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FDI對中國產業結構的影響-摘要:國際直接投資(FDI)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也對東道國產業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改變東道國的產業結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商投資不斷增加,并在我國經濟增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紹FDI對中國產業結構的發展、升級產生的影響,以及我國產業結構現狀和為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對策建議。關鍵詞:FDI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升級導論國際直接投資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是一國的投資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國境投入資本或其他生產要素,以獲
2、取或控制相應的企業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得利潤或稀缺生產要素為目的的投資活動。在我國的特定情況下,FDI則是指外國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在我過境內開辦外商獨資企業,共同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或合作開發資源的投資,以及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項目投資總額內企業從境外借入的資金。它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各個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包括部門內的分部門)之間的組合與構成的情況,以及它們在社會生產總體中所占的比重,實質上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按比例分配。我國產業結構包括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關系;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工農業
3、和交通運輸業的比例關系以及各部門內部構成的比重等。產業結構是由國家(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制度、科技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是經濟技術長期發展的結果。研究產業結構主要通過兩個指標衡量:一個是就業結構,另一個是產業產值結構。FDI與勞動力作為要素投入,在規模效益一定時,通過增加其投入量可以推動產值的增長。但FDI和勞動力之間更多地表現為二者的要素配比關系,在技術一定的條件下,增加一定量的資本則必然要求增加相應的勞動力投入。因此,FDI對就業存在就業量和就業結構兩方面的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就業人口的非農化,表現為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增加。作為產
4、業結構變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業結構更能真正體現一國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情況,就業結構的變動將同時導致產業內資源配置等各方面的變化,由此帶動產業勞動生產率及產值結構的改變。衡量產業結構升級的另一指標就是產值結構的優化,表現為第一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例下降,第二、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例上升,尤其是第三產業產值的比例不斷提高。因此,通過分析各產業產值的變動以及分布情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一國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和發展重點。FDI通過其投資的流向和變動來直接或間接影響就業結構、產值結構,最終影響一國的產業結構變遷。二、我國產業結構的演進我國產業結構的演進大約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91
5、年,是我國外資的逐步引入階段。1978-1984年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僅41.04億美元,對外借款額為130.41億美元,FDI僅在我國少數地方的一些領域得到利用。在這一時期我國主要在農村和農業改革上花了功夫,是農業迅速發展時期,使工農比例不協調發生了改變。1978年,第一、二、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約為28.247.923.9;到了1984年,三個產業比重分別為32.143.124.8。第一、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上升,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但勞動力變化趨勢與三個產業的生產總值變化不太一致,三個產業勞動力比重在1978年分別為70.517.312.2;在1984年比重分別為64.019.9
6、16.1。勞動力在第一產業所占比例下降,在第二、三產業占所比例上升。1985-1992年外商直接投資為209.54億美元,對外借款額為395.2億美元。這一時期我國主要是通過對外借款來吸引外資,FDI在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額中所占的比重還很小。由于對外借款無法解決資金利用效率和技術引進的問題,因此這一階段我國屬于低效率的利用外資。但在我國非農產業迅速發展的大趨勢下,FDI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在此期間第二、三產業迅速發展,由1985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2.928.7上升到1992的43.434.8,第一產業比重由28.4下降到21.8。外商主要采用“綠地投資”,即上新項目、建新企業,并能在當地雇
7、用大量勞動力,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大量轉移到第二、三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勞動力由1985年的16.8上升到1992年的19.8。這些數據顯示了勞動力開始由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三產業,且第二、三產業的GDP比重也不斷上升,標志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第二階段:1992至今,是外資在我國的空間發展階段。收購兼并或投資控股等方式成為主流,通過資金的滲透和聯合,全球跨國企業在中國迅速的建立起一批生產基地,并逐步實現本土化經營。特別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FDI在一路攀升,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自1992年起,利用外資在資金規模上已超過國家預算內投資,成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僅次于企業自籌資金和
