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優化方案高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課后題組精練:第4章 文言文閱讀_第1頁
2021優化方案高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課后題組精練:第4章 文言文閱讀_第2頁
2021優化方案高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課后題組精練:第4章 文言文閱讀_第3頁
2021優化方案高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課后題組精練:第4章 文言文閱讀_第4頁
2021優化方案高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課后題組精練:第4章 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2021優化方案高考語文總復習(新課標)課后題組精練:第4章文言文閱讀第1節題組一陌生詞專練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柳秀才明季,蝗生青兗間,漸集于沂,沂令憂之。退臥暑幕,夢一秀才來謁,峨冠綠衣,狀貌修偉,自言御蝗有策。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婦跨碩腹牝驢子,蝗神也。哀之,可免?!绷町愔?。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婦高髻褐帔,獨控老蒼衛,緩蹇北度。即蒸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驢不令去。婦問:“大夫將何為?”令便哀求:“區區小治,幸憫脫蝗口。”婦曰:“可恨柳秀才饒舌,泄我密機!當即以其身受,不損禾稼可耳。”乃盡三卮,瞥不復見。后蝗來,飛蔽天日,竟不落禾

2、田,盡集楊柳,過處柳葉都盡。方悟秀才柳神也?;蛟疲骸笆窃坠賾n民所感?!闭\然哉!(選自聊齋志異,有刪改)緩蹇:遲緩艱難的樣子。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下列各項不正確的一項是()A明季,蝗生青兗間季:末年B夢一秀才來謁 謁:拜見C迎拜道左 道左:道旁D瞥不復見 瞥:瞥見,看見解析:選D。D項中的“瞥”,應解釋為“一瞥之時”,喻其短暫,即“倏忽,一下子”。參考譯文:明朝末年,青、兗二州發生蝗災,并漸漸蔓延到沂縣。沂縣的縣令對此很擔憂。這天在公堂幕后休息時睡著了,夢中見一位秀才前來拜見,秀才頭戴高冠,身穿綠衣,狀貌修偉,自稱有抵御蝗災的好辦法。問他有什么辦法,秀才回答說:“明日在西南道上,有個婦人

3、騎著一頭大肚子母驢,她就是蝗神。向她哀求,可以免卻蝗災?!笨h令感到這個夢很奇怪,就置辦好酒食早早來到城南。等了很長時間,果然有個婦人,梳著高高的發髻、披著褐色斗篷,獨自一人騎著老驢,緩步往北走著。縣令當即點燃香燭,捧著酒杯,迎上前去,恭謹地站在道旁,并捉住驢子不讓走。婦人問:“您想干什么?”縣令便哀求道:“區區小縣,希望能得到您的憐憫,逃脫蝗口!”婦人說:“可恨柳秀才多嘴,泄露我的機密!那就讓他身受蝗害,不損害莊稼就是了?!庇谑秋嬀迫?,轉眼間不見了。過后蝗蟲飛來,遮天蔽日,卻不落在莊稼地,只是云集在柳樹上,蝗蟲經過的地方,柳葉全被吃光了??h令這才明白夢中的秀才就是柳神。有人說:“這是縣官憂民

4、所感動的。”確實如此??!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本斡?,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城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笔侨談★嫸鴼w。(選自蘇軾集,有刪改)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往相田得疾 相:察看B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 絕人:沒有后

5、代C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書:書寫D是日劇飲而歸 劇飲:痛快喝酒解析:選B。B項中的“絕人”,應解釋為“超過同輩,聰明過人”。參考譯文: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沙湖,又稱螺螄店。我在那里買了幾畝田,于是去那里觀察田地,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辈『弥螅退煌斡[清泉寺。寺在蘄水縣城外兩里多路,那里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詩歌:“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溪水

6、中,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凈沒有污泥,晚間蕭蕭細雨里子規啼鳴。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輕?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不要因為年老就唱起黃雞催曉、朱顏易逝那種消極悲觀的歌曲?!边@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題組二一詞多義專練3. 下列各項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木蘭當戶織 有大石當中流B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當誅 犯法當死D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解析:選D。A項,對著;阻擋。B項,適合;就。C項,應當;判罪。D項,應當;應當。4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的“道”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無道,誅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

