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地市級卷一、注意事項1. 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2. 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3. 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4. 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5. 作答時必須使用黑色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紙有效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二、給定材料材料1:在城里公立小學開學的9月1日,張老師的打工子弟學校也開學了,在垃圾場邊的平房里,18名學生走進了簡陋的教室。同是小學教師出身的李某夫婦創辦的“行知打工子弟學?!?,則在一片荒蕪的菜地里迎來
2、了求學的孩子們。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學校就這樣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艱難地生存了下來。這樣的學校數量有限,仍有眾多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學上。在某民辦大學做管理工作的孫某為了讓從農村接出來的孩子有學上,在郊區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學。但是,校方要收取1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借讀費和贊助費,這些高昂的費用讓孫某發懵。因為公辦學校門檻高,所以在城鄉結合部,條件簡陋、收費較低的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然而,這樣的學校絕大部分都戴著“非法”的帽子沒有辦學許可證,很難逃脫被關停的命運。已有3年“辦學經驗”的秦老師說:“要拿辦學許可證,必須有房屋產權證??捎捎诮涃M緊張,學校只能租用別人的場地及房
3、屋。別說我們拿不出房屋產權證,就連房東也拿不出,因為房東也是租的村里的地?!币欢葥碛?500多名學生規模的私立金星小學就是因為校舍所在地被拆遷,從此銷聲匿跡了。“沒有政府的支持,我們也不敢在硬件設備上加大投資?!鞭k學人代某說:“艱難辦學,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學生可以放心讀書,老師也可以安心工作?!睂嶋H上這類學校的教師隊伍很不穩定,往往春節一過,教師走掉一半。許多年輕教師都把私立學校當作跳板,一旦找到了合適工作,立馬就跳槽走人。開學已經好幾天了,因為交不起300多元的學費,12歲的陳某遲遲沒有報到。和陳某一樣,由于家庭生活困難,不少農民工子女不得不放棄求學。樹人學校也是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
4、開學已經一周了,還有100來名學生沒來報到。校長既失落又無奈,“反正每到開學,總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轉學了。至于有沒有人輟學,那就沒辦法統計了。”春節過后,8歲的鄉村女孩兒張某在B市郊區的一所公辦小學里迎來了新學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農民工子女難有這樣的待遇。“我也想去公辦學校上學,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學費實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帶的飯菜到中午有點變味發餿,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心里就有點發酸。“B市的公辦學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實驗教材。將來考大學,因為沒有戶口,孩子還得回去考,怎么辦?”從山西來B市打工的張某愁苦地問??紤]到這個因素,許多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國統編教
5、材的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我媽媽很少給我零花錢,我也沒有什么新文具,總覺得在班里抬不起頭?!边@是一個“有幸”到公辦學校就讀的農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尷尬。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不少鄉下來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辦學校里,都有孤獨、自卑的感覺。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一研究員表示,要警惕農民工子女心理“邊緣化”傾向。他說,農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經濟條件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好不容易能與城里孩子坐在同一個教室里接受質量較高的教育,卻又要承受來自同學們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難沒有讓他們退縮,可這種心靈的創傷卻難以撫平。2010年8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堅持以輸
6、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薄巴谒{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是溫家寶總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學時,在學校黑板上寫下的題詞。廣大人民群眾都希望并相信在實施綱要的過程中,這美好的愿景會變成現實。材料2:新華社、中國青年報記者聯合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這一調查歷時7天,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向農民工發放調查問卷131份,其中有效問卷125份。73名受訪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樣的待遇”,43名受訪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費標準”,1
