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級設計題目寶豐紅四煤礦_第1頁
11級設計題目寶豐紅四煤礦_第2頁
11級設計題目寶豐紅四煤礦_第3頁
11級設計題目寶豐紅四煤礦_第4頁
11級設計題目寶豐紅四煤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況1)位置及交通紅四位于銀川市東約 30km 處,西南距臨河鎮 20km 左右,行政區劃隸屬銀川市興慶區管轄。(和銀(川)青(島)高速公路從本區西南經過,在臨河設有出站口,陶(樂)橫(城)公路從本區西部穿過,向西 45km可到鐵路的銀川火車站,向南 15km 可到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交通較為便利。2)范圍根據紅四煤炭資源勘探,紅四北以第 13 勘探線為界,與紅三相鄰,南部以批準的坐標連線為界(詳查時確定的 F3 位置),與紅二相鄰,東部以與內省界為界,西部以 10 煤層隱伏露頭為界。南北長約 6.0km,東西寬約 4.55.5km,面積約為 28.9km2。1.2地質特征1.2.1 地形與氣象

2、本地處毛烏素沙漠西南緣,屬侵蝕性丘陵地貌,地形高低起伏,局部平緩地段有分布,地面海拔一般m左右,總體地勢為東高、西低,低。由南向北流經西側(約4km),及附近沖溝比較發育。本所在地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熱,晝夜溫差懸殊。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附錄A的有關規定,本礦井所在地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加速度值為0.20g。1.2.2 地層本為全隱蔽含煤區,地層由老到新依次有石炭系、二疊系、系(老第三系)和第四系。1-2-1 區 域 地 層 簡 表厚 度(m)巖性描述及接觸關系分布情況界系組新生界第四系(Q)9.74由風積砂、砂土組成全區廣泛 發育。(Cz)古近系 (E)清

3、水營組(Eq)100.0紫紅色粘土、砂質粘土、泥質為主,局部夾砂質,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主要發育 在橫城地 區,其它區域零星分 布。中生 界 (Mz)白堊系 (K)洛河組(Klh)217.0棕紅色塊狀,粗、中粒砂巖夾泥巖、粉砂巖、細粒砂巖透鏡體,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內東 南部零星 分布。宜君 組 (Ky)887.0灰紫色礫巖為主,礫石大小懸殊,成分復雜,主要以灰巖、砂巖、石英巖為主,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橫城以東,碎石井、鴛鴦湖以北 未發育。侏羅系 (J)安定組230.5為棕褐、灰黃綠、紫紅色泥巖、粉砂巖、細粒砂巖,與下伏地鴛鴦湖礦 區、碎石井礦區、馬家灘礦區及 萌城礦區。直羅組(Jz

4、)448.6紫紅、灰綠、藍灰色泥巖、粉砂巖、細粒砂巖為主,向下粒度變粗,底部為一層灰延安 組 (Jy)326.0灰白色砂巖、灰及深灰色粉砂巖,泥巖為主,含煤層 30 余層,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三疊系 (T)白芨芨溝1270.0綠灰、黃綠、灰白色砂巖、粉砂巖、下部色調以綠色、黃綠色為主,粒度變粗,與二馬 營 組 (Te)650.0灰紫色、紫紅色、黃綠色中厚層狀砂巖,砂巖中含紫紅色泥巖,粉砂巖礫塊,且具獨特的“砂球狀”構造,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古生 界 (Pz)二疊系 (P)孫家溝組(Psj)226.0中上部為棕紅色、紫紅色中粗粒砂巖、粉砂巖,底部為礫狀砂巖,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橫城礦區

5、、礦區 及紅墩子 礦區。石盒子組(Psh)219.5上段:上部為紫色泥巖,中部以灰綠色泥巖為主,夾薄層砂巖,下部含植物化石,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170.5下段:上部為灰紫、紫、灰綠色,粉砂巖為主,下部為灰白色砂巖為主,夾 12 層薄煤,并含植物化石,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山西 組 (Ps)77.0灰白、深灰色砂巖,色粉砂巖,其中夾可采煤層13 層及薄煤層,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太原組(CPt)78.0色砂巖、粉砂巖、泥巖、煤層 24 層及薄層灰巖組成,本組旋回結構清晰,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橫城礦區、礦區 及紅墩子 礦區。石炭系 (C)土坡 組 (Ct)286.0色砂巖,粉砂巖夾薄層泥巖、灰