7、相為謀解析:選C。A項“主張”,B項“道義”,C項“道理,規律”,D項“意向,主張”。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潪大,比權量力,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B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當斬C度義而后動審時度勢D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張弛有度,文武之道解析:選C。 A項“度”均為度量,計算;B項“度”均為估計;C項,“度”,考慮,“度”,估計;D項“度”均為限度。6下列與“非難”的“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時間惡評如潮D覺今是而昨非解析:選C。 A項不是;B項除

8、了;C項,責怪;D項不對,錯誤。題組三古今異義專練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解析:選C。A項中“所以”表原因,B項中“非?!笔恰安煌瑢こ!钡囊馑迹珼項中“至于”是“到”的意思。8下列各組加點的詞,全都與現代漢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郡縣逼迫,催臣上道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烏鳥私情,愿乞終養庶劉僥幸,保卒余年A BC D解析:

9、選C。“不行”古義:不能走路,今義:差;“成立”古義:指成人自立,今義:組建成功,或有根據站得住;“告訴”古義:指申訴,今義:指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人的交情或身心勞苦。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B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C余自束發讀書軒中 D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解析:選A。本題考查古今異義現象。B項,“往往”古義:到處;今義:表示某種情況時常存在或經常發生。C項,“束發”古義:十五歲;今義:系著頭發。D項,“學書”古義:學寫字;今義:學習書本。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與現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雖

10、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B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們共桌而食C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D鞍馬秋風里,最難調護,最要扶持解析:選B。A項“時間”是此時、現實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同。B項“雖然”表示轉折,與現代漢語完全相同。C項“將”動詞,拿來;“來”過來,與現代漢語不同。D項“扶持”當心、留意,與現代漢語不同。題組四偏義復詞專練1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義復詞,并說出詞義偏在哪一個字上。(1)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并序 )_答案:公姥:偏義在“姥”,“公”是襯字。(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_答案:車騎:偏義在“騎”,“車”是襯字。(3)去來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

11、并序)_答案:去來:偏義在“去”,“來”是襯字。(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石鐘山記)_答案:淺深:偏義在“深”,“淺”是襯字。(5)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_答案:國家:偏義在“國”, “家”是襯字。(6)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赤壁之戰)_答案:存亡:偏義在“亡”, “存”是襯字。(7)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論積貯疏)_答案:饑穰:偏義在“饑”, “穰”是襯字。(8)冀緩急或可救助(譚嗣同)_答案:緩急:偏義在“急”, “緩”是襯字。(9)人臣執事,何長短自言乎(漢書)_答案:長短:偏義在“長”, “短”是襯字。(10)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_答案:云霓:偏義

12、在“云”, “霓”是襯字。(11)多人不能無生得失(史記)_答案:得失:偏義在“失”,“得”是襯字。(12)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芙蕖)_答案:耳目:偏義在“目”, “耳”是襯字。1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復詞的類型并解釋。(1)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并序)_答案:“從許”,同義復詞,都有“答應”之意,故合譯為“答應或允許” 。(2)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廉頗藺相如列傳)_答案:“恐懼”,同義復詞,都有“害怕”之意,故譯為“害怕或恐懼” 。(3)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過秦論)_答案:“藩籬”,同義復詞,都有“籬笆”之意,故譯為“籬笆”,比喻邊境的屏障。題組五通假字專練1

13、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羽扇綸巾B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C檣櫓灰飛煙滅D一尊還酹江月解析:選D?!白稹蓖ā伴住薄?4下列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B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C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D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解析:選D。A項,“陵”通“凌”,欺侮。B項,“具”通“俱”,全,都。C項,“見”通“現”,出現。1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 B眾不能堪,抶而仆之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斂貲財以送其行解析:選B。A項“見”通“現”。C項“僇”通“戮”,罪。D項“貲”通“資”。16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項是()張良出,要項伯距

14、關,勿內諸侯沛公不勝杯杓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孰與君少長?”因擊沛公于坐令將軍與臣有垝臣請入,與之同命A BC D解析:選A。要邀;距拒,內納;倍背;蚤早;坐座;垝隙。第2節題組一基礎鞏固1對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履至尊而制六合而母立于茲A/B/C/D/解析:選A。代詞;表并列;表假設;表修飾;表轉折;表承接。2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

