪些基本過程?答:工業(yè)合成氨主要包括三個基本過程:原料
47、氣的制備與凈化、氨的合成、氨的分離。見下面框圖。3、合成氨的原料氣為什么要凈化?怎樣凈化?4、氨的合成是一個放熱、氣體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所以溫度越低,壓強越大,越利于氨的合成,為什么實際操作卻在適當?shù)膲簭姾透邷貤l件下進行?5、如何對合成的氨及未反應的原料氣進行分離?答:對于從合成塔出來的混合氣體,可以先用冷水冷卻,使絕大部分氨液化而分離出來;再在較低溫度下,用冷凍機使數(shù)量不多的氨進一步冷凝分離;分離氨后的混合氣體,作為循環(huán)原理氣,可以再導入合成塔進行氨的合成。核心考點真題回放 1. (2011安徽卷9)電鍍廢液中Cr2O72-可通過下列反應轉化成鉻黃(PbCrO4):Cr2O72-(aq)2
48、Pb2+(aq)H2O(l)2 PbCrO4(s)+ 2H(aq) H 0該反應達平衡后,改變橫坐標表示的反應條件,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 1.A解析: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故A圖像正確;由方程式知,堿性增強,平衡正向移動,Cr2O72-的轉化率增大,故B圖不正確;溫度升高,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C圖錯;由方程式可知,Pb2+的濃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動,Cr2O72-的轉化率增大,其物質的量減小,故D圖像也不正確。 2(2011重慶卷10)一定條件下,下列反應中水蒸氣含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趨勢符合題圖10 的是( )ACO2(g)2NH3(g) AUTOTEXT
49、 = * MERGEFORMAT = CO(NH2)2(s)H2O;H0CCH3CH2OH(g) AUTOTEXT = * MERGEFORMAT = CH2=CH2(g)H2O(g) ;H0D2C6H5CH2CH3(g)O2(g) AUTOTEXT = * MERGEFORMAT = 2C6H5CH=CH2(g)2H2O(g) ;H0 2.A解析:由圖中分析得出:水蒸氣的含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隨壓強增大而升高,根據(jù)選項中各方程式的特點,運用平衡移動原理,不難得出答案A 3.(2011福建卷)25時,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發(fā)生反應:Sn(s)Pb2(aq) A
50、UTOTEXT * MERGEFORMAT Sn2(aq)Pb(s),體系中c(Pb2)和c(Sn2)變化關系如右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住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Pb2)變小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H0D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3.D解析:金屬鉛是固態(tài),加入后平衡不移動,故A錯;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相當于提高了Sn2(aq)濃度,平衡左移,c(Pb2)變大,B錯;升溫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平衡逆向移動,逆反應的H0,C錯,由圖像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平衡常數(shù)計算,D正確。
51、4.(2011天津卷)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條件下使反應SO2(g)+NO2(g)SO3(g)+NO(g)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右所示。由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tài)B.反應物濃度:a點小于b點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t1=t2時,SO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5.(2011海南卷)氯氣在295K、100Kpa時,在1L水中可溶解,實驗測得溶于水的Cl2約有三分之一與水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2)估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_(列式計算)(3)在上述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將向_
52、移動;(4)如果增大氯氣的壓強,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將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平衡將向_移動。5.(1) (2) (3)正反應方向(或向右) (4)增大 正反應方向(或向右) 綜合提高一、考題預測 1.(2012.福州.期末)在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1 mol N2和4 mol H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H2的轉化率為25,則平衡時的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接近于 A5 B10 C15 D201C【解析】由氫氣的平衡轉化率可知氫氣轉化的物質的量為1mol,所以氮氣和氨氣轉化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3mol和2/3mol,平衡時氮氣、氫氣和氨氣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3mol、3mol、2
53、/3mol,所以平衡時氮氣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約為15%,即體積分數(shù)接近于15%,C正確。2.(2012.鄭州.第一次質量預測)一定溫度下,在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部分數(shù)據(jù)見下表(表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在t1 min內的平均速率為B. 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66.67%C. 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1D. 其他條件不變,若起始時n(C0)=0.60 mol, n(H20)= 1.20 mol,則平衡時n(C02)= 0. 20 mol 2C 3.(2012.南昌市.調研)下列有關反應限度的傳述正確的是( )A.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改變外界條件后,若反應速率發(fā)生變化,則平
54、衡一定發(fā)生移動B.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在一定條件都有一定限度C.使用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改變反應限度3溶液與KSCN溶液反應達到平衡時,加入少量KCl固體,因K+,Cl-與溶液顏色無關,所以溶液顏色不會變化3B【解析】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但不能改變反應平衡,D中K+,Cl-由于不能影響平衡而不使溶液顏色變化。4. (2012.南昌市.調研)1molX氣體跟amolY氣體在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X(g)+aY(g)bZ(g)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X的轉化率為50%。而且,在同溫同壓下還測得反應前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反應后混合氣體密度的3/4,則a和b的數(shù)值可能是( )A.a
