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講 季風環流_第1頁
第8講 季風環流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講季風環流測試內容測試要求氣壓帶與風帶理解季風環流的形成原因及影響。IF知識梳理讀圖1和圖2,回答相關問題。吒壓誹/f-51創9風冋圖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斷理由是陸地上形成高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氣壓中心M是亞洲(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其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其僅存在于海洋之上,如北太平洋低壓(阿留申低壓)、北大西洋低壓(冰島低壓)。圖2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判斷理由是陸地上形成低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氣壓中心N是亞洲(印度)低壓,其切斷了副熱帶高氣壓帶,使其僅存在于海洋之上如夏威夷高壓、北大西洋高壓(亞速爾高壓)。(3)圖中風向D的成因與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有關。A、B、C的成因是海陸熱

2、力性質差異。(4)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填寫下表。1月7月東亞季風A西北風C東南風南亞季風B東北風D西南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5)圖中A季風的性質是寒冷干燥,所經地區的氣候特點是寒冷干燥。u考題探究考向一季風環流及其成因1.(2015江蘇學測41)下圖為“某區域某季節季風環流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3tr南回線-丙f、-韭回歸線(1) 我國東部地區季風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該圖反映了北半球(季節)的季風環流。(2) 該季節甲處形成了(高或低)氣壓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現天氣。(3) 乙處的風向為,丙處位于(風帶)。(4) 此季節,圖中赤道低壓帶處于一年中偏

3、(南或北)的位置,受該氣壓帶影響,丁地氣候特征為。答案(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季(2)高晴朗(或干冷)(3) 西北(或偏北)東南信風帶(4) 南高溫多雨解析(1)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東亞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陸地上氣溫高,近地面形成低壓,而同緯度洋面上氣溫相對低,近洋面形成高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東南季風,帶來豐沛降水;冬季陸地上氣溫較低,近地面形成高壓,而同緯度洋面上氣溫相對高,近洋面形成低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風,天氣陰冷干燥。據此分析,該圖反映的應該是北半球冬季。(2)甲處位于內陸,近地面形成高氣壓中心(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或稱亞洲高壓),氣

4、流下沉,不易降水,形成陰冷干燥天氣。(3)乙處此季節吹西北風。據圖可看出丙位于南半球東南信風帶控制下。(4)此季節氣壓帶、風帶南移,赤道低氣壓帶偏南,該氣壓帶控制下,氣流上升,降水多,而南北半球季節相反,此刻丁處是夏季,高溫多雨。【知識整合】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比較項目東亞季風南亞季風季節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風向西北風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源地蒙古、西伯利亞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亞(亞歐大陸內部)印度洋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性質寒冷干燥溫暖濕潤溫暖干燥高溫高濕比較冬季風強于夏季風夏季風強于冬季風分布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等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等【易錯提醒

5、】僅有南亞夏季風的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其他均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亞地區的季風環流對北印度洋的季風型大洋環流產生重要影響。注意兩者之間的關聯。考向二季風環流的影響2.(2017南通模擬)圖1為“亞洲某季節盛行風向示意圖”,圖2為“三種氣候類型氣溫、降水資料圖”。讀圖回答問題。圖1(1)圖1所示季節為季,判斷的依據是(2)甲處氣候特征與圖2所示a、b、c三氣候類型中的比較吻合。該氣候的成因主和(3)乙處典型自然植被為,丙處自然帶為答案(1)夏盛行海洋吹向陸地的風(東南風、西南風)(2) c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3)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拓展延伸】東亞與南

6、亞的季風氣候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項目東亞季風南亞季風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利影響雨熱同期不利影響低溫、旱澇等災害旱澇災害【跟蹤檢測】(2016湖南長沙高一月考)季風指數是指某一地區季風現象明顯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風現象愈明顯,它反映了一個地區季風的強弱程度。下圖表示東亞地區近百年夏季風指數(a)和冬季風指數(b)曲線。讀下圖,回答12題。距平指址I960LWH)2tKIJ(年11890年,我國東部地區夏季出現下列現象可能性較大的是()A.南澇北旱B.南旱北澇C.南北皆澇D.南北皆旱220世紀末冬季風指數明顯減小,其原因可能是()A

7、. 夏季風減弱B.冬季風減弱C.海陸熱力差異減小D.溫室效應加劇答案1.A2.D解析第1題,讀圖,根據圖中季風指數,1890年,我國東部地區夏季風指數低,說明夏季風勢力弱,對北方影響時間短,南方影響時間長,所以最可能出現南澇北旱現象,A對。第2題,20世紀末冬季風指數明顯減小,說明冬季風勢力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冬季氣溫不是太低,冷高壓勢力弱,D對。冬季風減弱是冬季風指數減小的反映,不是原因,B錯;與夏季風減弱無關,A錯;海陸熱力差異一般不會減小,C錯。3.(2015江蘇學測信息卷)讀“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填表比較甲、乙、丙三地的氣候差異。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氣候成因甲地乙

