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PPT學習教案_第1頁
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PPT學習教案_第2頁
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PPT學習教案_第3頁
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PPT學習教案_第4頁
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PPT學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八年級上冊古詩十首第1頁/共104頁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2頁/共104頁1、了解“樂府”2、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語氣、感情、節奏3、討論交流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由這些景物的描寫你能聯想什么?詩中哪兩句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第3頁/共104頁樂府詩集是由宋朝的郭茂倩所編,“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采詩配樂的官署,后來就把這個官署采來配樂的詩歌叫做“樂府”漸漸地“樂府”成為一種有獨特風格的詩體了。第4頁/共104頁樂府是秦漢時期官方設立的音樂機構。

2、漢武帝時曾經大規模地擴建樂府,并從全國各地收集民間詩歌,配樂演唱。后來,把這些為配樂采集來的詩歌也稱為“樂府”。這樣,樂府就由機構名稱轉變成為一種詩歌體裁名稱了。 第5頁/共104頁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詩歌,是為樂府的曲配的唱詞。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分為“長歌行”和“短歌行”。第6頁/共104頁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動詞,等待。日:太陽。晞:曬干。園中有碧綠的葵菜,露水將要被早晨的陽光曬干。描繪葵的形象。托物起興。 第7頁/共104頁陽春布德澤,

3、萬物生光輝。陽春:溫暖的春天。布:動詞,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澤:恩惠。春天把陽光、雨露帶給萬物,因而說是一種恩惠。萬物:大地上的各種生物。生光輝:形容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 春天的陽光把溫暖布滿大地,萬物都煥發出勃勃生機。比喻人的青春年華。 用了什么修辭?第8頁/共104頁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常:副詞,時常。恐:動詞,擔心。秋節:秋季。至:動詞,到。秋氣肅殺,萬物多因長成而趨于衰敗、死亡,故擔心。焜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同“花”。衰:衰敗。只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過程。比喻人年老體衰。 又比喻什么?第9頁/共104頁百川東到海,

4、何時復西歸。無數條江河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夠重新返回西方?由季節轉換聯想到時間飛逝。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表示向東。海:大海。何:疑問代詞,什么。時:名詞,時候。復:副詞,可譯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西。歸:回。這句意思是光陰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第10頁/共104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少:少年時期。壯:成年時期。合起來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盡量使出來。意即勤奮。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時期。徒:副詞,可譯為“空,白白地”。傷悲:悲傷。年少時如果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與悲傷。關于生命價值的感悟。表達了詩人勸導

5、世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不要虛度光陰之情。第11頁/共104頁葵、朝露、陽春、萬物、花葉、百川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時光易逝、生命短暫(聯想)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珍惜少壯時間,努力奮發第12頁/共104頁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孟郊勸學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人壽幾何?逝如朝露。時不重至,華不再陽陸機短歌行第13頁/共104頁1詩中勸勉人們珍惜青春,應及時努力的詩句:2詩中通過描寫鮮明的色彩來表現春季無限生機和旺盛活力的句子:4詩中借題發揮,描寫陽光普照,萬物欣欣向榮的詩句:5詩

6、中通過寫季節的變化,隱喻人們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詩句:6詩中通過蘊意深遠,水到渠成,極具感染力和勸勉之意的詩句:7詩詞中有許多告誡人們要懂得惜時的名句,請寫出你知道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2)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隋寸功。(杜旬鶴題弟侄書堂)第14頁/共104頁詩歌的孤寂第15頁/共104頁第16頁/共104頁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第17頁/共104頁“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

7、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第18頁/共104頁第19頁/共104頁1詩中通過描寫傍晚景色,表現詩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詩句:2詩中通過對季節的描寫,表現山景蕭瑟、寂寞的詩句:3詩中交代牧

8、人、獵者遂愿而歸,收獲頗豐的詩句:4詩中透露出詩人閑情野趣中隱含彷徨無依的莫名苦悶之情的句子:5詩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來表現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的詩句:6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詩寫道:“相顧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本詩中與其意思相似的詩句: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第20頁/共104頁第21頁/共104頁第22頁/共104頁第23頁/共104頁第24頁/共104頁第25頁/共104頁第26頁/共104頁1詩中借鴻雁南飛,秋季已至,來表達詩人思

9、歸之情的詩句:2詩中表現詩人欲歸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詩句:3詩中借“鄉淚”、“歸帆”表達旅人睹物傷情,思念故鄉的詩句: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有句云:“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此詩中與這兩句意境相近的詩句:5詩中能夠寄托詩人思歸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緒的詩句:6詩中交代家鄉的位置而自然成對詩句:7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詩人遠離他鄉的羈旅之情的詩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2)鄉書何處達?

10、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第27頁/共104頁第28頁/共104頁第29頁/共104頁孟浩然(689-740),襄陽人(今湖北襄陽)。早年閉門苦讀,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到長安應進士舉,不第返鄉,東游吳越。開元25年(737)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應聘為從事,但不到一年即辭職返鄉,兩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隱居,寫下了許多山水田園詩,首開唐代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的先河,與王維并稱“王孟”。這是孟浩然游歷長安時贈給張九齡的一首詩,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錄用。第30頁/共104頁第31頁/共104頁第32頁/共104頁第33頁/共104頁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11、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蒸撼合作探究:1、詩人描繪了洞庭湖怎樣的景象?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水天交接,浩瀚無涯的雄偉氣勢寫景抒情希望出仕,無人引薦(比喻、用典)2、詩歌的頸聯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第34頁/共104頁1詩中運用對偶修辭方法,描繪洞庭湖雄偉景象的名句:2詩中表現詩人渴望援引的詩句:3詩中表現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景色的詩句:4詩中表現詩人不甘寂寞的詩句:5詩中表明作者對自己不能報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詩句:6詩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懷內疚的詩句:7詩中表明詩人想投身仕途而又無人舉薦的詩句:8詩中形象地描寫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積廣大,充滿活力的詩句:9詩

