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_第1頁
某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_第2頁
某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_第3頁
某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_第4頁
某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年度工作計劃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 / NUMPAGES14XX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2010年度工作總結2010年,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全力支持下,農技中心認真貫徹全區經濟工作會議與鎮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穩步推進“一特兩化”的進程,大力進行農業結構調整, 做強做大“六大產業”,經過農技人員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一、 2010 年主要工作和特點今年以來,我鎮克服4月低溫、5月凍害、6月干旱、9月霜凍等自然災害,充分挖掘農業部發展潛力,

2、堅持“培育、儲備、提升、壯大”的原則,按照農業“一特兩化”的要求,抓重點、強服務,接龍頭、穩基地,興科技、促生產,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全面完成播種面積,糧經種植結構趨于合理年初,農技中心深入調查,全面分析,提早擬定全年農業種植計劃,通過認真指導,積極落實,共完成播種面積110227畝(含復套種面積),其中糧食作物56365畝,經濟作物53862畝,糧經比例基本持平。糧食作物中夏糧完成35000畝,其中小麥22500畝,大麥12500畝;秋糧21365畝,其中玉米11103畝,洋芋10262畝。經濟作物中蔬菜完成19200畝,西甜瓜5090畝,美葵6200畝,油料1680畝,籽瓜1

3、768畝,甜菜390畝,棉花568畝。優質紫花苜蓿套復種18966畝,其中制種苜蓿5300畝,商品苜蓿13666畝。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890萬元,完成農業增加值5400萬元,由于農產品價格上場等因素,農業凈增產值589萬元,人均增加純收入425元。(二)培育壯大六大產業,規模效益更加突出1、無公害精細蔬菜產業。依托宏業辣醬廠和農產品營銷大戶,以生產適銷對路蔬菜產品為突破口,種植優質無公害精細蔬菜19200畝,其中美國紅辣椒10012畝,套復種胡(白)蘿卜、豆類等蔬菜6116畝,其它蔬菜2573畝,日光溫室蔬菜栽培362畝,投入生產溫室950座,栽培品種達15個種類40多個品種。露地美國紅辣

4、椒總產水椒22527噸,產值達2400多萬元,目前20%向外營銷,實現產值480萬元,80%的晾曬儲備。2、草畜產業。以田升草業為龍頭、千家萬戶養殖為基礎,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全年完成紫花苜蓿套復種18966畝,其它飼草套復種18500畝,飼草面積達到37466畝。新建黑沙窩二隊、尚家溝一隊兩個舍飼養殖標準化小區,分別發展舍飼養殖戶20和31戶,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投入生產使用。在鞏固歷年7個舍飼養殖示村的基礎上,新發展黑沙窩、新糧地、上小溝三個舍飼養殖示村,266戶新建高標準暖棚圈790間,全鎮共完成362戶1267間。截止10月底,全鎮育肥羔羊3.01萬只,育肥肉牛1000頭;改良綿

5、羊1.45萬只,黃牛凍配752頭,養豬2.17萬頭,養殖山雞等珍禽9940只。累計發展規模養殖戶539戶,5頭以上養牛戶52戶。全鎮畜禽總量達18.3萬頭(匹、只),出欄10.4頭(匹、只),較2003年同期增加16.7%。出售各類皮3000,毛類43噸。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461.2噸、162噸、35噸。全鎮養羊規模比2003年增加1.86萬只,增加農民收入18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2元。3、淀粉洋芋產業。以金洋芋精淀粉為依托,完成洋芋種植10262畝,帶動八一農場天生炕、小井子分場與周邊地區種植洋芋5750畝,合同面積6200畝,產量達26681噸,畝均產量2600公斤,畝

6、收入1040元,畝均較2003年增收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2.5元。4、制種產業。以區種子公司、天禾種業公司、大業公司等企業為龍頭,深入村隊規劃區域,協調預留隔離帶,配備農資,簽定合同,在尚家溝、舊溝、溝、天生炕等村,完成制種玉米5418畝,由于受凍害影響,產量比上年有所下降,總產量達1490噸,總收入可達477萬元,畝均收入預計880元;以許家溝、上小溝、新糧地、天生炕等村隊為重點,新發展制種苜蓿2683畝,鞏固管理歷年制種苜蓿2617畝,全鎮收購制種苜蓿160噸,實現產值160萬元;試生產番茄制種110畝,已實現訂單銷售,畝均產量22公斤,畝產值達990元。5、瓜果特色產業。立足自然

