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地開發整理涉及到的各細部設計(蓄水池、田間道、生產路、坡改梯、田坎、溝渠等)蓄水池設計(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川中地區丘陵占89,地表崎嶇、起伏大、多山,大面積覆蓋中生代紫紅色砂巖與泥巖,巖石質地松脆,極易遭侵蝕和風化,故風化土壤中多砂和碎石。由于丘坡坡面較陡,每當夏秋雨水集中時,天然降水卻多以暴雨形式流失,且還常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態環境惡化。川中丘陵區的農田(包括梯田)多在坡面的中部或下部,而坡面的上部和中部為林地、草地和荒地;遇暴雨時,來自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徑流極易沖毀中部和下部的農田。近年來,該區在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修截水溝,并在適當位置修蓄
2、水池,暴雨時有截水溝攔截坡面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徑流,并引人鄰近的蓄水池存蓄,既保護了中部和下部的農田,又可在天旱時利用蓄水池里的水灌溉,既可有效減輕水土流失,同時又解決小范圍的人畜用水。蓄水池設計應在圖中明確具體位置以及配套工程引水溝、沉沙凼、排水溝等的位置、尺寸等內容;盡量采用圓形,設計深度盡量加大,形成最大蓄水容量,擴大有效灌溉面,蓄水池蓄水深度不應低于3m,容積一般為100300m3。雨水蓄積工程材料采用磚、石、漿砌結構及砼結構,漿砌水泥砂漿一般采用M7.5M10,砼采用C15C20。防滲砂漿應采用水泥砂漿分層抹面防滲。抹面砂漿標號應不低于M10。選址原則蓄水池(水窖)應布局在有一定集雨面
3、的位置,不能布置在山頂和山脊上;盡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蓄水池(水窖)應建在堅實基礎上,不準布置在填方區;選址應考慮人群的安全性問題。建于高程350700 m;居住相對集中、用水困難的自然村;有自然來水(天然降雨)面積并可修建引水溝;地勢平坦或前后無滑移的高坎;山洼能自流灌溉;要求地層致密堅實、不漏水;避開污染源;切忌在散粒體、坡積物、滑坡體、裂隙發育的亂石窖上建池。蓄水池的選址在避開污染源、保持源水清潔的同時,還應考慮使用過程中防止水污染。主要應考慮人污染,尤其飲用水池應盡量選擇相對偏僻的位置,最好建于村莊附近稍高處并加蓋予以密閉保護,既可滿足水壓要求又便于管理維護,同時在使用中
4、應經常檢查以確保用水安全。設計容量蓄水池設計容量根據地塊需水量確定,蓄水池容量根據以下公式計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T 505962010)第9頁。式中:V蓄水池容積,m3;W設計保證率條件下年供水量,m3;a蓄水工程蒸發、滲漏損失系數,可取0.050.1;K容積系數,可按下表5.4.1的規定取值。蓄水池應布置在具有一定集水面積的位置,對應的最少集水面積采用下列公式計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T 505962010)第8頁。3. 結構形式按功能分為兩類:飲用水池以矩形為主,采用全封閉形式,通過水管引入農戶家中;灌溉水池為敞開式,一般由引水堰、引水管、池體和出水管網等四部分組成。根
5、據該區的自然地理條件、自身經濟情況、坡耕地類型,一般采用圓形并埋置于地下的灌溉水池,其優點為:圓池結構受力好,在相同蓄水量條件下建筑材料最省、投資最少;敞開式圓形池因不設頂蓋,可修建較大容積的蓄水池,充分發揮蓄水少占地的目的。蓄水池直徑一般為4.030.0 m,開挖深度2.O3.0 m,若采用半挖半填,開挖深度占池深2/3為宜,填筑側寬度一般1.5 m,以防止填土變形失穩影響整體穩定。4. 池體設計池體由四部分構成:池身。一般用磚、條石、混凝土預制塊漿砌水泥砂漿抹面而成。壁厚0.25 m,襯砌材料為M7.5水泥砂漿,表層用M10水泥砂漿抹面,最后加蓋,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溝。泄水口。設置于池壁的