8、國內貸款的第三大資金來源,而FDI在利用外資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下圖是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利用外資概況:年份總計金額對外借款FDI外商其他投資額1979-1984181.87130.4141.0410.42198547.6025.0619.562.98198676.2850.1422.443.70198784.5258.0523.143.331988102.2664.8731.945.451989100.6062.8633.933.811990102.8965.3434.872.681991115.5468.8843.663.001992192.0379.11110.082.841993
9、389.60111.89275.152.561994432.1392.67337.671.791995481.33103.27375.212.851996548.05126.69417.264.101997644.08120.21452.5771.301998585.57110.00454.6320.941999526.59102.12403.1921.282000593.56100.00407.1586.412001496.72468.7827.942002550.11527.4322.682003561.40535.0526.352004640.72606.3034.422005638.0
10、5603.2534.802006670.76630.2140.552007783.39747.6835.721979-20079545.651471.577602.19471.90金額單位:億美元且外商投資企業更樂于開發新產品,2003年僅占統計企業總數20%的外商投資企業卻創造了395%的新產品產值和374%的新產品利潤。在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中,新產品產值占到了近196%,高于內資企業5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來源于新產品的利潤高達192%,而內資企業僅有109%,且內外資企業的這種差距呈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有新產品就會有新的市場、新的營銷手段,從而需要新的技術人員增加了就業人數。而FD
11、I主要投資于第二、三產業促進了就業人口的非農化和二、三產業比重增加。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此期間第二、三產業高速發展,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訊設備迅速發展,第二、三產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1992年,第一、二、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21.843.434.82007年,這一比重分別為11.348.640.1。勞動力方面在三個產業所占比例1992年為58.521.719.82007年分別為40.826.832.4,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大量轉移到第二、三產業,從而有利于推動我國整體產品結構的更替和優化。三、中國產業結構現狀及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建議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
12、成就,GDP保持以9%高增長率不斷攀升,就業水平不斷提升。早期的FDI主要看好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市場,投資主要集中在服裝、鞋類、電子元器件、箱包、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跨國公司投資大多數集中在我國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大力發展的產業,如汽車制造業、微電子業、通訊設備業、家用電器業、化工等行業,這些行業資本有機構成較高,都屬技術、資金密集型。再加上我國利用外資政策的變化,進一步促進了外商直接投資向技術型行業的轉變,可見,我國FDI資本有機結構提高,并促進了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但是在經濟發展中我國產業化結構與工業化過程中結構變動的一般規律與國際規律相比仍有明顯偏差。
13、第一、二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偏高,服務業的比重偏低,2005年,我國第一產業在GDP份額為12.6%,第二產業在GDP份額為47.5%,第三產業在GDP份額為39.9%。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目前全球第一、二、三產業的平均構成約為43264,而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1%左右。相比之下,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0.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1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3個百分點。就業結構中,農業所占比重過高,服務業比重偏低。2005年,我國第一產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高達44.8%,第二產業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為23.8%。
14、第三產業比重偏低就業率為31.4%。同時在全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以工業制成品為主。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工業制成品出門占其全部出口的96%,占全國出口工業制品出口總額的587%。在外商投資企業工業制成品出口中,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大幅增加,與往年相比分別增長了525%和43%,分別占全國的70%和764%。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主要力量,在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據海關統計,2005年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達1920億美元,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貢獻度達432%,占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88%,比2000年
15、上升了75個百分點。我國出口型產品有向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轉變的趨勢,但總體說來我國還是一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對外出口的貿易總額中有57%是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雖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005年超過2500億美元,占整個貿易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其中875%是加工貿易,并無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結合我國結構現狀,我國利用外資政策需要調整,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結構優化升級,為進一步創造引資優勢,抓住歷史機遇,我們應該重視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的全民意識;完善產業政策形成機制,著眼于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切合國際科學技術發展方向和國際產業資本流動趨勢,適時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目標和引資重點,建立動態跟蹤、縝密研究、快速決策的產業政策形成機制;重視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