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設計王小槐工作室廣漢中學李麗平【學習目的要求】1 .了解論語和孔子的思想。2 .學習運用人物語言和行動塑造人物的方法。3 .學習整理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及特殊句式的特點。【學習重點難點】1 .明文章大意,歸納整理文言知識點。2 .品文中人物的對話、動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3 .思孔子“禮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評判學生的標準。一、知識儲備(一)孔子與論語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魯定公時,曾任魯國大司寇,后來私人辦學,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后世尊稱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
2、“禮治”,鼓勵人們“入仕”。傳說晚年整理“六經”(詩經、尚書、禮記、樂、周易、春秋)。漢代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他又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響深遠。2、論語: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的言行,由其門人及再傳弟子輯錄。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關儒家思想的首要經典,后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
3、有很大影響。(二)了解孔子的有關思想主張1 .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蠟、喪、祭、饗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范等。2 .在經濟方面,孔子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3 .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4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孔子說:非
4、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5 .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先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 .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在他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他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7 .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5、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8 .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三)背景補充:孔子一生,積極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導方面。他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周游列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他的主張在各國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齊,逐乎宋衛,困于陳蔡之間”(史記?孔子世家),去“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先問)。但由于到處碰壁,有時也流露出消極情緒,特別是晚年回魯國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本文所記之事當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華最年幼,比孔子小42歲。據資料,當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與孔子的年齡分別是51、39、31、18、60歲,這一順序就
6、體現了孔子“長幼有序”的思想。他們中有的年紀很大了還在讀書,這是為了“獨善其身”,“修身”。孔子主張“入仕”,要求讀書人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而實現自我價值,他還主張讀書人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并說“學而優則仕”,主張“仁政”,主張“以禮治國”。(四)語基梳理1 .字音:哂(shen)之饑饃(j?n)鏗(keng)爾小相(xidng)版(bi)訪(gudn)者近(yi)水舞卓(yu)胃(kui)然撰(zhudn)海2 .辨義:潼(1)通假字潼鼓瑟希,鏗爾(“希”通“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表示反問的語氣詞)詞類
7、活用撰(動作名:為政的才能)端(名作動:穿著禮服)章甫(名作動:戴著禮帽)鼓(名作動:彈奏)風(名作動:吹風)小(形作動:小事,做小相)大(形作動:大事,治國為政)(3)掌握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連詞,假如,如果如其禮樂,以俟君子連詞,于,至于宗廟之事,女口會同或者求,爾何如“何如”即“如何”,怎么樣夫三子者之言何如這,那火戰,勇氣也發語詞,用在句首引出議論如或知爾,則何以哉那么,就論語六則指分項或分段落的文字的條數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居則日:“不吾知也!”同“輒”,總是,常常求,不何如?第二人稱代詞問君何能爾。這、那、這樣、如此子路率不對曰詞尾,可不翻譯以吾一日長乎爾因為,由
8、于毋吾以也(動詞)用3 .特殊句式:賓語前置句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這一句還是省略旬,還原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譯:不了解我)則何以哉:即“則以何哉?"(譯:你們打算做點什么呢?)介詞結構后置浴乎沂:“乎”相當于“于”,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為國以禮:即“以禮為國”。用禮來治國。4 .重點句子翻譯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譯:(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原為小相焉。譯:在宗廟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別國會盟中,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9、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譯: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二、問題探究主問題: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全文圍繞什么線索展開的?請結合內容理清課文結構。明確:本文講述了孔子和四個弟子的談話,話題是談理想。具體圍繞“孔子問志、弟子述志、孔子評志”三部分內容來寫的。所以“言志”是貫穿全文始終的線索。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問?志?(問?)第二部分(“子路率爾”一一“吾與點也”):學生應答?(答)第三部分(“三子者出”一一文末):孔子點評(評)子問題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四個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明確子路一一治理“千乘之國”一一“可使有勇,