15、項是()A.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B大王來何操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C或異二者之為,何哉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D徐公何能及君也何以戰解析:選C。C項均為代詞,什么原因。A項,動詞,盤問;代詞,什么原因。B項,代詞,什么;副詞,多么。D項,副詞,怎么;代詞,什么。3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不同的一項是()A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將軍迎曹,欲安所歸乎C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D兒寒乎?欲食乎技蓋至此乎解析:選C。A項,均為助詞,反問語氣,嗎; B項,均為助詞,反問語氣,嗎、呢。

16、C項,形容詞詞尾,也可譯為的樣子;相當于介詞“于”。D項,均為助詞,表疑問語氣,嗎。4對下列句子中“乎”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A與相同,與相同B與相同,與不同C與不同,與相同D與不同,與不同解析:選D?!昂酢背R姷挠梅ㄒ蛭恢貌煌煌河迷诰渲邢喈斢凇坝凇?,作介詞;用在形容詞后,作詞尾;用在句末,表某種語氣,作助詞。中相當于“于”“比”的意思,介詞;表疑問語氣,助詞;表揣測語氣,助詞;作形容詞“浩浩”的詞尾。5對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的歸

17、類正確的一項是()良乃入,具告沛公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無忘告乃翁A和意義、用法都相同B和意義、用法都不同C和意義、用法都相同D和意義、用法都相同解析:選D。連詞,于是;副詞,才;副詞,就;副詞,仍然;副詞,竟然;代詞,你的;副詞,卻;代詞,你的。6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B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C汝其勿悲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D及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解析:選C。均為

18、副詞,表婉商語氣。A項,指示代詞,其中的;第三人稱代詞,作定語。B項,人稱代詞,他;活用為第一人稱,自己。D項,遠指代詞,那;音節助詞,不譯。7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示趙弱且怯也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若屬皆且為所虜D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解析:選A。A項,為連詞,表并列,又。B項,副詞,暫且,姑且;副詞,將。C項,連詞,表讓步,尚且,還;副詞,將。D項,連詞,表并列,又;副詞,將。8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沛公之參乘

19、樊噲者也B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湯之問棘也是已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選D。句中助詞,表停頓;句末助詞,表肯定和感嘆語氣。A項,均為助詞,表判斷。B項,均為句中助詞,表停頓。C項,均為助詞,用于句末,表感嘆、肯定語氣。9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A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B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D若毒之乎?更若役,復若賦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解析:選C。動詞,像,如;表假設,如果。A項,均為代詞,你、你們。B項,均為連詞

20、,表假設,如果。D項,均為代詞,你。10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B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C某所,而母立于茲若屬且皆為所虜D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解析:選C。名詞,處所;介詞,與“為”一起表被動。其余為助詞,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11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C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解析:選A。表憑借,用來的;其余表原因,的原因。1

21、2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B之二蟲又何知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D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解析:選B。均為指示代詞,這、此。A項動詞,到;人稱代詞,我。C項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代詞,在否定句中,前置。D項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音節助詞,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后面,湊足音節。13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C公為我獻之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D我為魚肉,

22、何辭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解析:選D。均為助詞,表示疑問或反詰。A項表被動,被;介詞,為了。B項動詞,形成;介詞,給。C項介詞,替;動詞,作為。14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B且焉置土石萬鐘于我何加焉C猶且從師而問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D或師焉,或不焉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解析:選A。均為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B項代詞,哪里;句末語氣詞,反詰語氣,呢。C項代詞,之;句末語氣詞,表肯定。D項句中語氣助詞,表提頓;助詞,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地。15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不同的一項是()A而吾以捕蛇獨存

23、不賂者以賂者喪B皆以美于徐公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C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樊噲側其盾以撞D以八月十三斬于市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解析:選B。B項動詞,認為;介詞,把。A項均為介詞,因。C項均為連詞,表修飾。D項均為介詞,表時間,在。16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B.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C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D則與一生彘肩無乃爾是過與解析:選C。C項介詞,跟、同,有比較義。A項介詞,跟、同;連詞,和。B項介詞,替;動詞,給。D項動詞,給;助詞,同“歟”,表疑問

24、或反詰語氣。17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不同的一項是()A“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B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非死則徙爾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解析:選C。C項前者為連詞,表轉折,卻;后者為副詞,表判斷。A項均為連詞,表承接;B項均為連詞,表假設; D項均為連詞,表選擇。18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不同的一項是()A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B此數者,用兵之患也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客有吹洞簫者或異二者之為,何哉解析:選D。D均為助詞,前者是

