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病人與家屬的心理護理-畢業論文_第1頁
對病人與家屬的心理護理-畢業論文_第2頁
對病人與家屬的心理護理-畢業論文_第3頁
對病人與家屬的心理護理-畢業論文_第4頁
對病人與家屬的心理護理-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為患者及其家人(摘要)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單純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心理護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護理計劃得以順利實施,不僅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也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關鍵詞) :患者家屬、心理、護理介紹近年來,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成為現代護理模式和護理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患者能否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疾病治療的成敗與護理工作的質量密切相關。提高醫療質量,除了為患者提供基本的護理服務外,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杜絕各種不良心理狀況。因素以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因此,護士必須熟悉各科室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才能做好心理護理工作。由

2、于發病突然,癥狀明顯,患者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往往會導致緊張和焦慮。有些病人病得很重,他們害怕病情惡化,表現出不耐煩。患者入院后不了解必要的診斷方法和綜合治療措施,部分會加重疼痛,患者在接受不熟悉的醫療操作時會產生恐懼和焦慮。一些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考慮到經濟問題、老人和孩子的照顧,以及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問題,都有各種擔憂。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單純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護理計劃的順利實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減少護士與患者發生糾紛。然而,我們也發現,大部分家庭成員也同時緊張、焦慮和恐懼。他們過分照顧病人,夸大病情,對醫護人員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患者的

3、心理護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0 1什么是心理護理5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1 2心理護理的常用方法5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5 2.1疼痛的心理護理5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9 2.2焦慮的心理護理6 HYPERLINK l _Toc167588812 2.3恐懼心理護理6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9 2.4悲傷的心理護理63 患者家屬的主要心理問題 HYPERLINK l _Toc167

4、588799 6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4 4不同情況下患者的心理護理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5 4.1急性患者的心理護理7 HYPERLINK l _Toc167588799 4.2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8 HYPERLINK l _Toc167588812 4.3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9 HYPERLINK l _Toc167588813 4.4傳染病患者的心理護理 HYPERLINK l _Toc167588814 1 14.5 危重病人的心理護理 HYPERLINK l _Toc167588808 125 護理措施 HYPERLINK l

5、_Toc167588808 1 3 HYPERLINK l _Toc167588827 主要參考文獻1 5一、什么是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心理學在護理過程中的應用,以及護理行為對患者心理活動影響的實施。人們生病后有獨特的心理需求和反應。因此,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家屬應通過良好的語言、表達、態度和行為來影響患者對疾病的錯誤感受和認識,改變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心理護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和 HYPERLINK %20%20%20%20:/ t _blank 抑郁情緒,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和生活環境。家屬通過心理護理,努力為患者

6、創造一個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身狀態。患者心理需要的主要表現有: (1)生理需要主要是指患者的生理需要,如對空氣、休息、 HYPERLINK %20%20%20%20:/%20%20%20% t _blank 睡眠、食物和水、排泄、活動和安全的需要。 (2)情感和精神需要 患者需要親友的探訪和照顧。即使生病了,我也希望繼續發揮個人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注意自己,注意自己的病情和預后。2、心理護理的常用方法1. 疼痛的心理護理有些腫瘤、術后、外傷和慢性炎癥或結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對于一些慢性疼痛,原因比較復雜,影響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果采用心理治療,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疼

7、痛緩解。由于暗示效果不好,患者會感到疼痛加劇;而使用好的暗示療法可以使患者感到疼痛減輕甚至消除。在催眠狀態下對患者的建議可以使患者全身心地放松,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和恐懼,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達到減輕疼痛或減輕疼痛的效果。對于慢性疼痛患者,重要的是轉移注意力,營造和諧愉悅的環境和情緒,消除負面因素的影響。緩解或消除疼痛非常重要。對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關懷,對患者不恰當的疼痛表現不予鼓勵和關懷。這樣可以幫助患者養成 HYPERLINK %20%20%20%20:/%20%20%20% t _blank HYPERLINK %20%20%20%20:/%20%20%20%

8、 t _blank 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為,有利于糾正不良的疼痛行為。2、焦慮心理護理患者表現出焦慮,是一種痛苦、不安的心理狀態。不同患者焦慮的行為表現也因疾病的嚴重程度而異。因此,在照顧病人時,應適當誘導不同情況的病人。首先要尊重病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參加一些活動,讓病人感覺到自己并不完全依賴他人,從而減少焦慮,同時尊重病人的個性,給他起名字感到被尊重。也可以采取合理的娛樂活動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果患者焦慮嚴重,難以緩解,可酌情給予穩定的口服給藥,及時處理引起焦慮的疾病和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3.恐懼心理護理恐懼是患者認為對自己有威脅或危險的刺激引起的一種痛苦和不安的情緒狀態。當患者因各種不

