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無菌技術_第1頁
外科無菌技術_第2頁
外科無菌技術_第3頁
外科無菌技術_第4頁
外科無菌技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外科無菌技術謝瓊學習目標  1解釋無菌技術有關概念。2說出手術野污染的可能途徑及各條途徑的控制措施。3正確進行外科洗手、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手術區消毒與鋪巾配合、手術室清潔與消毒等操作。在操作中表現出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嚴格的無菌觀念。第一節  無菌技術與無菌觀念  無論是自然界中的空氣、塵埃、水和泥土,還是我們周圍物體的表面,都有微生物存在。人的皮膚及其附屬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中,以及鼻咽部、胃腸道、生殖道也存有微生物。在手術、穿刺、注射、插管等操作過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微生物即可通過直接接觸,飛沫和空氣進入傷口,引起外源性感染

2、。外科無菌技術就是運用滅菌和消毒方法,通過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為外科手術過程提供盡可能完全的無菌條件或環境,防止外源性感染。   能將物品上致病微生物殺滅的措施,稱為消毒。消毒法一般殺不死細菌芽胞,但已使微生物減少到不致于引起外科感染,如目前常用的大部分化學藥物消毒法。凡能殺滅物品上所有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胞、病毒、真菌等,以防止接觸感染的措施稱為滅菌。如目前常用的高壓蒸氣滅菌法等。滅菌雖然徹底、可靠,但應用范圍有限,如高壓蒸氣滅菌不可能用于皮膚。故外科無菌技術是滅菌與消毒的綜合應用,相互補充。此外,還須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這是防止已

3、經消毒或滅菌的物品、手術人員手臂及病人手術區不再被污染的可靠保障。   所有外科工作人員不但要掌握好各項無菌技術,更重要的是樹立無菌觀念。在進行手術和各項診療操作過程中,應牢記一切與傷口或體內組織器官接觸的物品必須是無菌的。若無菌的物品與非無菌的物品接觸,則變為有菌的,必須重新滅菌或消毒后才能使用。要嚴格按此法則規范個人意識和動作,否則任何一個細節上的疏忽,均可能污染傷口而導致感染,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第二節  手術野污染的預防手術野污染的途徑通常有5條:手術器械物品;手術人員的手臂;病人手術區皮膚;感染病灶或空腔臟器內容物;手術室空氣。為了防止手術野污染

4、或切口感染,必須對這5條途徑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一、手術器械物品的無菌處理(一)高溫滅菌法  目前常用煮沸法和高壓蒸氣法。流動蒸氣(蒸籠)法和干熱(燒、烤)法弊端較多,故很少使用。   1煮沸滅菌法適用于金屬器械、玻璃及橡膠類等耐熱耐濕的物品。在水中煮沸至100后,持續1520分鐘,一般細菌可被殺滅,但細菌的芽胞至少需要煮沸l小時才能殺滅。若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配成2溶液,沸點可達105,能提高滅菌效果,并有防銹、去油污等作用。銳利器械不宜用此法滅菌。   注意事項:物品預先洗凈后,必須完全浸沒在水中;橡膠和絲線類應于水沸后放

5、人,玻璃類物品要用紗布包好,放入冷水中煮;從水煮沸后開始計時,若中途加入物品,應重新計時;煮沸器的鍋蓋應嚴密關閉,以保持沸水溫度;在高原地區,每提高海拔300m,煮沸時間延長20。   2高壓蒸氣滅菌法將準備滅菌的器械物品預先用布類(或金屬容器)包(裝)好。裝在密閉的滅菌器內,利用蒸氣在滅菌器內積聚產生壓力。蒸氣的壓力增高,溫度也隨之增高。當蒸氣壓力達104.0137.3kPa(1520 lbfin2)時,溫度可達121126,一般維持30分鐘,即能殺死所有細菌及其芽胞,達到滅菌目的,這是應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滅菌方法。   高壓蒸