25、定語后置的標志,后者置于數詞后面,個;A項均為助詞,的(人、東西、事情);B項均為助詞,表提頓;C項均為助詞,的原因。19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變法者因時而化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B因利乘便于今無會因C蒙故業,因遺策因拔所佩刀斷一指D不如因而厚遇之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解析:選D。D項為介詞,趁此、趁機。A項介詞,依據;介詞,因為。B項介詞,乘著,趁著;名詞,機會。C項動詞,沿襲;連詞,于是。20下列句中“因”的意義、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A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B昔人有因噎而廢食者C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D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解析:

26、選D。A項通過,經由;B項因為;C項因此,所以;D項 介詞,根據,與例句相同。題組二能力提升2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鄭人游于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選自左傳)鄉校:地方學校,又是公眾聚會議事的場所。子產:名公孫僑,鄭國大夫。下文的然明也是鄭國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不知木蘭是

27、女郎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師也A BC D解析:選B。為“這”;表示判斷,“是”;為“對,正確”。(2)下列句子中的“于”,與“鄭人游于鄉?!钡摹坝凇庇梅ㄏ嗤囊豁検?)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B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C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解析:選D。都解釋為“在”;A項為“對”;B項為“比”;C項為“與”“同”。參考譯文: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的得失)。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那些他們認為好的,我就實行它們;那些他們

28、厭惡的,我就改正它們。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毀掉鄉校)難道能很快制止這些議論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時)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做治病的良藥。”2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襖()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撞之?!惫唬骸肮讶艘?。”師曠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弊笥艺埑?,公曰:“釋之以為

29、寡人戒?!?1)文中括號內應填的虛詞是()A遂而則 B乃而故C乃以則 D遂以故解析:選B。乃:竟然;而:連接相承關系;故:所以。(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惟其言而莫之違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請除之A BC D解析:選D。都是代詞,其中“莫之違”是賓語前置句,“莫違之”。句是助詞“的”。(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兩個“莫”字意義不相同。B“師曠侍坐于前”、“琴壞于壁”、“有小人言于側者”中三個“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兩個“也”字作用相同。D“以為寡人戒”的“以為”與出師表中“愚以為宮中之事”的“以為

30、”意思相同。解析:選D。“以為寡人戒”中的“以為”是“以(之)為”,兩個詞,“把它作為”;“愚以為”是“我認為”。A項中前“莫”是“沒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沒有誰”之意。參考譯文:晉平公與大臣們飲酒,喝得酣暢時,竟然嘆息道:“沒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樂,因為他的話沒有誰敢違抗。”師曠在面前陪坐著,拿起琴就撞了過去,晉平公分開衣襟避開了,琴在墻上撞壞了。晉平公問:“太師撞誰呢?”師曠答道:“剛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說話,所以撞他?!睍x平公說:“是我說的。”師曠說:“啊!這不是統治人的人應說的話?!敝車娜苏埱髿⒘怂?,晉平公說:“放了他,把這件事作為我的借鑒?!?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31、。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B.C. D.解析:選B。A項代詞,它(燕國);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連詞,表目的“來”。C項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遞進。D項介詞,引出后面的“此”;介詞,從。參考譯文:齊國人進攻燕國,戰勝了

32、它。齊宣王問孟子道:“有的人叫我不要占取它,有人叫我占取它。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只五十天便攻下了它,如果不是天意,人力無法取得這樣的成就。若不占取它,必定會遭到天降災禍。我占取了它,怎么樣?。俊泵献踊卮鹫f:“如果占取它,燕國的民眾高興,就占取它,古代的周武王便是這做的。要是占取它,燕國的民眾不高興,就不可占取它,古代的周文王便是這樣做的。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們用筐裝著飲食、壺盛著飲水來迎接您大王的軍隊,難道還有別的用意嗎?不過是想避免再過那種水深火熱的生活啊。如果燕國被占取后,老百姓蒙受的災難更加深重,那他們也會轉而去歡迎他人了

33、。”2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也,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壁w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嘗與其父奢言兵事 B括母問奢其故C其母上書言于王曰 D分斷其軍為二解析:選B。B項“其”是代詞“其中的”。其余三項

