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集體備課本單元選編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中外童話。這些童話充滿了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勝,又發人深思。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奇異的幻象;那一定會很好的主人公不斷產生愿望,恰巧不斷地實現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經歷了一場驚險的旅行;一塊奶酪中,螞蟻隊長因為小小的奶酪渣,有著激烈的思想斗爭。單元語文要素在課時中的梯度序列內容教學要點字詞識寫認識45個生字,讀準8個多音字,會寫26個字,會寫33個詞語。能運用減一減的方法,認識生字。能了解3組帶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義特點。語言積累朗讀、背誦關于“理”的3條諺語。閱讀理解默讀課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能對文中的人物作
2、出簡單的評價。能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相應的語氣。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能體會故事中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能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童話的特點及閱讀童話的好處。書面表達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內容,發揮想象,編寫童話故事。能了解改正、增補、刪除3種修改符號的用法;能嘗試運用改正、增補、刪除的修改符號自主修改習作,初步形成修改習作的意識;能給習作加題目。快樂讀書吧能產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的興趣,自主閱讀3本童話,了解故事內容。能邊讀邊想象,感受童話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閱讀童話。能感受課外閱讀的快樂,樂于與大家分享課外閱
3、讀的成果。8 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學目標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掙、幾”等4個多音字,會寫“柴、舊”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5個詞語。2能說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達的愿望。3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1能說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達的愿望。2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1預習提綱:完成·對應課時預習卡。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安徒生的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 課時目標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掙、幾”等4個多音字,會寫“柴、舊、裙、憐、餓、焰”6個字,會寫“火柴、圍裙
4、、可憐、哪怕、暖和、火焰、蠟燭、亮光”8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脈絡。3感受小女孩處境的悲慘。 教學過程板塊一激趣導入,學習生字1書寫生字,導入課題。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柴”字,邊寫邊提示:此木為柴,上下部分之間要緊湊一些,“木”的撇、捺要伸展。學生練寫。2課件出示:火柴。學生認識火柴。3導入新課。導語:這節課讓我們走進一篇與火柴有關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4生齊讀課題。5簡介單元學習要點: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走進童話世界,乘著想象的翅膀,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設計意圖】“火柴”既是串起整個故事的線索,又有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柴”,用
5、“柴”字的書寫導入新課,簡單明了。引入課題后,勾連單元篇章頁,明確單元學習目標,使學習有的放矢。板塊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畫上記號。2出示本課生字詞,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第一組:舊圍裙又冷又餓富商卷發第二組:點燃火焰蠟燭劃著第三組:掙幾晃噴(1)學生讀準字音后,通過看圖片、找反義詞等方法加深對生字及詞語的理解。(2)觀察“燃、焰、燭”,發現偏旁的共同特點,利用偏旁表義的特點了解字義。特別關注“蠟”是蟲字旁,通過了解“蠟”的本義加強理解識記。(3)回顧“掙、幾、晃、噴”這幾個字在以前學過的讀音。引導關注新讀音:這幾個字,可不止一個讀音,在下面
6、的句子中它們讀什么?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zhèn)到一個錢。她的一雙小手幾(j)乎凍僵了。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hun)晃的蠟燭。暖和的火爐,噴(pèn)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不見了。學生用不同的讀音組詞語,比較辨讀。3檢查朗讀情況,指名朗讀。4整體感知后,結合課文和自己初步的理解填一填。一個()的小女孩填寫時,可簡單說明填寫的依據。對“一個()的小女孩”的填寫,鼓勵多種填法,如:可憐、悲慘、孤單、美麗、乖巧、善良。5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引導:這篇童話很長,為了更好地讀懂它,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幾個部分,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呢?你為什么這么分?預設:第一部分(14
7、):寫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赤著腳走在街上,因賣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第二部分(59):寫小女孩為了讓自己暖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部分(1011):寫小女孩凍死在街頭。【設計意圖】 珍視閱讀初體驗,是基于兒童立場的教學的起點。這一板塊通過幾個詞語的填寫,為學生搭建表達的支架,能幫助學生總結初讀文本的感受,然后理清脈絡,實現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板塊三朗讀課文,感受悲慘1由圖及文,感受“可憐”。(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插圖。引導:你看到了什么?圖中的哪些情景讓你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2)自由讀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與插圖對應的描寫,讀一讀,說說從哪些描
8、寫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3)緊扣外貌,初感“可憐”。學生交流,相機出示句子。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學生關注詞語,感受“可憐”。預設:.時間、天氣:大年夜,天下著雪,又冷又黑的夜晚。引導理解:大年夜是一年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是團圓溫暖的日子。這樣的日子,小女孩本應該在溫暖的家里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