9、良刺激而處于恐懼心理狀態時,家屬應盡量傾聽患者的故事或保持安靜,也可以觸摸患者。采用放松的方法,如聽音樂、深呼吸、催眠、讀書、看畫報等,有利于減少恐懼,消除不良反應。4、悲痛的心理護理悲痛是患者感到或預感到自己將失去親人或重要事物時的一種心理反應狀態。可表現為疼痛、哭泣、沮喪、抑郁或憤怒,也可出現飲食變化,如突然減少進食或不想進食。睡眠變化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時多夢、易從夢中驚醒。重度患者可表現出極度抑郁,否認事實,強迫自己機械地做某些事情,出現幻視、幻聽、妄想、恐懼癥,甚至有自殺念頭,態度冷漠。在照顧此類患者時,盡量支持或消除悲傷的成因和促成因素,支持患者的悲傷反應,積極說服患者樹立正確

10、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幫助患者找到支持的力量,比如告訴親密的朋友;通過與患者的深入對話提高患者的自主價值;對病人的憤怒、哭泣和說話表示關心和同情;針對孤獨、壓抑、憤怒的患者,勸導患者擺脫過去,面向未來,重新樹立生活信心。三、患者家屬的主要心理問題 1、焦慮和壓力:入院時對疾病缺乏認識,對陌生環境的焦慮和壓力,反復詢問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復,或不斷詢問醫務人員的情況,希望得到最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住院期間病情變化帶來的焦慮和壓力,需要醫護人員不斷觀察和重復病情,擔心錯過病情變化,以及長期住院沉重的經濟負擔、治療不安帶來的焦慮,需要更少的測試或提前出院。 2 恐懼和缺乏安全感:家屬對

11、疾病的預后有恐懼感,對其他同病患者的預后敏感,尤其是重癥患者家屬比較悲觀,避免談論生活和死亡問題甚至言語;因侵入性檢查和治療而產生的恐懼,往往被家屬表達為患者在檢查和治療過程中不敢看或回避的行為。 3 懷疑和不信任:對疾病不了解,上網或查閱書籍與醫生的診斷比較,以您咨詢的信息為標準,懷疑醫生的治療方案,拒絕配合醫務人員的各種護理治療;因醫務人員的年齡、性別、言談、著裝等外部條件和表現造成的不信任,懷疑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更換有能力的醫務人員;由于醫療設施和環境的限制如果他們懷疑,他們對醫院的環境和設施持批評態度,需要轉移到另一家醫院。 4、同病相憐:同病患者家屬親和力高,容易溝通。他們互相

12、憐惜,尤其是身患絕癥或危重住院病人的家屬,對老病人的經驗比醫生更信任。 5、依賴性: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日常護理也依賴護理人員,對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行為傷害患者。 6 容忍:對患者錯誤行為的容忍和支持是很多家庭成員的共同表現。他們極力滿足病人的無理要求,甚至辱罵醫務人員等許多過激行為也不被勸阻,尤其是一些絕癥病人的家屬。縱容,并對醫護人員的拘束表示不滿。不同情況患者的心理護理4.1急性患者的心理護理 急性患者是指起病急、病情嚴重,需要緊急搶救的患者。過去有一種誤解,認為急性病人病情危重,醫務人員的任務是用最好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搶救病人,不需要心理護理。近十年來,隨著搶救護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13、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急癥患者也需要心理護理。由于急性患者要么危及生命,要么身體殘疾,因此他們處于高度心理壓力狀態。這個時候,如果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就會緩解它的緊張情緒,有利于轉機。否則,如果患者心理壓力大,再加上搶救過程中的各種劣質刺激,就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急癥患者焦慮、恐懼、焦慮,渴望得到最好、最及時的搶救,以期轉危為安。但急性患者的心理活動是復雜多樣的。瞬間發生的天災人禍,或者惡性事故等超常刺激,都會破壞人的自主反應機制,導致心理異常。一直以為自己很健康的人,會突然患上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中風,會因過度恐懼而失去心理平衡。也有一些慢性病突然惡化的患者,容易產生瀕臨死亡的感覺。恐懼