6、正常蓄水位處。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應高于地面0.25 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內,一般用磚、條石、混凝土制塊漿砌而成。池底。池底一般采用鍋底形,C15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勻,澆筑用機械振搗,做到密實平整,厚度0.10.2 m,表面用MIO水泥砂漿抹面。在池底澆筑的同時應砌側墻基礎磚,以使側墻基礎與池底混凝土連接為一體。為便于水池清洗和維修,在底部設一根直徑0.1 m的放空管。為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提倡配套采用管灌、滴灌和噴灌等集約化灌溉方式,以便進一步提高工程效益。5 配套設施(1)引水溝(渠)。是蓄水池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地形條件一般可用襯砌溝渠,將水源與蓄水設施聯接起來。引水溝最好
7、與坡面自然雨水沖溝相連,長度應能確保足量引水。引水溝采用C20混凝士立模澆筑,斷面為0.2 m0.2 m,溝底及邦澆筑厚0.1 m,設計坡比應較陡,襯砌材料可用預制U型砼槽或砌磚,引水溝基礎需穩定,兩側需填筑密實。引水溝內水流流速對工程量和水頭損失影響較大。一般規定進水渠設計流速4.0 m/s,宜控制于12 m/s。對地勢較高、山坡較陡、開挖方量很大的河岸溢洪道,進水渠設計流速可適當提高,但應盡量縮短進水渠長度、減少進水渠的水頭損失。進水渠進口流速應低于渠內流速,一般應控制于2.5 m/s以下。(2)沉沙池。為沉淀水中大于規定粒徑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質要求并與下游渠道挾沙能力相適應,
8、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積,減少蓄水并增加清淤工作量,使沉沙池坡面洪水泥沙沉積在沉沙池內,同時亦便于清出。沉沙池沉淀泥沙的粒徑主要取決于引水用途。對灌溉渠系上的沉沙池,要求出池泥沙粒徑4倍渠底寬度,彎道至控制堰(閘)問宜有長度2倍堰上水頭的直線段。(5)護攔。主要為防止人畜進入、保護人畜和工程安全,總體高度10.7 m,底部實墻高度0.2m。為增加蓄水,可將護攔上部采用頁巖磚襯砌為花攔,下部為實墻。(6)溢流堰。在護攔實墻部分留溢流口,溢流堰長度以能將多余水量排出工程以外,尺寸0.2 m0.2 m,襯砌材料可采用預制U型砼槽或砌磚。溢流堰基礎要穩定,兩側應填筑密實。(7)滲漏、蒸發及防治措施。由于施
9、工質量差(如砌體勾縫填漿不實、混凝土搗固不密實)、變形縫未處理好等而導致滲漏。補救措施:裂縫明顯,可順裂縫開鑿比原裂縫寬1020倍的溝槽,深度0.050.10 m,用l:1的水泥砂漿填補;裂縫不明顯,可用凈水泥漿通刷23次,修補部位應作好養護。為減少蓄水池蒸發損失,探索了一種簡易的工程措施,主要由中心支架、鐵絲網、遮陽網等組成。中心支架為一根0.05 m鋼管,長度為蓄水池深度加3.0 m(一般約為6.0 m),鋼管兩端各焊接一個三角形支架,支架上焊接一圓型支座,兩端一大一小,直徑分別為1.0、0.6m。將支架大端向下,小端向上置于蓄水池中央。支架頂端圓環于蓄水池護攔用#14鐵絲等距離固定,鐵絲
10、在蓄水池護攔上的間距約為l5 m,再將遮陽網布按已成的棚架形狀用縫紉機加工成棚網鋪在棚架上,四周在蓄水池護攔上固定好即可,四周可種植藤蔓植物,在防蒸發棚上形成生物棚,防蒸發效果更佳。照片1 蓄水池田間道、生產路設計(四川省土整中心)田間道設計應先就項目區田間道現狀進行描述,再針對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設計;報告中應詳細說明田間道路基、墊層、路面設計的要求、標準、應達到的質量要求等內容;錯車道、擋土墻等也要有設計說明。生產路應有路基、路面、上山、下山段設計說明。 田間道路工程級別標準含等級標準、路面寬度、路面材料、道路通達度和路網密度等。田間道不屬于等級公路,等級標準一般低于四級公路。但盆西平原區的
11、田間道和兼有鄉村交通運輸功能,等級標準應為單車道四級公路表2.1土地開發整理工程類型區田間道路規劃指標(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表7.1.3)工程類型區道路類型工程等級溝渠結合級別行車情況路面寬度(m)高出地面高度(m)道路通達度路網密度盆西平原工程類型區田間道(單車道)斗、農溝渠汽車、拖拉機3.54.00.30.50.95%生產路等外農溝渠不行機動車1.02.00.2盆地丘陵工程類型區田間道(單車道)斗、農溝渠汽車、拖拉機3.04.00.30.50.83%生產路等外農溝渠不行機動車0.62.00.2盆周山地工程類型區田間道(單車道)斗、農溝渠汽車、拖拉機3.04.00.30.50.70