9、可是,此刻她在街上干什么?b小女孩的外貌、動作、神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又冷又餓、哆哆嗦嗦、金黃的長頭發。引導:“紅一塊青一塊”說明了什么?你從“哆哆嗦嗦”中感受到了什么?為什么她沒注意自己那美麗的長頭發?指名朗讀。2對比朗讀,再悟“可憐”。(1)關注貧窮的處境。引導:同學們,這樣冷的夜,這樣特殊的日子,小女孩卻一個人光著腳在街上賣火柴,這是為什么呢?(2)交流語句,讀出處境的悲慘。(課件出示)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引導:這是一雙怎樣的鞋?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預設:學生在朗讀中關注到:“一雙拖鞋”聯系下著雪
10、,感受寒冷。“那么大”,聯系下文“可以用它當搖籃”對比一雙小腳,感受不合腳。“是她媽媽穿的”沒有屬于自己的鞋,家里也沒有比拖鞋更好的鞋。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引導:從“又冷又餓、烤鵝的香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理解后朗讀: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引導:同學們看到圖畫中的房子,感受到了什么?讀讀寫小女孩家里情況的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3)小結引導:風雪交加的大年夜里,小女孩沒有保暖的鞋子,只能赤著腳在街上走著;沒有可以吃的食物,只能餓著肚
11、子在街上凍著;沒有可以遮蔽風雪的房子,只能哆哆嗦嗦地蜷縮在墻角里。讓我們再次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學生交流后回讀板書: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一個(悲慘)的小女孩。3關注細節,感受“孤單”。(1)讀句子,找細節。導語:此刻,如果有一件棉衣在你身上,有一雙鞋子在你家中,有一份食物在你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引導: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衣物、食物拿來幫助小女孩,這是多么可貴的同情心哪。讀一讀這些句子,句子中一定有一些細節深深地刺痛了你,找到那些細節,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刺痛了你。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這一整天,誰也沒
12、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2)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朗讀。預設:抓住句中細節,如,“馬車飛快地沖過來”“撿起來拿著跑了”“誰也沒買過”“誰也沒給過”“不敢回家”“爸爸一定會打她的”,感受小女孩無人關心,沒人疼愛,孤獨可憐。(3)課堂小結。走進課文,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憐、悲慘、孤單的小女孩。這樣寒冷的夜里,小女孩最后會怎樣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設計意圖】圖,是直觀的會說話的文字,課文插圖是教學中重要的資源。這一環節的教學,用插圖引入,由圖及文,為學生進入文本打
13、開大門,為理解小女孩的“可憐”埋下伏筆。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從品讀圖片、追問原因、關注細節,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地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處境,她的可憐、悲慘,不僅在于生活的極度貧困,還在于心靈的孤苦無依。板塊四觀察發現,練寫生字1書寫生字。(1)出示“舊、憐、焰”。引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這3個字都要寫得左窄右寬)教師范寫“憐、焰”,特別讓學生注意“憐”字左右等高,豎心旁要寫得長一些;“焰”字右下部分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展示。(2)教師范寫“裙、餓”。學生練寫,展示評議。2抄寫詞語。學生抄寫帶生字的詞語,以及課后要求掌握的詞語“火柴、圍裙、可憐、哪怕、暖和、火
14、焰、蠟燭、亮光”。這一環節首先是承上啟下,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引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說話練習的設計,既是幫助學生梳理對小女孩的印象,加深對其悲慘處境的認識,為后文理解幻象背后深藏的強烈愿望埋下伏筆,又是語言表達的訓練。寫字練習本著識寫分開,逐步落實的原則,夯實書寫能力。第2課時 課時目標1會寫“蠟、燭、伸”等7個字,會寫“忽然、地板、燭光、溫和、趕緊、痛苦、清晨”7個詞語。2朗讀課文,能說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達的愿望。3通過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充分表達自己多角度的感受。 教學過程板塊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復習詞語。(1)開火車認讀詞語。火柴圍裙可憐哪怕暖和火焰蠟燭亮光忽
15、然地板燭光溫和趕緊痛苦清晨(2)聽寫詞語,同桌改錯。(火柴、圍裙、可憐、哪怕、暖和、火焰、蠟燭、亮光)2看圖說話,回顧“可憐”。(1)學生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教師提出要求:同學們,看著這幅圖畫,咱們回顧一下小女孩的處境,用幾句話說一說,并在這幾句話的開頭和結尾用上“可憐的小女孩”。(2)出示結局,導入新課。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質疑:小女孩凍死在大年夜了,可是為什么嘴角帶著微笑呢?預設:小女孩死前曾經看到過許多美麗的幻象。板塊二研讀幻象,讀懂愿望1默讀課文第59自然段,初步了解內容。導語:讓我們走進小女孩看到的幻象,想想小女孩幾次
16、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預設:學生交流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什么時,可能有難度。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讀中辨析,得出看到的是“和奶奶一起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根據學生概括,相機出示課件)2研讀第一次擦燃火柴,習得閱讀方法。(1)讀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讀一讀。(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學生找出后把描寫幻象的部分打上加粗的紅色波浪線)(2)朗讀感悟,讀懂愿望。指導學生根據語義,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讀出恰當的重音,感受火光的奇異、火爐的精致、爐火的旺盛。聯系課文中小女孩的處境,說一說:如果你是這個小女孩,看到這樣的火爐,你是什么心情?又會怎么做?預設:抽出火柴時,那
17、么緊張,火柴劃著了又是那么激動,看到火柴發出奇異的光,又是那么驚奇,感受到溫暖是那么興奮。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體會的心情讀帶感嘆號的句子。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讀后引導:這一切都是真的嗎?一根小小的火柴有這樣的光亮嗎?真的能帶來這樣的溫暖嗎?為什么小女孩會有這樣的幻想呢?聰明的你,能讀懂小女孩內心的渴望嗎?(3)小結學法。引導交流:我們剛才是怎么學習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的?教師小結:先找出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再讀出幻象的美麗,最后在讀中體會出小女孩內心的渴望。
