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210-2022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_第1頁
DB42-T210-2022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_第2頁
DB42-T210-2022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_第3頁
DB42-T210-2022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_第4頁
DB42-T210-2022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67.140.10CCSX 55DB42湖北省地方標準DB42/T 2102022代替 DB42/T 210-2014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Yingshan yunwu tea2022 - 07 - 29 發布2023 - 05 - 01 實施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目次前言III范圍1規范性引用文件1術語和定義1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2產品等級與實物標準樣2立地條件和栽培要求2鮮葉要求3制作工藝4產品要求4試驗方法512 標簽標志、包裝、運輸、貯存6附錄 A(資料性)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保護范圍8附錄 B(資

2、料性)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制作工藝要求9檢驗規則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根據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5第78號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及GB/T 179242008地理標志產品 標準通用要求制定。本文件代替DB42/T 210-2014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與DB42/T210-2014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刪除了引言;修改了英山云霧茶和春筍、春蕊、春茗的術語和定義(見第3章);增加了產品等級及實物標準樣(見第5章);增加了品種、栽培方式、茶園管理、病蟲害防治(

3、見第6.2章);修改了標簽標志、包裝、運輸、貯存(見第12章);增加了英山云霧茶(春蕊)的制作工藝要求(見附錄B.2章)。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英山縣茶葉產業化辦公室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司、湖北綠羽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野山香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烏山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廣茶業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安哲、段有元、陳進軍、葉雪平、陳海軍、葉新建、徐柏云、杜攀、吳凱賢、程照林、陳念文、楊躍飛。本文件實施應用中的疑問, 可咨詢湖北省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聯系電話: 027-882241

4、90;郵箱: HYPERLINK mailto: ;對本文件的有關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英山縣茶葉產業化辦公室電話郵箱: HYPERLINK mailto:1506321911 1506321911;地址:湖北省英山縣溫泉鎮金石北路11號。本文件起草單位:英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英山縣茶葉產業化辦公室、英山云霧茶產業協會、湖北志順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英山縣綠屏茶葉有限公司、湖北團黃貢茶有限公司、湖北金雷茶業股份有限公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范圍本文件規定了英山云霧茶的術語和定義、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產品等級與實物標準樣、立地條件和栽培要求、鮮葉要求、制作工藝、產品要求、

5、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保護的英山云霧茶。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T 8302 茶 取 樣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測定GB/T 8310 茶 粗纖維測定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

6、茶含量測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T 18795 茶葉標準樣品制備技術條件GB/T 23776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30375 茶葉貯存BB/T 0078 茶葉包裝通用技術要求JJF 1070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NY/T 3913 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規范NY/T 5018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英山云霧茶 yingshanyunwu tea選用生長在大別山南麓的英山縣境內,以中小葉種茶樹優良品種的芽葉,按照英山云霧茶制作工藝加工而成的高品質名優綠茶。3.2GB 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

7、藥最大殘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灰分的測定春 筍 chunsun由茶樹新梢的單芽制作而成的呈筍狀的英山云霧茶。3.3春蕊 chunrui由茶樹新梢的一芽一葉初展制作而成的卷曲形的英山云霧茶。3.4春茗 chunming由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半手工半機械制作而成的卷曲形的英山云霧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限于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保護的范圍,即為湖北省英山縣現轄行政區域,見附錄A。產品等級與實物標準樣產品等級產品按照鮮葉等級和感官品質要求分為:特級、一級、二級。特級又名春筍、一級又

8、名春蕊、二級又名春茗。5.2 實物標準樣各產品等級均設置實物標準樣,為品質的最低界限,每四年更換一次,實物標準樣的制備應符合GB/T 18795的規定。6 立地條件和栽培要求立地條件英山云霧茶產自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海拔300米以上,土壤類型為黃棕壤為主,土壤pH值4.56.5。栽培要求品種選用鄂茶1號、鄂茶5號、福鼎大白茶、白毫早、英山群體種等適宜加工英山云霧茶的中小葉茶樹良種。茶園種植栽植時間栽植時間在早春期2月至3月或秋季10月至11月。栽培密度栽培密度控制在6萬株/公頃至9萬株/公頃。栽培方式栽培方式應符合下列要求:單行條栽:行距 120 cm150 cm,株距 20 cm30 c

9、m;雙行條栽:大行距 180 cm 以上,小行距 35 cm45 cm,株距 30 cm 以上。茶園管理茶園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淺耕:在春茶后進行常規管理,淺耕深度為 10 cm 左右;中耕:在秋茶結束后進行,深度 20 cm 以上,且茶樹要清腳,雜物下埋;施肥:春茶施催芽肥,夏茶追肥,秋冬季施基肥。肥培管理以有機肥為主,每667 m2(畝)施有機肥500 kg以上。病蟲害防治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必要時采用化學防治,使用國家在茶樹上登記的農藥品種。樹冠培養整形修剪,幼齡茶園分年度在早春進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園每年進行1次輕修剪。6.2.7 環境、安全要求農

