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地理(必修1)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我們本著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并且為高三打下堅實的基礎。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使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參加,樂于探究。(一)培養
2、學生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發展觀。(二)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三 教材內容分析本學期所學內容為必修一(人教版),內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本冊內容以自然地理為主,通過本冊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和運動規律,大氣狀況及運動規律,地形地貌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發育,自然界的水循環、海水運動及水資源的利用,地理環境的特性等,從而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地
3、球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為將來進一步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內容,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地球。使學生認識處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層是由相互交錯、重疊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組成的。地球表層又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的、巨大的系統,它不僅與宇宙有密切聯系,還與地殼以下的地球內部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四、 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沒有用心學習地理,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識又是進一步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這也就是造成高一學生感覺地理難學和高中地理教學困難比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學中要針對以上具體問題,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適度補充與高中地理知識相關的知識,以便
4、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和高中地理知識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五、具體措施1 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掌握教學重點。2繼續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努力鉆研教育教學技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3認真備課,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等。3 通過地理故事、地理趣聞、地理謎語、地理新聞以及與地理教學相關的課外知識等,增強學生地理學習興趣。4 針對地理教學的特點,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簡單的實驗、觀察、測量、制作教具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5 加強課堂教學管理,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
5、時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6 加強對學生作業的監督與管理,提高作業的實效性。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7、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所學知識。 8、 加強對學困生的關心,對學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學困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四、教學進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1節 宇宙中的地球 (1課時)第2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課時)第3節 地球的運動 (3課時)第4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2課時)第一章復習、單元測試與評講 (1課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6、第1節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 (2課時)第2節 氣壓帶和風帶 (3課時)第3節 常見的天氣系統 (2課時)第4節 全球氣候變化 (1課時)第二章復習、單元測試與評講 (1課時)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1課時)第2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2課時)第3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2課時)第三章復習、單元測試與評講 (1課時)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第1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2課時)第2節 山地的形成 (2課時)第3節 河流地貌的發育 (2課時)第四章單元復習課 (1課時)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第1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課時)第2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7、(2課時)第四章單元復習課 (1課時)總復習 (2課時)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理解天體系統的層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知道太陽系的成員,運用資料認識九大行星繞日公轉的運動特征、結構特征,從中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3理解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一組圖文信息,認識各類天體的主要特征;利用網絡等媒體,收集天文信息,豐富對宇宙環境的認識。2通過閱讀“天體系統”圖,設計相應的簡明框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3閱讀“太陽系模式圖”和“九大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表,歸納九大行
8、星公轉運動的共同特點;閱讀“太陽系其他行星與地球的質量和體積比”圖,歸納三類行星的結構特征。從的結構特征。從上述過程中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的普通行星。4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溫度條件、大氣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論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陽系范圍之外的天體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確定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見星人的方向的見解。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2通過尋找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