12、3%生產路等外農溝渠不行機動車0.61.50.2川西南山地工程類型區田間道(單車道)斗、農溝渠汽車、拖拉機3.04.00.30.50.703%生產路等外農溝渠不行機動車0.61.50.2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類型區田間道(單車道)斗、農溝渠汽車、拖拉機3.04.00.30.50.702%生產路等外農溝渠不行機動車0.61.50.2布局原則(1)田間道應布局成網,形成環路,短節和入戶田間路盡量不布置,土地整理項目重點區域布置的田間道應不低于300米;(2)田間道以整治為主,并選擇項目區主干田間道進行整治;需要連通斷頭路時,可規劃少量的新建田間道;(3)生產路原則上應少量布置,坡改梯區域配套生產路可計
13、入土地平整工程中。總體設計要求原則上不允許大量新建田間道路,主要對現有路網進行改造,連通部分斷頭路、整治田間道、硬化生產路。新建田間道因基礎不穩采用泥結碎石路面。田間道設計要點(1)整治田間道不應采用單一標準斷面設計,應根據現狀路況的不同(現狀情況可在圖中標明),分別進行設計,根據不同路段具體情況按樁號設計采用的結構型式,分段計算工程量,不能滿鋪計算。(2)在圖中,一是應具體說明每一條整治田間道不同路段(按樁號)所采用的斷面形式;二是要按樁號標注出軟基處理的具體路段,路涵的設計規格,保坎、擋土墻的具體位置和設計規格(長、高),并計算相應的工程量。(3)田間道墊層設計應實事求是;路面墊層由塊石、
14、卵石或泥結碎石(禁止采用砂泥石、因為存在孔隙,不能完全壓實)砌筑,厚度一般為20cm;采用塊石、卵石作墊層的,應用58cm碎石填縫。(4)整治田間道原則上不提倡回車道;軟土路基換填路段應合理設計斷面并統計工程量。(5)田間道擋土墻應進行穩定性分析,考慮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1 路基(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1)路基高度路基的高度應高出沿河及易淹區1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0.5m以上;地面排水良好時,應高出原地面0.30.5m;挖渠土填筑路段應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灌溉渠道時,護坡道應高出水渠設計水位0.5m。2)路基寬度設置路肩擋土墻時,路基寬度為路面寬度和路肩寬度之和;不設置路肩
15、擋土墻時,路基寬度為路面寬度和邊坡寬度之和。設置路肩擋土墻的路基寬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表2.2 田間道路基寬度標準(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表7.2.2-3)工程類型工程等級路面寬度路肩寬度路基寬度邊坡比田間道(單車道)3.5m4.0m0.5m4.5m5.0m1:21:1.5(單車道)3.0m4.0m0.25m3.5m4.5m1:21:1.53)路基排水路基應根據沿線的降水與地質水文等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排水設施。路基排水設施包括邊溝、截水溝、排水溝、涵洞等。一般邊溝深度和寬度不得小于0.30.4m;截水溝和排水溝的深度和寬度不得小于0.5m。排水設施應與農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結合
16、。4)路基壓實度路基施工應采用壓實機具,采取分層填筑、壓實。壓實度必須達到90%以上。壓實度達到要求,路基穩定后,才能鋪筑泥結石路面或硬化路面。5)路基邊坡路基邊坡一般挖方段采用1:0.51:0.75,填方段采用1:1.5。6)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有條件時可采用干砌塊石砼砂漿抹面壓頂、條石或預制混凝土塊作路肩。3.2 路面(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1)田間道一般采用中低級路面,盆西平原區和其它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可適當提高為次高級路面。適宜選用的面層類型有瀝青表面處理、水泥混凝土、泥結碎石、砂礫石、砌塊等。2)田間道路路面應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足夠的強度,其表面應滿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17、3)田間道路面寬度一般為3.04.0m,具體標準見表2.1。路面平整度不大于3cm,并在適當距離內(200300m)選擇有利地點設置錯車道。錯車道路面寬度應大于6.5m,有效長度不小于20m。4)在斷頭田間道末端,為使機動車輛轉頭,應根據需要設置倒車轉臺。轉臺平面成“T”型布置,臺肩結構相同,臺面及其墊層材料結構與田間道路面相同。5)田間道路面結構設面層和基層共兩層(包含底基層)。標準見下表。表2.3田間道路面標準(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表7.2.2-4)道路類型田間道面層類型1、瀝青表面處理;2、混凝土;3、泥結碎石;4、砂礫石;5、土壤固化類路面;6、砌塊(如砼塊、磚塊、片塊石、條
