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第一講_第1頁
數學史第一講_第2頁
數學史第一講_第3頁
數學史第一講_第4頁
數學史第一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數學史鑒賞數學史鑒賞數學史鑒賞湯珠峰主講人 歷史從哪開始,思維的邏輯也應從哪里開始。數學的思想是歷史地并且合乎邏輯地發生和發展的。這是思維的辯證法,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也是人類認知的基本規律,當然也是數學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這就充分表明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如萊布尼茨所說:“了解重大發現,特別是那些絕非偶然的、經過深思熟慮的重大發現的真正起源,是極為有益的。”一、數學史的研究對象一、數學史的研究對象 數學史是研究數學科學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數學的歷史。它不僅追溯數學內容、思想和方法的演變、發展過程,而且還探索影響這種過程的各

2、種因素,以及歷史上數學科學的發展對人類文明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數學史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具體的數學內容,而且涉及歷史學、哲學、文化學、宗教等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內容,是一門交叉性學科。 從研究材料上說,考古資料、歷史檔案材料、歷史上的數學原始文獻、各種歷史文獻、民族學資料、文化史資料,以及對數學家的訪問記錄,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其中數學原始文獻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從研究目標來說,可以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理論、概念的演變史;可以研究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可以研究數學思想的傳播與交流史;可以研究數學家的生平等等。 陶哲軒陶哲軒(Terence Chi-Shen Tao, 19

3、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亞 阿德萊德,是華裔澳大利亞籍數學家, 童年時期即天資過人,目前主要研究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和表示論。 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是一名生于上海的兒科醫生,母親畢業于香港大學,也是一位數學家,曾在香港的一所中學任教數學。 目前他與韓裔妻子勞拉(Laura)和兒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他只會說粵語而不會普通話,也不能書寫中文。 生平生平 陶哲軒在幼年便展現出數學天分。陶哲軒7歲進入高中,9歲進入大學,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 他未到13歲已贏得金牌,這項紀錄至今由他保持。16歲獲得學

4、士學位,17歲獲得碩士學位,21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從1992年至1996年,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指導教授是埃利亞斯施泰因(Elias Stein)。 24歲起,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教授。他現在為該校終身數學教授。 研究和獎項研究和獎項 他在2000年獲頒塞勒姆獎,2002年獲頒博謝紀念獎,和在2003年獲頒克雷研究獎,以表揚他對分析學的貢獻,當中包括掛谷猜想和wave map。在2005年,他獲得利瓦伊L科南特獎(獲獎者還有艾倫克努森)。 在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軒發表了一篇論文預印稿,宣稱證明存在任意長的素數等差數列。 2006年8月22日,他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國

5、際數學家大會獲得菲爾茲獎。并于2006年8月23日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做了一小時報告。數學史的研究任務 數學史研究的任務在于,弄清數學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史實,再現其本來面貌,同時透過這些歷史現象對數學成就、理論體系與發展模式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說明與評價,進而探究數學科學發展的規律與文化本質。作為數學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手段,常有歷史考證、數理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 史學家的職責就是根據史料來敘述歷史,求實是史學的基本準則。從17世紀始,西方歷史學便形成了考據學,在中國出現更早,尤鼎盛于清代乾嘉時期,時至今日仍為歷史研究之主要方法,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考據方法在不斷改進,應用范圍在不斷拓寬而已。當

6、然,應該認識到,史料存在真偽,考證過程中涉及到考證者的心理狀態,這就必然影響到考證材料的取舍與考證的結果。就是說,歷史考證結論的真實性是相對的。同時又應該認識到,考據也非史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數學史研究又不能為考證而考證。不會比較就不會思考, 而且所有的科學思考與調查都不可缺少比較,或者說,比較是認識的開始。今日世界的發展是多極的,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在文化交流中共同發展,因而隨著多元化世界文明史研究的展開與西方中心論觀念的淡化,異質的區域文明日益受到重視,從而不同地域的數學文化的比較以及數學交流史研究也日趨活躍。數學史的比較研究往往圍繞數學成果、數學科學范式、數學發展的社會背景等三方面

7、而展開。 數學史既屬史學領域,又屬數學科學領域,因此,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二、數學史的分期二、數學史的分期 目前學術界通常將數學發展劃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1數學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數學時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紀中葉); 3變量數學時期(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20代); 4近代數學時期(19世紀20年代至第二