9、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通過運用資料探討地理問題,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4通過觀賞天體照片等相關視頻信息,激發地理審美情趣【教學重點】地球上為什么有適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環境。【教學難點】認識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窘虒W方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交流互評。充分利用教科書搭建的平臺,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問題有更深的認識?!緦W法指導】通過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
10、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窘虒W過程】導入新課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認識人類的生存環境,首先要認識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第一,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象,僅從地球自身因素分析無法得到正確、完整的結論,需要從地球所處的宇宙的環境來分析。第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間和資源來源。(引入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的主題,進而以談天說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指導(引導啟發)認識地球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認識地球上出現的一些地理現象,并找出這些現象形成的客觀的、正確的原因。宇宙雖然無邊無際,處在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之中,但是有規律可
11、循的。搞清天體系統的形成和層次,可以幫助我們確認和描述地球所處的位置。讀圖指導)圖1.2體現了宇宙是按一定層次和結構組成的有序的物質世界。四幅小圖分別代表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逐層展示了它們之間的隸屬關系。(方法步驟)1利用天體系統層次圖找出地球的位置;2將(P3)圖1.2轉換為(P4)圖1.3,或自行設計天體系統層次圖,以多種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語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間尺度中地球所處的位置。描述層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的空間尺度順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長的其他方式表達。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學習,并將自己的見解和設計的圖表整理出來。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用多種形式交
12、流、展示自己的見解,但都需注重科學性,并使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修正錯誤、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我們在緬懷曾為人類天文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甚至獻身的天文學家的同時,也肩負著繼往開來,不斷探索的使命。二、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探究引導地球到底是一顆怎樣的天體?人類對這一問題的了解,主要來自人類對太陽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陽系,分析一組圖表信息,了解太陽系“家族”中的成員,特別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點,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顆怎樣的行星。自學、討論、點評1.認識地球作為行星的普通性(學生圍繞活動要求,先自學,再分組討論)第一步,讀P4“太陽系模式圖”,說出太陽系的成員、九大行星距
13、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排列,從中認識地球。要求運用圖表信息說明地球是一顆怎樣的行星。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關數據,運用基本的數理知識比較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即公轉方向、軌道平面夾角、公轉軌道形狀)和結構特征(體積和質量等),進一步認識地球。(點評指導)點評側重運用數理知識解讀圖表信息,并得出結論的能力。如,觀察太陽系模式圖中九大行星公轉方向的箭頭,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據九大行星的軌道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據九大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圓性。根據這些共同特征證明地球并不例外;再從結構特征,如質量和體積等方面比較各大行星,特別是類地行星,得出地球也無特殊之處的結論
14、。最后,以上述探討的兩方面結果來證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2.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的特殊行星為何又說地球又是一顆特殊的行星?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整個宇宙中只發現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只提出,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點的認識,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導學用人類對火星生命的探測,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條件;再比較火星與地球的自然條件,引導學生探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形成“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的地理觀念。自學整理、交流點評第一步:讀圖表分析。再次閱讀P4圖表信息,從日地距離、體積和質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說明地球存在生
15、命的條件。第二步:閱讀、理解教材。即閱讀P6信息,理解地球內部物質變化與液態水形成的關系,整理出自己的觀點。第三步:討論交流評議。在自主分析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點評側重分析探討的角度(即從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備生命物質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分析,而不是作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學科知識的運用(注意運用中是否存在科學性錯誤)、利用圖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圖表信息進行分析)、描述能力(即條理性和科學性);采用集體評議與教師評議相結合的方式。活動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指導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尋類似地球的星球?人類一直在為尋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
