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中考語文課本知識曹劌論戰1九年級下冊每課要點一21曹劌論戰第一部分中考文言文閱讀要點之曹劌論戰一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 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 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 進宮廷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莊公說: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 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 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 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 神是不會保
2、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 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才是盡 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去。”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一上陣) 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后, 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 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 橫木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 靠勇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 鼓時勇氣己
3、經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 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 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二、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 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 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2、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 (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間的許多 史料。3、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 在春秋后面,認為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春秋 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
4、在春秋 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我們現 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后人加的。三、語音劌(gui)孚(fU)轍(zhe)軾(shi)遂(sui)盈(ying)靡(mi)玉帛(bo) 鄙(bi)又何間(jian)焉小惠未彳扁(bian)弗(fu)敢專也四、通假字1、小惠未彳扁,民弗從也彳扁:同“遍”,遍及、普遍五、古今異義詞1、小大之獄獄:古義:官司、案件今義:監禁罪犯的地方。2、犧牲玉帛犧牲:古義: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等祭品今義: 為正義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3、齊師伐我伐:古義:討伐,攻打今義:砍伐4、又何間焉間:古義:參與今義:中間,隔開,不連接,空間, 時間
5、5、肉食者鄙鄙:古義: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輕視,看 不起6、弗敢加也加:古義:虛夸,以少報多今義:增加7、雖不能察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8、再而衰再:古義:第二次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又一9、必以信信:古義:信實、誠實今義:書信10、忠之屬也忠: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六、詞類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詞用作動詞,賜福2、一鼓作氣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進軍)七、一詞多義實詞:1、間: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挑撥離間()親密無間()2、師:遂逐齊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3、屬:忠之屬也()屬予作文以記之()4、犧牲:犧牲玉帛()為國犧牲()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問其
6、故(緣故,原因)6、請:曹劌請見(請求)戰則請從(請讓我)7、從:戰則請從(跟隨)民弗從也(服從,聽從您的命令拼死作戰)8、信必以信(誠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小信未孚(信用)虛詞:(1)何何以戰(什么)又何間焉(為什么,何必)(2)焉又何間焉(語助,呢)懼有伏焉(“之于”的合音,在那里)(3)以何以戰(用,憑,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據)必以信(對)可以一戰(憑)(4)之肉食者謀之(迎戰齊軍這件事)公與之乘(他,指曹劌)小大之獄(的)公將鼓之(助詞,無義)登軾而望之(齊軍撤退的情況)故克之(他們,指齊師)忠之屬也(這)故逐之(他們,指齊師)(6)從民弗從也(聽從)戰則請從(跟隨)(7)其公
7、問其故(這樣,如此)吾視其轍亂(他們,指齊師)其鄉人曰(他的,指曹劌)下視其轍(他們,指齊師)八、重點詞語解釋1 .齊師伐我(攻打)(我指魯國)2 .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鄙: 鄙陋,指目光短淺)3 .又何間焉(參與)4.乃入見(于是)5 .衣食所安(養)6 .弗敢專也(獨自專有,獨自享受)7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8 .小惠未彳扁(同“遍”,遍及,普遍)9 .小信未孚(為人所信服)10 .小大之獄(案件)11 .犧牲玉帛(祭祀用的豬、牛、羊等)12 .弗敢加也(虛夸,這里是以少報多)13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14 .雖不能察(即使)(一一明察,弄清楚)15
8、.必以情(實情)16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類)17o可以一戰可以:可以憑借18 .公將鼓之(擊鼓)19 .下視其轍(車輪滾過的痕跡)20 .齊師敗績(大敗)21 .公將馳之(驅車追趕)(助詞,無實義)22 .登軾而望之(古代車子前面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23 .遂逐齊師(追擊)24.既克(己經)(戰勝)25. 一鼓作氣(振作)26 .再而衰(第二次)(衰弱)27 .三而竭(耗盡)28 .彼竭我盈(充滿,指士氣正旺盛)29 .難測也(推測,估計)30.望其旗靡(倒下)九、特殊句式1、夫戰,勇氣也判斷句2、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省略句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9、曰:“可(馳)矣。"(魯軍) 遂逐齊師。省略句4、夫大國,難測也,(我)懼(齊軍)有伏焉省略句5、何以戰倒裝句:以何戰十、朗讀節奏1、可/以一戰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十一、理解性默寫1、曹劌論戰中反映戰前政治準備,表現曹劌“取信于民” 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 遠謀。3、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 亂,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現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5、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懼有伏焉。(限四個字)6、曹劌認為“可以一戰”