14、、悲傷、無助和絕望等負面情緒往往會加速患者的死亡。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濟條件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因此,醫務人員要善于分析每位急性患者的心理狀態,以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由于急性患者的主要心理活動是恐懼,因此心理護理的中心任務是增強患者的安全感。1.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和藹可親 大部分急性患者都渴望就醫。這個時候,醫護人員應該是緊張而熱情的。親切耐心的詢問,體貼周到,讓患者覺得自己遇到了危難之際的救命親人。這種醫患關系對搶救過程的順利進行影響很大,直接影響搶救和救治效果。2. 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信任 醫護人員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是贏得

15、時間讓患者轉向安全的保障,更是默契的支持、鼓勵和依靠對病人的力量。讓患者感到可信、受人尊敬,從而獲得安全感。3、讓患者感到安全 醫務人員的醫德和醫術是患者感到安全的基礎。為了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沖突,減輕心理痛苦,醫務人員還應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于急性患者,無論預后如何,原則上應給予肯定的保證、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負面的建議,尤其是來自家屬和患者的負面建議,讓患者身心放松。并感到安全。4.2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慢性病患者往往心理活動極其復雜,因為他們需要長期患病,經歷漫長的病程。一開始,大多數慢性病患者是幸運的,即他們拒絕承認自己確實患有這種疾病,不愿意進入患者的角色;一旦確

16、診,他們很容易出現煩躁情緒,想要立即服用靈丹妙藥。痊愈了。這個時候,他們對自己的病特別敏感,也很在意。他們向醫務人員尋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向患者“吸取教訓”,或者閱讀大量相關書籍,渴望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努力主動掌握疾病。但目前很多慢性病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特效治療方法,多數慢性病患者不得不無奈地適應漫長的病程。慢性病患者隨著病情的變化,時而快樂,時而悲傷,時而滿足,時而失望;緊張、焦慮、悲傷、怨恨、不耐煩和煩惱等負面情緒經常出現。一些患者,由于長期的疾病折磨,性格特征經常發生變化。欣快和活力的形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呆滯、情緒脆弱、謹慎、被動依賴、敏感和以自主為中心。他們太在意身體的感受

17、,太在意病情的變化。一旦他們受到負面建議,他們很快就會顯得沮喪,有時會感到悲觀和厭世。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要針對病程長、見效慢、易重復等慢性病特點,調整情緒,改變心情,安慰鼓勵他們,使他們不斷振奮精神,與病魔抗爭。頑強地。心理護理應與身體護理相結合,使身心的積極作用相互促進。例如,慢性病患者常有疼痛、發熱、嘔吐、呼吸困難、心悸等癥狀,極易引發負面情緒。醫護人員應該安慰他們,妥善處理,病人自然會好受一些。又如,慢性病患者除了每日口服藥物外,還經常進行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這往往會引起痛閾低的患者的焦慮。熟練的護士往往會獲得患者的信任,這意味著心理護理也包括在內。又如病人的飲食,不僅要考慮到病人的營

18、養需要和禁忌,還要注意色、香、味、形、量和就餐環境條件。經驗證明,有了良好的心理護理,患者不僅可以按醫囑進食,而且還具有食療的意義。此外,優雅的環境和舒適的治療條件也具有心理護理的意義。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的空閑時間比較多,所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組織必要的活動,比如欣賞音樂、畫畫、看電視、聽廣播等,活躍病房生活。對于因反復發作、病程長而對治療失去信心的患者,應給予更多的安慰和鼓勵。對危重病人,要以親切的態度、親切的語言、輕柔的動作,加強基礎護理,使病人身心舒暢。怕死。4.3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一)患者術前心理和心理護理無論手術多么重要,手術的大小,對患者都是一種強烈的刺激。當病人體會到這種緊張刺

19、激時,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增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 ,顫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異常敏感,甚至病理性心理活動。我國醫學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患者術前常有以下心理活動,一是害怕手術,二是擔心。我害怕痛苦和死亡,我擔心會不會發生意外,會不會殘疾或毀容。她們反映,入院時盼望早日手術,到了手術日,卻焦慮不安,吃不下睡不好,盡管手術前一天晚上吃了安眠藥,還是很難入睡。一名女性患者因精神壓力過大不得不重新安排手術。在心內科某病房,病人給即將動手術的病人送桃罐頭,希望病人能從地獄之主那里“逃走”。一旦病人死在手術臺上,后來接受手術的病人就更加害怕了。有一次在心內科的一個病房里,一名患