18、3遷移學法,讀懂其余四次愿望。(1)學生按教師要求自主研讀。找出火柴擦燃后看到的幻象,畫上波浪線。自主朗讀,讀出幻象的美麗、奇異。小組內討論:透過小女孩的幻象,你看到了她怎樣的愿望?完成圖表。(2)交流閱讀成果。根據學生交流,出示相應的句子,學生朗讀展示。利用填寫的圖表,交流幻象背后的愿望。這一環節首先從整體入手,概括提煉出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然后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為例,通過朗讀感受幻象的神奇,從而感受到小女孩內心的渴望。讓學生掌握學法后,自主閱讀,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板塊三回讀課文,再悟愿望1.整體閱讀,發現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變化。教師引導:小小的火柴,多么神奇,帶給我們小女孩那樣美麗的幻象
19、,讓我們感受故事中的想象多么豐富、奇妙。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找到那些描寫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讀一讀,看一看你能發現什么。2關注擦燃火柴的變化,再悟強烈愿望背后的“可憐”。(1)閱讀后發現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行為是怎樣變化的,為什么會這樣。學生交流。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導語:從不敢到猶豫,從猶豫不決到一根接著一根,從一根一根到擦燃一大把火柴,是什么力量推動著小女孩這樣做呢?(2)把現實與幻象形成對比(幻象源于現實):現實的寒冷、饑餓、痛苦、孤獨等與幻象對比更能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引導:每一次火柴熄滅后,
20、小女孩看到的是什么?(3)教師小結。一根小小的火柴,不過螢火之光,可對于小女孩來說,卻是如此溫暖,如此美好,如此幸福,一旦靠近,便再也控制不住想要緊緊抓住,可是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滅,希望一次次落空,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直到最后,不顧一切,想要留住慈愛的奶奶,留住這世上曾經唯一疼愛過她的奶奶。(4)入境體會。引導:我們看到了小女孩對幸福如此強烈的渴望,同時,我們的心也為之輕輕顫抖,是什么使我們的心為之顫抖呢?(學生交流)一個多么可憐的小女孩!一個多么悲慘的小女孩!一個多么孤單的小女孩!學生齊讀。【設計意圖】美妙的幻象與內心的渴望都不過是作者描寫的表象,作者經由這個表象要傳達的真正用意是
21、什么呢?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與作者對話的過程,如何對話?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行為就是對話的入口。因此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讓學生關注火柴的變化,拎出擦燃火柴的句子,集中感受小女孩的渴望,同時對比朗讀美妙的幻象與殘酷的現實,最后把自己放進文本中去,讓學生深切感受小女孩的可憐、悲慘和孤單,對小女孩產生深切的同情。板塊四探索主題,走向童話1研讀“微笑”。(1)學生自主朗讀第10自然段。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導語:小小的火柴,一次次擦燃,一次次熄滅,美麗的幻象一次次出現,一次次破滅,同學們,小女孩擦燃的僅僅是火柴嗎?破滅的僅僅是幻象嗎?引導:在這句話中,是什么深深打動了
22、你?小女孩為何微笑?沒有溫暖,沒有食物,沒有關愛,在這樣悲慘的處境里,小女孩有過抱怨嗎?有過哀痛嗎?在擦燃火柴的過程里,她心里只有什么?預設:只有希望、只有溫暖、只有光明、只有幸福。引導:這希望、這溫暖、這光明、這幸福是誰給予的呢?僅僅是火柴嗎?僅僅是幻象嗎?小結:是小女孩一顆向往美好的心啊!心懷美好,追求美好,哪怕處境悲慘,也能讓小女孩嘴角帶笑,哪怕凍死街頭,也會幸福安詳!(2)理解“幸福”: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兩個“幸福”的含義。(課件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引導交流:結合前面的學習內容,學生讀后談談對小女孩的幸福的理解
23、。引導對話:此刻,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你心里又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你想對她說什么?仿照下面的句子填一填。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更是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如果你來到我的身邊,我會(把好吃的、好玩的都送給你,讓你不再孤單、寒冷)。2回味故事,走近童話。(1)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請再次瀏覽童話,說一說:你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自由交流閱讀感受。(2)簡介作家。導語:這樣動人的故事,是誰寫的呢?就是一個叫作安徒生的丹麥作家寫的。安徒生(18051875),丹麥文學家,世界童話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等。小結:今天,我們讀安徒生
24、爺爺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發現了藏在童話中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同時透過想象,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故事中深藏的秘密,獲得新的力量。這是安徒生爺爺帶給我們的全新體驗,也是童話帶給我們的全新體驗。(3)推薦閱讀安徒生童話。【設計意圖】 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時代與現在的孩子生活的時代相隔甚遠,讀懂她的悲慘,對其命運產生同情,不應該是最終的目的。優秀的童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它對兒童來說不僅是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園、終極關懷。這就是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時代的永恒力量。 因而,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引導學生通過“微笑”去探索悲慘境遇中小女孩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并由此走向安徒生童話,走向童話的閱讀
25、。同時,把“快樂讀書吧”的部分內容前置,實現對單元教學的整體架構。板塊五指導寫字,抄寫詞語1指導寫字。(1)寫“蠟、燭、伸、板”。引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教師范寫“蠟”,特別指導“蠟”右半邊的筆順。學生練寫“蠟”,展示評價。學生自主練寫“燭、伸、板”,同桌互評。(2)寫“忽、富、顆”。引導觀察:這三個字怎樣寫才美觀?(學生交流)教師范寫“忽”,提示:注意上下部分的中心對正,寬窄協調。學生自主寫“富、顆”。2抄寫詞語。(忽然、地板、燭光、溫和、趕緊、痛苦、清晨)【設計意圖】 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手段,教師示范,學生練寫,提示學生認真觀察漢字,讓學生手、腦并用,提高書寫能力
26、。 板書設計8賣火柴的小女孩 作業設計見·對應課時作業。 教學反思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經典童話,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六年級,統編版教材把它安排在三年級,內容相同,目標不同。綜合考慮編者的意圖、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文本特點,展開教學,現反思如下:這是統編教材第一個以文體為主題的單元,童話的顯著特征便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在本單元的篇章頁里,提示語文要素也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想象”既是閱讀童話的路徑,也是閱讀童話的目標。所以教學中,以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朗讀感受想象的神奇。緊扣幻象,弄懂童話的意義。幻象的背后是小女孩怎樣的愿望?透過愿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女孩