18、石等)路面基層級配碎石(砂礫石)、填隙碎石、塊石或卵石路基夯填土、塊石或卵石路面寬度3.0m-4.0m面層厚度1、瀝青表面處理1.5cm;2、混凝土18cm;3、泥結碎石8cm4、砂礫石8cm;5、土壤固化類路面10cm;6、砌塊路面12cm基層厚度20cm3.3 縱橫斷面(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1)田間道縱斷面田間道最大縱坡宜取6%8%。平原地區不宜大于6%;特殊情況下,丘陵地區不宜大于11%,山區不宜大于13%;在海拔2000m以上或嚴寒冰凍地區不宜大于8%。田間道最小縱坡以滿足雨雪水排出要求為準,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區宜取0.4%0.5%。田間道縱坡坡長限制見下表。
19、表2.4田間道縱坡長度限制(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表7.2.2-5)縱坡坡度(%)5667788991010111113坡長限制(m)800500300200150100100當連續縱坡大于5%時,應在不大于上表中所規定的長度處設緩和坡段,緩和坡段長不小于60m,縱坡不大于4%。圖2.1 田間道路縱斷面布置示例2)田間道橫斷面田間道橫坡宜取0.3%0.4%。其橫斷面一般為田路渠(溝)林、田渠(溝)路林、田路林渠(溝)的形式,可在一側或兩側設林帶。圖2.1 田間道路橫斷面布置示例1圖2.2 田間道路橫斷面布置示例2生產路設計要點(1)不提倡現澆混凝土,可采用C25預制鋼筋混凝土板或石板(
20、2米寬生產路采用C30、15cm厚混凝土路面)。(2)生產路不設縱坡限制,當坡度大于15時,應設置踏步,踏步數不得少于3步,否則應作成坡道;踏步數較多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做休息平臺。踏步高應為1518cm,步寬應為3045cm。4.1 路基(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1)地面排水良好時,路基高于原地面0.2m;填方地面或經常有積水、地下水位較高時,路基應高于原地面0.3m以上。2)路基寬度宜取0.82.5m,邊坡比宜采用1:0.51:1。3)路基可用素土壓實或塊石、卵石填筑。4)生產路可采用土路肩或擋土墻式路肩,也可不設路肩。4.2 路面(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生產路路面一般由面層
21、與墊層組成。生產路路面寬0.62m。路面墊層由塊石或卵石砌筑,碎石填隙,厚度一般20.0cm。路面面層可采用素土、泥結碎石、混凝土、間隔石板、預制混凝土板等類型。路面采用泥結碎石時,面層厚10.0cm。路面采用混凝土、間隔石板、預制混凝土板等類型時,面層厚8.010.0cm。圖2.3 生產路橫斷面組成示例照片2.1 田間道照片2.2 生產路坡改梯設計(四川省土整中心)規劃的坡改梯區域坡度應在522之間,并根據地形條件和需要配置縱向坡面排水系統和上下坡生產路。總體設計要求明確(在圖中)坡改梯每塊整理區域的具體位置、面積、設計田面高程以及設計田埂的高度、位置、尺寸、材料等相關設計參數,并配套生產路
22、、排水溝等輔助工程。2. 坡改梯設計要點(1)建設標準:平、厚、壤、固、肥,達到土壤保土、保水、保肥的要求。 (2)基本技術要點:梯埂高度:土埂高度以1.5m為宜,石埂高度以2.0m為宜 。梯臺臺位:應“大彎隨彎,小彎取直”,沿等高線布置的臺位清晰:反對網格化設計(農業產業化配套除外)。臺面坡度:小于5度,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應在1015cm內,田面長方向保留1/3001/500的比降,以利于排水(坡面排水)。土層厚度:耕作層厚度應達到30cm以上,土層厚度應達到60cm以上。土壤培肥:采用秸稈還田、施農家有機肥等方式進行地力培肥。梯埂牢固(3)不同的坡度段應有標準斷面設計;石埂設計:根據現場地
