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古典詩歌鑒賞復習講義曹愛成 2005.3.20第一講 總說1, 考大綱要求: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簡單一點說就是思想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藝術技巧的鑒賞與評價。,年全國套試題詩歌鑒賞題分析統計:來源:唐代首,五代首,宋代首。體裁:詩首,詞首。 內容:寫景首,思鄉懷人首,懷古首,詠物首,敘事首,邊塞首。可以看出,集中在唐宋詩詞,涉及各種內容的詩歌。,詩歌鑒賞應注意的問題:把握整體,鑒賞局部。遵循文道統一的原則,鑒賞表達技巧。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詞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聯系背景進行鑒賞。知人論詩。4,鑒賞詩歌須具備的知識積累:常用的表述方式
2、“這首詩采用(某種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表現方法),寫出了(某個意象的某種)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種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種作用。”常說的表達方式指的是: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常說的表現方法指的是:比興、象征、襯托、渲染、對照、想象、聯想、照應、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詩歌中寄寓著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意境指的是:由許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藝術的組合到一起,形成的詩歌的基本的整體情境。如孤獨凄涼、激情飛越、閑適淡泊、清新飄逸、沉郁頓挫常見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孤獨、寂寞、傷感、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
3、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通常指的“作用”意境優美、意境深遠、言近旨遠、深化意境、升華主旨、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常見的內容:離情別緒、懷古傷今、思鄉懷遠、 個人情志與山水田園、詠史詠物與諷喻抒懷、春恨秋悲與人生際遇、出世的山林之趣與入世的廟堂之志常見的創作風格:樸素自然、清新飄逸、沉郁頓挫、淡雅高遠、華妙艷麗、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嚴謹細膩、清麗婉約5,完成古詩歌鑒賞題的基本步驟誦讀全詩,抓意象,悟情感:古人云:“詩言志。”無論什么詩歌,無論寫什么,總是為了表達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而詩又是最凝練的語言藝術,所以,作者要抒發的情感和要表達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寫的景物或所敘的事中。如:2004全國卷
4、(山西)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此詩的表達方式是記敘,運筆樸素自然。從意象上說,此詩用了一個“秋風”,見到秋風,一種會產生時間飛快,一年將盡,而自己離家已久,何時是歸期,故油然而生思鄉懷人之情;一種會因秋風落木葉,氣候轉涼,引起心中的無限愁緒。此詩屬第一種,用“秋風”點出詩人的思鄉懷人之情。 從敘事的特點上說,此詩抓住了一個典型的細節“行人臨發又開封”,十分逼真的寫出詩人對家人的無限深切的思念之情。審題審清題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內容的理解,還是藝術技巧的鑒賞。根據要求尋找答題思路的切入點。審題時要特別注意,題目要求是就詩的整體要求呢,還是就某一聯
5、、某一句或某一詞要求的呢。但是,不論如何要求,答題時必須建立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如上例題目的要求是這樣的: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此題雖然涉及到藝術技巧-“細節描寫”,但并未要求對此進行鑒賞評價,而只是要求判斷,其難度較低。其次要求對這個細節描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做分析,這就要求以理解全詩為前提進行分析。第一問只要能判斷出“行人臨發又開封”屬典型的細節描寫即可。第二問只要整體知道此詩是一首思鄉懷人之作就容易設置答案了。組織答案理解了全詩,審好題,找準答題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組織答案了。答案必
6、須簡潔,點到為止,切忌羅里羅嗦。要注意語言的錘煉,盡量以詩化的語言答詩歌鑒賞題。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 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鑒賞示例 2004年廣東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江 漢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
7、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鑒賞要求: 對杜甫的生平思想我們比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論詩” 杜甫晚年漂泊他鄉,年老多病。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始終關注國運民生,希圖能為國建功立業,“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此詩既有自我的評價(或者說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發,如“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抓住幾個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風”,意象中有實有虛,有的既是實景的描寫,又有喻義。就此可以推斷此詩為一首即景傷懷之作。 審題。第一題,對詩歌“意象”“意境”的賞析,涉及詩歌鑒賞最基本的常識。答案為:“第二聯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義。片
8、云在空中飄蕩,就象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第二題涉及對詩歌思想的評價,無論同意哪一種觀點,都必須有理有據,必須結合詩歌內容分析。答案:同意第一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從中可以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同意第二種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別是結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醫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第二講 詠物詩的鑒賞詠物詩的特
9、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鑒賞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題12、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紅 梅蘇軾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融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與眾不同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的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C,
10、“尚余”句啊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一絲無奈。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A, 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B, 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C, 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D, 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操。13,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
11、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是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答案:第一問的要點是,寫紅梅、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而紅梅詩僅作了外形描寫。第二問的要點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其精神品格。)練習。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白 云 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流。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1, 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2, 本詩在