7、7人希望能“有供農民工子女就讀的專門學校”。調查同時顯示,78位受訪農民工表示,通過“朋友介紹”為孩子在城里聯系學校;16人表示“從媒體報刊獲悉”有關學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門咨詢”,2人表示由“家鄉教育部門推薦”,1人表示“學校主動上門”。調查表明,有46名農民工子女,曾經因為父母務工地點的變化而被迫轉學。其中轉學1次的有10人,轉學2次的有12人,轉學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學遇到的最大困難時,54位受訪者表示是“費用太高”,占受訪總數的43.2%;46人表示是“沒有城市戶籍”,占受訪者的36.8%。選擇“住處附近沒有學?!薄笆艹抢锶说钠缫暋薄爱厴I后拿不到畢業證
8、”的受訪者比例依次為16.8%、6.4%和4.8%。“我本來準備把小孩送到公立學校,但因為不是本地戶口,我找的一所學校每學期竟然要8000元的贊助費,另外還要交這費交那費,最終還是沒有去?!痹贜市打工的羅某告訴記者。調查同時顯示,有20名農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學時曾“遭受到拒絕”,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學校才接受”;有19位受訪者表示孩子在學校“有過不公平待遇,但不嚴重”,3人表示孩子在學?!坝羞^不公平待遇,情況比較嚴重”。調查還顯示,77.6%的受訪農民工表示,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或“成績不好”。88名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有”或“不一定”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占受訪總數的70.4%?!靶『⒅灰犜?/p>
9、,知道尊老愛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沒時間想太多,學校的質量也就不管了。”33歲的王某來自南方某縣,以幫酒店洗臺布為生,談起孩子的教育,他無奈地說。材料3:近年來,在發展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過程中,地處西南邊境的L縣堅持“調整一些不合理校點布局,逐步推進寄宿制辦學”的工作思路,特別是結合國家在L縣實施的“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對本縣的學校布局進行調整。通過該工程的實施,L縣各鄉鎮學校布局更加合理,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辦學效益得到了明顯提高。L縣在將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的同時,注重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學校辦成群眾滿意,家長放心,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
10、得好”的學校。撤并教學點,意味著自己的子女要去更遠的地方讀書,來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難免會讓家鄉心存顧慮。L縣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開辟“創建”專欄,還利用掛橫額、張貼標語、出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創建寄宿制學校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都來關心、支持創建工作??h教育局、鄉鎮政府干部,帶領教師和村干部分頭走訪學生家長,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并做好摸底工作。通過宣傳發動,提高廣大群眾的思想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創建工作的良好氛圍。L縣把創建寄宿制學校作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重點工作來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條件,努力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積極為農村教育的發展創造條件
11、。一是充分利用“義教工程”、邊境建設大會戰教育建設項目、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等項目的資金投入,完善了學校的各項設施。幾年來,共投入資金4379萬元,建設了教學用房56幢,學生宿舍樓89幢,學生食堂79幢,學生廁所73間。二是推進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統籌規劃學校布局。針對農村校點多、規模小、難以實現有限資源優化配置的情況,L縣從各地的實際出發,按照以人口自然分布來統籌規劃學校布點的原則,把辦學的規模和效益作為工作的立足點和重要目標。L縣的學校布局調整工作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先易后難、逐步實施、規模辦學,提高了效益,盤活了教育資源。在調整中小學布局、撤并教學點工作進程中,根據當前政府財力和群
12、眾承受能力,重點建設一些試點學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實踐模式。其一,聯村辦寄宿制學校。隨著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學校生源減少,村村辦學校的現象將成為歷史,聯村辦學勢在必行。如響水鎮棉江、四清、高峰、紅陽等村由于靠近設施完善、教學質量好的鳴鳳中心小學,L縣便利用“義教工程”43萬元資金,在鳴鳳中心小學建起了學生宿舍樓、教學綜合樓和學生飯堂,擴大學校規模,將其建成寄宿制學校。其二,創辦民族寄宿制學校。L縣武德、金龍、水口等3個鄉鎮同屬邊境鄉鎮,部分村屯由于地處邊遠山區,交通不便,許多適齡兒童不能按時入學讀書。為了解決他們的入學難問題,L縣在武德鄉中心小學創建了寄宿制學校,招收武德、金龍、水口等3個鄉鎮
