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經濟高考真題-及答案_第1頁
近代中國的經濟高考真題-及答案_第2頁
近代中國的經濟高考真題-及答案_第3頁
近代中國的經濟高考真題-及答案_第4頁
近代中國的經濟高考真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國近代的經濟演變高考題及答案1據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費英國棉紗、棉布9.09便士,而中國是0.94便士。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經濟受到鴉片戰爭的破壞B實行保護本國經濟的政策C經濟的開展水平低于印度D傳統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答案】D2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機器廠可興作業,小輪舟可便通達,今各省皆為厲禁徒使洋貨流行。建議宜縱民為之,并加保護。這種主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紀70年代 B19世紀80年代C19世紀90年代 D20世紀20年代【答案】C319世紀60年代,江浙地區出現了蠶事乍畢絲事起,鄉農賣絲爭赴市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假設狂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的現象。它反映出A資

2、本輸出成為列強侵華的主要手段 B開埠通商促進了江浙地區民族工業的開展C中國對外貿易由入超變為出超 D市場擴大刺激了江浙地區絲織業開展【答案】D4在20世紀20年代上虞縣的下管村,生產上它是一個社會,下管人除糧食和菜蔬肉類等還能自給自足,并有毛竹和茶葉等山貨可以外銷外,日常生活的工業品,幾乎全是外來的洋貨。除了制造和修理農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業外,家庭紡織業等已被淘汰殆盡。據此可知,近代以來下管村自然經濟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葉等山貨的外銷 B農具等制造業和修理業的存在 C糧食和菜蔬肉類等的生產 D紡織和局部土產加工業的淘汰【答案】D5.19世紀八九十年代,鴻章在為格致書院所出考題中,曾問到西方測

3、溫、測熱、測電的方法,問到西方平弧三角與周髀算經的關系,問到西方關于64種化學物質在中國語言為何物。這說明當時中國人A、開場開眼看世界B、堅持中體西用C、普遍承受西式教育D、關注西方科技【答案】D6晚清時期清政府實行專利制度,允許企業享有長時間生產經營壟斷權。1912年政府規定專利保護期限最高為5年。后財政總長周學熙等為其所設公司申請30年的專利權時,未獲批準。這反映了民國初期A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經濟法制體系 B經濟立法鼓勵工商業自由競爭C中央政府限制官營商業的開展 D經濟法規得以完全遵照執行【答案】B7下表是國民政府中央農業試驗所的一組全國性抽樣調查數據年份佃農%半佃農%自耕農%1935年29

4、24471936年3024461937年3726371938年382735該表反映了當時農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變革 B生產構造的調整C農業耕作方式的變化D土地兼并的趨勢【答案】D8吾國紗廠事業,自歐戰起后,獲利甚厚,國人鑒于利之所在,均爭相投資,設廠增錠,大有風起云涌之概。迨歐戰告終,本紗之輸出杜絕,外紗復紛至沓來,遂致連年市價,一蹶不振。據此判斷,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棉紡織業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紡織業漸趨萎縮西方列強經濟侵略官僚資本擠壓民族企業商人投資規模過度A B C D【答案】B92015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8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

5、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A中國的土布質量粗糙 B英國棉布價格更具優勢C中國生絲在英國暢銷 D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答案】D102015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8奕力倡洋務,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稱為鬼子六;洋務派官員丁日昌被稱為丁鬼奴;郭嵩燾在一片冷嘲熱諷中出任第一任駐英公使。這反映了()A洋務運動與傳統的觀念發生沖突 B崇洋媚外行為遭到社會鄙視C洋務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強侵略激起國人抵抗【答案】A112015文綜16以下四項為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考題,其中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學堂使用的考題應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

6、生?B論吾國銀行失信用之可懼。C試比擬英、美、法、瑞士、中國行政機關元首之產生方法。D法國大革命對于歐洲民族主義之開展,有何影響?試舉例明之。【答案】A122015*文綜5*開埠后,直隸府今農民開場在農閑時結伙赴陜甘蒙等地販運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紀初,收購的皮毛除大量轉運到*供出口外,局部生皮在加工成皮襖、皮褥等向國銷售。在皮毛運銷和加工業帶動下,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多。這一現象主要說明()A中國地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 B近代*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國資本主義全面沖擊中國傳統經濟 D中國農村的自然經濟開場解體【答案】A132015文綜18有學者認為,徽商胡雪巖壟斷蠶絲,冀獲暴利。此既