27、?整節課通過讀看到的幻象、品擦燃火柴的過程、把幻象與現實進行對比、剖析小女孩凍死街頭時嘴角的微笑,步步靠近、層層深入,最終抵達童話的意義無論生活怎樣痛苦,都要心懷美好。讓學生感受到童話的美不只在于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更在于它綻放出的動人心魄的人性之美,從而產生閱讀童話的欲望。教學要求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領悟故事深刻的思想內涵,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培養學生的愛心,并啟發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女孩幾次擦著火柴出現的幻象,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深入到字里行間以獲得情感的體驗。在品讀中要有所感悟并形成見解,提高學生口語
28、表達的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得以全面發展。重點難點1.了解本文作者及當時的寫作背景,理解課文的內容,領悟課文深刻的思想內涵,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難點。2.感受小女孩幾次擦著火柴出現的幻象,從而感悟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心,并啟發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教學課時兩課時 知識點講解 8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 點明小女孩賣火柴的時間和當時的環境。對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著快樂幸福、團圓美滿。故事接下來卻是講一個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快樂的節日氛圍更突出了小
29、女孩命運的悲慘。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強調大年夜的作用是什么?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一向”可以去掉嗎?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當搖籃。 不可以。“一向”表明女孩家里非常窮,她自己根本沒有鞋。在寒冬臘月里,穿著媽媽穿了很長時間的大拖鞋,又怎能御寒呢?這句說明小女孩受人欺負。男孩撿起她的鞋跑了說明什么?段導讀:本段講在大年夜的晚
30、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段導讀:本段講小女孩一整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du)哆嗦(su)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 小女孩饑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哪里還有什么閑暇顧及自己的美麗呢?這樣寫,以美寫哀,足以引起巨大的震撼力,使讀者產生共鳴。這里流露出對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社會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那頭發打成
31、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寫小女孩的美麗有什么作用?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寫烤鵝的目的是什么?段導讀:本段講小女孩又冷又餓,冒雪在街上走著。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quán)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小女孩不敢回家說明了什么? 小女孩凍了一天,餓了一天,沒有人關心,回去還要挨打,進一步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憐。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段導讀:本段講
32、小女孩不敢回家,蜷縮著在墻角坐下來。 講小女孩想從許多火柴中抽出一根來,擦燃了暖暖手。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自己卻想用掉一根火柴,爸爸會打她的。她敢嗎?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考慮這些,終于抽出了一根。第一段(第14自然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因為沒有賣掉火柴不敢回家。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這句話怎樣理解?哧(ch)!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小女孩把一根火柴的光看
33、得很神奇,一根火柴燃燒發出的熱讓她覺得非常溫暖,說明她很冷。幻覺說明小女孩非常寒冷,渴望溫暖。與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突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小女孩為什么會覺得是一道奇異的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的幻覺說明了什么?哎,這是怎么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n)。段導讀:本段講小女孩擦燃了第一根火柴,在幻覺中感到自己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
34、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 “更妙”是更加美妙的意思,通常用在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感覺上,用在這里說明小女孩非常饑餓,渴望食物。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更妙”一詞如何理解?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段導讀:本段講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在幻覺中看到一只烤鵝向她走來。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 幻覺說明小女孩非常孤獨,渴望快樂
35、。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這次的幻覺說明什么?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有一個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人要離去了。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段導讀:本段講了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幻覺中小女孩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這次的幻覺說明了什么
36、?“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這是小女孩內心的呼喚。見到親愛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來,她知道奶奶也會在火柴熄滅時很快不見,所以懇求奶奶把她帶走,她向奶奶表達了自己此時痛苦的心情。這句話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溫和的奶奶就會不見。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這四個感嘆號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段導讀:本段講小女孩第四次擦火柴,在幻覺中看到了慈愛溫和的奶奶。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