6、巖,含較豐富的腕足類等化石,底部為黑灰色泥巖,夾數層薄煤層,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奧陶系 (O)拉什 仲 組 (Ol)127.5下部為灰色薄層灰巖夾灰白色粉砂巖及黑色頁巖, 上部由灰綠色砂質頁巖及薄層砂質泥灰巖組成。為深水海盆相 濁積巖沉積組合。古生界(Pz)奧陶系(O)烏拉力克組(Ow)57以黑色薄層頁巖為主,底部 灰巖,深水海盆相濁積巖沉積組合。橫城礦區、礦區 及紅墩子 礦區。1.2.3 構造本煤系地層總體構造形態為一近南北,向東頃傾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多為 1020;雙井梁斷層將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發育有一組北東的雁列式斷層,東部發育有石門坎背斜。本共發現斷層 20 條,其中正斷層

7、14 條,逆斷層 6 條。按斷層的最大落差大小來分,則有大于等于 100m 的斷層 1 條,小于 100m 而大于等于 50m 的斷層1 條,小于 50m 而大于等于 10m 的斷層 9 條,小于 10m 的斷層 9 條。斷層的方向以北東向、北北東向為主。發現巖漿巖和陷落柱分布。總體來看,本地質構造復雜程度類型屬于中等。1.2.4 煤層特征本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系太原組及二疊系山西組。共含煤 13 層,其中,可采煤層 8 層,依次為 2、4、5-1、5-2、8、9-1、9-2、10 煤,可采煤層平均總厚 12.75m。本可采煤層以薄中厚煤層為主,5-2、9-1、9-2煤為主要可采煤層,全區大部可

8、采,煤層較穩定。(Ok)202深灰色、灰褐色薄層灰巖,泥灰巖夾、灰綠色頁巖。含 三刺隱筆石。與上覆地層整合接觸。馬家溝組(Om)682.5灰色、灰褐色隱晶灰巖,含 隱晶灰巖,有紅綠色藻、腕足、介形蟲及海綿骨針等化石碎片。1.2.5 煤質與煤類區內各可采煤層均為氣煤,具有高揮發分、中灰、低中高硫、低磷、低氯的特點,以中高熱值煤為主。原煤經浮選后可作為化工用煤、煉焦配煤、動力用煤等。1) 煤系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系太原組及二疊系山西組,含煤地層總厚 122.17本215.11m,平均 179.67m。共含煤 13 層,從上往下依次為 1、2、3、4、5-1、5-2、7、8、9-1、9-2、10、11

9、 和 12 煤,其中可采煤層 8 層,平均總厚 15.80m,可采含煤系數 8.79%。山西組地層平均總厚78.90m,含煤6層,依次為1、2、3、4、5-1、5-2煤,其中可采煤層為2、4、5-1、5-2煤,平均總厚6.67m,可采含煤系數為8.45%。太原組地層平均總厚101.51m,含煤7層,依次為7、8、9-1、9-2、10、11、12煤,其中可采煤層為8、9-1、9-2、10煤,平均總厚9.13m,可采含煤系數為8.99%。2) 煤層(1)2煤2煤位于山西組上部,煤層厚度0.241.45m,平均0.86m,可采厚度0.701.45m,平均0.94m;煤層結構簡單,局部含夾矸12層;頂

10、板多為粉砂巖及泥巖,底板以粉砂巖為主;煤層對比較可靠,下距4煤平均33.43m,屬大部可采的較穩定薄煤層。(2)4煤4煤位于山西組中下部,煤層厚度0.242.55m,平均0.88m;可采厚度0.701.87m,平均1.00m;煤層結構簡單,局部含夾矸12層;頂板多為粉砂巖及泥巖,底板以粉砂巖、泥巖為主;煤層對比可靠,下距5-1煤平均19.18m,屬局部可采的不穩定薄煤層。(3)5-1煤5-1煤位于山西組下部,煤層厚度0.347.92m,平均2.40m;可采厚度0.927.92m,平均2.84m;煤層結構復雜,一般含夾矸23層,局部5層;頂板多為粗砂巖,底板以粉砂巖及泥巖為主;煤層對比較可靠,下

11、距5-2煤平均2.42m,屬局部可采的不穩定中厚煤層。(4)5-2煤5-2煤位于山西組下部,煤層厚度0.307.67m,平均2.53m;可采厚度0.737.26m,平均2.61m;煤層結構復雜,一般含23層夾矸,局部5層;頂板多為粗砂巖,底板以粉砂巖及泥巖為主;煤層對比可靠,下距8煤平均31.10m,屬大部可采的較穩定中厚煤層。(5)8煤8煤位于太原組中部,煤層厚度0.244.30m,平均2.39m;可采厚度0.703.48m,平均1.74m;煤層結構較簡單,一般含2層夾矸;頂板多為粉砂巖及泥巖,底板以粉砂巖及泥巖為主;煤層對比可靠,下距9-1煤平均19.25m,屬大部可采的較穩定中厚煤層。(

