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9高一級語文科導學稿(教師版)編號GYYW0309編寫人:張海霞 使用人:高一級備課組 定稿日:2019年4月課題:勸學(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P4849)【課題】勸學(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P4849)【課型】閱讀鑒賞課(文言文)【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作者及旬子相關知識。(2)掌握并積累“而、焉、于、假、絕、望”等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3)掌握文中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翻譯能力。(4)熟知議論文的三要素并能找到本文三要素的具體內容。2、過程與方法(1)反復誦讀,整體感知。(2)理清課文的思路,熟悉議論文的結構,分清各部分之間
2、的關系,背誦全文。(3)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圍繞中心論點合理開展論證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學重點】1、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提高翻譯能力。2、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系。【教學難點】理解全文比喻論證、正反對比反復論證、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特點。【教學時數】兩課時【教法與學法】誦讀、提問、思考、討論、練習等。【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1、了解作者: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是繼“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學,戰國時期著名的思
3、想家、教育家,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他認為人應該主宰自然,而不是自然主宰人。在政治上,他主張“法后王”“以近知遠”;反對“法先王”;提倡重法、隆禮、尚賢使能。 荀子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善,是人為的。他從人性惡的觀點出發,說明人的知識、道德不是先天賦予的,而是后天經過學習、教育,逐步培養的。只有懂得了禮義,人性才能改變。因此,他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2、關于荀子:荀子共20卷,共32篇。大多數是他自己寫的
4、,一部分是他的門人的著作。這部書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風格。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3、了解寫作背景:荀子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善,是人為的。他從人性惡的觀點出發,說明人的知識、道德不是先天賦予的,而是后天經過學習、教育,逐步培養的。只有懂得了禮義,人性才能改變。因此,他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寫勸學就是為了勉勵人們學習“積善成德”,成為君子。 4、解題: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學思想的專論,比較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他
5、對教育和學習的一系列觀點和主張。本文節選原文前四節。 勸,勉勵之意。學,學習之意。作者以勸學為題目,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二、學習新知第一課時【導語】常言道: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列寧同志也曾說過: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然后知不足。確實,人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無知。所以高爾基也說,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永遠不能停止的。學習真的那么重要嗎?學習有什么作用?應該怎樣去學習?(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正音:槁 (go) 礪(l) 臾(y)跂 (q) 輿(y) 蛟(jio) 跬 (k
6、u) 騏(q)驥(j)駑 (n) 鍥(qi) 鏤(lu) 鱔(shn) 木直中(zhng)繩 風雨不興(Xng)雖有(yu)槁暴(p) 日參(Cn)省(xng)乎己 則知(zh)明而行無過矣 生(xng)非一也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你從文章中找出一句最關鍵的話來回答。“學不可以已”(第一段)【補充解釋: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的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3、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學習的意義(第二段);學習的作用(第三段);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第四段)。【補充解釋:第一段就是中心論點,第二、三、四段為分論點。】(二)再
7、讀課文,理解文意:對照課文注釋,找出重點的實詞和虛詞,并在對應括號內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停止) 。第一段提出提出中心論點。青,取之(它,代“青”,代詞)于(從,介詞)藍,而(卻,連詞,表轉折)青于(比,介詞)藍;冰,水為( 凝結成,動詞)之,而(卻,連詞,表轉折)寒于(比,介詞)水。【句式特點:介詞結構后置句式;判斷句】木直中(符合)繩,(通“煣”,使彎曲)以為(把做成)輪,【句式特點:省略句,“以(之)為輪” 】其曲(曲度,形作名)中規。雖(即使)有(通“又”)槁暴(曬),不復挺者,輮使之然(這樣)也。【句式特點:判斷句】故木受繩則(就,連詞)直,金(金屬)就(靠近,動詞)
8、礪(磨刀石)則(就,連詞)利,君子博學而(而且,連詞,表遞進)日(每天,名詞作狀語)參(檢查)省(反省、省察)乎(相當“于”,對)己,則(那么)知(通“智”,智慧)明而(而且,連詞,表遞進)行(行為,名詞)無過(過錯)矣。第二段運用形象的比喻分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與重要性。比喻論證。思考1: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明確:“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吾嘗終日而(地,連詞,
9、表修飾)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的,結構助詞)所學也;吾嘗跂(踮腳,提起腳后跟)而(地,連詞,表修飾)望矣,不如登高(高處,形作名)之(不譯,結構助詞)博見也。登高而(不譯,連詞,表修飾)招,臂非加長也,而(但是,連詞,表轉折)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強,指聲音大)也,而(但是,連詞,表轉折)聞者彰(明顯、清楚)。假(借助,利用)輿(車)馬者,非利足(腳步快、走得快)也,而(卻,連詞,表轉折)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善于)水(游水,名作動)也,而(但是,連詞,表轉折)絕(橫渡)江河。君子生(通“性”,本性、資質)非異也,善假于(對于)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10、)也【句式特點:判斷句】。第三段通過正反兩面對比和反復比喻,分論學習的作用,強調要善于學習,在學習中汲取別人的經驗和借助外部條件。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思考2: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論述什么觀點的?明確:這個比喻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在這里,兼詞,介詞+代詞,相當于“于此”);積水成淵(深水、深潭),蛟龍生焉(在這里,兼詞,介詞+代詞,相當于“于此”);積善成德(品德),而(連詞,表承接)神明自得(獲得),圣心(思想)備焉(了,語氣助詞)。故不積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11、),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固定句式)至(到達)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固定句式)成(匯成、形成)江海。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馬拉車一天走的路叫“一駕”) ,功在不舍(舍棄、停止)。鍥(刻)而(如果,連詞,表假設)舍之(它,代詞),朽木不折(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蚓無爪牙之(的,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利,筋骨之(的,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強,上(向上,名作狀)食埃土,下(向下,名作狀)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數詞作動詞)也【句式特點:判斷句】。蟹六跪(蟹腿)而(并且,連詞,表并列)二螯(蟹鉗),非蛇蟮之(的,助詞)穴無可(能夠)寄托者(