34、均為代詞“他的”。參考譯文:趙括從年少時就學習兵法,同人家談論軍事,自以為天下的人都趕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親趙奢討論起來,他父親都駁不倒他,然而他父親并不認為好。他母親就問趙奢其中的緣故,趙奢說:“用兵是危險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趙國將來不用他作大將倒也罷了,如果用他作大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是他?!钡鹊节w括要統兵出發了,他的母親就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作大將。”趙括隨即代替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并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些事,出動奇兵,假裝敗退,截斷了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括的軍隊一切為二,(于是)趙軍軍心離散。經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

35、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斗,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于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了秦國,秦國把他們全部活埋了。2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寒朗字伯奇,魯國薛人也。永平中,以謁者守侍御史,與三府掾屬共考案楚獄。顏忠、王平等辭連及隧鄉侯耿建、朗陵侯臧信、護澤侯鄧鯉、曲成侯劉建。建等辭未嘗與忠、平相見。是時顯宗怒甚,吏皆惶恐,諸所連及,率一切陷入,無敢以情恕者。朗心傷其冤,試以建等物色獨問忠、平,而二人錯愕不能對。朗知其詐,乃上言建等無奸,專為忠、平所誣,疑天下無辜類多如此。帝乃召朗入,問曰:“建等既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對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虛引,冀以自明。”帝曰:“既如是,

36、四侯無事,何不早奏,獄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對曰:“臣雖考之無事,然恐海內別有發其奸者,故未敢時上。”帝怒罵曰:“主持兩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國耳?!钡蹎栐唬骸罢l與共為章?”對曰:“臣自知當必族滅,不敢多污染人,誠冀陛下一覺悟而已。臣見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惡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無后責。是以考一連十,考十連百。又公卿朝會,陛下問及得失,皆長跪言,舊制大罪禍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嘆,莫不知其多冤,無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陳,誠死無悔?!钡垡饨猓t遣朗出。后二日,車駕自幸洛陽獄錄囚徒,理出千余人。(節選自

37、后漢書寒朗傳,有改動)考案:審處。楚獄: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劉英為楚王。漢明帝劉莊在位時,楚王因謀逆被廢自殺。因這一案件受牽連而被處罰的人“以千數”。顯宗:漢明帝劉莊。陷入:定罪判刑。物色:指形貌、模樣。大故:大事。出之:古代稱“有罪不判,重罪輕判”為出罪,稱“無罪判刑,輕罪重判”為入罪。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B.C.D.解析:選D。表轉折關系,表承接關系。參考譯文 :寒朗字伯奇,魯國薛人。永平年間,寒朗以謁者身份代理侍御史,與太尉、司徒、司空屬官共同審理楚王謀反案。顏忠、王平等的供詞牽連到隧鄉侯耿建、朗陵侯臧信、護澤侯鄧鯉、曲成侯劉建。劉建等人的供詞說沒有與顏忠、

38、王平見過面。當時顯宗大怒,官吏害怕,凡有牽連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沒有人敢按照實情寬大處理。寒朗同情他們的冤屈,試用劉建等人的形貌單獨審問顏忠、王平,而兩人錯愕竟認不出來。寒朗知道其中有詐,于是上書說劉建等沒有謀反,純粹是顏忠、王平二人誣陷,并懷疑天下無辜受牽連的人大多如此。顯宗就召寒朗進宮,問道:“劉建等如果沒有罪,顏忠、王平等人為什么要牽連他們?”寒朗答道:“顏忠、王平自知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想牽連很多的人,希望表明自己無罪。”顯宗道:“既然是這樣,四位大臣沒有犯罪,為什么不早些上奏,案子審理完了,還(把他們)長久地關押到現在呢?”寒朗答道:“我雖考查他們沒有事,但是擔心國內還有別人揭