16、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幾十顆可能會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組P.7活動形式提出設想,說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說明:這里所謂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這個問題,需要根據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加以判斷。活動只是給出了一種思考的線索,同學們的思考要力爭富有創意,敢于“異想天開”。 能力測評題讀p3圖1.2,按照天體系統的層次,填寫下面的框圖總星系其他行星系23°26S0°其他恒星系布置作業 課后反思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太陽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17、【過程與方法】1.通過討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了解太陽輻射對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響。2.分析圖片形成直觀認識,提高學習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辯證觀點?!窘虒W重點】1.太陽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2.太陽活動(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窘虒W難點】太陽活動(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教具準備】書本插圖和課件【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種天體,那么什么叫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在天體系統的級別示意圖中正確填寫有關內容(投影) 1說出八大行星公轉的運動特征。2地球具備了生物生存所必
18、需的哪些條件? 3距離地球最近的是哪顆恒星? 很好,這節課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課題)第一章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板書)一、太陽為地球提供能量【講述】太陽在宇宙中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它與其他的恒星一樣是一顆巨大的熾熱的氣體星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表面溫度約為6000 K,能量來自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為1個氦原子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能量,聚變過程中,原子核質量出現了虧損,其虧損質量轉化為能量。據估計,太陽的壽命為100億年,目前正處在旺盛的中年時期)它能自己發光、發熱,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間,也射向了我們生存的地球。我們把太陽源源不斷地以
19、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稱為太陽輻射。根據波長的不同,我們將太陽輻射分為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太陽輻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據計算,每分鐘太陽輻射向地球輸送的能量,大約相當于燃燒4億噸煙煤產生的熱量?!叭f物生長靠太陽”,靠的就是太陽能夠為地球提供能量,這是太陽對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貢獻。1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板書)結合教材P8太陽為地球提供能量圖,根據你自己的親身體會,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太陽輻射對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太陽輻射是地理環境形成和變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陽能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
20、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結合課本圖講解)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導致了地面不同緯度獲得熱量的差異。對于整個地球表層來說,熱量應該是平衡的,因而熱量多余和熱量不足的地方,要發生熱輸送。地球上的熱量,主要依靠大氣和水體運動來傳遞。大氣和水體的運動形成大氣環流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太陽。 太陽輻射也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能源。人們即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例如,人們直接利用太陽能發電,為生產和生活服務;二是可利用地質歷史時期固定積累下來的太陽能,即由太陽能轉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
21、國是世界上利用太陽能較早的國家之一。在一些太陽能比較豐富的農牧區,人們用太陽灶做飯,用太陽能干燥器加工農副產品,還用太陽能發電,看上了電視。 結合“世界年太陽輻射總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提問: (1)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有什么規律?(由低緯向高緯太陽輻射逐漸遞減)(2)相同緯度的太陽輻射能量是否相同?(不同)(3)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是哪些?(緯度位置:天氣狀況:地勢高低)(教師) 觀察教材P9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圖和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物量的差異圖回答以下問題。 (1)太陽輻射呈怎樣的緯度分布規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地區遞減。) (
22、2)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物量有什么差異?(熱帶雨林的生物量遠遠大于亞寒帶針葉林的生物量。) (3)對比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的生物量和景觀有什么差異?(熱帶雨林地區生物量多,植物種類豐富,喬木高大、層次多,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多,藤本植物縱橫纏繞;亞寒帶針葉林的生物量少,植被樹種單一。)(4)景觀差異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同,熱帶地區較為豐富,亞寒帶地區較為貧乏。) (過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太陽給我們送來了光明,帶來了溫暖,太陽輻射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能源,但是太陽輻射對地球并非只產生有利影響,如果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過多地到達地面,可能會殺傷地球上的生
