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8井綜合圖排地層綜述_第1頁
排8井綜合圖排地層綜述_第2頁
排8井綜合圖排地層綜述_第3頁
排8井綜合圖排地層綜述_第4頁
排8井綜合圖排地層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排 8 井地層綜述本井鉆遇地層從上到下依次為:新生界第四系西域組、新近系獨山子組、塔西河組、沙灣組、古近系、中生界白堊系吐谷、古生界石炭系。(一)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統西域組、新近系上新 山子組井段 300.0 650.0m,鉆厚 650.0m,錄井厚度 350.0 m。與下伏地層塔西河組呈不整合接觸。1、巖性特征:主要巖性: 上部( 300. 0-392. 0m) 為: 雜色、灰黑色礫狀砂巖, 灰色泥質粉砂巖與厚層狀灰色、淺灰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中部 ( 392.0-534.0m) 為: 雜色礫狀砂巖, 淺灰色泥質粉砂巖與淺灰色粉砂質泥巖、灰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下部( 534.0 -650.0

2、m) 為: 灰黃色粉砂巖, 灰黃色、黃灰色、黃色泥質粉砂巖與黃灰色粉砂質泥巖, 厚層狀黃灰色、 黃色、 灰黃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 礫狀砂巖: 顏色以灰色為主, 黃色、 紅色次之, 見少量白色。成份以石英為主,長石、巖屑次之,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 顆粒以粗砂為主, 礫石含量占 30%左右, 礫徑 2- 4 mm, 顆粒呈次棱角-次圓狀, 分選中等;泥質膠結,較松散;滴水易滲;與稀鹽酸無反應,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粉砂巖: 泥質膠結,疏松。與稀鹽酸不反應,滴水易滲,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泥質粉砂巖: 泥質分布不均, 膠結疏松。 與稀鹽酸不反應, 滴水易滲, 熒光濕、 干、滴照

3、均無油氣顯示。 粉砂質泥巖: 色均、 性較軟, 吸水性好, 砂質分布不均。 泥巖: 色均至色不均、質純至質不純、微含砂質, 性軟, 吸水性好, 可塑性較好。局部含泥礫性較硬。 厚層狀黃灰色泥質粉砂巖作為獨山子組的結束標志; 塔西河組頂部以紫紅色泥巖、黃灰色泥巖為主與獨山子組黃色、灰黃色泥巖、黃灰色泥質粉砂巖區分較明顯; 與排 2 井、排 201 井、排 202 井有一定可比性。 與下伏地層塔西河組呈不整合接觸。3、地層對比:獨山子組底界實鉆深度 650. 0m, 底界比排 2 井低 238.0m。( 二) 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統塔西河組井段 650.0 1167 .8m, 鉆厚 517. 8m。

4、與下伏地層沙灣組呈不整合接觸。1、巖性特征:主要巖性: 上部( 650.0 -978.0 m) 為: 褐灰色、 黃灰色、灰黃色、灰色、淺黃色泥質粉砂巖與灰黃色粉砂質泥巖,褐灰色、黃灰色、黃色、灰黃色、 綠灰色、 紫紅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 中部( 978.0-1079.0m)為: 灰色粉砂巖, 灰黃色、黃灰色、黃色、綠灰色、灰色泥質粉砂巖與黃 灰 色 、 綠 灰 色 、 灰 黃 色 、 灰 色 泥 巖 呈 不 等 厚 互 層 。 下 部( 1079.0- 1167.8 m) 為: 雜色礫狀砂巖, 褐黃色泥質粉砂巖與褐黃色、黃色、灰黃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 礫狀砂巖:顏色以 灰色為主, 淺黃色 、灰

5、黑 色次之 ,見少量白 色。成份以石英為主, 長石、巖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 顆粒以粗砂為主, 礫石含量約占 25-30%,礫徑 1-3 mm, 最大 5mm, 呈次圓-次棱角狀; 泥質膠結,較松散;滴水易滲;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與稀鹽酸不反應,熒 粉砂巖:泥質膠結, 疏松。與稀鹽酸不反應,滴水易滲,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泥質粉砂巖: 泥質分布不均, 與稀鹽酸不反應, 滴水易滲, 熒光濕、干、 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粉砂質泥巖: 色均、 性較軟, 吸水性好, 砂質分布不均。 泥巖: 色不均、質純、性軟, 吸水性好, 可塑性好。 巨厚層狀褐黃色泥巖作為塔西河組的結束標志