39、發他們的謀反之罪,所以不敢及時報上來?!憋@宗發怒罵道:“竟這樣模棱兩可,快拿下去!”左右的侍衛正要將寒朗拉下去,寒朗說:“希望說完這句話后再被處死。小臣不敢欺君,只是想幫助國家罷了?!憋@宗問道:“誰和你一起寫的奏章?”寒朗回答道:“臣自知必遭滅族,不敢多連累別人,只誠懇地希望陛下醒悟罷了。我看到調查案件的人,都說奸惡大事,臣子都應該痛恨,拷問無罪放出不如按供詞抓捕進去,可以不承擔責任。因此拷問一個連累十個,拷問十個連累百個。又公卿朝會時,陛下問及得失,都是長跪在地下說,舊制叛逆大罪禍及九族,陛下大恩,才只辦本人的罪,這是天下最大的幸運。等回到家里,口里盡管不說,卻仰頭嘆息,沒有哪個不知道下獄者

40、大多冤枉,但沒有敢忤逆陛下的人。我現在把要說的說了出來,的確是死而無悔?!憋@宗怒意消解,下詔叫寒朗出去。兩天后,顯宗親自到洛陽獄中審錄囚徒,釋放出一千多人。第3節題組一句式專練1下列與“蓋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B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D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解析:選C。例句的句式是被動句,“拘”字本身表被動,屬意念上的被動句。C項中盡管有“于”字,但“于”在這里是“在”的意思,屬于介賓短語后置;A項中的“逼”字表被動;B項前一個“于”字表被動;D項中“見”字表被動。2下列括號中補出的被省略的成分,錯誤的一項是()A夫戰,勇氣

41、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之)河北,臣戰(之)河南D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解析:選C。C項省略的不是“之”而是介詞“于”。3下列對賓語前置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然,籍何以至此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沛公安在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惟兄嫂是依 子何恃而往A/B/C/D/解析:選B。句都屬于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句都屬于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句都屬于介詞的賓語前置;句都屬于特殊結構,用

42、“之”、“是”將賓語提前,以加重語氣。4下列句子中與“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B甚矣,汝之不惠C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D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解析:選A。例句屬于介賓短語后置句,A項也屬于介賓短語后置句。B項屬于主謂倒裝句;C項屬于賓語前置句;D項屬于定語后置句。5下列成語根據句式方面的特點分類,正確的一項是()貽笑大方一言九鼎何去何從持之以恒飽以老拳時不我待名滿天下受制于人A/B/C/D/解析:選A。句都屬于被動句;都屬于省略句;句都屬于賓語前置句;句都屬于介賓短語后置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吳王欲殺王子慶忌而

43、莫之能殺,吳王患之。要離曰:“臣能之。”吳王曰:“汝惡能乎?吾嘗以六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滿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劍則不能舉臂,上車則不能登軾,汝惡能?”要離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誠能助,臣請必能?!眳峭踉唬骸爸Z?!泵鞯┘右x罪焉,摯執妻子,焚之而揚其灰。要離走,往見王子慶忌于衛。王子慶忌喜曰:“吳王之無道也,子之所見也,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币x與王子慶忌居有間,謂王子慶忌曰:“吳之無道也愈甚,請與王子往奪之國?!蓖踝討c忌曰:“善。”乃與要離俱涉于江。中江,拔劍以刺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則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國士也,幸

44、汝以成而名?!币x得不死,歸于吳。吳王大說,請與分國。要離曰:“不可。臣請必死!”吳王止之,要離曰:“夫殺妻子,焚之而揚其灰,以便事也,臣以為不仁。夫為故主殺新主,臣以為不義。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慶忌為之賜而不殺耳,臣已為辱矣。夫不仁不義,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吳王不能止,果伏劍而死。要離可謂不為賞動矣,故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可謂廉矣,廉,故不以貴富而忘其辱。(選自呂氏春秋)(1)下列句中已補出被省略的成分,補出的內容錯誤的一項是()A吾嘗以六馬逐之(于)江上矣B中江,(要離)拔劍以刺王子慶忌C吳王大說,請與(要離)分國D夫(吳王)不仁不義,又且已辱,不可以生解析:選D。D項在“不仁不

45、義”前省略的是主語“臣”。(2)對下列特殊句式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吳王欲殺王子慶忌而莫之能殺賓語前置句B吾嘗以六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 省略句C臣已為辱矣 被動句D幸汝以成而名 介賓短語后置句解析:選D。D項該句不是介賓短語后置句,這里的“以”是用作連詞的,而不是介詞。參考譯文:吳王想要殺掉王子慶忌卻總是殺不了,吳王很擔憂。要離說:“我能殺他。”吳王說:“你怎么能?我曾經乘六匹馬追他到江邊,卻沒有追上;向他射箭,射空了身邊的箭,也不能射中他。現在你拔劍還不能舉過肩,上車不能登上車上的橫木,你怎么殺他?”要離說:“人就怕不勇敢,而不怕不能,如果您真的能幫助我,我一定能殺他?!眳峭跽f:“好?!?/p>