13、部分村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國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學生統一到校寄宿就讀,實行封閉式管理。目前,該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來共培養了1000多名少數民族學生。其三,創建邊境形象學校。L縣抓住邊境大會戰教育項目建設工程實施的機會,積極籌措經費,重點建設了一批國門學校,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現在水口鎮羅回中心小學、彬橋中心小學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達150多人;水口中學、彬橋中學的寄宿生均超過400人。材料4:越是上學難,有些農民卻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讀書”,以至出現了忍饑挨餓、傾家蕩產供孩子讀書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來越高,
14、有社會學家計算過,一個大學生4年學費大約相當于一個農村居民20年的純收入。不用說西部貧困地區,連基本脫貧的東部地區的農民孩子的“大學夢也越來越遠了”。實際上,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村孩子在大學生源中的比例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幾乎下降了一半,這就意味著“通過高考,農村孩子向上流動的渠道”正在“縮窄”。貧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當大,也就是說,農民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發展;而現在一旦出現大學生就業危機,貧困農民家庭所受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在當下中國農村出現了必須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現象:H省的一個調查表明,個別地區的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輟學的學生基本上都是20世紀90年代出生
15、的那一代,他們的父母有的過去還能讀到高中畢業,而他們之中有數量可觀的人初中還沒有讀完,由此導致勞動者的文化素質下降,對未來中國發展的影響,確實令人擔憂。有社會學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明顯的因教致貧、因教返貧的現象”,“G省的抽樣調查顯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貧的農戶,占返貧總數的50%”。農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們的子女另尋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輟學”之風抬頭,用一著名作家的話來說,就是用輟學來“保護人心,保護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滿著蔑視、冷漠以及焦灼不寧的慘淡日子滑落”。但也如這一作家所說,這樣的選擇既顯得“荒唐”,又有些無奈。而且也還有許多農民幾乎是孤注一擲地仍然將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這
16、樣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努力確實給人以悲壯感。一位下鄉支教的大學生說,這是“困境中不絕希望”。如果不對農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農村教育及城市教育)進行新的反思與改造,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與農民子弟就業難的問題,恐怕很難實現他們可以看到并應享有的教育,即廣大農民寄以希望的教育。材料5:柳延希望小學是李某當村主任的時候籌資修建的,可惜只辦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蕩蕩的校園。上世紀90年代,和中國大多數農村一樣,李某所在的棗園鎮延店則村,也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時隔幾年,新的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又讓很多農村小學陷入“沉睡”狀態。這其中,也包括部分希望小學。柳延希望小學的幾間教室已
17、被村委會用作辦公室。當年的籌建者、已不再擔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學校住。他的任務是看守校產,清除雜草。如今,村里還有50多個孩子在鄰村的裴莊希望小學上學。由于路有點遠,又不能住校,大人們只好每天騎車接送孩子?!艾F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沒了?!痹谛iT外的一堆磚頭瓦礫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見證這所學校歷史的一塊石碑,那上面蓋滿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讓孫子端一盆水過來澆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樣:延店則村希望小學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間和李某不同,同樣是校園看護人的向老師不甘心學校就這么閑著,他在已經撤掉的學校里辦起了幼兒園。撤校前,向老師是校長。學校原來