23、物,也會造成人體皮膚的灼傷或出現病變。 另外,有時太陽的一些異常變化,也會給地球帶來麻煩。例如,2003年10月2311月5日,太陽風暴連續多次襲擊地球,亞洲、歐洲、美洲的許多國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擾,通信設施受損,日本的一顆通信衛星信號中斷,一顆環境監測衛星已經無法恢復使用。那么太陽活動對地球有哪些影響呢?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板書)1太陽的大氣結構 (板書)看太陽大氣層的結構示意圖(課本10頁圖1.10)我們能直接觀測到的太陽,是太陽的大氣層。它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觀測到的太陽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太陽大氣經常發生大
24、規模的運動,就稱為太陽活動。2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板書) 太陽大氣常有變化,甚至是激烈的變化。這些變化通稱為太陽活動。太陽活動的類型有哪些呢? 主要有太陽黑子、光斑、耀斑、日珥、射電等的變化,我們這里主要介紹黑子和耀斑。太陽黑子;太陽光球常出現一些暗黑的斑點,叫做黑子。黑子實際上并不黑,只是因為它的溫度比太陽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顯得暗一些。根據長期的觀察和記錄,太陽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變化的周期大約為11年。太陽耀斑;太陽色球有時會出現一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塊,叫作耀斑。耀斑爆發從開始到高潮,大約只需要幾分鐘至幾十分鐘。然而,就在這段時間內,釋放出相當于100億
25、顆百萬噸級氫彈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強的無線電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耀斑活動的周期大約也是11年。通常,黑子數目最多的地方和時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陽活動出現頻繁的地方和時期。耀斑隨黑子的變化同步起落,體現了太陽活動的整體性??偨Y:太陽黑子和耀斑比較表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板書) 太陽活動改變了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對地理環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了解這些影響。案例1: 太陽活動對地球有突發性影響,典型事件之一是1972年8月7日耀斑大爆發。爆發后,強烈的X射線、紫外線和射電波伴隨著大量帶電粒子
26、流,連續猛烈轟擊地球達一個星期之久。其中在爆發開始后5個小時之內,有一股直徑約16千米,長達7000多萬米的帶電粒子流以6500千米/秒的速度闖進地球大氣層,頓時引起地球電離層和地磁場發生變化,當時幾乎所有飛機和輪床的磁羅盤指針都擺動起來,全世界的短波無線電通信徹底中斷,極區出現明亮的極光,在一些地區甚至影響到電力線路,致使電燈忽明忽暗,仿佛發生了強烈的雷暴,至于弱電儀器和電子設備更是變化無常,不能正常工作。 案例2:太陽風暴襲擊地球太陽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噴射出的大量氣體、電磁波和帶電粒子,會以每小時300萬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間噴射,形成太陽風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陽風
27、暴比喻為“太陽打噴嚏”。閱讀案例和課本內容,提取信息。由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很大,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對太陽活動的觀測和預報,以便有關部門及早作好準備,把太陽活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你知道么?太陽輻射與太陽活動的區別。兩者都是太陽能量的釋放形式,但其表現形式不同,太陽輻射是源源不斷地進行,而太陽活動是周期性地進行。太陽主要通過這兩種方式對地球產生影響,其中的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了能量,促進了地表環境的形成,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更多地表現為對正常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因此人們更重視對太陽活動的研究、觀測和預報。(本節小結)本節課主要講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太陽輻射、太陽活動對于地
28、球的影響,前者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同時又對地理環境發生作用;后者的主要表現是黑子和耀斑,它們同時出現,對地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能力測評】1、 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大氣、水、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是A. 重力勢能 B. 生物能 C. 太陽輻射能 D.風能 2、太陽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有A. 誘發地震和潮汐現象 B. 產生“磁暴”和“極光”C. 誘發潮汐現象和降水量變化 D.干擾電離層和無線電廣播通訊3、我國史書曾記載有漢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公元前28年)“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边@種現象發生在太陽大氣層中的A. 光球層 B. 色球層 C. 日冕層 D.中心核層4、下列現象與太
29、陽活動無關的是A. 世界上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的周期為11年B. 1989年3月發生短波通信15次中斷C. 產生“磁暴”現象D. 月亮圓缺的各種形狀變化【布置作業】【課后反思】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第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地球自轉周期、速度、方向。2.了解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公轉的軌道、黃赤交角?!具^程與方法】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現象,學生能夠準確地畫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厩楦?、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的、發展變化的【教學重點】1.自轉和公轉的特征。2.黃赤交角的產生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
30、移動。【教學難點】黃赤交角的產生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教具準備】地球儀和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新課導入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下面就來回顧一下(略) 前邊兩節課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環境,現在讓我們立足地球本身,探討地球的運動。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板書)師: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一些地球運動的知識,那么你知道地球的運動有哪兩種形式呢?生:自轉和公轉。師:我們首先一起來探討地球自轉的規律。(板書)一、地球的自轉(演示地球儀,讓其自西向東旋轉)師:地球儀在繞著什么中心轉動呢?生:地軸師:很好。地軸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它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這么一根軸嗎?