46、第二天吳王捏造要離的罪名,抓了他的妻子和兒子,然后燒死他們,并焚骨揚灰。要離逃跑了,去見在衛國的王子慶忌。王子慶忌高興地說:“吳王無道,你看到了,諸侯也知道了。如今你得以幸免而且離開了他,很好啊?!币x和王子慶忌在一起不久,對王子慶忌說:“吳王更加昏庸了,請讓我和您一起去奪取他的國家。”王子慶忌說:“好?!庇谑呛鸵x一同渡江。到了江中,要離拔出劍刺向王子慶忌。王子慶忌揪住他,把他扔到江水里,他浮上來后王子慶忌又把他扔進水里,這樣反復了多次。最后王子慶忌說:“你是天下國士,我饒你不死來成就你的名聲?!币x得以不死,回到吳國。吳王很高興,愿意分給他一半國家。要離說:“不行。我一定要死!”吳王阻止他

47、,要離說:“我殺了妻子兒女,并焚骨揚灰,是為了行刺而故意做的,我認為這樣做不仁。為了舊主人而殺新主人,我認為這樣做不義。被揪住扔進江里,三進三出,王子慶忌特意饒了我而不殺我,我覺得已經受到侮辱了。不仁不義,又被侮辱,我不能再活了。”吳王不能阻止他,他果然拔劍自刎而死。要離可以說是沒有為賞賜所打動,所以面臨大的利益而不改變自己的心志;可以稱得上廉潔,廉潔,就是不因為富貴而忘記了屈辱。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孫沔征儂徭,請可參軍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縣。巴俗尚鬼而廢醫,唯巫言是用,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蔀榧s束,立制度,違者有罪,幾變其習。再調華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

48、券至萬畝,歲責其租??沙狂Y至富家,發櫝出券歸其主。郡吏趙至誠貪狡兇橫,持守以下短長,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獄,言于大府誅之,聞者快服。下列各句中,與“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B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C言于大府誅之D夫晉,何厭之有解析:選D。題干中“唯巫言是用”,“是”把賓語提前,構成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用巫言”,譯為“聽巫師的話”。選項中只有D項為賓語前置,“何厭之有”是以“之”作標志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夫晉,有何厭”,譯為“那晉國,哪里有什么滿足的呢”。參考譯文:孫沔征討儂徭(北宋時壯族首領),請侯可參與軍事,建立功績得到官,作巴州化城縣知縣。巴地的風

49、俗迷信鬼神而不信醫道,只聽信巫師的話,娶媳婦必要女人家的財物,窮人家的女孩子到老不能出嫁。侯可制定規章,訂立法度,違反的人有罪,差不多改變了當地的風氣。第二次調任華原主簿。有個富人不占有田籍卻抵押人家的田券達到一萬畝,每年索取地租。侯可一早騎馬直奔富人家,打開木匣拿出田契歸還給它的主人。當地的衙役趙至誠貪婪狡詐兇蠻專橫,掌握太守以下很多人的把柄,前前后后沒有誰能除去他。侯可揭露他的罪行,讓他戴上重枷,投入大獄,報告給上一級官府殺了他,大快人心。題組二活用專練8下列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梁以此奇籍B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C舞殿冷袖,風雨凄凄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解析:

50、選C。C項的“冷”,使動用法,“使寒冷”。A項的“奇”,意動用法,“以為奇”,句意為“項梁以此認為項羽不平凡”;B項的“小”,意動用法,“認為小”,句意為“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小了”;D項的“美”,意動用法,“認為美麗”。9下列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B孔子師郯子、萇弘C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D滕公奇其言,壯其貌解析:選C。C項的“帝王”,名詞活用為動詞,“稱帝稱王”。A項的“恥”,意動用法,“以為羞恥”;B項的“師”,意動用法,“以為老師”;D項的“奇”“壯”,意動用法,“認為奇怪”“認為壯美”。10下列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