12、6)9-1煤9-1煤位于太原組下部,煤層厚度0.693.57m,平均2.39m;可采厚度0.703.57m,平均2.39m;煤層結構簡單,局部含夾矸12層;頂板多為石灰巖及粉砂巖,底板以粉砂巖及泥巖為主;煤層對比可靠,下距9-2煤平均1.29m,屬全區可采的穩定中厚煤層。(7)9-2煤9-2煤位于太原組下部,煤層厚度0.868.47m,平均2.93m;可采厚度0.866.34m,平均2.58m;煤層結構復雜,一般含夾矸24層,局部含5層;頂板多為粉砂巖及泥巖,底板以粉砂巖為主;煤層對比可靠,下距10煤平均3.77m,屬全區可采的較穩定中厚煤層。(8)10煤10煤位于太原組下部,煤層厚度0.22

13、3.24m,平均1.42m;可采厚度0.723.24m,平均1.54m;煤層結構較簡單,局部含夾矸2層;頂板多為粉砂巖及泥巖,底板以粉砂巖及泥巖為主;煤層對比可靠,屬局部可采的不穩定中厚煤層。1.2.6 其它開采技術條件1)工程地質類型可采煤層頂板多屬于半堅硬層狀砂質巖類,穩定性差中等,煤層頂板抗壓強度較低,屬易冒落的一類無周期來壓頂板易冒落的二類有周期來壓頂板;煤層底板屬松弱類底板。本工程地質類型為III類II型,即層狀巖類中等復雜型礦床。2) 水文地質本所在地地表水主要為西側約4km的,此外,及其附近尚有水量不大的兵溝等沖溝。正常情況下,地表水對礦井開采沒有影響。主要含水層:共劃分為六個含

14、水層:第含水層(第四系孔隙潛水層),富水性弱;第含水層組(系及基巖風化帶孔隙裂隙含水層組),富水性中等;第含水層組(二疊系孫家溝組、石盒子組裂隙含水層組),富水性弱;第含水層組(山西組裂隙含水層組),富水性弱;第含水層組(太原組裂隙含水層組),富水性弱;第含水層組(奧陶系裂隙含水層組),富水性差異很大。該含水層與太原組隔有約400m厚的土坡組泥巖、粉砂巖。其中第、含水層組為直接充水含水層,其它為間接充水含水層。主要隔水層:共劃分為四個隔水層:系上部粘土隔水層,厚度一般80190m,可阻隔第四系孔隙水、地表水及大氣降水對含的補給。二疊系上部隔水層,厚度一般20100m,是含與含之間的隔水層。二疊

15、系石盒子組底部山西組頂部隔水層,厚度一般20m左右,是第含與含之間的隔水層。石炭系太原組底部至土坡組頂部隔水層,是含與含之間的良好隔水層。斷層富水性及導水性:本次勘探針對斷層未進行專門水文地質工作。煤炭資源勘探從斷層的力學性質分析,壓性逆斷層其破碎帶一般含水性、導水性差,斷裂由于拉張作用,使導水性和富水性增強。煤炭資源勘探,礦井正常涌水量697.71m3/h,最礦井涌水量:根據大涌水量1648.768m3/h。礦井水文地質類型:按照煤炭資源勘探,本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按照煤礦防治水規定,本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復雜型。水文地質類型按照復雜型設計。3) 瓦斯瓦斯含量:甲烷為0.001.96ml/g,為0.041.01ml/g ,氮氣為0.7411.02ml/g,重烴為0.000.19ml/g。瓦斯分布變化規律:瓦斯分帶,水平方向上總體是西部為氮氣帶,東部為氮氣沼氣帶。雙井梁逆斷層以西,屬單斜構造,由東向西地層逐漸抬起,瓦斯分帶由氮氣沼氣帶轉變為氮氣帶,瓦斯含量由東向西減少,西部甲烷含量一般小于0.50mL/g。東部雙井梁逆斷層以東,石門坎背斜軸部和軸部附近一帶為氮氣沼氣帶,局部可能為沼氣帶(相鄰出現沼氣帶),為本瓦斯含量最高的區域,鉆孔采樣測試甲烷含量最高為1.57mL/g。瓦斯等級:紅四煤炭資源勘探對瓦斯突出性未做。根據紅三煤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