10、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小大之獄, 雖不能察,必以情7、魯軍發起反攻的時機選擇在彼竭我盈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 時機選擇在齊軍轍亂旗靡之時。8、文中表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請見、請從。9、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10、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11、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懼有伏焉(限4個字)12、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 懼有伏焉十二、重點語句翻譯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居高位、得厚祿的大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去參與呢?2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居高位、得厚祿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3
11、.何以戰?你憑什么條件(跟齊國)作戰?4 .小惠未扁,民弗從也。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命令去死戰)的。5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之類(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量,一定 對神誠實。6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神不說謊話,這只是小信用,還不能算是大信用,未能(受到 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7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 處理。8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 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9 .既克
12、,公問其故。戰勝(齊軍)以后,魯莊公詢問這樣(做)的原因。10 .夫戰,勇氣也。打仗,是靠勇氣的。11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擂鼓,士兵們的 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擂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耗盡了。12 .彼竭我盈,故克之。他們的士氣己盡,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打敗了他們。13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像齊國這樣的)大國,(它的軍事行動)是很難推測的,我恐怕在 那里有埋伏。14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我看到他們的戰車的輪跡很亂,遠望到他們的軍旗也倒下了,所 以下令追逐他們。”十三、課文內容理解本課常識:1、曹劌論戰選自左傳,相傳是
13、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左傳原名左氏春秋亦稱春秋左氏傳是根據魯史編寫 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間的許多 史料。2、曹劌論戰以曹劌的活動為線索或以長勺之戰的過程為線 索,反映了魯莊公政治上的昏庸無能(這表現在他輕信近臣的擁護, 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上)和軍事上的急 躁輕進(不察敵情就想“鼓之” “逐之3、曹劌是一個深謀遠慮,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4、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三: 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 是善于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一一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 確:轍亂旗靡。5、
14、曹劌論戰各部分之間注意過渡和照應,文章結構嚴謹、周 密。6、曹劌論戰一文的中心是表現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 事才能,說明必須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 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7、“遠謀” 一語是“論戰”的中心,貫穿全篇,而魯莊公的 “鄙”又自始自終襯托曹劌的“遠謀”。8、文章詳略得當。文章詳寫曹劌關于戰前準備和戰機把握以及 戰后論述取勝的原因的言論,略寫戰爭過程,從而表現了曹劌的政 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杰出才能,而對表現中心無關的內容,如 戰爭的起因、戰爭的規模,軍事裝備情況,戰爭的激烈程度,戰后 的處理等都略而不提。9、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有:赤壁之戰、牧野之戰、官
15、渡 之戰、觀水之戰、巨鹿之戰、城濮戰役。10.曹劌認為取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戰取勝的 先決條件。也就是文中魯莊公所說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這句話的譯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 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這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其實與孟 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說的“人和”是一個意思即:希望 統治者能夠贏得最大多數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具體問題如下:1、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 論戰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曹劌的“遠課”又表現在哪里 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魯莊公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少數人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上。
16、曹劌認為取信于民是獲勝的保證。2、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 分析這樣寫的好處。*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作調查,急躁冒進;曹實地調查,抓準時機戰后: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舉出1例,即可得2分)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1分)3、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 簡要說說。(2分)答:(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2)軍事方面: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 時追擊)4、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為下文寫莊公作鋪墊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5、文章第2節主要內容是齊魯兩國長勺之