20、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孩死在了手術臺上,另外兩名等待手術的女孩偷偷寫下了遺書。大量臨床觀察和研究證明,患者術前的這種恐懼和焦慮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緩慢等。而且,這種糟糕的情緒狀態也容易出現并發癥。因此,術前心理護理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應進行術前心理咨詢。會診應由權威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家屬詳細說明病情,說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別是手術的安全性。解釋一下千分之一的風險。權威咨詢對于患者獲得安全感極為重要。還要根據不同的患者,用適當的語言來說明手術過程中必須承受的痛苦。如果您要在局麻下進行腹部手術,您應該告訴患者,您在手術過程中牽拉器官時會感到不適和疼痛。你

21、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深呼吸,盡量放松,這樣可以減輕疼痛。對于術后需要在身上使用鼻飼管、引流管、導尿管等附加設備的,也要在術前向患者說明,讓患者醒來后不再害怕。對于術后需要氣管插管或放置鼻胃管的患者,應提前告知患者當時如何表達需求,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言語。對于高危、手術復雜、心理負擔重的患者,還需要介紹相關專家如何反復研究其病情,確定最佳手術方案,并在手術中突出自己的有利條件,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的病情非常了解,對手術極為負責。另外,做過類似手術的患者信息對術前患者的情緒影響較大,護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交流。病房護士還要介紹外科醫生和護士,在病人面前樹立外科醫生的威信,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讓患

22、者術前看一下術后觀察室,介紹術后護理措施也有幫助。這些心理準備對于控制術中失血、預防術后感染是有益和必要的,能使患者面對現實,穩定情緒,遵守醫療護理計劃。另一項研究顯示,術前焦慮水平對手術效果和預后恢復速度也有很大影響。數據顯示:輕度焦慮的人,效果更好;焦慮嚴重,預后差;而且沒有焦慮,效果往往更差。這是因為沒有焦慮的患者過度依賴醫生或手術,過于自信,對不可避免的身體疼痛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由于患者對手術環境和氣氛極為敏感,印象深刻。因此,手術室必須整潔干凈,床單必須沒有血跡,手術器械必須蓋好。一個手術室最好只放置一張手術臺,不宜并排放置幾張手術臺,以免產生負面暗示。患者也非常重視手術室醫生和護

23、士的言行舉止,因為他們一進入手術室就失去了控制。因此,醫生和護士要端莊大方,態度和藹,言辭客氣,讓病人有安全感。術中醫生和護士應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如心理壓力應不時進行安慰。器械護士要迅速配合手術,醫生要全神貫注,密切配合,減輕病人的痛苦。手術室不應該有說有笑,也不應該竊竊私語,彼此交談的聲音要輕柔和諧。應盡量減少手術器械的撞擊聲,避免對患者造成一切不良刺激。一旦在手術過程中發現病情變化或發生意外,醫護人員應保持冷靜,不要驚慌,以免給患者造成恐懼和壓力。(2)患者術后心理和心理護理做過手術的病人,尤其是做過大手術的病人,一旦從麻醉中醒來,發現自己活了下來,就會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時候,他們急切地

24、想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的效果。由于對身體組織的損傷程度不同,他們會在切口處感到疼痛。此外,身體不能自行移動,他們害怕切口出血或開裂,這往往會導致焦慮。起初,他們覺得目前的疼痛難以忍受,經過2-3天的疼痛緩解后,他們再次擔心預后。因此,術后患者的心理護理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當病人回到術后室或剛從麻醉中醒來時,醫生和護士應該用客氣話來安慰和鼓勵他們。告訴他,手術很順利,目的達到了,只要忍幾天切口的疼痛,他就能康復。這時,部分患者可能會有新的疑慮,不僅害怕疼痛,還害怕傷口裂開和意外。胸腹部手術應該是咳嗽咳痰,但他們擔心,甚至忍著咳嗽。這時,護士應重復術前訓練的咳嗽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地

25、咳嗽和咳痰,并告訴他們適當的活動,以免傷口張開。同時,醫生和護士應傳達有利信息,鼓勵和支持,以免患者術后過度疼痛和焦慮。2.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術后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適當的鎮靜有關,還與每個人的痛閾、耐受性、疼痛體驗有關。過度專注和情緒緊張的患者會加劇疼痛。意志力薄弱、易怒和疲倦也會加劇疼痛。在環境方面,噪音、明亮的光線和暖色也會加劇疼痛。因此,醫生和護士要觀察和了解患者的情緒,從每個具體環節減輕患者的痛苦。例如,在手術后六小時服用止痛藥可以大大減輕整個術后期間的疼痛。等到您感到劇烈疼痛后再給予鎮痛藥會使將來的疼痛加重。再舉一個例子,暗示可以減輕疼痛,聽他最喜歡的音樂也可以減輕疼痛。