12、藏身的地方),用心躁(浮躁,不專心)也【句式特點:判斷句】。第四段采用比喻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分論學習的方法與態度學習要長期積累,要持之以恒,要專心致志。思考3: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明確: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三)朗讀課文,翻譯句子: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即使又曬干了,也不
13、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而且行為也沒有過錯。4、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我曾經整日思索,卻比不上學習片刻所學到的知識多。5、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順著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但聽的人會聽得清楚。6、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14、。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四)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導學稿第二課時的練習。第二課時(一)檢查作業和背誦情況。(二)整理歸納重要文言知識。1、通假字(1)輮以為輪:“”通“煣”,使彎曲(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2、一字多義而(表并列關系連詞、表遞進關系連詞、表順承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連詞、表修飾關系連詞)(1)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并列)并且(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連詞,表承接)就(3)
15、吾嘗岐而望矣:(連詞,表修飾)地(4)吾嘗終日而思矣:(連詞,表修飾)地 (5) 順風而呼:(連詞,表修飾)地 (6) 登高而招:(連詞,表修飾)地(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連詞,表遞進)而且(8)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連詞,表遞進)而且(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連詞,表遞進)而且(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連詞,表轉折)卻(1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連詞,表轉折)卻(12)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連詞,表轉折)卻(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連詞,表假設)如果于(1)青,取之于藍:比(2)而青于藍:從(3)善假于物也:對焉(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16、:(兼詞 )相當“于此”(2)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語助詞)了3、古今異義詞(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檢查 / 參加、加入)(2)聲非加疾也:(強、洪亮 / 疾病、快)(3)假輿馬者:(憑借、借助 / 不真)(4)用心一也:(思想意識活動 / 讀書用功)(5)蟹六跪而二螯:(腳 / 跪下)(6)雖有槁暴:(即使 / 雖然)(7)金就礪則利:(金屬 / 金子)(8)勸學:(勉勵 / 規勸、勸戒)(9)而絕江河:(渡 / 斷絕)(10)以為輪:(把做成 / 認為)4、詞類活用(1)君子博學而日 參省乎己:(名詞活用作狀語)每日(2)上 食埃土,下 飲黃泉:(名詞活用作狀語)向上、向下(3)假
17、舟楫者,非能水 也:(名詞活用作動詞)游泳(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5)加輿馬者,非利足也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走的快(6)其曲中規:(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曲度、弧度(7)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高處(8)積善成德:(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善行5、特殊句式(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判斷句式(2)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句式(3)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4)以(之)為輪 :省略句(5)騏驥一躍,不能(躍)十步:省略句(三)內容感知及鞏固理解。1、思路結構:第一段:文章開頭就提出了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18、 第三段:論述學習的作用彌補自己,強調君子之所以能夠超過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質優于別人,而是后天善于學習的結果。 第四段: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一是善于積累,二是堅持不懈,三是用心專一。【小結第一段與第二三四段的關系】第一段是中心論點,第二三四段是分論點。2、思想感情: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從不同方面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品德。3、論證方法:請找出第二三四段的比喻句,填好下面表格并指出各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分論點比喻句論證方法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反復比喻論
19、證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正反對比論證反復比喻論證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積累堅持專心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反復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小結】比喻說理,形象透徹;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于變化;多用對
20、偶、排比句式,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四)閱讀檢測: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問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對下列
21、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利:對有利B、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一:專一答案:A(“利”應該解釋為“使走的快”)2、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無過矣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答案:D(兩個“焉”都是兼詞,相當于“于此”,可譯為“從這里”“在這里”。A項,介詞,相當于“向” /介詞,表示比較;B項,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動詞短語后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安徽省蚌埠局屬學校數學七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2025年八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事件上報(模板)
- 2025屆浙江省江北區七校聯考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法律科學的分類及應用試題及答案
- 戰略性儲蓄的思維與方法計劃
- 江蘇省南京市南航附中2025屆八下數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市場需求分析與預測試題及答案
- 網絡管理員考試知識結構試題及答案細解
- 城市交通環境影響評價師重點基礎知識點
- 食品公司配送路線優化流程
- 房屋安全性鑒定培訓
- 婦科常見疾病及護理常規
- 電機學II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廣東工業大學
- 抑郁癥與rTMS治療
- DB23T 3630-2023黑龍江省超低能耗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吊籃安裝安全技術交底
- T-CBIA 009-2022 飲料濃漿標準
- 2025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第二部分+4.2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 《快速時尚品牌》課件
- 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詳細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