10、且知方也”。(以勇治國)第有一一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一一“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以富治國)公西華一一在“宗廟之事,如會同”時一一“愿為小相”。(以禮治國)曾皙一一“莫春者,春服既成一一詠而歸。”(以美治國)子問題2:提煉文中描寫四弟子的語言、行動,結合孔子態度分析四弟子性格。填寫下表。人物語百行動孔子態度性格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率爾”哂之直率、信心十足,但莽撞再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嘆之謙虛、實事求是公西華“愿為小相”惜之更謙虛、敏而好學,墨守成規“詠而歸。”舍瑟而作與之灑脫、淡泊于功名、從咨不迫子問題3:從孔子態度和治國思想分析其評判學生的標準,思考
11、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明確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即以禮治理國家。他主張“入仕”,要求讀書人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學生,可以說有四種理想,都和治國有關。子路以勇治國,冉有以富治國,公西華以禮治國,曾皙以美治國針對子路,孔子“哂之”。理由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針對冉有,孔子當時不語,后“嘆之”。理由是“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針對公西華,孔子“惜之”。理由是“愿為小相”,“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孔子認為公西華通曉禮樂,可以大用。針對曾點,孔子“與之”。曾皙言志與他人不同,他沒有直接用理性的語言述說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語言勾勒出一副
12、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展示的是一幅暮春郊游圖:在春天水旱時,率領人們行祈雨禮,以求得豐年。在這充滿詩意的理想藍圖中,人們瀟灑自得,樂趣天然。這正符合儒家禮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心態。孔子主張以禮治理國家。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師的意圖,結合“國情”,既陳述了自己的具體治國措施,又靈活地將老師的“禮治”思想體現出來,因此博得孔子的贊賞。孔子贊嘆之時,也是表達自己對這理想境界的向往。子問題4:用現代觀點看待四弟子,你贊同誰的說法呢?請各抒己見。參考:現代社會恐怕更需要子路對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創敢拼的勇氣。但是謙虛仍然是美德。子問題5:通過本文學習,你覺得孔子是一位怎樣的老師?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明確
13、:孔子是一位有著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老師。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了解學生性情,鼓勵個性發展;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三、課文小結1 .人物性格小結:孔子: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一一態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一一因材施教,善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高屋建領,及時將學生的發言上升到“禮治”的高度,有指導意義。弟子:四個弟子都有高遠的理想,性格各具特征,子路直率而不謙讓,冉有、公西華謙遜有禮,曾晰則灑脫自然。2 .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一,扣緊人物的性格特點記述,人物的發言都合乎各自的個性、身份、志趣、教養,顯得深刻而生動。第二,成功地運用對話
14、和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將人物的心情語態、精神氣質準確地表現出來,生動感人。3.本文主旨: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弟子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度,表現了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家風度,反映了儒家以禮樂治國的政治主張。四、拓展閱讀(一)背誦積累名句,并說說意思。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的人不是君子嗎?”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譯文】孔子說:“不怕別
15、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譯文】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局促憂愁。”(二)比較閱讀季氏將伐顓臾,聯系孔子“仁者愛仁”的思想,回答問題:季氏將伐顓臾。再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
16、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照出于柳,龜玉毀于樓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1
17、 .本文中孔子對學生的態度與侍座篇中對學生的態度有何不同?答案:孔子勃然大怒,直接呵斥冉有、季路。文章通過三次對話,表達了孔子對學生不能盡到為人臣子的責任,以及不能施行以禮治國的憤怒。這與侍座篇中那位親切溫和、循循善誘的老師截然不同。2 .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這表明了孔子什么樣的思想?答案:孔子怒斥學生的原因在于學生違背了自己的“仁政”思想。在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治國安邦的原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這表明了對內創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對外加強文教德化,使外邦異族歸附。但冉有和季路卻違背了這些原則。譯文參照: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顓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顓臾,先王曾經任命他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說:“那個季孫要這么做,我們兩人都不想呢。”孔子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比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里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冉有說:“顓臾,城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棗陽一中2025年高考考前提分英語仿真卷含解析
- 2025屆四川成都實驗中學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液化石油氣供應系統運行與管理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環境測試與評估考核試卷
- 組織溝通與跨文化管理技巧考核試卷
- 石棉與建筑物結構安全的關系和防護措施考核試卷
- 皮革制品養護項目投資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自然地理與環境考核試卷
- 燈具的防眩光涂層技術考核試卷
- 2025年中考數學總復習《四邊形的證明題》專項測試卷(附答案)
-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第18課《井岡翠竹》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湖水水質監測方案
- 山西地質集團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塔吊司機崗位責任制樣本(2篇)
- 監理工程師歷年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 施工項目安全教育培訓制度(2篇)
- 倉庫規劃目標管理
- 【MOOC】人工智能導論-福建師范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六年級數學分數混合運算練習300題及答案
- 論文后期檢查報告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