37、柴”說明了什么?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說明小女孩要想真正過上沒有寒冷、饑餓、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小女孩就是懷著這個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饑餓折磨死的。小女孩這次的幻覺說明了什么?段導讀:本段是講小女孩為了把奶奶留住,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幻覺中奶奶把她帶走了。第二段(第59自然段):講賣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作者為什么寫小女孩帶著微笑死
38、去了?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尸體上。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ni)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段導讀:本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這句話中,兩個“曾經”表明小女孩是懷著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這樣美好的愿望卻又是“誰也不知道”的,說明誰也不關心她。小女孩這些美好的愿望,與“誰也不知道”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兩個“幸福”,前一個指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后一個意思是小女孩
39、死了,她的生活中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怎樣理解兩個“曾經”和兩個“幸福”?段導讀:本段講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曾經多么幸福。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大街上。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激發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劃分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3.聯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朗讀錄
40、音,安徒生的資料簡介與寫作背景簡介錄音。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1.板書: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同學們,你們喜歡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嗎?你們有誰知道安徒生是哪國人嗎?他都寫過什么作品?你們又聽過他的哪些故事呢?誰來說一說?(學生簡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筆下的這篇名作賣火柴的小女孩。2.播放安徒生的簡介與寫作背景簡介錄音。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貧困不堪,受盡顛沛流離之苦,因此,他童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窮苦人。在創作生涯中,每逢圣誕節,他總有一本新的童話集出版,作為獻給孩子們的禮物。他的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他的童
41、話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為世界各地的兒童和成人所喜愛。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在這些童話里,他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對達官貴人的虛榮、殘酷和腐敗作了無情的揭露,對幸福生活充滿了向往和熱愛。寫作背景: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于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為一幅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讓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當安徒生的母親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被趕出家門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橋下坐著。沒有鞋穿,她只好用雙手抱著雙腳取暖,安徒生就是懷著對母親深切的同情及對世道的
42、不平,創作出了這篇童話故事。二教學設計1.播放本文的朗讀錄音。(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聽,真正地走進故事,了解故事梗概。)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在老師的引導下,標畫出相關詞句,回答相關問題,整體感知全文內容,初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1)作者是怎樣描述小女孩賣火柴的情景的?說明了什么?(標畫出相關的詞句:“冷極了”“下著雪”“快黑了”“大年夜”“赤著腳”“又冷又餓”“哆哆嗦嗦”“蜷著”“縮成一團”)學生甲:小女孩在這樣寒冷的大年夜里光著腳賣火柴,說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慘。老師小結:大年夜本應該是孩子與父母團圓歡聚、最幸福的時候,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此時流浪街頭,
43、叫賣火柴。說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2)小女孩“沒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為什么?學生乙: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發,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為饑餓與寒冷使小女孩顧不了自己的美麗,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老師小結:在這樣一個本應幸福溫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賣火柴,要為家里掙一點兒錢來維持生活。這是一個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著有錢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無可奈何地聞著街上飄著的烤鵝香味。這段描寫流露出作者對小女孩深深的同情。(3)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幾次?學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
44、境。(4)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之后的結果如何?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學生丁:因為“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她燃亮了火柴,感覺“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為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了。聯系上面的內容想象,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經走了一天了。這時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爐。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體會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滿足與歡樂,同時又與殘酷的現實作了鮮明的對照。(5)小女孩后幾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饑餓食物烤鵝寂寞歡樂圣誕樹孤獨慈愛奶奶痛苦擺脫飛走(6)在當時的社會,小女孩真的能到沒有寒冷