12、藝術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簡要分析。答案:1,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詩人以“云自無心水自閑”自況,表面上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 2,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第三講 思鄉懷人類詩歌的鑒賞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
13、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鑒賞示例1,2004年廣西、海南、西藏、陜西、內蒙古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晏幾道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鑒賞提示:“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聲總會引起游子思婦的無限感傷。故抓住這一意象,就抓
14、住了這類詩歌的抒情類別。)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2,2004年湖北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次北固山下 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的意思,并分析情與景的關系
15、。答案. 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3,2004年浙江省卷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菩薩蠻 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1) 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
16、用。 (2)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游子思歸鄉: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練習。讀下面的詩,完成練習
17、。旅次寄湖南張郎中戎 昱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前人評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詩中寫“歸夢”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答案:1,寫猛中返鄉是那么容易,突出了鄉思之深,之切。 2,“歸夢”因旅次見聞引發,前兩句中江水漫流之聲、月下竹影之形,是“歸夢”之因;而“歸夢”則是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現。所以可以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第四講,送別詩的鑒賞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 ,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
18、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如李白贈汪倫直接書寫離情別意;王昌齡的別劉胥(“身在江海上,云連京國深。行當務功業,策馬何骎骎。”),抒發自己“天生賢才”,卻終未被用的激憤;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則重在對友人的勸勉;而柳永的雨霖鈴則重在抒發離愁別恨。鑒賞這類詩必須仔細體味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情感 的類型。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 。鑒賞示例讀下面一首詞,完成題目。卜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王 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
19、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上闋前兩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形式說明了行人將去的地方。下闋借惜春表達了 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 這是一首送別詩。“眉眼盈盈處“四個字有兩層意思,試作簡要分析。答案:比喻 設問或雙關 惜別 對友人的美好祝愿。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著眉眼盈盈的那個人。 練習: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謝亭送別許渾勞歌一去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注】勞歌:送別歌的代稱。作者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有人認為第二句“紅葉青山”的色調與全詩的情感基調不和諧,你如何看待這個問
20、題?答案:本詩抒發的是作者的離別之愁。紅葉青山色彩艷麗,乍看似不協調,實際上恰恰是對離愁的有利反襯。景色越美,越覺離別的難堪。這是典型的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第五講 山水田園詩的鑒賞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鑒賞示例2004年重慶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東溪梅堯臣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短短蒲茸齊似剪,守平
21、沙石凈于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情感。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并說說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的。 (1)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 (2)體現的思想情趣: (3)如何體現的:答案:(1)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美自然景色的贊美。(3)能結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練習: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 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22、。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本詩寫景有何特點?簡析頷聯、尾聯的人物形象特點。全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寫景物有聲、有色、有形,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所寫景物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寫得情景交融。所選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頷聯刻畫了詩人年事已高和安閑的神態。尾聯生動的刻畫了裴迪的狂士之態。表現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第五講 邊塞詩的鑒賞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
23、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邊塞詩的內容大體有:建功立業的渴望和保家衛國的豪情;將士久戍的鄉愁和閨中妻子的離恨;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的哪一類型 的情感。鑒賞示例2004年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答: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答: 答案: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練習: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注】牙璋,指代攜皇命出征的軍隊。“牙璋”“鳳闕”“鐵騎”“龍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鈣代謝與骨骼健康關聯機制
- 產科糖尿病護理
- 幼兒園我是健康小衛士
- 健康肚子里的生物鐘
- 大班線上健康活動設計與實施
- 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體系構建
- 飲食對現代人的健康影響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愛的認知與發展
- 心內科業務查房
- 企業級IT架構藍圖及規劃方案業務與IT戰略對接
- 日用品購銷合同范本(2篇)
- GB/T 42046-2022載人航天器載荷運輸要求
-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 GB/T 12668.501-2013調速電氣傳動系統第5-1部分:安全要求電氣、熱和能量
-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規范
- 《心肌灌注顯像》課件
- 2023年中國美術學院輔導員招聘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鋼筋桁架式樓板施工方案鋼筋混凝土
- 碾壓式土石壩構造設計
- 利樂灌裝保養執行
- (高清版)JGJ340-2015建筑地基檢測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