12、中表明詩人無職可做,寂寞無依之情的詩句:10古詩詞中有許多關于水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端居恥圣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第35頁/共104頁黃鶴樓第36頁/共104頁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第37頁/共104頁滕王閣第38頁/共104頁第39頁/共104頁第40頁/共104頁第41頁/共104頁崔顥(704754)

13、,汴州(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變,風骨凜然,雄渾奔放。有崔顥集。 第42頁/共104頁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詩下面題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飄然離去。事后對崔顥的這首詩念念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如:在金陵鳳凰臺時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還有送孟浩然之廣陵.第43頁/共104頁黃鶴樓,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名樓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毀;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長江之濱。昔日的黃鶴樓有“天下絕景”之稱,今日的黃鶴樓更雄偉、壯麗。據史料記

14、載,黃鶴樓始建于三國。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第44頁/共104頁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第45頁/共104頁第46頁/共104頁詩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詩句是?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苦悶第47頁/共104頁描寫登黃

15、鶴樓所見江上情景的兩句詩句是?請你用自己的畫描繪一下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愁什么呢?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不禁抒發了懷舊、思鄉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第48頁/共104頁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第49頁/共104頁比一比,賞一賞第50頁/共104頁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

16、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第51頁/共104頁第52頁/共104頁1詩中詩人從傳說入筆,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景物的詩句:2詩中能夠表達詩人對世事變遷的無限感慨之情的詩句:3詩中情景交融,道盡無限思鄉之愁的詩句:4詩中表現詩人懷念家鄉的惆悵之情的詩句:5詩中能夠詩人觸景生情而起思鄉之愁的詩句:6詩中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詩句:7請寫出古詩詞名句中關于“鄉情”的兩句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

17、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第53頁/共104頁第54頁/共104頁題解: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第55頁/共104頁第56頁/共104頁第57頁/共104頁第58頁/共104頁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 晗聯切題,分手時的離情別緒。 作別處的山水,色彩明麗。 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頸聯表意,情景交融。 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尾聯抒情。 抒發與友人難舍難分的情

18、緒。 第59頁/共104頁 詩寫得新穎別致,豐采殊異。色彩鮮艷,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第60頁/共104頁1詩中交代送別地點及環境的句子:2詩中借馬的蕭蕭長鳴,表現友人不忍離去的詩句:3詩中比喻友人離家遠游,行蹤難定的詩句:4詩中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的詩句:5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贈別之情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連續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9、高適別董大)第61頁/共104頁第62頁/共104頁而遭受打擊,卻毫不氣餒,仍而遭受打擊,卻毫不氣餒,仍保持著高昂的進取精神。保持著高昂的進取精神。第63頁/共104頁第64頁/共104頁第65頁/共104頁萬里晴空中一只白鶴沖云直上,我的詩情也隨它飛上了藍天。第66頁/共104頁第67頁/共104頁1詩中能夠表現詩人昂揚奮發的創作精神的句子:2詩中體現詩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獨創新視角的句子:3詩中運用鮮明的對比來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4詩中描寫秋天美景的詩句:5白居易有詩云:“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斷腸是秋天。”極言秋之悲涼,本詩中與之情調相反的句子:6詩中能夠表現作者推陳出新,賦予秋天新

20、內涵的句子:7除詩外,我國古代詩文中還有許多關于“秋”的膾炙人口的名句,請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第68頁/共104頁第69頁/共104頁第70頁/共104頁魯山山行梅堯臣適與野情,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第71頁/共104

21、頁作者介紹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等。第72頁/共104頁魯山山行梅堯臣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嶇時高時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幽深的小路,令孤獨的我曾經迷路。傍晚,霜落下的時候,熊以爬到樹上,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傳來一聲雞叫,仿佛在回答。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譯文第73頁/共104頁本詩首聯描寫了魯山,景觀,抒發了詩人的。本詩首聯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情趣?第74頁/共104頁2.頷聯“好峰隨處

22、改,幽徑獨行迷”。 “改”,“迷”妙在哪里? 第75頁/共104頁 詩人在山中走著走著,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自己也懷疑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沉思的時候,忽聽得從山間白云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原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后一句“云外一聲雞”,非常自然,確實尾聯了詩人行走山中的什么?第76頁/共104頁魯山山行梅堯臣適與野情,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幽靜小路,。,表達。第77頁/共104頁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以了詩人的。另外,的揭示

23、與開拓也。第78頁/共104頁第79頁/共104頁1詩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詩句:2詩中表明山景讓步欣賞不夠,目不暇接的詩句:3詩中描寫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詩句:4詩中表明山中人煙稀少,游者離山村較遠的詩句:5山往往因其巍峨而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請寫出古詩中表現山宏偉氣魄的兩句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處一聲鳴。(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第80頁/共104頁第81頁/共104頁第82頁/共104頁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蘇 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揚州市大儀中 許立榮 第83頁/共104頁第84頁/共104頁第85頁/共104頁第86頁/共104頁第87頁/共104頁上闋寫景蘭芽浸溪路靜無泥暮雨蕭蕭子規輕啼下闋抒情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自然的美景和生機令人心曠神怡。 不要徒發衰老之嘆。第88頁/共104頁 唐代詩人白居易醉歌中有“聽唱黃雞與白日”句,意思是說,黃雞催曉,白日西落,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蘇軾在這里卻說“休將白發唱黃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