45、,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嗎?學生戊:當然到不了,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種美好的幻覺。在那黑暗的社會中,小女孩只有饑餓與寒冷,沒有歡樂和溫暖,最后凍餓而死。這充分說明社會的不公平。老師小結:雖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卻一次次地熄滅了。她的眼前沒有火爐,只有寒冷;沒有烤鵝,只有饑餓;沒有圣誕樹,只有寂寞;沒有奶奶,只有孤獨;沒有得到擺脫,只有面臨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擺脫了寒冷,擺脫了饑餓,擺脫了痛苦!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7)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甲: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頭叫賣火柴,她又冷又餓,為了取暖擦
46、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種種美妙的幻境,最后凍死在街頭,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老師小結:這篇童話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饑寒交迫而凍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作者通過用美妙的幻境與殘酷的現實生活作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控訴了當時的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故事的情節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1)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學生甲: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先敘述了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之后寫小女孩蜷縮在墻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從火
47、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境;最后寫小女孩捏著燒過的火柴梗凍死在街頭。(2)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全文可以分成幾段?學生乙:全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講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小女孩痛苦、悲慘的生活現狀。第二段(第59自然段):講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產生種種幻境。美麗的幻境與冷酷的現實對比,體現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講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4.體會作者想象的合理性。(讓學生聯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圍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嗎?為什么?”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體會作者由
48、現實生活展開想象的合理性。)老師小結: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時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實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疼愛,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溫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得到圣誕禮物,她是多么想念疼愛她的奶奶呀!可是這些都根本無法得到,只能在她臨死之前的幻覺中出現。在這強烈的對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5.結束語。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她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進小女孩生活的那個環境,用心感受她內心的痛苦,我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感悟作者的思
49、想感情。1.“讀”是語文課的基礎。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己選擇讀、說的內容、形式。全班交流時,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選擇,獨立體驗。2.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達能力、朗讀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讓學生談感悟、抓重點詞、表演讀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1.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品讀課文內容,通過分析、理解重點詞句,進一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2.整體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點感悟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深刻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
5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賣火柴的小女孩錄像片段,本課重點句段及問題投影。一觀看錄像,導入新課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文題目)下面,我們一起觀看錄像,讓這個錄像片段把我們再次拉回到19世紀那個寒冷的夜晚(播放錄像片段)老師過渡:在一個又冷又黑的晚上,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賣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饑寒交迫,最終被凍餓而死。這是個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下面讓我們更深入地學習課文,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二教學設計1.標畫詞句。(引導學生細心讀課文,標畫出有深刻含義的詞句。)2.分析詞句。
51、(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分組討論,交流感受。弄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的能力。)(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學生甲: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課文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里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老師小結: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與特定環境。“大年夜”本應是歡樂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頭,在大年夜看著別人家窗戶里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在大