6、; 沙灣組頂部以綠灰色、灰黃色泥巖為主與塔西河組褐黃色泥巖區分較明顯; 與排 2 井、排 201 井、排 202 井有一定可比性。 與下伏地層沙灣組呈不整合接觸。3、地層對比:塔西河組底界設計深度 1210m, 實鉆深度 1167.8m, 底界比排 2 井低 206.8m, 比排 201 井低 108. 8m, 比排 202 井低 181.3m。(三)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統沙灣組井段 1167.8 1339.5 m,鉆厚 171.7m 。與 下伏地層古近系呈不整合接觸。1、巖性特征:主要巖性: 灰色礫狀砂巖, 灰色含礫細砂巖, 灰色油斑細砂巖, 褐紅色泥質粉砂巖與厚層狀褐紅色、黃色、灰黃色、綠灰色

7、泥巖, 灰色含礫泥巖, 綠灰色粉砂質泥巖呈不等厚互層。 礫狀砂巖: 顏色以灰黑色為主, 灰綠色、 灰黃色次之, 見少量白色。成份以石英為主, 長石、巖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 顆粒以粗砂為主, 礫石含量在 25-30%, 礫徑 1-2mm, 顆粒呈次圓-次棱角狀,分選中等; 泥質膠結, 較松散; 滴水易滲; 與稀鹽酸無反應, 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含礫細砂巖: 成份以石英為主, 長石、巖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顆粒以細砂為主,見少量粗砂和礫石,礫徑 1-3mm,顆粒呈次圓狀 次棱角狀, 分選較差; 含泥質較多, 分布不均, 泥質膠結, 較松散; 滴水易滲; 與稀鹽酸無

8、反應; 熒光濕、干照、滴照無油氣顯示。 灰色油斑細砂巖: 成份以石英為主, 長石、巖屑次之, 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顆粒呈次圓狀;分選較好;泥質膠結,松散; 滴水易滲;與 稀鹽酸不反應 ,熒 光濕 、干照 呈亮白色, 滴照呈乳白色環狀,泡液呈淡黃色, 不染手, 油味較濃, 系列對比 10 級。浸 泥質粉砂巖: 以粉粒為主, 少量細粒; 含泥質較重, 分布不均;巖屑呈碎塊狀; 較松散; 滴水易滲; 與稀鹽酸無反應; 熒光濕、干照、滴照無油氣顯示。 粉砂質泥巖: 色不均、性軟, 吸水性好, 砂質分布不均。 含礫泥巖:性軟,吸水性好。礫石含量約占 5%,顆粒呈次棱角狀,成分以石英為主。 泥巖: 色不

9、均, 褐紅色為主, 含少量灰綠色、 質純、 性軟, 吸水性好, 可塑性好。含少量泥礫, 性較硬。 大套的灰色礫狀砂巖、灰色含礫細砂巖作為沙灣組的結束標志。 本組地層巖性較粗, 礫狀砂巖、含礫細砂巖發育。 灰色泥巖為下組頂界。 與下伏地層古近系呈不整合接觸。3、地層對比:沙灣組底界設計深度 1380.0m, 實鉆深度 1339 .5m, 底界比排 202井低 175.5m,比排 201 井低 104.5m,比排 2 井低 221.5m。( 四) 古近系井段 1339. 5-1433.0m, 鉆厚 93 .5m, 與下伏地層白堊系吐谷呈不整合接觸。1、巖性特征:主要巖性為: 灰色含礫細砂巖、礫狀砂

10、巖, 灰色、綠灰色粉砂巖,灰色熒光粉砂巖, 灰色、紫紅色泥質粉砂巖與褐紅色、黃色、灰色、紫紅色、綠灰色泥巖, 灰黃色、 綠灰色、 紫紅色含礫泥巖呈不等厚互層。 含礫細砂巖:成份以石英為主 ,長石、巖屑次之,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顆粒以細砂為主,見少量粗砂和礫石,礫徑 1-3mm,顆粒呈次圓狀 次棱角狀, 分選較差; 含泥質較多, 分布不均, 泥質膠結, 較松散; 滴水易滲; 與稀鹽酸無反應; 熒光濕、干照、滴照無油氣顯示。見少量白色粉末狀石膏, 呈星點狀分布。 礫狀砂巖:成份以石英為主 ,長石、巖屑次之,含少量云母和暗色礦物; 顆粒以中-粗砂為主, 礫石含量約占 25-30%,礫徑 1 -3m