7、和區位優勢,發展優質西甜瓜5090畝,畝均產量3000公斤,畝收入1200元,畝均增收135元;種植3708、DK119美葵6200畝,比2003年增加3964畝,畝均產量250公斤,畝收入950元;鞏固管護鮮食葡萄1898畝,使其發揮效益的有450畝;改造老果園103畝,鞏固中藥材面積500畝;指導75座溫室葡萄的豐產栽培,使其發揮效益的58座,畝均收入突破 2.4萬元。6、啤酒大麥產業。以黃河麥芽廠為依托,充分發揮供銷社、營銷大戶的銷售主渠道作用,積極調購甘啤3號、4號等良種供應農戶,完成啤酒大麥種植12500畝,畝均產量475公斤,畝均收入722元。(三)加大科技科推廣和新品種引進力度,

8、農業標準化生產步伐明顯加快一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全力提升挖掘農業部增收潛力。截止目前,聘請有關專家、組織技術骨干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48場次,受訓9500多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6700份。二是加大支農為民服務力度,積極調購辣椒良種350斤,協調農資經銷戶供應辣椒種子4000公斤,配合區農技部門調購隴薯3號洋芋良種4.5萬斤,規種植,適時推廣,有效開展試驗示與正規生產,保證了農業增產增收。三是按照“積極引進,慎重推廣”的原則,配合市、區農技部門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工作,引進瓜類、辣椒、洋芋等新品種3個大類27個品種,安排對比試驗田16.8畝,推廣110畝,均取得了試驗成功

9、;引進日光溫室番茄、辣椒、茄子、西瓜、黃瓜、西葫蘆等新品種6個大類19個品種,確立許家溝、舊溝兩個溫室新品種試驗示點,現已全部完成定植,生長良好。四是利用重大節慶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以XX鎮第四屆物資交流大會為契機,舉辦農產品科普成果展覽活動,征集、包裝、展出各類瓜果、蔬菜、藥材等農產品11個大類46個品種,貼照片120余,充分展現了農業生產成果,對農民群眾起到了宣傳、教育、引導作用,同時向農戶推薦了好產品、新技術,會期2天,觀看農戶達3600人次。五是加快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通過講座、通知,連接了村隊技術網絡;通過上網、書面、報刊等形式發布農情信息18篇(條),登報3篇,為黨委、政府提供有價

10、值的信息快報12篇,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科技信息化水準。六是全力開展畜禽防疫和禽流感防治工作,全年防疫各類牲畜禽達10萬頭(匹、只),春季防疫密度達95%,豬、牛羊免疫耳標率達100%,秋季防疫正在進行。配套完善畜禽改良點3個,適時舉辦綿羊人工授精培訓班1期,參訓23人次,現場實習授精羊只70余只,有效保證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和農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四)強化營銷服務,企業對接聯系進一步拓寬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按照“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的要求,圍繞“六大”支柱產業積極為企業發展創造營銷服務環境,不斷加強與新立食品、宏業辣醬廠、懷彥農產品購銷公司等企業的供銷合作,切實增強了農產品

11、進入市場的能力;努力實現與黃河(金昌)麥芽廠、金洋芋精淀粉、田升草業公司的對接聯系,進一步支持發展了優勢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深入拓寬與區種子公司、大業種業公司、天禾種業公司的服務領域,帶動擴大了訂單農業發展。全鎮共簽訂合同面積29418畝,占總播種面積的26.7%,涉與農戶達2800戶,深入開展科技營銷服務活動,進一步規各類營銷協會的運行機制,不斷強化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水平,積極培育42戶科技示戶,著力發揮了他們的典型引領作用。積極搶抓農情信息,宣傳農業政策,鼓勵群眾參與產業化經營,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五)申報實施科技項目,重點項目建設取得實效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采

12、取領導包抓、技術包干、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積極編制項目文本,狠抓農業科技項目建設。一是積極申報實施萬畝美國紅辣椒規化生產與貯藏加工項目。該項目被列為市級科技項目,科技投資200萬元,其中市科技局下撥三項費2萬元,通過產地產品認證、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管理、標準化生產推行等綜合容實施,建成美國紅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1萬畝,預計產值可達2400萬元,目前辣椒的粗加工與儲備達總產量的80%。二是加強院地合作項目建設。與甘農大簽定了葡萄嫁接栽培與新品種引進項目協議,開展葡萄新品種引進與示栽培指導工作,共引進脆蜜、美人指等新品種15個,栽培10畝,長勢良好,初見成效。三是配合家溝生態文明小康示村