18、只有12口窯洞。2004年3月,經聯系,香港某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先生捐贈20萬元,為學校修建了一棟兩層教學樓。然而,當教學樓建好投入使用時,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卻被并到了鄉中心小學。學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斑@一并,低年級家長的心就動搖了,學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師說,“2007年后半年,就沒有學生了,學校也就撤了?!庇谑牵瑤讉€村民又找到向老師,鼓動他在學校里辦一所幼兒園。他雇了一名老師,一名司機,還買了一輛面包車用來接送孩子,辦起了幼兒園??梢荒甓嗪?,向老師又開始發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來,每個孩子一學期1000元,每天上下學接送不說,中午還管一頓午飯。每個月還要給請來的教師、司機
19、開工資,不賺錢不說,還賠錢了。幼兒園再往下辦,也很難了。材料6:6.2009年是希望工程實施20周年。20年來,希望工程共募集資金56.7億元,資助346萬名家庭困難青少年繼續學業,資助建設15940所希望小學,為支持經濟落后地區基礎教育事業,促進青少年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從1999年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經過調查論證后,開始實行希望工程戰略重點轉移:由過去對貧困失學兒童的普遍救助,轉到對優秀受助生的跟蹤培養;而希望小學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設為主,轉向教師培訓、現代化教育設施軟件建設為主。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全國小學在校生10564萬人,而1998年全國小學在校生是13953.8萬
20、人,9年間減少了3300多萬人。伴之而來的是鄉村小學數量的銳減,20余年間,中國的鄉村小學從1985年的83萬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萬所。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設的希望小學。據2010年10月25日報載,截至2008年12月,G省長陽縣76所希望小學有53所被廢棄。這樣的情況隨著“撤點并?!闭叩拇笠幠M茝V,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出現,很多希望小學被撤銷,要求與鎮小學或中心小學合并,因個別條件無法合并的,直接被閑置。部分校舍被當地村委會再利用,作為臨時教學點等,服務于周邊村民。但更多是被閑置下來,甚至直接被用作倉庫,有的操揚被翻墾成了田地,準備種上苞谷,有的學校甚至養起了豬和雞。來自Y市共青團市
21、委希望工程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4月25日,Y市某區運行的希望小學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興建的京溫希望小學,已經變成了紅棗產品加工廠。這里原來每個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學,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辦主任張某介紹,本世紀初,生源開始銳減,2001年,有一個鎮在校學生2400多人,可現在不到1100人,這個鎮流動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務工,部分學齡兒童只好隨家長走,異地就讀。記者采訪過程中見到了不少“空巢村莊”,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農村稅費改革也引發了農村學校經費的緊張。2001年,我國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取消了原來的教
22、育集資和教育附加,學校的經費由財政支持。而學校過多讓有限的經費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樣,有效投入降低,于是進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學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蛇@些校舍有的被用作村委會辦公室、黨員或者群眾活動室,有的被村集體租賃出去成為廠房或倉庫,還有一部分仍處于閑置狀態。材料7:鄉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擔憂和焦慮。這些學者有不少出身于農村,他們有著自己的鄉村記憶,和對現實鄉村的直接觀察和體驗。因此,他們的憂慮就特別值得注意。故鄉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消亡與崩潰。這里既發生了傳統的以民間節日、宗教儀式、戲曲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經相當活躍的,與集體
23、生產相伴隨的農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識字班、電影放映隊、青年演出隊)的消逝,更出現了在純凈的大自然中勞作和以家庭、家族、鄰里親密接觸、和睦相處為特點的農村日常生活形態解體的征兆和趨向。生態環境的惡化,家庭鄰里關系的淡漠和緊張,社會安全感的喪失,使鄉村生活已逐漸失去了自己獨到的文化精神內涵。賭博、暴力犯罪,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鄉村社會文化精神缺失的表現。于是,有研究者產生了更深層次的焦慮:“傳統鄉間倫理價值秩序早已解體,法律根本難以進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價值秩序又遠沒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錢與利益。”一些農民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完全趨于利益化,錢成了衡量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消費文化已經成為農