23、形地貌條件、石材儲量及取材難易程度合理選擇石埂用材,修筑石埂時應就地取材,優先選用條石、塊石、卵石、混凝土網格,不宜使用三角架,慎用預制六棱塊護坡。石埂基腳應深至底土層或基巖,石埂量應占總坎量的40%以上。(4)要設計排水背溝和縱向排水溝;背溝應傍地塊內側、順等高線挖筑,背溝一般為土溝,背溝一般距離梯埂下部1530cm,溝深2030cm,溝寬2040cm,邊坡1:0.51:1,與廂溝相連接后再與排水溝連接。 (5)坡改梯每塊應有平面布置圖,平面圖應反映出具體制埂位置、制埂材料(土埂、石埂)、蓄水池、上山路代溝的布置、范圍界等,每條埂應有編號,坡改梯田田面長邊應沿等高線布設,遵循“大彎隨彎,小彎
24、取值”的原則布設田塊。(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梯田(地)是坡地上沿等高線修成田面平整、地邊有埂的臺階式地塊。梯田(地)可以改變臺面坡度,攔蓄雨水,達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本省要求對25以下的坡耕地應進行坡改梯,修筑成梯田。1.梯田分類按修筑梯田的斷面形式可分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按田坎建筑材料分有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護坎梯田;按用途種植旱作物的叫梯地,種植水稻的叫梯田;按秋冬季是否蓄水分為水旱輪作田、冬水田、囤水田等。2.梯田布局梯田布局結合山丘區地形,以溝渠、道路為骨架,按大彎就勢,小彎取直,沿等高線布置,形狀呈長條形、環形或扇形。梯田內部設邊溝、背溝和排水口。梯
25、田外的排水溝與蓄水池、沿山溝、排洪溝等設施相連,因地制宜地采取蓄、引、排措施,使坡面徑流變害為利。3.田面長度為方便耕作,梯田長度一般為100200m。4.田面寬度田面寬度根據地形、土質決定。地面坡度越大,則田面寬度越窄,埂坎高度越低,則田面寬度越窄。一般梯田田面寬510m。5.田面平整度梯田要滿足灌溉、排水要求,梯田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應在1015cm內,田面長方向保留1/3001/500的比降,以利于排水。6.梯田田坎梯田(地)建設要求埂坎安全穩定,占地少,用工省,埂坎材料就地取材。田坎高度宜根據地形地貌、土壤質地、土埂穩定性、田面寬度的要求而定。田坎材料主要有土坎、石坎,其次有生物護坎。梯
26、田土坎高度以1.5m為宜,石坎高度以2.0m為宜。田坎外側邊坡5580;田坎內側邊坡可取5060;田坎頂寬一般為0.300.40m。盆地丘陵區、盆周山地區和川西南山地區有發展田坎經濟習慣的,田坎頂寬可適當加寬。格田之間以田埂為界,田埂一般寬0.150.30m,高0.200.40m。水平梯田斷面參數見表3.1;梯田斷面設計要素見圖3.1。表3.1 水平梯田斷面參數(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表5.2.2)地形坡度()田面凈寬(m)田坎高(m)田坎外側邊坡()54.910.90.51.08075103.57.90.81.57570152.46.61.01.87065202.24.41.42.0
27、6560251.52.91.62.06055原地面坡度;梯田田坎內側邊坡,();梯田田坎外側邊坡,();H梯田田坎高度,m;Bx原坡面斜寬,m;Bm梯田田面毛寬,m;B梯田田面凈寬,m;a梯田田坎占地寬,m;b梯田田坎埂高,m。圖3.1 水平梯田斷面參數(四川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表5.2.2)照片3 坡改梯田塊設計和平整工程(四川省土整中心)耕作田塊的長度和寬度根據規劃要求,耕作田塊的長度詳見表4.3。平原地區耕作田塊內部設計(1)平原地區水田內部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設計必須保證排灌暢通,灌排調控方便,并滿足水稻作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水份的需求。格田內部凹凸高差在3cm以內,長度宜保持在
28、100m140m,寬度在30m40m。格田之間以田埂為界,田埂應采用土質,埂高宜為25cm30cm,埂寬宜為30cm40cm。(2)平原地區旱地田面坡度應限在1:500以內。梯田設計3.1 原則梯田應規劃在25以下的坡地上,梯田的設計應根據地形、坡度、土質等具體情況,以方便耕作,節省用工、保證田坎安全為原則,上下左右兼顧,采取大彎就勢,小彎取直的辦法,盡量集中整片。3.2 梯田的分類(1)根據地面坡度不同,分陡坡區梯田與緩坡區梯田。(2)根據梯田的斷面形式,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波浪式梯田。(3)根據梯田田坎的建筑材料不同,分土坎梯田與石坎梯田。(4)根據梯田的用途不同,分為旱作物梯