6、氣滅菌法多用于能耐受高溫的物品,如金屬器械、玻璃、搪瓷、布類、敷料、橡膠類、藥物等滅菌。使用時注意以下事項:了解滅菌器性能及用法,檢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滅菌開始時應盡量排空滅菌器內的冷空氣。不同類物品分鍋滅菌,器械、敷料、瓶裝溶液需137.3kPa(20磅),時間30分鐘,玻璃、橡膠手套類需104kPa(15磅),時間20分鐘。需滅菌的包裹不應過大、過緊,一般應小于55cm × 33cm×22cm。放入滅菌器內的包裹,不要排得太密,以免妨礙蒸氣透人,影響滅菌效果。使用熔點指示化學劑或變色指示化學劑檢測滅菌效果,目前常用后者,如在器械包內和包外各貼一條滅菌指示紙帶,當壓力達到1

7、5 lbfin2,溫度達到120左右,并維持15分鐘時,指示紙帶上即出現黑色條紋,表示已達滅菌要求。易燃易爆物品如碘仿、苯類等,禁用高壓蒸氣滅菌法;銳利器械如刀、剪不宜用此法滅菌以免變鈍。所有瓶或盒蓋均應打開,如用橡皮塞的,應插入針頭排氣;敷料貯槽應事先移開四周蓋板,滅菌完畢將蓋板拉回。已滅菌物品應做標記,并須與未滅菌的物品分開放置,以免混錯。滅菌包在未污染及干燥情況下,有效期為10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   近年來已有新研制出的預真空高壓滅菌器,容量大,滅菌所需時間短,使用安全,有些醫院已在使用。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  銳利器械(如刀片、剪

8、刀、縫針等)、內鏡、塑料導管等不宜高溫滅菌的物品,可用化學藥液浸泡或熏蒸消毒。常用的化學消毒劑見表21。應用化學消毒滅菌法時,必須嚴格掌握藥物性質、有效濃度及消毒時間,否則會影響效果。不論何種藥物,用于浸泡消毒時應注意:物品必須洗凈、擦干后浸泡;物品與藥液應充分接觸,如手術器械的關節應松開,導管中應灌注藥液,物品應全部淹沒表21  常用的消毒劑及物品消毒時間 藥    名   作  用  機制   用    途消毒時間  &#

9、160;(分)   注  意  事  項70(W/W)乙醇使菌體蛋白質凝固變性,對芽胞無效浸泡器械、橡皮片和腸線等   30定期應過濾并校正濃度,或定期更換0.1苯扎溴銨(新潔爾滅)其陽離子和細菌的細胞膜結合,改變其通透性而殺菌,對芽胞無效浸泡銳利器械等   30含0.5亞硝酸鈉的苯扎溴銨溶液,可防止金屬器械生銹;藥液應每周更換一次;不宜用于光學內鏡、涂假漆導管、合成橡膠的消毒;與肥皂及血液、膿液等混合,藥效降低0.1氯己定(洗必泰)同苯扎溴銨同苯扎溟銨  

10、; 30 0.1消毒凈同苯扎溴銨同苯扎溴銨   30 甲醛溶液與菌體蛋白質的氨基結合,使蛋白變性,酶活性消失。能殺滅芽胞、真菌和病毒,長時間作用有滅菌效果40甲醛80mlm3空間,熏蒸絲線、手套、電線、心臟起搏器和內鏡等   60在室溫18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熏1小時可消毒,數小時或十數小時可滅菌  10甲醛浸泡塑料導管、有機玻璃、內鏡等   30 2戊二二醛與菌體內酶的氨基反應,阻礙細菌新陳代謝使其死亡,能殺滅芽胞及所有微生物,是高效力滅菌

