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懷疑與學問》同步練習(北京課改版八上)_第1頁
第10課《懷疑與學問》同步練習(北京課改版八上)_第2頁
第10課《懷疑與學問》同步練習(北京課改版八上)_第3頁
第10課《懷疑與學問》同步練習(北京課改版八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懷疑與學問同步練習一、基礎知識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譬如()虛妄()停滯()儒家()懶惰()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不攻自破: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盡信書不如無書: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辨偽去妄:3選詞填空,正確的一項是()經過、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A、思索、懷疑、辨別B、辨別、思索、懷疑C、懷疑、辨別、思索D、懷疑、思索、辨別4關于本文的中心論點,下面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2、做學問必須抱懷疑態度。B、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C、學者要會疑。D、學則須疑。5我們常說的“四書”除了課文中提到的大學之外,還有 、 、 三部。6選出從反面論述的一項()A、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觀察。B、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C、我們對于傳說的話應當經過一番思考。D、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7讀課文,寫出下列加點代詞所指代的內容。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這:這是誰說的。這:都是這樣產生的。這樣:我們信它,因為它“是”。它:8議論文的要素是論點、論據和論證,下列各條與恒心、毅力無關的論據有哪些?結合你掌握的知識,補充兩條與此有關的諺語、格言

3、、名言或事例作為論據。( )、水滴石穿、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馬克思堅持寫作四十年而成資本論、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魯迅在書桌上刻上“早”字、一生之計在于勤補充材料:二、同步解讀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不經過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

4、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產生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9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10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11“對于別人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那么不懶惰的表現應該是。12第句中的冒號能改為逗號嗎?為什么?13第句中

5、三個“新的”作用是 。14第句中的“學術”和“文化”兩個詞能否互換?為什么?15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和。三、美文賞讀出世與入世1981年冬天我自北京大學畢業前夕,我的老師、美學大師朱光潛教授曾給我題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我一生以此自勉,并用來勉四方學友。據我所知,朱先生這句贈言最早是他評價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李叔同一生歷盡曲折和坎坷,飽嘗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最后成為一代高僧。他抗戰時曾寫下了“念佛不忘救國”以警示世人。李叔同以其崇高的道德風范和人格力量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吸引影響了一代知識者。不久我將朱老這一手跡向他的朋友、著名作家馮亦代展示,馮先生又欣然命筆,給我題寫了:唯有出世

6、才能入世。朱、馮二先生的題贈使人回味無窮。人生在世,確實要很好地處理出世和入世的關系,只有用辯證的觀點看待這一問題,才能有正確的答案。朱、馮二先生的題辭確是這種辯證思想的結晶。一個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當局者迷,陷入繁瑣的生活末節之中,把實際利益看得過重,現實是現實了,但總是跳不出來,囿于成見,很難有什么大作為。這就需要有點出世的精神,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對有些東西看得淡一些。這樣才能排除私心雜念,以這種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業,就會事半功倍。從另一方面看,一個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觀,一味地看不慣,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間煙火,而不想去做一點實際的、入世的事情,到

7、頭來也是“白了少年頭”。這正像自己揪著自己的頭發要脫離地球一樣。都說儒家主張入世,佛家、道家主張出世,其實也不盡然。就拿道家的莊子的思想來說吧,又何嘗不是入世的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丟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神干真正有價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為他的心已是白熱化了。他為了深入這個世界,必須先走出這個世界,這就是道家的本色。文學創作上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也可以看成一個入世和出世的問題?,F實主義主要是入世,浪漫主義主要是出世,在大作家、大詩人的身上實際上也是二者并存的。即使是被稱為浪漫主義的大詩人李白也有很現實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

8、此夜,嘆息未應閑?!边€有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本褪恰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五柳先生陶淵明也會寫出很現實的情意綿綿的戀愛詩來,魯迅先生對他的閑情賦早有評論。16文中“出世”指的是 ,文中“入世”指的是 。17“出世”與“入世”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如何正確地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呢?朱光潛先生認為 ,馮亦代先生認為 。18弘一法師李叔同“念佛不忘救國”,這是“出世”與“入世”的統一。其中,“念佛”是 的表現,“救國”是 的事業。19“入世”太深或一味“出世”都是不可取的。下列現象分別屬于哪一類?A、斤斤計較B熟視無睹C袖手旁觀D枉費心計E患得患失F好高騖遠入世太深的是 ;一味出

9、世的是 。20本文在論述“出世”與“入世”的關系時,首先闡述應有的精神,然后再闡述要做 的事業,在此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21本文舉 的例子,是證明出世是為了入世這一觀點的,舉李白、陶淵明的例子,是證明 。(參考答案:1略2不用攻擊,自己就破壞了。多指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未經批駁就露出了破綻。完全相信書還不如沒有書。識別虛假的,去掉無事實根據的(多指理論可學說)。3D4A(懷疑態度表述不科學,不能作為論點。)5中庸論語孟子6D7思考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四個“常?!眰髡f的話8ACE;材料略9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1011常常懷疑,常常發問(或積極思考)12不能。句中的冒號表示后一個分句是冒號前幾個分句意思的總括,所以不能用逗號、句號代替。13突出了懷疑精神在文化史上的作用。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