26、3、幫助患者克服抑郁反應 手術后患者平靜下來后,大部分的抑郁反應都會出現。主要表現是不愿說話、不愿行動、煩躁、食欲不振和睡眠不好。如果病人的精神狀態不及時解決,肯定會同時影響到病人的下床。不能盡快下床,會影響患者的心肺和消化功能,容易出現營養不良、靜脈血栓或繼發感染。等待。所以盡量幫助抑郁癥患者。要準確分析患者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注意其少數言語含義,主動關心、體貼。生活中的一些不便要小心照顧,比如喂飯、協助寫信等。總之要讓他們意識到,既然已經順利通過了手術,就必須爭取早日康復。4. 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 大多數手術患者在手術后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恢復過程。如果手術預后良好,即使疼痛嚴重,也有

27、補償的希望。如果術后效果不好或者預后差(比如惡性腫瘤已經轉移),也會掙扎著死去。當患者極度疼痛時,無法忍受任何外界的精神刺激,因此不適合預后不良的患者直接告訴他們真實情況。有些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身體部分生理功能的破壞(如胃切除術)或殘疾(如截肢),身體有缺陷的患者難免會出現心理缺陷。尤其是生活中的突然殘疾,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因此,護士應在術前向可能致殘的患者說明清楚,并給予同情、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勇敢地承認現實,接受他們。現實。4.4傳染病患者的心理和心理護理一個病人被確診感染了傳染病后,不僅會患上疾病,更痛苦的是,他會成為威脅身邊人的傳染源。為了避免疾病的感染和傳播,患有傳染病的人

28、應該接受隔離治療。人是社會性動物,都有愛和歸屬感的需要,也都有社交的需要。隔離是對這些需求的限制和剝奪,勢必引起患者心理的劇烈變化。感染者開始產生自卑感、孤獨感和怨恨感。一旦他們進入患者的角色,他們立即在心理和行為上與周圍的人拉開差距。他們突然失去了自主價值感,覺得自己變成了灰心喪氣的人,從而自卑。 .許多傳染病患者不敢自信地說出他們的疾病。他們常把肺結核稱為“肺炎”,把“肝炎”稱為“膽道感染”,都是害怕別人鄙視、厭惡自己的表現。 .同時,很多人也有怨恨的感覺,后悔自己的疏忽,怪罪別人傳染了自己,甚至怪罪別人自己倒霉。有這種怨恨情緒的人,有時會對人和事發火,容易暴躁易怒。醫生和護士應了解傳染病

29、患者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變化特點,給予理解和同情。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需要明確的是,感染傳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就可以治愈,需要明確暫時的含義隔離,并耐心指導他們如何適應這種暫時隔離的生活。由于許多傳染病病程長、不易治愈,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煩躁、悲觀和敏感懷疑。他們常常因為病情不能很快好轉而煩躁,也常常因為病情反復而苦惱,想要抓到靈丹妙藥來治病。由于急于治療疾病,有些人像海綿吸水一樣收集有關自己的信息。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敏感,經常揣測他人的意思,尤其是醫生和護士。他們特別注意身體的生理變化,非常重視各種實驗室檢查。他們都想知道該打什么針,該吃什么藥,尤其是各種治療的機理和效果。

30、根據患者這些心理活動的特點,醫務人員應耐心細致地描述某些傳染病的病程,甚至更愿意將病程講得更長一些,以使他們安心,積極治療。 .由于傳染病患者被隔離,社會交往減少,所以在照顧傳染病患者時,更重要的是要有密切的醫患關系,讓他們感受到醫務人員在精神上的依賴。因此,醫務人員的言行要讓患者感到真誠、溫暖、可信、可親、可敬,形成醫患之間深厚的友誼。在做一定的治療時,要注意明確目的和意義,盡量消除病人的顧慮和疑慮。4.5危重病人的心理和心理護理大部分病人的疾病經過診斷和治療可以治愈,但無論醫學多么先進,也有少數病人會因治療無效而死亡。無論死亡是突然發生還是長期患病,一般都說現階段護理危重病人和安撫病人家屬