11、劑浸泡內鏡、銳利器械、橡膠及塑料設備等1530其一般堿性溶液在2周后作用減退;浸泡34小時可滅菌在消毒液中;經浸泡消毒過的器械,使用前必須用無菌等滲鹽水沖洗;對金屬有腐蝕作用的藥物,不可作為器械浸泡消毒液;藥物按其使用期限,定期更換。二、手術人員的無菌處理(一)洗手前準備  手術人員進手術室要換穿手術室專用的清潔鞋和洗手衣、褲,戴好手術室準備的清潔帽子和口罩。衣袖應卷至上臂中段,下擺扎收于褲腰之內。褲腿遠端平踝。帽子要蓋住全部頭發,口罩要蓋住口和鼻孔。將指甲修平,并除去甲緣下積垢。   (二)手臂的清潔和消毒    1肥皂刷

12、手與藥液浸泡法  先用肥皂作一般的洗手后,再用無菌毛刷蘸煮過的肥皂水刷洗手和臂。從指尖到上臂中下13交界處,分4段(即指尖甲溝、手、前臂、上臂)兩側分段交替刷洗,特別應注意甲緣、甲溝、指蹼等處的刷洗。一次刷完后,手指朝上肘朝下,用清水沖洗手臂上的肥皂水。如此反復刷洗3遍共約10分鐘。用無菌毛巾以一定方法從手到肘擦干手臂,擦過近部的毛巾不可再逆回擦遠部。   將雙手臂浸泡于70乙醇或0.1苯扎溴銨溶液內5分鐘,浸泡范圍稍低于上臂刷洗平面。若用苯扎溴銨泡手,必須徹底沖凈手臂上的肥皂。每桶苯扎溴銨溶液限泡40人次(乙醇應每周過濾并校正濃度)。 

13、60; 洗手消毒完畢后,保持拱手姿勢,手臂不應下垂,也不可再接觸未經消毒的物品,否則,即應重新洗手。手臂涼于后準備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   2碘附洗手法按以上方法用肥皂水刷洗雙手、前臂至上臂中、下13交界處1遍約3分鐘,清水沖凈;無菌毛巾擦干;再用浸透I0PVP一碘(聚乙烯吡咯酮碘)溶液的紗布依次分段涂擦手、前臂至肘上,涂擦1遍約3分鐘。稍干后穿手術衣和戴手套。   3復方氯己定洗液(滅菌王)刷手法清水沖洗雙手、前臂至上臂中、下13交界處:用無菌刷蘸滅菌王液刷洗雙手、前臂及肘上約3分鐘;流水沖凈;用無菌毛巾擦干;再取吸足滅菌

14、王的紗布涂擦手指至肘上1遍。稍干后穿手術衣和戴手套。   4緊急手術洗手法緊急情況下,可用2.5碘酊涂擦手及前臂,再以70乙醇脫碘,先戴手套,后穿手術衣,袖口壓在手套外面,然后再戴一雙手套。(三)穿無菌手術衣 將手術衣拿起,認清衣服的上、下和正反面;抓住衣領,抖開衣服,使正面朝前;將手術衣輕輕拋起,雙手順勢插入袖筒,手向前伸,待巡回護士協助穿衣;雙手交叉提起腰帶,由巡回護士從背后打結。(圖21)(四)戴無菌手套   從手套袋中取出滑石粉涂抹雙手;以右手執兩只手套腕部的翻轉處(即反面),并使兩只手套的掌面對合,大拇指向前;先套

15、入左手,再套入右手。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觸手套正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觸另一只手套的反面。最后將手套腕部翻折處翻下罩在袖口上。由巡回護士持無菌水沖去手套上的滑石粉(圖22)。   如是戴濕手套,應先戴手套,后穿手術衣。即先將藥水浸泡的手套灌滿無菌水,同上法戴入后,屈肘使手套內水流出,然后再穿手術衣,衣袖壓在手套外面,以無菌布帶結扎固定(圖23)。 (五)連臺手術更衣法  手術完畢,手套也未曾破損,若須連續進行另一臺手術時,可按下列程序更換手套與手術衣:洗凈手套上的血漬,在巡回護士協助下先脫手術衣,后脫手套。注意皮膚不與手術衣、手套外面接觸。以