8、地丙地答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氣候成因甲地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乙地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丙地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咼溫少雨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4.(2015江蘇學測信息卷)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運動過程,也是一個能量交換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A-1BcD若此圖表示季風環流圈的冬季環流,C、D位于近地面,則代表海洋的是,季風的性質是(暖濕或冷干)。答案D冷干尸模擬過關一、選擇題(2015南京學測模擬)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彈位:hPa)分布圖”。據此回答12題。1圖示時期,我國東部地區的盛行風向是

9、()A. 東南風B.東北風C.西北風D.西南風2圖示時期,地球上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狀況,可能正確的是()答案1.C2.B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看出,此時亞歐大陸上近地面受高氣壓控制,同緯度太平洋上為低氣壓,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風。第2題,根據氣壓帶分布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推斷此時北半球為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A項中氣壓帶北移。C項為南半球,風向錯誤。D項為春秋分前后,無移動。(2015江蘇學測模擬)讀“亞洲某月季風分布示意圖”,回答34題。3. 關于a、b季風風向、成因的判斷,正確的是()A. a為西北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 a為東南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C.

10、b為東北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D. b為西南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4. 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a季風影響下溫和濕潤B. b季風影響下高溫干燥C. 此時節,我國東部高溫多雨D. 此時節,我國多受寒潮影響答案3.D4.C解析第3題,a為東亞夏季東南風,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為南亞夏季西南風,主要成因是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右偏而形成。第4題,此時為夏季,受a、b季風影響的地區高溫多雨。(2017徐州學測二模)從陸地吹向海洋的風,稱為離岸風,反之稱為向岸風。下圖為“世73(1:?()卜嚴界部分地區離岸風和向岸風分布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風向。讀圖回答56題。5.

11、中,形成原因與其他3個明顯不同的是()606.下列關于圖示離岸風和向岸風對自然環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全年受控制,光熱充足B. 乙地受控制季節,寒冷干燥C. 丙地草木茂盛的季節,勢力強盛D. 丁島東側降水豐富,與密切相關答案5.B6.D(2015南通學測模擬)下圖為“我國東南某臨海地區風向晝夜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關于該地區大氣運動成因及天氣的敘述,正確的是()A. 風向變化的主因是城市熱島效應B. 風向變化的主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C. 陸地的氣壓白天高于夜晚D. 陸地天氣以晴朗炎熱為主8甲風明顯強于乙風的季節是()A. 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7.B8.B解析第

12、7題,圖示現象為熱力原因形成的海陸風,即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熱力環流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海洋,陸地氣壓低,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晚上陸地氣溫低于海洋,陸地氣壓高,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第8題,夏季,陸地近地面氣溫較高,空氣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讀“亞歐大陸東部某季節大氣運動圖”,回答910題。亞歐大,赤道5壓帝O)呼汗線麗帶肌壓廠玉謫9圖示季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天氣狀況可能是()A.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B.炎熱干燥的伏旱天氣C.受熱帶氣旋的影響D.受強冷空氣的影響10當P天氣系統最強盛時,印度半島()A. 德干高原一年中涼爽的時候B. 農田干枯,土地龜裂C乞拉朋齊降水最多的時候D.

13、西南季風來得早,造成嚴重洪澇災害答案9.D10.A解析根據圖中所示,亞歐大陸上形成高壓,太平洋上形成低壓,應為冬季。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印度處于涼季,是一年中最涼爽的時候。注意印度最干旱的時候是熱季(35月),此時太陽直射點已經移到北半球,氣溫回升快,但雨季尚未來臨,所以異常干燥。二、判斷題11. (2017宿遷學測二模)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形成季風環流的主要原因。()答案正12. (2015蘇州學測模擬)南亞東北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答案正三、綜合題13. (2017蘇州學測模擬)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若此圖是東亞的冬季季風環流側視圖,根據熱力環流原理

14、,A、B兩地中位于亞歐大陸的是,東亞的西北風應是圖中的(填序號),該季風環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答案A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4. (2015江蘇學測信息卷)某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圖中A地區)進行相關地理資料的收集,請你幫助完成如下內容。二鐵(1)從風向看,長江三角洲地區冬季盛行風,夏季盛行風,季風形成的原因是。(2)下圖是四地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其中能代表A地區氣候特征的(填序號)。50-1nrinnUT71口(月430降水蚩(mm)in11n答案(1)西北東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215. (2015徐州學測模擬)下圖為“某日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甲氣壓中心位于亞歐大陸,乙氣壓中

15、心位于太平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 該圖所示時期為北半球的季。就氣流狀況而言,乙地為。此季節,甲、乙兩地氣壓差異的形成是受因素的影響。(2) 處風向為:兩處風力較大的是。(3) 甲、乙兩處晝夜溫差大的是,判斷理由是答案(1)冬氣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2) 東北風(3) 甲甲地受高壓控制,天氣晴朗;甲地位于大陸內部,比熱容較小(或乙地受低壓控制,多陰雨天氣;乙地位于海洋,比熱容較大)沖A訓練(2015宿遷學測模擬)下圖為“世界某區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和風向圖”,處的箭頭表示風向。讀圖回答12題。I月了月們匸等壓線thR.)1從季風的形成原因看,與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有關的是()A.B.C. D.2圖中形成的氣壓中心,與其控制地區原氣壓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