24、村社會的主宰性的意識形態,它對生活以及人生意義的設定已經主宰了許多農民尤其是農村里的年輕人的頭腦,由此帶來的問題自然是十分嚴重的。于是就有了“作為文化生命內涵的鄉村已經終結”的這一根本性的憂慮。而鄉村作為文化存在的虛化,直接導致鄉村少年成長中應有的本土資源的缺失,如今的鄉村少年,他們生活在鄉村,卻根本無法對鄉村文化產生親近感、歸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對于他們來說又是那樣遙遠,這樣,他們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極易發生動搖,成了在文化精神上無根的存在鄉村文化的危機和鄉村教育的危機,就是這樣相互糾結著。這一切,對那些曾經感悟,至今仍依戀鄉村文化的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
25、,“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這樣,無論在鄉村少年身上,還是在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現了“失根”的危機。鄉村文化的衰落,鄉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對于我們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是我們應當思考和追問的。三、作答要求(一)認真閱讀“給定材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20分)1.“給定資料1”和“給定資料2”集中反映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諸多問題。請根據這兩則資料,對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進行概括和歸納。(10分)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00字。2.根據“給定資料4”中的有關內容,談談對文中“困境中不絕希望”這一表述的理解。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26、。(二)L縣政府擬進一步宣傳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請根據“給定資料3”,以縣教育局的名義草擬給各村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20分)要求:(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2)用語得體,通俗易懂;(3)不超過400字。(三)假設你是一名派到農村的支教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簡要分析希望小學遭廢棄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希望小學遭廢棄問題的具體建議,供上級有關部門參考。(20分)要求:(1)對原因的分析準確、全面,不超過100字;(2)所提建議具體、有針對性、切實可行,不超過300字;(3)條理清楚,表達簡明。(四)“給定資料7”的畫線部分寫道:“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
27、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這樣,無論在鄉村少年身上,還是在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現了失根的危機。”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語言流暢;(4)總字數8001000字。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地市級卷(解析)一、參考答案:1.參考答案:(1)政策不合理:不發辦學許可證;教材不統一;戶籍制度限制,打工子弟在城市考試難;了解打工子弟學校的信息渠道不通暢。(2)公辦學校門檻高:借讀費、贊助費等收費高;待遇不公平;(3)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差:數
28、量有限,條件簡陋;硬件設施不完善,經費緊張;教師隊伍不穩定。(4)家庭支持不足:生活困難,輟學、轉學嚴重;不夠重視,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5)農民工子女有孤獨、自卑感,心理“邊緣化”傾向嚴重。2.參考答案:(1)“困境”:農民子女教育成本高、就業難,農村生源比例下降,輟學率高,出現了因教返貧、因教致貧現象。(2)“不絕希望”:農民對子女通過教育擺脫貧困及對當今中國教育和其改革寄予希望;(3)評價: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努力給人以悲壯感,是中華民族教育的希望之所在。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扭轉困境。二、參考答案:給各村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針對我縣人口
29、出生率降低,生源減少,農村校點多、規模小的現狀,我縣將調整一些不合理的校點布局,逐步推進寄宿制辦學,改善辦學條件。家長們,按照以人口自然分布來統籌規劃學校布點的原則,我們將推行三種寄宿制辦學模式:一是聯村辦寄宿制學校擴建設施完善、教學質量好的中心小學;二是創辦民族寄宿制學校對邊遠山區、入學難的孩子,國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統一到校寄宿就讀;三是重點建設一批邊境形象學校。各位家長,寄宿制學校一方面可以解決孩子上學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的問題,保障孩子安全,減輕家長擔憂;另一方面,學校教學樓、宿舍樓、食堂等設施將更加完善;同時,學校將實行封閉式管理,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家長們,我們將盡最
30、大努力把寄宿制學校辦成家長放心、學生“留得住、學得好”的好學校。希望大家多多給予關心、理解和支持!縣教育局××××年××月××日三、參考答案:關于部分希望小學遭廢棄問題的報告希望小學遭廢棄的原因有:受新的農村教育布局調整下“撤點并?!闭叩挠绊?;農村稅費改革,引發農村學校經費緊張;人口流動,生源銳減,部分學齡兒童隨家長外出務工而異地就讀。對此提出以下建議:(1)租賃拍賣,回收資金。對閑置不用的校舍,租賃或拍賣給創業者投資辦廠,力爭農民工在家鄉就業務工,子女本地就學。(2)合理再利用,服務于周邊村民。因地制宜,用作臨