7、為出口大宗,適光緒九年1883年外國絲市不振,洋商不購,而胡氏存貨山積,悉歸腐敝。由是盡喪其資,涉及全國,錢莊分設各地者,紛紛倒閉,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該學者看來,胡雪巖破產的主要原因是()A沒有投資近代工礦企業 B買辦商人勢力的惡性競爭C金融業形勢發生了變化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答案】D142015文綜24表2為20世紀前期中國對外貿易出入超變動表。表中數據變動可以用來佐證()表2 出超+,入超;單位:百萬元年份美國英國法國俄國聯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A美國逐步加強對華經濟侵略 B英國對華貿

8、易優勢逐步加強C法國強化對華轉嫁經濟危機 D俄國聯對華貿易穩步增長【答案】A152015文綜17圖5是英、德、俄、日四國中的*一國在中國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變化示意圖。這一國家是()英國 B德國C俄國 D日本【答案】D162015單科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華商火柴廠的開展情況。年代進口火柴萬羅新廠數廠均資本額萬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對表中數據的解讀正確的選項是()A辛亥革命直接導致了19141915年工業開展B火柴進口量的遞減影響著華

9、商投資額的遞增C火柴業開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業的*些特征D反對二十一條推動了1920年的投資高潮【答案】C172015文綜20榮德生等登載宣言:東三省淪亡,于今兩月,我國民政府遷延無措且于國際聯盟中顯示讓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責之義,謹先發起國難自救會之組織,相約監視政府之外交進展,對于一切有礙國家利益之行動,共抗爭之。這可以作為直接史料來說明()A國際聯盟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遷就B民族工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歷史命運C近代實業家具有較強的民族救亡意識D國民政府對日本侵華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C182015文綜71935年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的確定國民經濟建立實施方案大綱案,明確了建立國民經濟,必須為全

10、盤之統制的政策。該政策()受國家干預經濟思潮影響消除了列強經濟壓迫有利于構建戰時經濟體制遏制了官僚資本勢力A B C D【答案】A192016單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隸玉田縣志載: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勝數,飲食日用曰洋貨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據光緒雄縣鄉土志:亞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黃蘸促燈為業,自火柴行,而此業漸歇。綜合這些材料,可知這一時期() A經營洋貨和新產品的店鋪增多 B中國傳統的手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C洋貨的銷售在口岸遭到了抵抗 D外來技術的傳入促進手工業開展【答案】B20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8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雖窮鄉僻壤,求

11、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情況說明()A中國關稅主權開場喪失 B商品經濟根本取代自然經濟C民眾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日趨密切 D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答案】C21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8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雖窮鄉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狀況說明()A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 B商品經濟根本取代自然經濟C日常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日趨密切 D中國關稅主權開場喪失【答案】C22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9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認為中國擁有一定的軍備優勢,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徹底粉碎。他們做出上述判斷的主要依據應是,中國()

12、A已完成對軍隊的西式改革 B集權制度有利于作戰指揮C近代化努力收到較大成效 D能獲得更廣泛的外部援助【答案】C23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30圖4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 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C開場興起實業救國思潮 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答案】D24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30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政府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此時期()A政府試圖緩解民族工業困境

13、B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的統制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場衰落 D政府在經濟中主導地位加強【答案】D252015文綜1318分閱讀材料,答復以下問題。材料一盛宣懷18441916,武進人。從1870年開場充當鴻章幕僚,創辦了一系列實業和教育事業。1896年,他將自辦銀行的見解向清廷作了系統的表述:銀行昉開場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國之貨財,以應上下之求給。立法既善于中國之票號、錢莊,而國家任保護,權利無旁撓,故能維持不敝。各國通商以來,華人不知務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銀行乃推行來華,攘我大利商務樞機所系,現又舉辦鐵路,造端宏大,非急設中國銀行,無以通華商之氣脈,杜洋商之挾持。摘編自俊美編中國通商銀行材