29、田、水稻梯田、果園梯田、茶園梯田等。3.3 梯田類型的選取梯田類型的選取,應綜合考慮地形、土壤、氣候和生產基礎等因素,因地制宜。3.4 水平梯田斷面設計與計算3.4.1 水平梯田田坎設計(1)梯田田坎設計原則1)安全穩定。2)占地少。3)用工省。4)因地制宜選擇田坎材料。(2)梯田田面寬度、田坎高度、田坎占地寬、田坎占地各要素(見圖1)可通過下列公式計算:田面寬度: 田坎高度:田坎占地寬:田坎占地(%): 式中: 斜坡距離,m;田面寬,m;田坎占地寬,m;d 田埂頂寬,m;田埂底寬,m;田坎高,m;田埂高,m;地面坡度();田坎側度();(3)梯田田坎設計土質粘著力愈小或田坎愈高,田坎外側應愈
30、緩,水平梯田斷面尺寸可參考下表1。田坎穩定性要求按力學方法計算。表4.1 水平梯田斷面尺寸參考值表地面坡度()田面凈寬B(m)田坎高度H(m)田坎坡度()1510150.51.290856108100.71.890801015781.22.285751520671.62.675702025561.82.87065注:本表中的田面寬度和田坎坡度適用于土層較厚地區和土質田坎,土層較薄地區其田面寬度應根據土層厚度適當減少。田邊蓄水埂可設計為高0.3m0.5m,頂寬0.3 m0.5m,內外坡比約1:1;在多雨地區,梯田內側應有排水溝,其具體尺寸根據各地降雨、土質、地表徑流情況而定。3.4.2 水平梯田
31、土方量計算挖填方相等時單位面積水平梯田土方量計算: 單位面積土方量的計算:V=1/2(B/2H/2)L=1/8BHL式中:V=單位面積(公頃或畝)梯田土(石)方量(m3);L=單位面積梯田(公頃或畝)梯田長度(m);H=田坎高度(m);B=田面凈寬(m)。3.5 坡式梯田設計(1) 確定等高溝埂間距每兩條溝埂之間的斜坡田面(BX)應有足夠的寬度,以滿足耕作的需要。根據地面坡度情況,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溝埂間距越小;地面坡度越緩,溝埂間距越大。根據地區降雨情況,一般是雨量和強度大的地區溝埂間距應小些,雨量和強度小的地區溝埂間距應大些。根據耕地土質情況,一般是土壤顆粒中含砂粒較多、滲透性較強的,溝
32、埂間距應大些;土質粘重、滲透性較差的,溝埂間距應小些。具體設計時,根據以上幾方面不同條件,經綜合分析,確定溝埂間距。同時可參考當地水平梯田斷面設計的BX值,并考慮坡式梯田經過逐年加高土埂,最終變成水平梯田時的斷面,應與一次修成水平梯田的斷面相近。(2) 等高溝埂斷面尺寸的確定溝埂的基本形式應采取埂在上、溝在下,從埂下方開溝取土,在溝上方筑埂,以有利于通過逐年加高土埂,使田面坡度不斷減緩,最終變成水平梯田。埂頂寬30cm40cm,埂高50cm60cm,外坡1:0.5,內坡1:1。土埂應能攔截兩埂坡面所產生的地表徑流與泥沙,多雨地區土埂不能全部攔蓄的,應結合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妥善處理多余的徑流與泥
33、沙。當土埂上方由于泥沙淤積導致容量減少時,應及時從下方取土加高土埂,保持初修的尺寸和容量。溝洫畦田和臺田設計4.1 溝洫畦田和臺田適用類型選擇 溝洫畦田又稱為大地畦田,適用于旱澇交叉的平原洼地上游地區,田面不墊土或墊高不多。臺田形式適合于干旱較少而雨量過多的平原湖區地區,臺田田面墊土較高,挖溝也較深,以盡量抬高田面以降低地下水位,同時起到滯洪排澇的效果。4.2 溝洫畦田和臺田長度和寬度的確定 溝洫畦田和臺田長度和寬度的確定應該重點考慮排水系統布置要求,田塊長度由上一級排水溝的間距大小確定,一般在300m左右較為合適,而田塊寬度則依末級固定排水溝的間距來定,一般在50m100m之間,具體設計可根
34、據地下水與項目區土壤地質等條件確定。4.3 溝洫畦田和臺田邊坡的確定 為防止邊坡坍塌以及導致排水溝淤積,溝洫畦田和臺田邊坡應合理的確定,具體設計時應考慮到土質,土質粘,邊坡的坡度可小些;沙質土坡度要大些。一般在粘質土上以1:1.5為宜,沙質土上以1:2到1:3為宜。4.4 溝洫畦田和臺田田面的要求 為防止雨水沖刷和耕作時土壤滾入溝內,田面中間鋪土要平,四周要高,形成埂狀。臺田由于項目區降水較大,排澇是主要問題,因此臺田的規劃應該盡量抬高田面,一般田面平整高程應該高于常年澇水位0.2m左右。土地平整工程5.1 土地平整總的要求(1)田面平整,符合灌排水要求。(2)合理設計分配土方,就近挖填平衡,
35、運輸線路沒有交叉和對流,使平整工程量最小,勞動生產率最高。(3)注意保持土壤肥力。(4)改良土壤,盡可能擴大耕地。5.2 田面高程設計5.2.1 田面高程設計原則(1)因地制宜;(2)確保農田旱澇保收;(3)填挖土方量最小;(4)與農田水利工程設計相結合。5.2.2 農田田面高程設計(1)地形起伏小、土層厚的旱澇保收農田田面設計高程根據土方挖填量確定。(2)以防澇為主的農田,田面設計高程應高于常年澇水位0.2m以上。(3)地形起伏大、土層薄的坡地的田面高程應因地制宜。(4)地下水位較高的農田,田面設計高程應高于常年地下水位0.8m以上。(5)耕作田塊田面高程應滿足農作物排漬的要求,即田面高程(