31、是護理中最困難的情況。絕癥患者的精神狀態極其復雜。 E.Kubler-Ross 將大多數垂死患者的心理活動變化分為五個階段:1、否認期: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性,對可能出現的嚴重后果缺乏心理準備。總有希望有治愈的奇跡來拯救死亡。有的患者不僅否認病情惡化的事實,還談及康復后的設想和計劃。也有患者害怕別人的悲痛,刻意保持一種開朗冷漠的神態,以掩飾內心的極度痛苦。對于這樣的病人,護士應該勸說家屬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現出悲傷,哪怕是心照不宣的。也能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滿足。2. 憤怒期 否認期過后,患者知道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不禁思考:為什么這種致命的疾病會落在他的身上!為你糟糕的生活責備自己。表現出憤怒

32、、易怒、拒絕治療,甚至對周圍的人懷有敵意,或對家人和醫務人員發泄以發泄對疾病的抵抗力,這是患者無奈和自憐的表現。護士要理解和包容病人,真誠相待,說服家人不要關心和悲傷,配合醫生和護士,幫助病人度過憤怒期。3、妥協期 患者由憤怒期轉變為妥協期,心理狀態呈現平靜、安詳、友善、沉默。這時可以順從地對待,需要身體上的安慰和細心的照顧,希望能延緩死亡的時間。護士盡力安撫患者,緩解疼痛,緩解癥狀,讓患者身心舒暢。4、抑郁癥患者已經知道自己有危險,表現出極度悲傷,急于安排葬禮,留下遺言。大部分患者此時都不愿說話,但也不想孤單。他們希望見到更多的親友,希望得到人們更多的同情和關心。護士要體諒患者,盡量滿足患者

33、的需求,讓親屬陪伴、探望親友,讓患者與親人共度難得的時光。要求您的親人控制自己的情緒,停止增加患者的悲傷。5. 接受期 這是臨終病人的最后階段。病人非常平靜,為死亡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臨死之前,他因為難以忍受的痛苦,想快點死去。例如,一位從事 X 光專業工作的 28 歲年輕人。由于防護不力,他患上了放射病。由于極度疼痛,他多次想自殺。有的人雖然病得很重,但意識卻很清晰,表現出對生命的眷戀,不想死。比如,一位23歲的女孩,患有卵巢癌和肝轉移,她滿臉淚水地說:“我愿意活下去,我還年輕,還需要工作”。協助病人安寧、莊嚴地離世,安撫病人及其家屬,是護士的崇高職責。護士是一直在守護垂死的病人,幫助病人進行

34、整容手術,用生理鹽水擦拭眼睛、鼻孔和臉上的污漬的人。病人的聽力是人體最后一個失去知覺的器官。因此,不宜多說不利于患者情緒的話語,也不要竊竊私語。有的病人不等親人就死了,護士替親人收留遺物,或記錄遺言。護理措施首先要“報喜不報”,盡量講一些讓患者及家屬感到高興和放心的話語和事情。安撫患者及家屬的目的,是為了讓患者的心靈放松,盡快恢復健康。因此,切不可帶來可能增加他們焦慮和焦慮的消息,避免談論可能激怒對方或對方忌諱的話題。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看過患者及其家人后,通常可以根據自己的直覺說出一些印象,例如:“你看起來不錯”。 “你比以前胖了。” “你精神很好。”然后,你也可以多聊一些醫院以外、與疾病無

35、關的內容,比如工作單位、家庭甚至國外的重大新聞,盡可能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然而,一般來說,患者及其家屬總是會向來訪者講述患者的病情和感受。這時要認真傾聽,找一些對病人有利的因素,這樣才能接過話題,安慰病人和家屬。 .例如,如果患者說“胃口好”,來訪者可以用話題“玩”,多談一談好胃口對于戰勝疾病的重要性。有真摯的同情心、和藹可親的態度、親切優美的語言,理解家人患病帶來的痛苦,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通過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家人的心聲,仔細分析家人不同的心理問題和原因。針對性護理的原因。參考.中國實用心理學與護理雜志。 2001, 21(3): 137-138 2. 預防醫學雜志。 2006 , 7(

36、3): 114-116 3. 醫科大學學報。 1994, 28(16): 484-486 4.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2, 19(2): 25-27 5.心理護理。 2006 , 7(2): 1-2 6. 中國護理雜志. 2002.37(3): 137-139 7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1998, 27(1): 106-107 9. 中國護理雜志。 2001, 36(4): 262 10. 醫師進步雜志。 2000, 23(4): 53-55 11 護士進步雜志。 2002, 17 (4): 247-248 12.大學心理學。 2003, 16(3): 21-154論文(設計)指導進度第一次(論文或設計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