14、料二 1897年5月27日,經過盛宣懷一段時間的籌備,中國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正式成立。銀行股份全屬華股,總董全是華人,其構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買辦商人,實行權歸總董,利歸股商。它的部章則制度完全仿照英商匯豐銀行章程來擬訂,用洋人為大班,掌握業務經營上的實權。它以總行為中心,積極開展業務。中國通商銀行總行各類放款占其放款總額百分比年份國工商業、交通業及其他錢莊外國洋行外國在華銀行合計1897年底70141241001898年底51113801001899年底850150100摘編自中國人民銀行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編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的初創時期2根據材料一,歸納盛宣懷提出的中國自辦銀

15、行的理由。6分3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通商銀行初創時期放款的重點領域。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行在重點領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該行在初創時期存在的缺乏。2分【答案】2理由:銀行比中國傳統金融機構優越;有利于促進鐵路建立等事業的開展;有利于抵抗洋商獨攬中國銀行利權。6分3領域:民族工商業及交通業。2分作用:推動了民族工商業及交通運輸業的開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4分缺乏:在經營管理上依賴洋人,沒有完全擺脫列強的控制。2分26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40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5分材料二為解決人口壓力,康有為認為,西北諸省土曠人稀,東三省、蒙古、*疏曠益甚,人跡既少早謀移徙。嚴復則認為興

16、辦現代實業較開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國時期,有人認為,人口增加是無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來越困難的,即使我們能開開荒地、改進農業、增加生長,總是趕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業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資,短期難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認為,解決人口問題的治本方法是遲婚與節育。據康有為全集等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學者緩解人口壓力的主,并加以簡要評價。13分【答案】(1)原因:統一與穩定;耕地面積增加;精耕細作;高產作物的推廣;稅收制度的變革。影響:人地關系緊;土地過度開發,環境破壞;貧困化,社會矛盾加劇。(2)主: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區移民;開展實業吸收勞動力;增加耕地,改進農業生產;節制生育。評價:

17、可以總體評價,也可以就主分別評價。總體評價:多角度提出緩解人口壓力的方法,為后世提供了借鑒;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分別評價:康有為的主是緩解人口壓力的傳統方法,但向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大量移民不可行;嚴復的主符合時代開展方向,但當時條件尚不具備;節制生育有可取之處,但未認識到人口因素的積極面。27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40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5分材料一表2 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時間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歐洲、非洲歐洲、亞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歐、北美洲、大洋洲人口遷移數量至1850年,黑奴約為1500萬,為白人移民的45倍18

18、461924年歐洲移出4800萬,18341941年亞洲移出12003700萬1960年遷移人口為325萬,1974年為9475萬,19851990年年增長率為259%據鄔滄萍世界人口等編制材料二中國的海外移民歷史悠久,大致從15671840年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時期,移民數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國海外移民數達32萬人。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總數為1500萬人左右,其中90%移往東南亞,移民與祖國保持著密切聯系,18621949年,華僑投資國企業有25510家,投資總額約63271萬元。新中國成立后,大陸地區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現了一個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數達1000萬

19、以上,主要集中于興旺國家。摘編自樹基中國移民史第六卷等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中國海外移民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說明華僑華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奉獻。17分【答案】2特點:中國大規模海外移民出現于鴉片戰爭之后,晚于世界國際移民;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間根本停頓;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6分原因:卷入世界市場較晚;冷戰期間西方的封鎖;中國的改革開放。4分奉獻:引入技術和資金,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與開展;支持了領導的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戰。7分282016新課標全國卷文綜4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2分材料近代以來,在列強的壓力下,中國被迫開放了一系列通商

20、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動開設了30余個商埠。據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等從材料中提取一個有關自開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簡要分析。【答案】評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確清晰,必須源自材料;3分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圍繞所提取的信息;6分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3分例如:集中于沿海地區。沿海地區已有眾多被迫開設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對便利、經濟相對開展;自開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條件,促進地區開展,并抵御外侵。292016*文綜1422分閱讀材料,答復以下問題。材料二近代中國大城市主要興起于沿海和條約口岸。這些地方外資集中,進出口貿易繁忙,政府又開展了自強運動,使得更多的中國商人移居那里,同時,失去生計的農民也來到城市尋找工作。這樣,越來越多的沿海和條約口岸成為中國金融、工商業和人口集中之地,如、漢口、*都開展成為相當規模和擁有一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