36、田塊最高地下水位高程+設計排漬深度),水田設計排漬深度可取0.6m,旱地設計排漬深度可取0.8m。5.3 土地平整標準(1)滿足田面平整度的要求,平整后水田格田田面凹凸高差應控制在3cm以內;旱地田面坡度應限制在1:500以內。(2)滿足相鄰田塊高差的要求,田塊高差應根據自然地形來確定并考慮滿足灌排的要求。平原地區相鄰田塊高差以0.2m0.3m為宜;丘陵地區的田塊高差的設計除了要滿足灌排要求外,還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表土利用,相鄰田塊的高差應小于2m,以0.5m1.5m為宜。(3)滿足單個田塊內部挖、填土方盡量平衡的要求,田塊平整整體上是要做到單個田塊內部土方挖、填方平衡,挖方等于填方,但對于要
37、通過田塊平整余土填埋坑塘的,應使挖方大于填方,挖、填方之差略等于要填坑塘所需要的土方,余土用于填塘,預算時用填方作為平整土方,以防與廢棄坑塘填埋土方重復計算。(4)滿足田面高程規劃設計的要求,平整的格田或田塊在規劃圖上應標注設計高程。5.4 土地平整方法土地平整方法有整體平整和局部平整,在實施土地平整實踐過程中由于整體平整工程量大,需要的工期長,而且有很多本不需要平整的地方進行平整,因而在土地平整時不宜采用。土地平整主要是指局部平整包括田塊平整和格田平整,根據土地平整的要求,既要滿足要求又要平整的工程量最小,考慮到施工地域和施工條件的限制一般采用格田平整。廢棄坑塘和溝渠的平整采用就地平整的方法
38、。具體過程是降低田塊的設計高程,使挖填方之差等于或者略大于田塊內要填坑塘的所需土方,最終以填方作為平整土方量,填挖方差作為填埋相應田塊內廢棄坑塘溝渠的填埋土方。另外一種方法是由于各種原因降低田塊高程不經濟或不能滿足灌排布局要求,可以采用外運土填埋,從項目區外運土來填埋,而且要求有25cm的表土耕作層。廢棄居民點的平整可以采用就地平整的方法,最好和廢棄溝渠配合平整,降低廢棄居民點的高程,多余的土用來填埋地勢較低的地方,然后從其它耕作層較厚的田塊取表土進行平整,使項目區的填挖土方盡量平衡。5.5 土方調配5.5.1 土方調配原則(1)挖方與填方基本達到平衡,在挖方的同時進行填方,減少重復倒運。(2
39、)挖(填)方量與運距的乘積之和盡可能為最小,即運輸路線和路程合理,運距最短。(3)總土方運輸量或運輸費用最小。(4)取土或棄土應盡量不占農田或少占農田。(5)分區調配應與全場調配相協調,避免只顧局部平衡,任意挖填而破壞全局平衡。(6)調配應與地下構筑物的施工相結合,有地下設施需要填土,應留土后填。(7)選擇恰當的調配方向、運輸路線。做到施工順序合理,土方運輸無對流和亂流現象,同時便于機械化施工。5.5.2 土方平衡調配方法與土方調配圖的編制(1)劃分調配區在平面圖上先劃出挖填區的分界線,并在挖方區和填方區適當劃出若干調配區,確定調配區的大小和位置。劃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調配區的劃分應與平整
40、田塊的平面位置相協調,并考慮它們的施工順序;2)調配區的大小應滿足土方施工用主導機械的行駛操作要求;3)調配區的范圍應和土方工程量計算用的方格網相協調,通常可由若干個方格組成一個調配區。4)當土方運距較大或場地范圍內土方不平衡時,可考慮就近借土或棄土,此時一個借土區或一個棄土區可作為一個獨立的調配區。(2)計算各調配區的土方量并標明在圖上。(3)計算各挖、填方調配區之間的平均運距。挖、填方調配區之間的平均運距即挖方區土方重心至填方區土方重心的距離。取場地或方格網中的縱橫兩邊為坐標軸,以一個角作為坐標原點(圖3),按下式求出各調配區土方重心位置:式中:X0,Y0挖方調配區或填方調配區重心坐標;x
41、i,yi塊方格重心坐標;Vii塊方格的土方量。填、挖區之間的平均運距L0為:式中:x0T,x0T填方區的重心坐標;x0W,y0W挖方區的重心坐標。圖3 土方調配區間的平均運距一般情況下,可用作圖法近似地求出調配區的幾何中心(即形心位置)以代替重心位置。重心求出后,標于圖上,用比例尺量出每對調配區的平均運輸距離(L1、L2、L3)。當填、挖方調配區之間的距離較遠,采用自行式鏟運機或其它運土工具沿現場道路或規定路線運土時,其運距應按實際情況進行計算。所有填挖方調配區之間的平均運距都需一一計算,并將計算后的結果列于土方平衡與運距表內(表2)。表4.2 填挖方平衡及運距表挖方區B1B2B3挖方量m3A