31、時教學點等,比如對用于辦幼兒園的,適當給予資金補貼,降低交通、師資等成本,或用作村委會辦公室、黨員或者群眾活動室。(3)合理規劃、提高有效投入。繼續撤并、合并過多的學校;配套加強重點學?;A設施的建設,探索寄宿制住校;同時,新建希望小學選址要與當地教育布局相統一,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4)實現投資方向戰略重點轉移,轉向對優秀受助生的跟蹤培養;轉向教師培訓、現代化教育設施軟件建設四、參考答案:農村文化失根的“危”與“機”當前,全國城市化進程正劇烈改變著我國鄉村的社會形態和農民們的生活方式。在這大巨變、大轉型的時代浪潮之下,一些來自農村的知識分子敏銳地感受到自身生命存在感在農村和城市的雙重失據
32、,以致發出了“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已經無家可歸”的悲嘆。如果我們繼續著眼于更為龐大的農民工、鄉村少年等農村人群,這種存在于生命中的無歸宿感實在是必須引起重視了。這種“失根”現象表現為一種生命體驗文化精神上的無歸依感,即在城市化大浪潮沖擊下,傳統鄉村解體,鄉村文化虛弱,日漸失去對廣大農民,尤其對鄉村少年的親和力,而城市文化又過于遙遠。于是,就出現了鄉村文化和鄉村教育的雙重危機。究其根源,農村“失根”的首要原因是傳統生活方式的消亡與崩潰。長期以來,廣大農民在面對大自然時的協同勞作中形成了家庭、家族、鄰里之間親密接觸、和睦相處的生活形態。如今,隨著機械耕作、外出務工、經商等漸趨多樣化的生產方
33、式,農民們的社會關系也日漸獨立分化了。一方面,集體性的傳統文化生活,比如民間節日、宗教儀式越來越空洞化;另一方面,與早期集體生產相伴隨的電影放映隊等農村公共生活形式也逐漸消逝。必須看到,傳統鄉村文化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造成當前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家庭鄰里關系淡漠、緊張,違法犯罪盛行,社會安全感喪失的根源之一。傳統鄉間倫理價值秩序逐步解體,而現代法律又遠未進入農民日常生活形成新的價值秩序,是鄉村文化“失根”的又一根本原因。隨著傳統倫理價值體系解體,很多“農民”對自我價值的認識趨于利益化,錢成為衡量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以致拜金主義、低俗文化、消費文化盛行于廣大鄉村。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傳統惡習,比如賭
34、博、暴力犯罪等在許多農民尤其是年輕人群中死灰復燃,成為危害國家長治久安的隱患。城鄉間長期存在的文化鴻溝也是加劇農村文化“失根”的重要原因。戶籍隔離制度下的城鄉經濟生活和社會管理模式,使農民們很難充分享受到城市文化并予以認同。這樣,農村和城市文化的雙重缺失,使他們生命的歸依感和價值認同極易動搖,成了在文化精神上的無根存在。鄉村文化教育的衰落,會造成億萬農民“流離失所”,我們必須為此找到解決辦法。在我看來,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農村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好農村自然生態。其次,要大力發展鄉村文化和教育事業。就當前現實而言,解決好農民工子弟上學問題,以及農民工和農村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重中之重。最后,可依托報紙、
35、廣播、電視等媒介廣泛傳播鄉村文化精華,積極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從根本來說,文化失根問題說到底還是要靠經濟發展來解決。當農村人看到城市的燈紅酒綠,看到城里人大把賺錢,他們自己卻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因此產生心理失衡,再好的文化也不可能有吸引力。全國性的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協調好城鄉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同步發展,這是我們整個21世紀都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大問題。愿君莫做搖擺人愿君惜取同源血在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中解決外來人員無根化危機城市與農村、城市人與農村人的身份認同危機和文化斷裂,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那位來自農村、身在城市的知識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進、在農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鄉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二地理教案第三章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章末總結模版
- 農村電商直播基地2025年物流配送與倉儲管理方案
- 初一英語下學期工作總結模版
- 2025年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三三模高考數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庫管員轉正個人總結模版
- 職業學院校舍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分析
- 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與風險控制
- 社團工作總結模版
- 醫療AI技術在商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 小學期末老師評語
- 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場地及其設施設置規范
- 大學生三生教育主題班會
- 2023年宜昌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內部控制建設課件
- 《微電子學概論》第八章-光電子器件課件
- 水塘排水、清淤質量檢驗記錄表
- 上海龍之夢麗晶大酒店客房預訂單
- 化學分析送樣單2
-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說明書
- 婦產科學孕期B族鏈球菌感染課件
-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