13、項目建設。編寫、申報、立項家溝舍飼養殖設施配套建設、家溝1000畝金銀花種植、家溝3000畝洋芋基地建設等項目,完成生態林網建設2466畝,道路綠化1210畝,種植、林果、草畜、生態等產業開發項目實施良好。四是有效推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按照省、市、區農業標準化生產地方標準,培訓農民42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5萬份,開展辣椒良種繁育10畝,洋芋脫毒快繁150畝,初步建成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3000畝、洋芋2385畝、葡萄1898畝。五是狠抓舍飼養殖示園區項目建設。總投資59萬元,在尚家溝一組、黑沙窩二組修建占地面積分別為3472m2和19226 m2的標準化養殖示小區2個。其家溝一組修建

14、31戶,戶均建設面積為112平方米,戶均修建羊圈2間,計劃戶均養羊50只,每戶配備軋草機1臺,完成投資11萬元;黑沙窩二隊修建20戶,戶均建設面積為336m2,戶均修建羊圈2間、牛圈1間、草料間 1間、看護房1間、青貯池1座,水、電、路配套完善,小區綠化植樹3590株,戶均計劃養羊100只、養牛10頭,配備軋草機1臺,完成總投資48萬元。(六)實施“三北四期”造林工程,生態基礎建設得以加強堅持“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林業建設方針,結合“三北四期”造林工程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完成造林面積7052畝,補栽退耕還林地3511畝共計28.1萬株,完成家溝、黑沙窩、家溝等村道路綠化面積301

15、0畝,苗木成活率達85%以上,治理下小溝沙丘500畝,封育舊溝荒灘1萬畝,北部荒漠區撫育天然林40萬畝。長期開展林業管護、林政管理與退耕還林(草)政策兌現工作,配合中央、省、市區林業檢查驗收8次,做到有路線、有林網、有表冊,目前兌現2002、2003年度退耕還林工程補助款13.339萬元,兌糧46.21萬公斤,涉與6669.5畝。狠抓生態能源建設,以家溝生態文明小康示村建設項目為契機,完成“四位一體”標準化沼氣池60座,目前投入使用的有58座;農村“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省下達任務1950座,由于國家有關部委未下達批復,資金不到位而暫時不能動工修建。注重草原植被、草場牧區與生態管理管護工作,鞏固草

16、原無鼠害工程50萬畝。(七)立足防凍減災,農業生產穩步推進一是認真宣傳貫徹禽流感防治知識和措施,貼防治法、禽流感防治知識問答1200多份,建立健全防治預案和報告制度,堅持疫情報告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開展禽類普查和檢測預報,注射疫苗4.1萬只,堅決堵截外來畜禽的流入,嚴格采取以防為主的防控機制,使疫情在我鎮未能發生。二是面對23年未遇的低溫冷凍害災情,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園地,全面掌握災情,認真上報面積,積極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完成補改種面積3.5萬畝,協調農資部門調種籌資94噸,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支農為民,使災情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雖農作物經受了低溫、凍害的影響,但仍獲得了豐產增收。三是與時報

17、告區委解決夏糧作物旱情,積極協調水利部門配水灌溉,認真組織群眾開展渠道維修和 修復,從時間、需水量、臨界期等方面指導農戶科學灌水,保證作物水份供給,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八)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農村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一是結合3.15打假活動,配合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市區種子管理部門開展集中清查整頓達6次,查處沒收假冒偽劣、無標示、散裝種子3500公斤,發放有關宣傳教育資料1200多份,進而規了進種渠道,凈化了農資市場。二是深入開展“農機管理安全生產月”專項治理活動,巡回各村開展農機安全檢查與生產管理宣傳工作,共審驗農用機械580臺,審驗駕駛員712人(次),辦理新車入戶64輛,培訓駕駛員2

18、4人。進行小麥大型收割機跨地區作業安全生產與規價格操作管理,開展“三夏”機械作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引購洋芋挖掘機、玉米摘穗機、苜蓿收割機的推廣應用,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結合宣傳學習涉農法律法規,切實加大農林牧業的行政執法力度,發揮鎮級行政執法職能,重點制止亂打井、亂開荒、亂采伐、亂放牧等破壞生態行為和掠奪式經營行為,與時調處越界放牧糾紛2起,查處破壞草原草場行為3起,解決林政糾紛8起。(九)增強統計職能,數據資料管理不斷提升遵循“與時、準確、詳實”的統計工作原則,不斷強化統計數據和基礎資料管理,切實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依據。按時調查統計,與時匯總填報,全面完成了農作物播種面積、“六大產業”落