8、次世界大戰); 5現代數學時期(20世紀40年代以來)。 三、數學史的意義三、數學史的意義 (1)數學史的科學意義 (2)數學史的文化意義 (3)數學史的教育意義 四四 、數學史、數學史 1、數學史所研究的內容是: 數學史研究方法論問題;數學史通史;數學分科史;不同國家、民族、地區的數學史及其比較;不同時期的斷代數學史; 數學家傳記; 數學思想、概念、數學方法發展的歷史;數學發展與其他科學、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數學教育史;數學史文獻學;2、按其研究的范圍又可分為內史和外史。 內史從數學內在的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 外史從外在的社會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與其他社會因素間的關系。 3、研究數學史的

9、相關歷史: 古代數學史: 古希臘曾有人寫過幾何學史,未能流傳下來。 5世紀普羅克洛斯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一卷的注文中還保留有一部分資料。 中世紀阿拉伯國家的一些傳記作品和數學著作中,講述到一些數學家的生平以及其他有關數學史的材料。 12世紀時,古希臘和中世紀阿拉伯數學書籍傳入西歐。這些著作的翻譯既是數學研究,也是對古典數學著作的整理和保存。 近代西歐各國的數學史: 近代西歐各國的數學史是從18世紀,由J.蒙蒂克拉、C.博絮埃、A.C.克斯特納同時開始,而以蒙蒂克拉1758年出版的數學史(17991802年又經J.de拉朗德增補)為代表。從19世紀末葉起,研究數學史的人逐漸增多,斷代史和分科史的

10、研究也逐漸展開,1945年以后,更有了新的發展。19世紀末葉以后的數學史研究可以分為下述六個方面。 通史研究代表作可以舉出M.B.康托爾的數學史講義(4卷,18801908)以及C.B.博耶(1894、1919D.E.史密斯(2卷,19231925)、洛里亞(3卷,19291933)等人的著作。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寫了一部數學史收入數學原理。以尤什凱維奇為代表的蘇聯學者和以彌永昌吉、伊東俊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學者也都有多卷本數學通史出版。1972年美國M.克萊因所著古今數學思想一書,是70年代以來的一部佳作。 古希臘數學史許多古希臘數學家的著作被譯成現代文字,在這方面作出了成績的有J.L.海貝格、胡

11、爾奇、T.L.希思等人。洛里亞和希思還寫出了古希臘數學通史。20世紀30年代起,著名的代數學家范德瓦爾登在古希臘數學史方面也作出成績。60年代以來匈牙利的A.薩博的工作則更為突出,他從哲學史出發論述了歐幾里得公理體系的起源。 古埃及和巴比倫數學史把巴比倫楔形文字泥板算書和古埃及紙草算書譯成現代文字是艱難的工作。查斯和阿奇博爾德等人都譯過紙草算書,而諾伊格鮑爾鍥而不舍數十年對楔形文字泥板算書的研究則更為有名。他所著的楔形文字數學史料研究(1935、1937)、楔形文字數學書(與薩克斯合著,1945)都是這方面的權威性著作。他所著古代精密科學(1951)一書,匯集了半個世紀以來關于古埃及和巴比倫數

12、學史研究成果。范德瓦爾登的科學的覺醒(1954)一書,則又加進古希臘數學史,成為古代世界數學史的權威性著作之一。 斷代史和分科史研究德國數學家(C.)F.克萊因著的19世紀數學發展史講義(19261927)一書,是斷代體近現代數學史研究的開始,它成書于20世紀,但其中所反映的對數學的看法卻大都是19世紀的。直到1978年法國數學家J.迪厄多內所寫的17001900數學史概論出版之前,斷代體數學史專著并不多,但卻有(C.H.)H.外爾寫的半個世紀的數學之類的著名論文。對數學各分支的歷史,從數論、概率論,直到流形概念、希爾伯特23個數學問題的歷史等,有多種專著出現,而且不乏名家手筆。許多著名數學家

13、參預數學史的研究,可能是基于(J.-)H.龐加萊的如下信念,即:如果我們想要預見數學的將來,適當的途徑是研究這門科學的歷史和現狀,或是如H.外爾所說的:如果不知道遠溯古希臘各代前輩所建立的和發展的概念方法和結果,我們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來數學的目標,也不可能理解它的成就。 歷代數學家的傳記以及他們的全集與選集的整理和出版這是數學史研究的大量工作之一。此外還有多種數學經典論著選讀出現,輯錄了歷代數學家成名之作的珍貴片斷。 專業性學術雜志最早出現于19世紀末,M.B.康托爾(18771913,30卷)和洛里亞(18981922,21卷)都曾主編過數學史雜志,最有名的是埃內斯特勒姆主編的數學寶藏(18841915,30卷)。現代則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