42、1A2A3A4填方量,m3(4)確定土方最優調配方案對于線性規劃中的運輸問題,可以用“表上作業法”來求解,使總土方運輸量為最小值,即為最優調配方案。(5)繪出土方調配圖根據以上計算,標出土方調配方向、土方數量及運距(平均運距再加施工機械前進、倒退和轉彎必需的最短長度)。5.6 耕作層剝離土地平整時,為保護耕作層土壤免遭破壞,在土地平整前將耕作層土壤先移開,待土地平整后再回填。田塊內部高差在30cm以內時,土地平整前可不進行表土剝離。需要進行剝離的田塊,表土層剝離厚度一般以0.2m0.3m為宜。5.7 表土回填率指將表土收集并用作開發整理后耕地耕作層的表土占開發整理前總表土的體積之比。一般要求達
43、到80%90%。5.8 土地平整計算方法選擇(1)土方量計算方法土方量計算可采取的方法有:土地平整傳統的計算方法有方格網法、橫斷面法和散點法;也可采用計算機軟件南方CASS和MAPGIS中的相關功能計算。(2)土地平整計算方法選擇的原則1) 根據地形、平整田塊的形狀、土地平整挖填深度和圖件精度來選擇。土方量計算方便、準確。(3)土地平整計算方法的選擇1)地形比較復雜、田塊平面形狀比較方正的情況下,適宜選擇方格網法。2)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地區,或者挖填深度較大又不規則的地區適宜選擇橫斷面法。3)地形雖然有起伏,但變化比較均勻,不太復雜的地形適宜選擇散點法。4)圖件精度較高,達到計算機軟件要求時,可
44、以采用計算機程序計算。表4.3 不同地貌類型基本農田土地整理規劃設計標準項目類型平原水田平原旱地丘陵水田丘陵旱地溝洫畦田、臺田田塊設計田塊形狀依次為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狀。長條形長方形、長條形田塊方向長邊宜南北向,與主害風夾角大于60。順等高線方向南北向田塊長度(m)400700500700坡度10:100200坡度10:100200300m左右為宜坡度1015:30100坡度1015:30100田塊寬度(m)200300200300坡度10:1040坡度10:104050100坡度1015:520坡度1015:520田塊規模(畝)100400100400坡度10:512坡度10:5122345坡度1015:0.23坡度1015:0.23相鄰田塊高差(m)0.20.30.20.3以0.51.5為宜0.20.3格田田塊長度(m)100140801201001408012050100格田田塊寬度(m)30503040與梯田等寬與梯田等寬3040格田田面平整度凹凸高差凹凸高差凹凸高差30mm30mm30mm格田田埂材料土質土質土質土質土質田埂寬度(cm)30403040上底寬30,下底30503040田埂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商商業模式創新試題及答案
- 海員大副考試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數字游戲的試題及答案
- 注冊土木工程師快速通關試題及答案
- 電商營銷自動化系統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英語考試卷及答案
- 幼兒園數學互動試題及答案解析
- 英語b級2015年6月試卷及答案
- 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反思的現狀與未來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下安全試卷及答案
- HIV實驗室SOP文件-新版
- 孤獨癥兒童評估填寫范例(一表兩圖)
- 賀蘭山東麓干紅葡萄酒多酚組分與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關聯性研究
-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高效備課精研 + 知識精講提升】 高一歷史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下)
- (4.3.1)-3.3我國儲糧生態區的分布
- 遼寧盤錦浩業化工“1.15”泄漏爆炸著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陽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方案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公開課《包裝的學問》課件
- 北師大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課件(30張PPT)
- 淺析商業綜合體的消防疏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