11、m,顆粒呈次圓-次棱角狀, 分選中等; 泥質膠結, 較松散; 滴水易滲; 與稀鹽酸無反應, 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見少量白色粉末狀石膏, 呈星點狀分布。 粉砂巖:泥質膠結, 疏松。與稀鹽酸不反應,滴水易滲,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灰色熒光粉砂巖:泥質膠 結, 疏松 。與稀鹽酸 不反應 ,滴 水易滲,熒光濕、干照呈亮黃色, 滴照呈乳黃色, 氯仿浸泡溶液呈淺黃色, 系列對比 7 級。 泥質粉砂巖:泥質分布不均, 膠結疏松。與稀鹽酸不反應,滴水易滲, 熒光濕、干、 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泥巖: 色均、 質純、 性軟, 吸水性好, 可塑性好。 含礫泥巖: 性軟, 吸水性好。礫石含量占 5

12、-10%, 顆粒呈次圓狀,成分以石英為主。 依據鄰井地層對比及巖性特征, 大套的灰色為本組特征, 厚層狀灰色含礫泥巖與灰色礫狀砂巖、灰色含礫細砂巖呈不等厚互層, 灰色結束為本組底界,古近系的大套的灰色含礫泥巖與白堊系吐谷巖區分較明顯。雜色泥 與下伏地層白堊系吐谷3、地層對比:呈不整合接觸。古近系底界設計深度 1490 m, 實鉆深度 1433.0m, 底界比排 202 井低 172.5m, 比排 201 井低 102. 5m, 比排 2 井低 239.0m。 (五)中生界白堊系下統吐谷井段 1433.0 1511.1m, 鉆厚 78. 1m。與下伏地層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觸。1、巖性特征:主要巖性

13、為: 雜色砂礫巖, 綠灰色、灰色、紫紅色粉砂巖, 灰色泥質粉砂巖與灰色、綠灰色、紫紅色泥巖呈不等厚互層。 砂礫巖: 礫石顏色以灰色為主, 黑色、紫紅色次之, 少量黃色、白色;成分以石英為主,泥礫次之, 見少量火山碎屑礫石; 含量 50-55%, 礫徑一般為 2-5 mm, 最大 10 mm, 分選較差, 顆粒呈次圓-次棱角狀。砂質顏色為灰色, 成分以石英為主, 長石次之, 泥質膠結, 疏松。與稀鹽酸不反應, 滴水易滲, 熒光濕、干、 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粉砂巖: 泥質膠結,疏松。與稀鹽酸不反應,滴水易滲,熒光濕、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泥質粉砂巖: 泥質分布不均, 膠結疏松。 與稀鹽酸不反應,

14、 滴水易滲, 熒光濕、 干、滴照均無油氣顯示。 泥巖: 色不均、質純- 質不純、部分微含砂質, 性軟, 吸水性好,可塑性好。 依據鄰井地層對比及巖性特征, 灰色結束為本組底界。 鄰井該層下部三疊系的大套砂礫巖在該井缺失。 與下伏地層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觸。3、地層對比: 吐谷底界設計深度 1620m, 實鉆深度 1511 .1m,底界比排 202 井低 34 .1m, 比排 201 井低 108.6m, 比排 2 井低 205.1m。 (六)古生界石炭系井段 1511.1-1597.0 m,鉆厚 85.9m( 未穿)。1、巖性特征:主要巖性: 灰黑色熒光凝灰巖、灰黑色、褐灰色、深灰色、灰色凝灰巖呈不等厚互層。 熒光凝灰巖: 顏色以灰黑色為主, 灰色次之。 質不純, 主要以火山巖( 燧石、凝灰巖)為主,石英次之,顆粒大小以小于 0.2mm 的為主, 殘余凝灰結構, 局部為灰黑色變質巖, 具絲娟光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