16、流水沖去手上的滑石粉,用無菌毛巾揩干后,浸泡在70乙醇中5分鐘。重新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若先作的是感染手術,需連臺手術時,必須按常規刷洗手。三、病人手術區的無菌處理   除手術區備皮(見第八章)以外,手術室護士應配合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皮膚消毒法    手術區皮膚消毒范圍與備皮范圍相同f見第八章)0常用253碘酊涂擦皮膚待碘酊干后用70乙醇脫碘12次。面部、會陰部、粘膜、嬰幼兒皮膚及植皮的供皮區不能用碘酊消毒,可選用0.1苯扎溴銨、0.5氯己定醇(70)溶液或碘附溶液(0.5PVP-碘)涂擦兩

17、遍。消毒時以切口為中心,逐步向四周擴展。但感染傷口或肛門會陰部手術,則應由手術區外圍逐漸向內涂向傷口或肛門會陰處。消毒區內不留空白,不得來回涂擦。已消毒過的皮膚,不可用原污染藥紗再返回涂擦。   (二)手術區鋪巾法    手術區皮膚消毒后,鋪無菌布單。小手術僅蓋一塊孔巾即可。較大手術術野須鋪46層,其他部位至少要有2層無菌布單遮蓋。以開腹手術為例,鋪巾方法是:用4塊手術巾,每塊的一邊折疊14,掩蓋切口周圍,順序為先鋪下方,再依次鋪上方和對側,最后鋪同側,用巾鉗夾住交角處;兩端各加鋪l塊中單;最后再鋪剖腹單,其頭端應蓋過麻醉架,兩側和足

18、端應下垂于手術臺邊緣下30cm以下(圖24)。(三)切開前消毒及切口緣保護    皮膚切開前及縫皮前,常規遞給70乙醇棉紗再消毒切口及其周圍裸露區的皮膚一次。皮膚切開后,要用大紗布墊或無菌巾覆蓋切口邊緣,并以縫線或組織鉗固定其于皮下組織。也可用無菌聚乙烯粘膠薄膜貼于手術野皮膚上,經薄膜切開皮膚,以保護切 口,使之不被污染。     四、沾染手術的隔離技術    進行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空腔臟器沾染手術時,在切開空腔前應用紗墊保護周圍 組織,并隨時吸除外流的內容物。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應放在污染

19、盤內實行隔 離。污染的縫針和針持應隨時在等滲鹽水中涮洗。全部沾染步驟完畢之后,手術人員應 用無菌水沖洗手套或更換手套,以盡量減少細菌污染。五、手術室的清潔與消毒(一)日常清潔消毒工作    1每次手術完畢后或每日工作結束時,先打開門窗通風,清除污物和雜物等。室 內的桌面、手術床、地面、吸引器等均用消毒藥水行濕式打掃。地面用01苯扎溴銨 噴灑拖抹后,再以清水擦洗,然后關閉門窗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每1m2地面面積約 用紫外線燈電功率2W、照射有效距離不超過2m、照射時間2小時。   2每周大掃除一次后采用乳酸消毒法進行空氣消毒。按每lOOm3空間用80乳酸 12ml計算,加等量的水,置于酒精燈上加熱,乳酸蒸發完畢滅火,房間繼續關閉30分 鐘后再開窗通風。或者用甲醛熏蒸法,按每m3空間40甲醛2ml加高錳酸鉀19計算,將甲醛溶液倒入高錳酸鉀內,即產生蒸氣,關閉門窗,12小時后開窗通風。(有建議用40甲醛2060mlm3空間。在室溫l8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時,可提高滅菌效果。)   3定期作室內空氣細菌培養,應符合指標要求。(二)嚴重感染手術后的消毒原則上是在手術后立即作室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