10、藥、化肥等的使用應符合NY/T 5018的規定,不得污染環境。7 鮮葉要求采摘要求當茶樹蓬面有 5 %6 %的芽葉達到采摘標準時,即開園采摘。及時分批采摘,先達標先采,后達標后采,采摘時嚴禁隨帶魚葉、鱗片、茶花、茶果、老梗、老葉、病蟲葉以及非茶類夾雜物。采用透氣、衛生、無污染的采茶專用竹簍、竹籃等盛裝鮮葉,禁用塑料袋、編織袋或有異味器具盛裝。不采摘農藥殘留未達到安全間隔期的芽葉。7.2 鮮葉等級鮮葉等級應符合表1的要求。表1 鮮葉等級項目春筍春蕊春茗原料要求100%單芽100%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初展50%、一芽二葉初展50%鮮葉管理鮮葉運送應及時,運輸途中,應避免緊壓、悶熱、曝曬、淋雨等。鮮

11、葉進廠后按標準驗收分級,并及時分級攤放。鮮葉用竹席、簸箕、竹篩或專用平臺分級攤放在通風涼爽、清潔衛生處,避免陽光直射。攤葉厚度根據鮮葉的嫩度和水分確定,但不能超過 4 cm。攤放時間 4 h6 h,減重率為 20 %30 %。制作工藝英山云霧茶制作工藝見附錄B。產品要求基本要求產品應具有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無異味、無劣變。不得含有非茶類夾雜物,不著色、不得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感官指標表2 感官指標9.3 理化指標英山云霧茶理化指標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 3 理化指標%((m/m))英山云霧茶感官指標應符合表2的要求。級別項目外形內質條 索色 澤香 氣滋 味湯 色葉 底春筍挺

12、直顯毫翠綠尚潤嫩香持久鮮醇爽口清澈明亮翠綠明亮勻齊春蕊細秀卷曲,白毫顯露翠綠尚潤香高持久鮮濃爽口嫩綠明亮芽葉細嫩明亮春茗細緊卷曲,有白毫綠 潤清香持久濃醇綠 亮嫩綠明亮級別指標水分總灰分碎茶水浸出物粗纖維春筍6.56.51.040.014.0春蕊6.56.52.038.014.0春茗6.56.53.036.014.0安全衛生要求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 2762的規定。農藥殘留限量應符合 GB 2763 的規定。凈含量偏差應符合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5第75號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要求應符合GB 14881的規定。試驗方法取樣方法按GB/T 8302的

13、規定執行。感官品質檢驗按GB/T 23776的規定執行。理化指標檢驗水分檢驗按GB 5009.3的規定執行。總灰分檢驗按GB 5009.4的規定執行。碎茶檢驗按GB/T 8311的規定執行。水浸出物檢驗按GB/T 8305的規定執行。粗纖維檢驗按GB/T 8310的規定執行。安全衛生指標檢驗污染物限量檢驗按GB 2762的規定執行。10.4.2 農藥殘留限量按GB 2763的規定執行。10.5 凈含量檢驗按 JJF 1070 的規定執行。檢驗規則出廠檢驗每批產品出廠前應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并有檢驗合格證后方能出廠。出廠檢驗項目:感官指標、凈含量和標志標簽。理化指標為出廠定期抽檢項目。型式檢驗型式

14、檢驗是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面考核,為全項目檢驗。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須對產品質量進行型式檢驗:原料、工藝、設備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認證機構提出要求時;正常生產后,每年進行一次。型式檢驗項目包括技術要求中的全部項目。組批以同批原料、同一配料、同一班次生產的產品為一批。抽樣方法和抽樣數量出廠檢驗每次在每批中隨機抽取成品進行檢測。樣品分為兩份,一份作為檢驗樣品,一份作為備樣樣品。型式檢驗抽樣應在出廠檢驗合格批次中隨機抽取產品作為檢測樣品,樣品分為兩份,一份作為檢驗樣品,一份作為備樣樣品。判定規則如果檢驗結果全部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合格。如果檢驗結果中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

15、標準要求時,應重新自兩倍量的包裝袋中抽樣復驗,復驗結果如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則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當供需雙方對產品質量發生爭議時,依據本標準由雙方指定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檢驗。標簽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標簽、標志產品包裝的標簽應符合 GB 7718 和食品安全法規定。標簽要求應醒目、整齊、規范、清晰、持久,并印有完整的產品標簽。產品儲運圖示標志可根據企業的生產需要進行選擇,并符合 GB/T 191 的相關要求。預包裝產品的標簽上,經授權,可以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包裝應符合 BB/T 0078 的規定。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衛