51、項的一項是()A驚姜氏B木直中繩,以為輪C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D齊諧者,志怪者也解析:選D。D項的“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A項的“驚”,使動用法,“使驚動”;B項的“”,使動用法,“使彎曲”;C項的“王”,使動用法,“讓做王”。1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當面C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一:專一D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繼:繼承解析:選D。D項中的“繼”屬于動詞用作名詞,“繼承人”的意思。12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于是相如前進缶 前:向前B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52、 斗:使爭斗C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以為賓客D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祖:祖宗解析:選D。D項中的“祖”屬于名詞用作動詞,“效法、尊崇”的意思。A項中的“前”屬于名詞用作狀語;B項中的“斗”屬于使動用法;C項中的“賓客”屬于意動用法。1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中的“舊”活用類型相同的一項是()A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B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D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解析:選C。例句中的“舊”屬于形容詞用作名詞,“交情”的意思。C項中的“小”也屬于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的意思。A項中的“出”屬于動詞用作名詞,“出產的東西”的意思;B項中

53、的“王”屬于使動用法,“讓做王”的意思;D項中的“明”屬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亮”的意思。1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中的“籠”活用方法不同的一項是()A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B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C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解析:選C。例句中的“籠”本為名詞,放在動詞“養”的前面,又不作“養”的主語,屬于名詞用作狀語,“用籠子”的意思。C項中的“衣”放在名詞“帛”的前面,名詞用作動詞,“穿”的意思。A項中的“云”屬于名詞用作狀語,“像云一樣”的意思;B項中的“隸”屬于名詞用作狀語,“像奴仆那樣”的意思;D項中的“南”

54、屬于名詞用作狀語,“向南”的意思。15下列句中“也”字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B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C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解析:選B。B項中的“也”是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不表判斷。A、C、D三項中的“也”都表示判斷。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則修文德以來之 B執敲撲而鞭笞天下C外連衡而斗諸侯 D以弱天下之民解析:選B。B項的“鞭笞”,名詞作動詞,“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A項的“來”,使動用法,“使來”;C項的“斗”,使動用法,“使爭斗”;D項的“弱”,使動用法,“使削弱”。第4節題組一基礎鞏固1用“

55、/”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人 主 不 妄 賞 非 愛 其 財 也 賞 妄 行 則 善 不 勸 矣 不 妄 罰 非 矜 其 人 也 罰 妄 行 則 惡 不 懲 矣 賞 不 勸 謂 之 止 善 罰 不 懲 謂 之 縱 惡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為 善 不 縱 下 為 惡 則 國 法 立 矣 是 謂 統 法(節選自資治通鑒)答案:人主不妄賞/非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非矜其人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者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法立矣/是謂統法2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董 宣 字 少 平 陳 留 圉 人 也 初 為 司 徒 霸 所

56、辟 舉 第 累 遷 北 海 相 后 特 征 為 洛 陽 令答案: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為司徒霸所辟/舉第/累遷北海相/后特征為洛陽令3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并翻譯畫橫線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宰阋匀涔澮??!?1)斷句。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魯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請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復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則 獻 之 奚 為 不

57、受 曾 子 曰 臣 聞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驕 人。(2)翻譯。譯文:_譯文:_解析:第(2)題考查點為句式“不我驕也”(賓語前置句),實詞“縱(即使)、驕(輕視、傲視、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夠)、全(保全)、節(節操、操守)”,虛詞“乎”(表反問語氣,嗎)。答案:(1)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2)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后,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參考譯文: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種。魯國國君派

58、人前往送給他一座城池,對他說:“請你用它來置辦衣服。”曾子沒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說:“你沒有向人請求,人家就送給你,你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接受別人東西的人畏懼別人,給予人家東西的人傲視別人。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后,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辈慌c存

59、焉:不包括在內。故:事故、災病。怍:慚愧。譯文:_答案:孟子說:“君子有三件樂事,但稱王天下不包括在內。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災病,是第一件樂事;抬起頭無愧于天,低下頭無愧于人,是第二件樂事;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樂事。君子有這三件樂事,但稱王天下不包括在內?!?閱讀下文,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譯文:_答案:因此,學習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別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參考譯文:即使有精美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最好的

60、道理,如果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別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這樣才能反躬自問;懂得了自己知識貧乏之后,這樣才能努力進德修業。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庇饑L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