55、=1,b=1 B.a=2,b=1 C.a=2,b=2 D.a=3,b=35.(2012.福建泉州四校.第二次聯(lián)考)相同溫度下,在體積相等的三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 N2(g) 3H2(g) 2NH3(g) H92.4 kJ/mol。實驗測得起始、平衡時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容器編號起始時各物質物質的量/mol平衡時反應中的能量變化N2H2NH3130放出熱量a kJ230放出熱量b kJ260放出熱量c kJ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放出熱量關系:a b C達平衡時氨氣的體積分數(shù): DN2的轉化率: 5A6.(2012屆浙江省寧波市八校高三下學期期初)某溫度下,在一個2 L的密閉容器中,加
56、入4 mol A和2 mol B進行如下反應:3A(g)2B(g) 4C(?)2D(?)。反應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測得生成1.6 mol C,且反應的前后壓強之比為54(假設在相同的溫度下測得),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是Keq f(c4(C)c2(D),c3(A)c2(B)B此時,B的平衡轉化率是35%C增大該體系的壓強,平衡向右移動,化學平衡常數(shù)增大D增加C,B的平衡轉化率不變6D 【解析】由于反應后容器內壓強降低,故C、D至少有一個為非氣體,A不正確;生成1.6 mol C,消耗,B的轉化率為40%,B不正確;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C不正確;若C為非氣體,增加
57、C不影響化學平衡,D項正確。 7.(2012.合肥市.第一次質量檢測)右圖是溫度和壓強對X+Y2Z反應影響的示意圖。圖中縱坐標表示平衡混合氣體中Z的體積分數(sh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X、Y、Z均為氣態(tài) B恒容時,混合氣體的密度可作為此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的判斷依據(jù)C升高溫度時增大,減小,平衡向右移動D使用催化劑Z的產(chǎn)率增加7B【解析】若三種物質均為氣體,則平衡不受壓強的影響,但是從圖像看該反應受到壓強的影響,A項不正確;隨著溫度的升高,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C項不正確;催化劑不影響化學平衡,D項不正確。 8.(2012.杭州.第一次質檢)為了研究一定濃度Fe2+的溶液在不同條件下被氧氣氧化的氧
58、化率,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H越小氧化率越大B溫度越高氧化率越大CFe2+的氧化率僅與溶液的pH和溫度有關D實驗說明降低pH、升高溫度有利于提高Fe2+的氧化率 9(2012.濟寧.期末)在某一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內,加入0.8 mol的H2和0.6 mol的I2,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H2(g)I2(g)2HI(g)H0反應中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_(2)根據(jù)圖所示數(shù)據(jù),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平均速率v(HI)為_(3)反應達到平衡后,第8分鐘時: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shù)K_(填寫增大、減小或不變),HI濃度
59、的變化正確的是_(用右圖中ac的編號回答)若加入I2,H2濃度的變化正確的是_(用右圖中df的編號回答)9(1)Keq f(c2(HI),c(H2)c(I2)(2)0.167 mol/(Lmin)(3)減小cf10.(2012.南昌市.調研)研究和開發(fā)CO2和CO的創(chuàng)新利用是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雙贏的課題。(1)CO可用于合成甲醇。在壓強為條件下,在體積為b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amolCO和2amolH2,在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平衡時CO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下圖:(i)該反應屬于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ii)1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60、:K=_;(用a、b的代數(shù)式表示)。若一個可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值很大,對此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_填序號)該反應使用催化劑意義不大;該反應發(fā)生將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該反應達到平衡時至少有一種反應物百分含量很小;該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iii)在溫度和容積不變的情況下,再向平衡體系中充入amolCO,2amolH2,達到平衡時CO轉化率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下同)平衡常數(shù):_。(iv)在某溫度下,向一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反應生成CH3OH(g),達到平衡時,CO轉化率為90%,此時容器內壓強為開始時的壓強_倍。(2)某溫度條件下,若將CO2(g)和H2(g)以體積比1:4混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外包方的協(xié)議3篇
- 小學生文明交通承諾3篇
- 保衛(wèi)工作保證書的人文關懷3篇
- 工程項目合同價款結算程序3篇
- 倒板施工合同方案的環(huán)保要求3篇
- 商業(yè)服務信譽保證3篇
- 幼兒園語言教研組長工作總結(3篇)
- 廣告策劃聯(lián)合體合作協(xié)議3篇
- 課程顧問年終工作總結2025(28篇)
- 二手住宅按揭借款合同樣式3篇
- 第18課《井岡翠竹》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公立醫(yī)院成本核算指導手冊
- MOOC 中醫(yī)與辨證-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年產(chǎn)10噸功能益生菌凍干粉的工廠設計改
- 智能健身鏡行業(yè)分析及案例
- 中聯(lián)HIS系統(tǒng)掛號收費 操 作 說 明
- HIT(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課件
- Mayo肘關節(jié)功能評分
- 螺栓加工工序卡(共7頁)
- 《焦慮癥基礎知識》PPT課件.ppt
- 基于鉆石模型的南通紡織產(chǎn)業(yè)競爭力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