31、生:沒有。師:正確。地軸是人們假想出來的,地球的內部實際上沒有這么一根軸。我們把地球繞其自轉軸的旋轉運動叫做地球自轉。那么,地球的自轉方向是怎樣的呢?生:自西向東旋轉。師:所以,我們看到日月星辰都是東升西落。下面從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轉。(從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儀的自轉)請同學描述地球自西向東轉。生:(學生觀察、思考后得出結論)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轉動。側面北極在上,自西向東旋轉。師:(投影練習)甲圖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乙圖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生:甲圖中心是北極,乙圖中心是南極。師:非常好。地球自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多長呢?生:一天。師
32、:由于在計算自轉周期時,選定的參考點不同,一日的時間長度和名稱略有差別。(拓展知識) 恒星日與太陽日:拉長投影中地球與恒星之間的相對距離,日地距離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注:“三點共線”是指地面上某點位于地心與恒星的連線上)的時間間隔為一個恒星日。太陽、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太陽日。師:恒星日是以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的,遙遠的恒星相對于地球而言是不動的,此時地球的公轉過程將會忽略不計。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的時間間隔為一個恒星日。(多媒體動
33、畫演示)師:此時地球是否自轉了一周,自轉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參照?生:(學生準確回答)師:很好!(點擊鼠標,電腦畫出SE2的連線和E2與恒星的連線,標出“恒星日”)從E1到E2,地球自轉了360°。而因為以恒星作為參照,地球從E1到E2的時間間隔就是“恒星日”,時長23時56分4秒,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地球繼續自轉(即P點繼續繞圓運動),但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到E3處時,動畫暫停,P點兩次對著太陽。太陽、地面上某地點、地心第一次“三點共線”到下一次“三點共線”(注:“三點共線”是指地面上某點位于地心與太陽的連線上)的時間間隔為一個太陽日。從E1到E3的時間間隔稱一個太陽日,長24小時
34、,其自轉的角度是360°59。師:(過渡)任何一種圓周運動,總離不開角速度和線速度。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什么是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呢?生:地球在單位時間內自轉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師:很好!根據地球自轉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大約為多少度? 生:15°/小時。師:非常正確。地球表面除南、北兩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根據 360°/24小時推算,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大約是15°/小時,1°/4分鐘,1/4秒。但南、北極點無角速度,即南、北極點的角速度為零。我們再看看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是怎樣的。地球自轉時,
35、某點在單位時間內轉過的距離(弧長),叫做該點的自轉線速度。(投影)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圖師:大家一起探討地球自轉線速度有什么分布規律。地球自轉線速度的大小因緯度而異(離地軸的距離即圓周運動的半徑不同,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大),赤道處最大(1670千米/小時),自赤道向兩極漸小,兩極的線速度為零。在南北緯60°處,自轉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師:(過渡)我們已經探討了地球自轉的規律。而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在繞日公轉。那么地球公轉又有什么樣的規律呢?(板書)二、地球的公轉(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師:什么是地球的公轉?生: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師:那么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地球公轉
36、的規律呢?可從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來說明地球公轉的規律。師:地球公轉的路線叫做公轉軌道,又叫黃道。它是近似正圓的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投影公轉軌道圖)師:仔細觀察,地球公轉的方向是怎樣的?生:由西向東。師: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公轉,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生:逆時針轉。師: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公轉,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生:順時針轉。師:我們再來看看地球公轉的周期是怎樣的?生:1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師:回歸指的是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往返運動。大家看書圖1.18,地球公轉的速度有什么特點?生: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師:由于太陽略微
37、偏離地球公轉軌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離不斷隨地球公轉而發生細微的變化,地球公轉速度也相應有一些變化。根據開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運行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因此,近日點運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線速度是30.3 km/s。而遠日點慢,角速度是57/d,線速度是29.3 km/s。平均角速度:約1°/日,平均線速度: 30 km/s。小結:本節課內容較多,主要是關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兩種基本形式的對比。(分別對地球自轉和公轉進行總結。)地球運動圍繞中心運動方向運動周期運動速度地球自轉地軸由西向東北極看:逆時針;南極看:順時針23時56分4秒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1.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南
38、、北兩極點為零,其他任何地點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時2.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極點逐漸減小,至60°N、S處減小為赤道的一半;兩極點處為零地球公轉太陽由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公轉:逆時針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公轉:順時針轉1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平均角速度:約1°/日,平均線速度:30 km/s。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能力測評題】1、地球的運動包括 運動和 運動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公轉方向周期速度角兩極為 。軌道位置時間速度線N二, 讀圖2,完成下列各題。在圖2中用鉛筆標出地球自轉方向。1、 地球自轉的周期是 ,其長度為 。ab