52、年夜凍餓而死。大年夜的節日氛圍更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更能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2)“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這兩句話說明了什么?學生乙:說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活的來源,對小女孩來說,每一根火柴都很珍貴。聯系上文她一根火柴都沒有賣掉,內疚與怕挨爸爸打的恐懼使她更不敢浪費一根火柴,但是難忍的寒冷逼得她顧不得挨打,終于抽出一根。(3)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學生丙: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于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蜷
53、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4)你從小女孩看到的烤鵝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餓,饑寒交迫,“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她已經一整天沒有吃東西了,而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這個饑餓難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哇!(5)小女孩為什么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學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興奮的時刻,可以圍著美麗的圣誕樹盡情地歡樂。又冷又餓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歡樂,渴望得到歡樂。這體現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6)小女孩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時看到了慈愛的奶奶?學生己:從“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
54、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來分析,小女孩孤苦可憐,家里只有奶奶最疼愛她。在小女孩面臨絕境的情況下,她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覺中看到了奶奶。(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為什么?學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的奶奶就會不見了。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老師小結:這里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的冷酷無情。聯系上文,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滅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用一大把火柴來留住這世界上唯一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孤注一擲,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讓我們深刻
55、感受到小女孩內心的痛苦和絕望。3.整體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點感悟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深刻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出示語句及問題)(1)“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出示問題:小女孩既然是被凍死的,為什么還“嘴上帶著微笑”?學生甲: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嘴上帶著微笑”。老師小結:幻想與現實、死亡與微笑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引發人們對她的無限同情。(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
56、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出示問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結尾,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學生乙: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她曾經在幻境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和慈愛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再也“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把它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又是凍死在街頭。如此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學生丙:“她曾經多么幸福”是指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是指她擦著火柴時出現的種種美好的幻想。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她是沒有幸福可言的。“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這里的“幸福”實際是反語,真正的意思是死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國企招聘2025溫州機場集團招聘3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保山職業學院《材料測試與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圳大學《數字系統設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洛陽理工學院《微機原理及單片機應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美術學院《專題地圖設計與編繪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生活中的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管理會計模擬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徐州市2025屆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抽測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情侶協議書電子版簡單模板
- 廣東省惠州市2025屆高三數學第一次調研考試試題
- 英語話中國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大學
- 滬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三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題100道及答案
- 山東省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
- DL∕Z 860.1-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1部分:概論
-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考試測試卷及答案(共三套)
- 2024年04月南昌市2024年第二次招考120名市級專職留置看護隊員筆試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研判與答案解析
- 康養旅游項目策劃方案畢業設計(2篇)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