16、生、干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時應防曝曬、防潮、防雨,裝卸時輕放,不應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貯存產品貯存符合 GB/T 30375 的規定。產品低溫儲藏保鮮按 NY/T 3913 的規定執行。不同批號、日期的產品分類存放。在本文件規定的貯存條件下,產品自生產之日起保質期 18 個月。AA附 錄 A(資料性)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保護范圍英山云霧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見圖A.1圖A.1 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保護范圍BB附 錄 B(資料性)地理標志產品 英山云霧茶制作工藝要求春筍制作工藝春筍制作工藝由殺青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選組成。殺青用制茶專用鍋殺青。每鍋投葉量150

17、 g至200 g,先抖炒,后悶炒,抖悶結合。殺青溫度先高后低, 投葉鍋溫100 至110 ,殺青葉出鍋時溫度60 至70 。全程時間約為7 min。炒二青殺青葉攤涼后炒二青,投葉量為兩鍋殺青葉。投葉時鍋溫90 。以抖炒為主,茶條無粘手感時搓條,搓條反復數次,至茶條略有剌手感時起鍋攤涼。全程時間約為8 min。炒三青每鍋投葉量為兩鍋二青葉。投葉時鍋溫70 ,先悶炒后抖炒。其間應理直茶條。當茶條完全失去粘性時,鍋溫保持50 ,開始提毫,至白毫顯露時起鍋攤涼。全程時間約為8 min。烘干用專用烘籠或烘干機烘干。分初烘、復烘、足干三次完成。初烘:投葉量為一鍋三青葉,烘心溫度80 ,時間10 min,其

18、間翻動1次2次,達到七成干;復烘:每籠投葉量為兩籠初烘葉,烘心溫度70 , 時間20 min,其間翻動2次3次,達到九成干;足干:每籠投葉量為2籠3籠復烘葉,烘心溫度50 , 時間1 h2 h,烘干后茶葉含水量不得超過6.5%。精選進行風選,除去灰、片、末。春蕊制作工藝春蕊制作工藝由攤青殺青攤涼回潮揉捻緊條做形(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選組成。攤青攤青設備:攤青架、蔑墊、攤青槽。攤青原則:鮮葉進廠分級驗收,分批攤放晴天葉與雨(露)水葉,上午采與下午采的鮮葉、不同品種的鮮葉,均應分別攤放。攤青參數: 自然攤放厚度為 1 cm2 cm,攤放時間為 4.0 h6.0 h;攤青槽攤放厚度為 2 cm 4

19、cm, 鼓風攤放,攤放時間為 1.0 h3.0 h,攤放期間每隔 0.5 h1.0 h 應翻葉一次。攤放程度:鮮葉表面開始萎縮,葉質由硬變軟,葉色由鮮綠轉暗綠,青氣消失,清香顯露, 攤放葉含水率降至 75 %80 %為宜。殺青機械殺青殺青設備:滾筒殺青機或熱風殺青機。殺青原則: 高溫殺青,先高后低;老葉嫩殺,嫩葉老殺。殺青參數: 滾筒殺青機:特級鮮葉的殺青溫度以 200 220 為宜,一級和二級鮮葉的殺青溫度以 210 230 為宜,殺青時間 3 min5 min;熱風殺青機:溫度以 280 310 為宜, 殺青時間 3 min4 min。殺青程度: 鮮葉色澤轉變為暗綠,葉質柔軟,手握成團。殺

20、青葉含水率為 50 %60 %。手工殺青用制茶專用鍋殺青,每鍋投葉量200 g至300 g,投葉時鍋溫為120 。先悶炒后抖炒,抖悶結合, 全程時間約為7 min。攤涼回潮鮮葉殺青出筒后,應及時散發水汽、攤涼和降溫,時間以30 min60 min為宜。揉捻機械揉捻投葉量:投葉量根據揉捻機設備大小而定,以自然裝滿揉筒為宜。揉捻原則:揉捻按照“輕、重、輕”順序依次加壓的原則操作,以揉捻葉卷曲成條為揉捻適度。揉捻時間:揉捻時間視投葉量、鮮葉原料的老嫩程度、揉捻設備的大小而不同,一般以 40 min60 min 為宜。手工揉捻手工揉捻方法是用單把推揉或用雙把轉揉。單把推揉的方法:一手握住茶葉沿著簸箕向前滾動,另一只手(手勢同上)將茶葉沿著簸箕向胸前帶回,再向前滾動,如此,兩手交替進行;雙手轉揉手法: 兩手的四指并攏,拇指分開,再雙手握住茶葉呈順時針方向,來回轉動。緊條做形機械做形攤涼30 min,然后放置于曲毫炒干機內緊條做形,溫度以180 200 為宜,根據曲毫炒干機型號不同,投葉量為2500 g4000 g,緊條做形時間為5 min7 min,做形葉含水率以30 %40 %為適宜。手工做形炒二青在制茶專用鍋上進行,每鍋200 g至300 g揉捻葉,投葉時鍋溫為100 。以抖炒為主,間而用悶炒加快葉溫升高,至茶葉無粘手感時鍋溫保持7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