39、cd2、 A、B、C、D四點中,線速度和角速度為0的是 點,角速度相等的是 點,線速度最大的是 點。三、讀圖3, 完成下列各題。1、在圖3中用鉛筆標出地球公轉方向。2、公轉速度最快的時間出現在a,b,c,d四個 時段中的 時段。3、地球公轉從某點出發,在回到某點(360°)所使用的時間間隔是 ?!静贾米鳂I】【課后反思】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第2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由于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差,掌握時間的有關換算,能正確判斷晨昏線?!具^程與方法】1.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理解地球的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差等?!厩楦?、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科
40、學的宇宙觀,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2.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的、發展變化的【教學重點】1.晝半球,夜半球,晨昏線;區時,時區,地方時2.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教學難點】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窘叹邷蕚洹康厍騼x和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略)(過度)晝夜的更替、時差的產生、四季的變化,都是因為地球運動的結果,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轉能帶來哪些地理現象。(板書)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三、地球自轉與時差師: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發光??吹厍騼x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還有
41、晝夜之分嗎? 生:沒有,整個地球都是白晝。師:很好??蓪嶋H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晝和夜的分別。如果地球是靜止的,會出現什么現象?生:一面是白晝和一面是黑夜。師:非常正確。如果地球是靜止的,會形成晝夜現象。被太陽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天,即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另一個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也就是中間的大圓圈,叫晨昏線,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晨線和昏線有什么區別呢?師:由夜變為晝的半圓弧叫做晨線,晨線上的各點即將進入晝半球,即晨線上的各點即將進入白晝時段;由晝變為夜的半圓弧叫做昏線,昏線上的各點即將進入
42、夜半球,進入黑夜時段。(ppt展示自轉)師:晨昏線的位置是不是靜止的?生:不是,晨昏線的位置在不斷向西移動。師: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所以晨昏線的位置也在不斷地移動,地球自西向東轉,晨昏線則自東向西移動。再看晨昏線與太陽光線有什么關系呢?生:垂直。師:答得好。晨昏線一定垂直于太陽光線,并過平面圖中的中心。再給大家引進一個新的概念: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太陽高度表示太陽光線對當地地平面的傾角。晨昏線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為0°,即太陽剛好位于地平線上;在晝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大于0°,即太陽在地平線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小于0°。晨
43、昏線把經過的緯線分割成晝弧和夜弧。(ppt展示晝弧和夜弧)地球在時刻不停地自轉著,假如這個紅點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兒,你看到的晝和夜是怎樣變化的?生:晝夜不停地交替。師: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也就不停地交替。(板書)1.晝夜交替師:晝夜交替的周期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過去人們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們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晝夜交替的影響,因此太陽日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過渡)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刻就有了早遲之分。顯然,偏東地點的時刻要早一些。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因此,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
44、地方時。(板書)2.地方時師:東邊地點的時刻總比西邊早。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上的微小差別,都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地方時因經度而不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19世紀中葉,歐美一些國家開始采用一種全國統一的時間。隨著長途鐵路運輸和遠洋航海事業的日益發達,國際交往頻繁,各國采用的未經協調的地方時,仍給人們帶來很多困難。1884年,國際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我們已經知道,從理論上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實際上,世界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
45、情況,在區時的基礎上,采用一些特別的計時方法。(閱讀文本)(1)有的國家根據本國所跨的經度范圍,采用半區時,即采用與中央經線相差7.5°的時區的邊界經線的地方時。例如,亞洲的印度(東5.5區)。(2)有的國家為了充分利用太陽照明,采取本國東部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例如,朝鮮位于東八區和東九區之間,但采用東9區的區時。(3)還有的國家雖然領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個時區的區時。例如,中國領土跨5個時區,為了便于不同地區的聯系和協調,全國目前統一采取北京所在的東八區區時(即東經120°的地方時),稱為北京時間。請大家看P19圖1.2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回答以下各題師(1)中時區
46、以哪條經線作為中央經線? (0°經線。)師:(2)中時區以東和以西,依次分為哪幾個時區?(依次分為東西各12個時區。)師:(3)哪兩個時區合二為一?(東十二時區和西十二時區合二為一。)師:(4)倫敦、開羅、莫斯科、北京、東京、紐約分別在哪個時區?(倫敦在0時區、開羅在東二區、莫斯科在東三區、北京在東八區、東京在東九區、紐約在西五區。)師:(講解區時的計算方法)(1)用已知經度推算時區:時區序號已知經度÷15,所得余數7.5,則整數即為時區序號;所得余數7.5,則整數1為時區序號。(2)已知兩地所在地區,計算兩地時差:異區相加,同區相減。(3)已知某地區時,求另一地區時,東加
47、西減。師:再強調一次地方時的基本計算方法:(1)地方時計算東加西減,1°4分鐘,15°1小時:已知A地的地方時,計算B地的地方時,B地在A地的東(西)面用加(減)法,兩地經度相差1°(15°)時間相差4分鐘(1小時)。(2)地方時計算尺:在下面計算尺上把A、B兩地按經度分別標示,再按“(1)”法計算即可,(承轉)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板書)3.日界線師:日界線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和終點,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從這條線開始。請大家看教材P1
