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14-201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掃瞄版_第1頁
潮州市2014-201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掃瞄版_第2頁
潮州市2014-201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掃瞄版_第3頁
潮州市2014-201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掃瞄版_第4頁
潮州市2014-2015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掃瞄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潮州市2014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高二級教學質量檢測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1C(A yn sh zh/sh B gng/gn w yu C lu/muni/sh ru/n D p pio xin/qin) (3分)2.A(乏善可陳:表示一件事物沒有什么優點可以提出來稱道,用此成語,表示不太滿意,而這里指的是數量的缺少。 相得益彰:互相配合和補充更能顯出長處,發揮作用。 任重道遠:擔子重,路途遠,比喻肩負需經歷長期奮斗的重任。 耕耘:比喻辛勤地從事研究,創作等工作。)(3分)3B ( A“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喜愛是毋庸置疑的”結構混亂;C“選出”和“行為”搭配不當,“列車”做“行為”的定語

2、不當,最后一句無明確主語;D介詞“自以來”誤用導致主語缺失) (3分)4.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答題時要善于根據所給句子的語體特點來組合句子。此題所給的寫景的描述性文字,既有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寫景上又有空間的層次感,依照先時間順序,再空間順序及句間關系就可選出答案C)(3分)二、5.A(披:撥開,用手分開。)6. C (以:連詞,同“而”; “且”不能與下句形成對應。“坐”“眺”之間應是因果關系,所以應選擇“因”。“心”與“萬化”不能用“則”。)7. D8. B (第一段,概括描寫平日一般游覽情況,為具體描寫西山宴游作對比。不是“對比”,而是“陪襯”)9.(1)我認為凡

3、是這個州有奇特形狀的山,都被我游覽過了。(“以為”1分,“定語后置”1分,“有”:被擁有1分,大意1分)(游過西山)之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向”,“始”各1分;大意1分)(2)觀景方面,作者領略了西山的“高下之勢”,“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的高峻特立,欣賞到了難得一見的美景。精神方面,“然后知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為西山的高峻特立所懾服,與萬物合一,對人生的榮辱得失看得通達起來,之前的恐懼之情一掃而空。【參考譯文】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

4、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用手撥開草而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有奇特形狀的山,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我們隨后)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高處是深山,

5、低處是洼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在眼下,沒有什么能夠隱藏。青山縈回,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登上山頂)然后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盡頭。(于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不知太陽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么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游過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

6、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 10(7分) (1)第一首詩描寫的是一個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隱逸者形象;(2分)第二首詩描寫的是一個在陣陣秋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2)兩首詩三、四句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周詩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風讓紛飛的蝴蝶陶醉了,“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如醉形態,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時的陶然之情和盤托出;(1分)趙詩將“秋風”擬人化,認為它是個“管閑事”的家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秋風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老之將至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1分)

7、11(6分,每小句錯、漏一字不給分)(1)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李密陳情表)(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蘭亭集序)(3)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12.B、E 【解析】A見文章第4段,“它將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園林放大為整個城市,也就是說,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園林。”C現代生活設施包括“華美的建筑”“舒適的街道”,二者為包含關系,不能并列。D見文章第4段,“在自然面前,人類便能克服了先前在自然和農村中所帶有的盲目性和被動性,并

8、且在此基礎上,對自然價值進行重新的認識。”“克服”在前,“認識”在后。13B(A 項,見第1段,不能孤立的大前提是在研究環境美學的時候;C 項,“對人性具有自然性與文明性兩面這一內在結構的忽視”是因,“城市生態嚴重失衡,且與人類環境的線性發展不合拍”是果,犯了因果顛倒的毛病。見第3段;D 項,“將原先被城市排擠出去或僅視為城市中可有可無的裝飾品的自然重新請回到城市”是“創造理想的人類生存環境”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見第4段。) 14.(4分)(1)因為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工業文明的時代,不可能回到以前田園牧歌式的農村生活。(2)城市化是歷史的必然。(3)創造理想的人類生存環境,只能以城市為基礎