17、戰的概況。6、文章第3節主要內容是戰后曹劌論述戰斗取勝的原因。7、文章第2節通過曹劌的言行表現了他的品質或才能是胸有成 竹、指揮從容、善于把握戰機。8、文章結尾一段表現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戰中善于把握戰機,注意觀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9、就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聯系全文,說說曹劌在對話中表現 出來的主要思想。*只有盡心盡職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 才是戰爭取勝的基本條件。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A、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表現了曹劌的遠見卓識。B、曹劌與同鄉人的對話,表明從“請見”的原因。C、“齊師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D、魯莊公和曹劌都認為“衣食所安,弗
18、敢專也,必以分人”是 作戰的先決條件。11、曹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略作 分析。*(1)有愛國心與責任感。祖國被侵伐時,立即“請見”,去參與“肉食者謀之”的事,并 主動要求作戰。(2)對作戰的條件有深刻的見解。把國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為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謀”, 其見解顯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與地位相當的鄉人說話,直接解答疑慮,簡潔明快。與國君商討 問題,循循善誘,啟發、分析,促其領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點;答出一點,言之成理,語言通順,就 可得滿分)12、用自己的話說說,曹劌否定了 “公”前兩次的回答,這是因 為“公”把戰爭取勝的
19、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擁護,第二次寄托 于神靈的保佑。13、墨子“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的目的是 什么?體現了墨子什么主張?阻止楚國攻打宋國。非攻(反對侵略戰爭、反對不義戰爭)1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墨子真的要請公輸盤替他 做這件事嗎?請簡答。當然不是。其實墨子是先用激將法,誘使對方說出“吾義固不殺 人”,然后指出對方行為與觀點相違背,從而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 中而無法爭辯。(或墨子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輸盤理 屈詞窮)十四、開放性試題1、根據上文有關內容,發揮合理想像,在“齊師敗績”前簡要 補寫出戰斗的經過(可以運用文中原有的字詞靈活組合或用自己的話 敘述
20、)。*公鼓之,齊師士氣已竭。(意思對即可,可用現代文回答。)2、一鼓作氣”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卻有 人常常把它誤寫成“一股作氣”、“一鼓足氣”等。想一想,你怎 樣運用文中的知識來幫助人們避免這些錯誤。*不設統一答案。(合理解釋“鼓”和“作”的意思)3、學習這篇文章之后,你能從曹劌或魯莊公身上獲得什么啟示 或明白什么道理?(結合文章說理由)(4分)*從曹劌身上獲得啟示:可從遠見、愛國、責任感等方面說從魯莊公身上獲得啟示主要是反面的、領導與人民的關系方面說。3、曹劌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點是什么請結合上文略作分析。*(1)有愛國心與責任感。祖國被侵伐時,立即“請見”,去參與 “肉食者
21、謀之”的事,并主動要求參戰。(2)對作戰的條件有深刻見解。把國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 為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謀”,其見解顯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與地位相當的鄉人說話,直 接解答疑慮,簡潔明快;與國君商討問題,循循善誘,啟發、分析, 促其領悟。(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點;答出一點,信之成理,語言通順,就 可得滿分)4、你是否贊同曹劌“夫戰,勇氣也”這一觀點?請談談你的理由。*開放性試題,談出自己的看法,并對自己的觀點作簡要闡述, 言之成理即可。5、參考“示例”,根據所給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另寫一個含 這個字的成語。(3分)示例遂逐齊師一一隨波逐流(1)既克一一(2
22、)夫大國,難測也一一(3)望其旗靡一一*(1)克敵制勝(攻無不克)(2)深不可測(高深莫測、莫測高深、心懷叵測、居心叵測、天有 不測風云)(3)望風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風靡、望風而靡)6、有人說,“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 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本題是開放題,可從“有功”“無能”或“兼而有之”三個角 度來答題,能自圓其說即可。從“有功”方面答:魯莊公知人善任, 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作為決策者,有一定的功勞。也 可從“無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作為統治者目光短 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 靈的保佑上,說明
23、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 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功”“無能”結合起來答。7、文中曹劌的形象,令人敬佩。請寫出中國近代史(1840-1949) 上,你最敬佩的一位愛國將領,并用一句話加以評價。愛國將領:評價:8、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呢?請聯 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1)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2)戰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機。(3)統治者應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結合文章任選一個角度,聯系實際談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9、選文闡明了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應采取的戰略戰術原則 是什么?請再舉出一
24、個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10、學習這篇文章后,你能從曹劌、魯莊公身上獲得什么啟示或 明白什么道理?(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從曹劌身上獲得啟示:可以從遠見、愛國、責任感等方面說。從魯莊公身上獲得啟示主要是反面的、領導與人民的關系方面說。曹劌論戰練習題姓名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又何間焉()望其旗靡()小惠未遍()下視其轍()遂逐齊師()肉食者 鄙()犧牲玉帛()肉食者謀()夫戰,勇氣也0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含義。(1)齊師伐我()()(2)齊師敗績()(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三、辨別下邊的一詞多義。1、既克,公問其故()2、民弗從也()彼竭我盈,
