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科學課件_第1頁
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科學課件_第2頁
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科學課件_第3頁
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科學課件_第4頁
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科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 物 化 學(第2版)(供中藥學、藥學、制藥技術、制藥工程及相關專業使用)主編 鄭里翔 楊云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第二輪規劃教材)編 委 會 主 編 鄭里翔(江西中醫藥大學)副主編(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和生(貴陽中醫學院) 張曉薇(山西中醫藥大學)徐安莉(湖北中醫藥大學) 郭 平(山東中醫藥大學)崔炳權(廣東中醫藥大學) 編 者(以姓氏筆畫為序) 于水瀾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王艷杰(遼寧中醫藥大學)毛水龍 (浙江中醫藥大學) 朱 潔(安徽中醫藥大學)孫 聰(長春中醫藥大學) 李麗帆(廣西中醫藥大學)李愛英 (河北中醫學院) 何迎春(湖南中醫藥大學)汪 紅(成都

2、中醫藥大學) 宋高臣 (牡丹江醫學院)陳 徹(甘肅中醫藥大學) 陳美娟(南京中醫藥大學)顧志敏(天津中醫藥大學) 楊 云(云南中醫學院)熊浩仲(江西中醫藥大學) 譚宇惠(廣州中醫藥大學)魏敏惠(陜西中醫藥大學)目 錄 緒 論 第一篇 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章 糖類化學 第二章 脂質化學第三章 蛋白質化學 第四章 核酸化學 第五章 維生素 第六章 酶第二篇 物質代謝及其調節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八章 糖代謝 第九章 脂質代謝 第十章 蛋白質分解代謝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謝 第十二章 物質代謝的調節 第三篇 遺傳信息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第十五章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第十六章

3、 基因表達調控 第四篇 藥學生化 第十七章 藥物在機體內的生物轉化 第十八章 生物藥物第十九章 藥物研究與生物化學技術 緒 論生物化學的概念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是分子水平上來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和生命活動化學原理的科學,它闡明了生命活動的本質,故又稱為生命的化學。 敘述生物化學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動態生物化學 20世紀的頭50年 功能生物化學 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生物化學的發展歷程1. 敘述生物化學階段 敘述生物化學又稱為靜態生物化學,主要研究生命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奠定了生物化學的基礎。18世紀中葉 藥劑師Scheele 19世紀中葉以后 德國著名化學家 Fi

4、scher 生理化學家 Hoppe-Seyler 醫學工作者 Miescher 代表人物 2. 動態生物化學階段 在了解了生命的物質組成之后,生物化學研究自然就要進一步闡明維持生命活動的化學反應,即研究生命物質在生物體內的代謝過程以及酶、維生素和激素等在代謝過程中的作用。由于代謝是一個動態過程,這一階段稱為動態生物化學。 1926年Sumner提取了脲酶,并首次證明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1932年英國生化學家Krebs等人提出了鳥氨酸循環的多酶反應途徑。典型案例 1937年Krebs公布了三羧酸循環。 1940年德國Embden和Meyerhof公布了糖酵解途徑(即Embden-Meyerh

5、of途徑)。 隨后脂肪酸氧化途徑和核苷酸代謝途徑也相繼被闡明。 功能生物化學研究生物分子、細胞器、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即從生物整體的角度來研究生命現象。 3. 功能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階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9年Crick提出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 1966年確立了全部的遺傳密碼。 1972年在斯坦福大學首次產生了第一個重組DNA分子。 1976年Y.W.Kan做出了地中海貧血出生前診斷。 1977年人類第一個基因被克隆,生產出人生長激素抑制素。 1986年K.Mullis等建立了PCR技術。 1990年基因治療正式進入

6、了臨床實驗階段。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基本完成。 后基因組計劃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各種基因的功能與調節。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雙螺旋模型,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基礎。DNA雙螺旋模型1973年,Cohn和Boyer分別完成了DNA體外重組;基因工程誕生。 在釀造上的運用。 疾病的論述、預防和治療上的運用。 在生化領域上的突出成就。 二、我國對生物化學發展的貢獻吳憲提出了蛋白質變性學說,與Folin合作創立了血糖測定法。王應睞等人1965年合成牛胰島素。王德寶等人1979年合成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 二、生物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1. 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及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

7、能 2. 物質代謝及其調節 3. 基因表達及其調控 水 (55 % 67%) 蛋白質 (15 % 18%) 脂質 (10 % 15%) 糖類 ( 1 % 2%) 無機鹽 ( 3 % 4%) 核酸生物體的物質組成 結構是功能的基礎 功能是結構的體現 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 生物大分子主要指蛋白質和核酸,其重要特征是它們屬于信息載體和信息產物,故也稱為生物信息分子。 物質代謝及其調節 發生在機體內的化學反應稱為代謝。 是機體與環境進行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的過程。物質代謝調節 細胞水平 激素水平 整體水平 基因表達是指基因通過轉錄和翻譯等一系列復雜過程指導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產物。基因表達調控可以在多環

8、節上進行,是一個錯綜復雜而協調有序的過程,這一過程與細胞生長、分化以及機體生長、發育密切相關。 基因表達及其調控 基因表達調控可在多階段、多水平上進行,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協調有序的過程。 基因表達及其調控,特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時調控的規律是目前分子生物學最重要、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基因表達調控 (一)生物化學與中醫學的關系 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已滲透到中醫學的各個領域。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人們對許多疾病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大大促進了中醫學的發展。 三、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的關系(二)生物化學與藥學的關系1. 生物化學是藥學的基礎學科。 2. 生物化學與制藥工業生產實踐密切相關。3. 生物化學的實驗方法在制藥工業中廣泛應用。4. 藥品生產中無菌操作多利用了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5. 生物工程制藥是以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SNPs” 與中醫的“辨證論治”生物學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學科藥學學科 新藥研究開發 藥學 中藥學制藥工程生物制藥 化學制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