9、。(4)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自然重新請回城市,并賦予自然應有的地位(答對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15(4分)當下城市發展應該以實現“自然與文明兼得,城市的自然性與人工性重新獲得平衡”為原則。(2分)然而,當下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追求所謂的“現代化”: “高樓林立” “流光溢彩”“車流如河”,并且還排斥綠色,這是一種不正常且令人擔憂的現象。這種結果,就造成城市生態嚴重失衡,甚至是壓抑人性中自然性,導致人性出現異化。所以,城市的發展,應該把城市建在自然之中,還給城市生態平衡,進而形成自然美與社會美、人之美的融合與統一。(2分)四、(一)16【特色把握】(4分)(1)開頭泛寫各種叫賣聲,自然引出

10、下文;(2)為兩種叫賣聲的出場做了很好的鋪墊;(3)“每種叫賣聲,差不多都有著特殊的情調”,點明題旨,(答出一點得1分,答案準確全面又簡潔的4分)17【整合分析】(5分)因為大家都說假話,只有“賣臭豆腐干”的說真話,而且以臭標榜自己,和現實對照起來。就顯出幽默的效果了(1分)。賣小報的叫賣聲將“兩個銅板”放在國家大事前面,輕重對比,突出了其幽默和諷刺意味(1分)。反映出一個欺詐橫行,時局動蕩、你爭我奪的現世(3分)18【價值探究】(6分)文末的兩個比喻, “矯世的君子”指“賣臭豆腐干”的叫賣者用自己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實來矯正這個“欺詐橫行的現世”。(2分)“玩世的隱士”指“賣小報”叫賣者在動蕩

11、的時局,置身事外,仿佛一切國家大事只值兩個銅板,用一種不嚴肅的態度來對待社會現實,用不負責任的鄙夷來逃避社會現實。(2分)作者用這兩個比喻,表現了人民大眾對丑惡現象的無可奈何。只能用這種幽默的態度進行諷刺,鮮活生動。(2分)(意思對即可)(二)(考查對必修5新聞單元閱讀的遷移能力)19【篩選整合】(4分)向曾國藩陳述計劃,獲得位高權重者的支持。挨家挨戶動員自己老家和周邊村縣的幼童出洋留學。當項目出現危機時在美國文化界、政界奔走求助。4分。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意思對即可。20【特色把握】(5分)通過具體事件的敘述,真實地表現容閎作為中國留學事業先驅具有的膽識和做出的巨大努力。通過充分肯

12、定幼童留洋的意義和價值,凸顯容閎開創此事業所產生的社會貢獻。5分。一點3分,兩點5分。意思對即可。21【價值探究】(6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容閎盡管出身貧寒,但胸懷報國之志,為促成官派留學計劃而盡心盡力。敢為天下先方能成就不凡。容閎年紀輕輕就敢于遠涉大洋彼岸,異邦求學,成為耶魯大學乃至所有美國大學里第一個中國畢業生。要獲得發展就必須目光遠大,放眼世界。容閎以及后來的詹天佑、吳仰曾、蔡紹基等一批較早“睜眼看世界”的人都堪稱一世俊杰,而國家的發展、強大需要更多這樣的人,閉關自守只會落后挨打。面對中西文明的差異,應該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理解,如果僅以一己、一時、一國的成見看待外面的世界,往往誤人誤國。正因為清朝保守派的強勢干涉和阻撓,幼童留洋項目最終半途而廢。6分。一點3分,兩點6分。如有其它啟示,言之成理即可。22(6分)(主要考查必修5“語言的連貫與得體”的掌握情況)大學排名提升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下面的新聞則提醒人們要時刻加強安全防范意識;火災的嚴重后果令人痛定思痛,需要注意的是,一手帶大的寵物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傷害。(每條3分,共6分)23(6分)【示例】舌尖上的中國引起大眾對美食的渴望,相關產業搭上順風車(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析】舌尖上的中國、“對美食的渴望”、“相關產業搭上順風車”(帶動相關產業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