25、故克之()戰則請從()3、曹劌請見()4、又何間焉()戰則請從()中間力拉崩倒之聲()5、其鄉人曰()6、肉食者謀之()公問其故()公與之乘()望其旗靡()登軾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詞類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屬也03、公將鼓之()4、公與之乘()五、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1、犧牲玉帛古義:今義:2、忠之屬也古義:今義:3、又何間焉古義:今義:4、肉食者鄙古義:今義:5、小大之獄古義:今義:6、再而衰古義:今義:7、必以情古義:今義:六、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1)曹劌主動求見魯莊公原因是什么?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曹劌
26、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什么?(3)為什么“齊人三鼓”曹劌才同意擊鼓進軍?(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后才同意追擊的理由何在?(5)曹劌進見時,他的同鄉反對的理由是(6)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體現曹劌軍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寫魯國戰前的準備。可分兩層:前一層寫曹劌跟鄉人 的對話,說明:;后一層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說明:3、第二段內容可概括為()A、寫追擊齊師的時機B、寫齊師敗績的情況C、寫長勺之戰的概況D、寫曹劌的軍事才能4、第二段寫曹劌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現曹劌()A、忠君報國的思想B、勇于犧牲的決心C、沖鋒陷陣的精神D、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善于掌握戰機。5、第
27、三段內容可以概括為()A、曹劌論述戰爭取勝的原因B、敘述長勺之戰的全過程C、論述作戰要靠勇氣D、交代魯國戰勝了齊國6、文中用了哪些事例證明曹劌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看 法是正確的?A.小惠未彳扁,民弗從也。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D.公將馳之,劌曰:“未可。”7、出自本文的一成語是,意思是08、就曹劌與莊公的對話,聯系全文,說說曹劌對話中表現出來 的主要思想。9、分析“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0、結尾一段表現了曹劌那些方面的才能?11、曹劌說的“忠之屬也”指的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12、選文寫鄉人對戰爭的冷漠態度何魯莊公的
28、見識淺陋是為了反 襯曹劌的愛國熱情和深謀遠慮。13、選段主要使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通過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刻畫了曹劌卓越軍事家的形象。14聯系全文看,木文所寫的事件是長勺之戰,發生的時間是魯 莊公十年,地點在長勺。15、曹劌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給了你哪些啟發?例如:我們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對事物的 正確判斷應建立在仔細觀察、周密分析的基礎上。(答到一點即給2 分)第一部分1 .關于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而完整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 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所敘史實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 年),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76年)。它比較忠實地記載了春秋時 代各國的政治、經
29、濟、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況。左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寫出了當時統治 集團的內部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兇惡殘暴和荒淫無恥,寫出了 當時統治者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了他們希望有安定和平的社會 秩序以及重視人民生活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寫作技巧上,左傳在記敘各個戰場和復雜時間時井然有序, 繁簡適度,善于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其他細節中突出人物性格、 值得后人學習。但是左傳也反映了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2 .長勺之戰歷史背景:“長勺之戰”的雙方是齊國和魯國,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 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 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第三
30、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 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這就是后來的齊桓公)。稍后,魯莊 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八月魯及齊師戰于乾時, 魯軍大敗。齊桓公逼魯莊公十年(前684年)春天,齊借口魯國曾幫 助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興兵攻魯,兩軍戰于長勺,這就是課 文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3 .正音:劌(gui)間(jian)弗(fu)彳扁(bian)帛(bo)孚(fU)轍(zhe)軾(shi)竭(ji6)靡(mi)4 .朗讀課文后,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詞語:實詞(見書下注解)虛詞:以:憑借,依靠。如:“何以戰?"把:“必以分人"用: “必以信。”按照:“必以情。”憑借:“可以一戰。”之:代詞:“肉食者謀之”(代事);“公與之乘”(代人);“故 克之”(代齊軍)的。“小大之獄”助詞,無義。“公將鼓之”句式:判斷句:忠之屬也。夫戰,勇氣也。夫大國,難測也。倒裝句:何以戰?即:以何戰?省略句:(曹劌)乃入見。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戰。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5 .學習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 .文章三個自然段,各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感冒安全課件
- 儀器管理標識培訓
- 科室職業健康培訓
- 音樂課件軟件小學生
- 水肌酸產品項目建設管理方案(參考模板)
- 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范文模板)
- 2025年脲醛塑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xx片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風險管理方案(范文模板)
- 2025年真空電子器件及零件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抗潰瘍病藥項目建議書
-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調查方法》期末考試題庫
- 公共體育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企業宣傳視頻拍攝制作方案
- 貸款車電子合同模板
- 飛利浦CX50-說明書
- 四年級上冊語文全冊重點知識
- 火龍罐綜合灸技術
- 體育訓練館維修改造工程鋼結構網架屋面施工組織設計
- 廣州市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管理業務培訓考試試題附有答案
- 電化學儲能黑啟動技術導則
- 《微電影創作》課程標準(含課程思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