19、實情況、農村基本情況、農林牧生產情況與家庭收支情況的基礎統計工作。按季度填報農情報表,按進度抽查統計臺賬,為上級主管部門建立數據庫提供了基礎數據。按區統計局的要求,確定下小溝、家溝兩村16戶對家庭狀況、收支情況、資產概況等進行重點調查,做到了月月有記載,戶戶有詳情,上下有基數。配合經發辦開展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工作,目前摸底調查等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完成。二、存在的問題(一)今年春季持續低溫、5月3日強冷凍、夏日干旱、秋日早霜凍,致使我鎮農作物因補種增加了成本,玉米生長緩慢、產量較往年下降;葡萄等林果近乎絕收;棉花收入不足成本,推廣種植大打折扣。(二)水位逐年下降,機電井設備嚴重老化,加之農電、農

20、資價格上漲,造成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影響農民搞好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三)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高,質量優勢不明顯,標準化農產品生產成本高,標準化農產品與非標準化農產品市場和價格沒有嚴格區分,影響農民的投入性和參與性,在全鎮各產業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有一定難度。(四)我鎮目前缺乏具有全局帶動性的農業大項目和科技新項目,項目建設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五)農技人員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加上農業工作量大面廣,以至于科技宣傳與技術指導的深入性不強,服務力度不夠。(六)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薄弱,部分重點項目建設資金不足,林、路、渠有損待建,變壓器等電力設施失竊嚴重,村組籌措能力不與,嚴重影響農業生產順利

21、進行。三、2011年的重點工作思路與計劃根據省、市、區提出的農業和農村發展方向,結合當前我鎮農業發展形勢,2005年我們將進一步轉變觀念,創新機制,以強鎮富民為目標,按照農業“一特兩化”的目標要求,穩定傳統產業,提升支柱產業,培育接續產業,重科技、擴基地、搞服務、帶項目,努力構筑復合增值型、生態效益型的現代農業新框架。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堅持農業“一特兩化”發展方向,狠抓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擴大六個萬畝產業基地建設,做強做大“六大產業”。在充分進行市場調查和農業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擬定2005年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目錄和播種面積指導性計劃,加強服務指導,挖

22、掘增收潛力,扶持龍頭企業,壯大六大產業。計劃穩定糧食生產面積2.3萬畝,發展六大產業面積8萬畝(含復套種)。1、蔬菜產業。圍繞城郊型農業發展思路,以紅辣椒、葉菜類蔬菜等為主,就近供應與出口外銷相結合,計劃發展無公害蔬菜1.5萬畝,其中美國紅辣椒1萬畝,葉菜類和鮮食辣椒1000畝,其它豆類、蘿卜、甘藍等4000畝。日光溫室舊棚改造100座。2、洋芋產業。依托金精淀粉供應隴薯3號,調購其它洋芋良種,發展洋芋面積1萬畝,其中隴薯3號良種推廣3000畝。3、制種產業。以區種子公司、天禾種業公司和大業公司為龍頭,發展制種產業1萬畝,其中:玉米制種5000畝,鞏固苜蓿制種5000畝。4、啤酒大麥產業。以黃

23、河麥芽廠為龍頭,以運銷大戶和供銷合作社為銷售主渠道,以東片為主產區,調購甘啤3號、4號良種,建立優質啤酒大麥基地1.2萬畝。5、多經產業(瓜果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光、熱、水、土等資源優勢,以推廣優良品種為主,發展多種經營、多項特色產業,形成基地面積1.75萬畝,其中:優良西甜瓜5000畝,優質美葵1萬畝,鞏固葡萄面積2000畝,種植甘草、黃芪、冬花等藥材500畝6、草畜產業。以提高舍飼養殖示小區和示村的科技含量為重點,以推廣“五良”飼養技術為根本,配套軋草機、青貯池等設施,加大綿羊品種改良,力爭改良率達20%;加強畜禽防疫,重視防疫隊伍建設,5號病等重大疫病防疫密度力爭達100%;加大草食畜禽

24、的飼養量和覆蓋面,使全鎮畜禽總量達20萬頭(匹、只),戶均增羊2只,人均增收50元,飼草面積保持不變,鞏固在上年基礎。(二)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努力在良種繁育,新品種試驗示,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做文章。進一步規示程序和進種渠道,形成良好的試驗運行體系,爭取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體系建設。計劃引進露地小麥、蔬菜、洋芋、葵花等新品種8個大類40個品種,其中日光溫室新品種20個。示推廣玉米收割機、洋芋點播種和收獲機械化應用與化肥控釋等新技術3項。(三)加大標準化生產實施力度,推進多類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計劃建成辣椒、葡萄、洋芋標準化基地1.5萬畝,建成辣椒標準化示田10畝。(四)加大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信息網絡建設。切實轉變服務職能,加大農技推廣力度,充分發揮專業協會和科技示戶的作用,爭取培養科技示戶100戶,形成“以鎮為主體,以村為紐帶,以示戶為延續”的三級科技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