48、9圖1.2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日界線和180°經線吻合嗎?生:不吻合,日界線并不完全在180°經線上,而是稍有曲折。師:。這是為了照顧180°經線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開了陸地。由于在任何時刻,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24小時,所以,自東十二區向東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十二區向西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拘〗Y】【能力測評】1、地方時是因 而不同的時刻。經度每隔 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時間是 早 晚。2.讀p19 圖1.20 ,完成下表。 地點北京東京莫斯科紐約倫敦開羅時間【布置作業】【課后反思】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3課時
49、)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2. 理解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的過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運動規律。【過程與方法】1.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現象,學生能夠準確地畫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2.能根據“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分析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分析同緯度地區不同季節和不同緯度地區相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厩楦?、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2.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的、發展變化的【教學重點】1.黃赤交角的產生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
50、化規律?!窘虒W難點】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原因分析?!窘叹邷蕚洹慷嗝襟w教學課件【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地球不停地自轉,不僅使晝夜不斷地交替,產生了地方時,而且還產生了一種地轉偏向力。受這種力的影響,凡是在地球表面做水平運動的物體都要發生一定的偏轉。(引導)物體在前進中怎樣發生偏移呢?我們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圖來解釋說明(ppt展示圖片)通過觀察、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沿地表做水平方向運動的偏向規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發生偏轉。注意:一定是順著物體前進方向。這就如同我們在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一定要靠右行(北半球)。這種偏轉現象對在地球表面做水平運動的物體都有一定影
51、響,尤其是氣流和水流表現得最為明顯。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長江三角洲的發育情況(投影圖片)(承轉、過渡)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地球的運動產生了黃赤交角。復習:自轉和公轉規律提出問題:地球是以什么樣的狀態繞日運動?能否給大家做一下演示?強調重點:地球在繞日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保持不變。三、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1、黃赤交角的產生: 赤道平面:地球自轉的平面,地軸與赤道平面垂直(90°) 黃道平面:地球公轉的平面,地軸與黃道平面斜交(66°34) 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23°26展示圖1.182、黃赤交角的影響: 由于黃
52、赤交角的存在,在地球繞日公轉一年中,太陽直射的位置發生變化: 課件演示:地球公轉與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提出問題:通過演示能否說出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最北和最南界限?為什么?(依據:地球是球體、黃赤交角為23 °26 ´ )(1) 太陽直射范圍:讀圖:1.24北緯23 °26 ´至南緯23 °26 ´之間。 一個回歸年:太陽完成一次回歸運動 365日5時48分46秒(2)二分二至日形成:(北半球而言)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緯23 °26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
53、陽直射南緯23 °26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在赤道上。 讀圖:1.18 課件演示:二分二至日時地球的位置 板圖:地球繞日公轉位置圖acda 圖2 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bXY 圖1 地球公轉示意圖(講解)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在最南的一條緯線23°26S,此后開始向北移動,大約過三個月,到第二年春分日(3月21日)到達赤道上,然后再繼續向北移動,6月22日夏至日時直射在最北的一條緯線23°26,過了這一天就開始向南返,秋分日(9月23日)回到赤道上,然后繼續向南移動,到12月22日冬至日時,又直射到最南的緯線23°
54、;23S上,過了這一天又開始向北移動。太陽直射點一年中有規律地在南、北緯23°26的緯線上做周期性的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所以,在天文地理學上把23°26N的緯線和23°26S的緯線稱為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周期為365天5時48分46秒,叫做一個回歸年。我們所用的公歷(陽歷)一年365天就是由此而來。公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中太陽可以直射,近地面獲得的熱量最多,所以這一地帶稱為熱帶,是五帶中惟一有陽光直射的地帶。 閱讀教材22頁圖1.23完成讀圖分析題圖1節氣日期太陽直射點A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歸線B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C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歸線D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總結:板書設計: 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務合同終止協議書范本
- 畢業簽合同影響三方協議
- 電機和變頻器采購合同
- 商場招標合同協議
- 樓道維護協議書范本
- 商品房買賣協議貸款合同
- 商家回收手機合同協議
- 售樓中心購銷合同協議
- 商務總監聘用協議書范本
- 民宿員工雇傭合同協議
- 2022全國高考真題化學匯編:專題 烴 鹵代烴
- GB/T 25742.4-2022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數據處理、通信與表示第4部分:表示
- 特殊感染手術的配合與術后處理
- 蕭紅《呼蘭河傳》課件
- 腦血管病介入診療并發癥及其處理課件
- 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場地及其設施設置規范
- 大學生三生教育主題班會
- 2023年宜昌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內部控制建設課件
- 水塘排水、清淤質量檢驗記錄表
- 上海龍之夢麗晶大酒店客房預訂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